冰箱的门体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9253发布日期:2021-10-30 09:1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门体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的门体及冰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家用冰箱门体上通常设置有显示屏,可以通过显示屏来实现显示冰箱的运行参数或冰箱内的食材的信息参数等。目前家用冰箱主要有两种显示屏,一种是小面积显示屏,存在显示信息有限,外观感受不佳的问题,另一种是大面积显示屏,存在固定结构复杂,不宜装配,耗电量大,后续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装配简单的可实现长条显示的冰箱的门体。
4.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预埋盒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固。
5.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的门体,包括:
6.前面板,用于形成门体的前部;以及
7.第一预埋盒和第二预埋盒,配置成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于前面板的内侧;其中
8.第一预埋盒处设置有第一显示组件,第二预埋盒处设置有第二显示组件,从而使得门体上实现长条形显示。
9.可选地,门体还包括:
10.上饰条,用于形成门体的上端部;
11.下饰条,用于形成门体的下端部;和
12.固定条,配置成与前面板、上饰条、下饰条相固定;其中
13.第一预埋盒的前侧与固定条、上饰条固定,后侧与固定条固定;
14.第二预埋盒的前侧与固定条、下饰条固定,后侧与固定条固定。
15.可选地,固定条包括:本体区段、第一延伸区段和第二延伸区段,其中本体区段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延伸区段自本体区段的前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延伸区段自本体区段向内延伸形成并与第一延伸区段之间形成间隙;
16.第一预埋盒、第二预埋盒的一部分分别夹设于第一延伸区段和第二延伸区段之间;且
17.第一预埋盒的前侧与第一延伸区段、上饰条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后侧与第二延伸区段插接固定;
18.第二预埋盒的前侧与第一延伸区段、下饰条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后侧与第二延伸区段插接固定。
19.可选地,第一预埋盒的前侧上部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前侧侧部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三安装孔;第一延伸区段对应第一安装孔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对应第三安装孔开设有第五安装孔;上饰条对应第一安装孔开设有第六安装孔,对应第二安装孔开设有第七安装孔;利用固定件连接第四安装孔、第六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连接
第五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以及连接第七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实现第一预埋盒的前侧的固定;
20.第二预埋盒的前侧下部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八安装孔,前侧左右侧部分别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九安装孔和第十安装孔;第一延伸区段对应第八安装孔开设有第十一安装孔,对应第九安装孔开设有第十二安装孔;下饰条对应第十安装孔开设有第十三安装孔;利用固定件连接第十一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连接第十二安装孔和第九安装孔,以及连接第十三安装孔和第十安装孔,实现第二预埋盒的前侧的固定。
21.可选地,第一预埋盒的后侧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卡勾;
22.第二预埋盒的后侧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卡勾;
23.第二延伸区段具有第一部分和自第一部分向内延伸且上下高度均小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第一卡勾与第二部分的上端插接固定,第二卡勾与第二部分的下端插接固定。
24.可选地,第一预埋盒和第二预埋盒的后侧形成有加强筋;
25.第二延伸区段还具有自第二部分向内延伸且上下高度均小于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并且第三部分的远离第二部分的末端向前延伸,使得部分加强筋被第二延伸区段包裹。
26.可选地,门体还包括:
27.第一饰条,设置于固定条的外侧,与固定条相固定,第一饰条用于形成门体的左端部或右端部;
28.第二饰条,设置于第一饰条和前面板之间;第一饰条的前部超出前面板,第二饰条的前部超出前面板,且第二饰条的前部与第一饰条的前部之间限定出开口向前的容纳空间;和
29.照明组件,配置成靠近第一饰条设置,与第一饰条和/或第二饰条相固定,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用于照明前面板的部分区域。
30.可选地,第一预埋盒的前侧具有第一凹陷部,第一显示组件设置在第一凹陷部内;
31.第二预埋盒的前侧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二显示组件设置在第二凹陷部内。
32.可选地,门体还配置成具有以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33.第一显示组件配置成具有触控和显示功能,第二显示组件配置成具有显示功能;
34.第一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之间的区域的高度是第一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与第二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之和的0.25

0.4倍;
35.第一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与第二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之和是门体的高度的0.6

0.8倍。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具有前述的门体。
37.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门体及冰箱通过在前面板的内侧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预埋盒和第二预埋盒,在第一预埋盒处设置有第一显示组件,在第二预埋盒处设置有第二显示组件,利用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二显示组件使得在门体上实现了长条形显示,外观感受佳;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门体既实现了可以显示多种信息,还容易装配;此外,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二显示组件可单独控制,更为节能,且方便后续维修。
3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门体及冰箱通过将第一预埋盒的前侧与第一延伸区段、上饰条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后侧与第二延伸区段插接固定,并将第二预埋盒的前侧与第一延伸区段、下饰条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后侧与第二延伸区段插接固定,可
以在保证安装稳固的同时,能简化第一预埋盒和第二预埋盒的安装结构,提升装配效率。
3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门体及冰箱通过利用第一饰条与第二饰条共同限定出容纳照明组件的容纳空间,拓展了第一饰条的功能,使得其在作为门体的左端部或右端部的同时,还作为照明组件的一侧饰条使用,结构巧妙且美观;通过在靠近第一饰条的位置处设置照明组件,可以照明前面板的部分区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通过照明组件靠近第一饰条并至少部分突出于前面板,使得在冰箱的门体的前侧边缘区域形成棒状的照明结构,该门体的外观独特,提升冰箱的整体美感。
4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41.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42.图1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体的冰箱的示意性前视图。
43.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门体的立体示意图。
44.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门体的部分部件的一立体示意图。
45.图4是图3所示的冰箱的门体的部分部件的一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
46.图5是图3所示的冰箱的门体的部分部件的另一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
47.图6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门体的部分部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48.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49.图8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50.图9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门体的部分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在下文描述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00本身为参考的方位,“前”、“后”、“左”、“右”为如图2所指示的方向。
52.图1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体101的冰箱100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100的门体101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100的门体101的部分部件的一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冰箱100的门体101的部分部件的一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冰箱100的门体101的部分部件的另一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冰箱100的门体101的部分部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的冰箱100的门体101的部分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一般可包括:箱体和门体101。在箱体内部限定有储物间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的门体101包括前面板110、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前面板110用于形成门体101的前部。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配置成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于前面板110的内侧。第一预埋盒701处设置有第一显示组件801,第二预埋盒702处设置有第二显示组件802,从而使得门体101上实现长条形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的冰箱100的门体101及冰箱100通过在前面板110的内侧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在第一预埋盒701处设置有第一显示组件801,在第二预埋盒702处设置有第二显示组件802,利用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使得在门体101上实现了长条形显示,外观感受佳;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的门体101既实现了可以显示多种信息,还容易装配;此外,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可单独控制,更为节能,且方便后续维修。
54.储物间室的数量以及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例如,图1示出了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和第三储物间室的情况,其中第一储物间室是转动打开式门体,包括第一门体101和第二门体102,设置于箱体的前表面,以开闭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和第三储物间室是设置的抽拉储物装置103和104,可抽拉地设置于储物间室内。储物间室按照用途不同可以配置为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变温间室或者保鲜间室。各个储物间室可以由分隔板分割为多个储物区域,利用搁物架或者抽屉储存物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可以为典型的法式冰箱,上下依次设置的三个间室分别为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冷冻间室。可以理解,第一门体101和第二门体102可以均设置成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中之一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的结构。下文中将以第一门体101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的结构进行详述。
55.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具有第一凹陷部711,第一显示组件801设置在第一凹陷部711内;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具有第二凹陷部721,第二显示组件802设置在第二凹陷部721内。通过将第一显示组件801设置在第一凹陷部711内,将第二显示组件802设置在第二凹陷部721内,可以使得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不突出于第一预埋盒701、第二预埋盒702,进而无需在前面板110与第一预埋盒701、第二预埋盒702之间额外预留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的安装空间,使得门体101的整体厚度变薄。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组件801配置成具有触控和显示功能,第二显示组件802配置成具有显示功能。第一显示组件801处于用户较为方便操作的区域,将其设置成具有触控和显示功能可以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如图4所示,第一显示组件801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触控玻璃811、第一显示屏812、控制面板813、第一显示支架814、接线端子816和安装支架815,第一显示支架814用于固定触控玻璃811、第一显示屏812和控制面板813,安装支架815用于与第一显示支架814和第一预埋盒701固定,在第一显示支架814和安装支架815之间还设置有弹簧817以使第一显示屏812紧贴触控玻璃811。安装支架815与第一预埋盒701的固定可以是卡接固定、螺钉固定等,优选为卡接固定,可以是采用任意可实现卡接的结构,在此不进行详述。如图5所示,第二显示组件80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显示屏821、第三显示屏822,用于与第二显示屏821、第三显示屏822、以及第二预埋盒702固定的第二显示支架823,和设置于第三显示屏822前侧的显示模组824。第二显示支架823与第二预埋盒702的固定可以是卡接固定、螺钉固定等,优选为卡接固定,可以是采用任意可实现卡接的结构,在此不进行详述。第一显示屏812、第二显示屏821、第三显示屏822可以为tft显示屏或led显示屏。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组件801的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组件802的显示区域之间的区域的高度是第一显示组件801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与第二显示组件802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之和的0.25

0.4倍。研究发现,当在此比例范围内配置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
件802时,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更易构成长条形显示,且整个长条形显示区域的整体外观视觉更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组件801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与第二显示组件802的显示区域的高度之和是门体101的高度的0.6

0.8倍。当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的总显示区域的高度在门体101高度的0.6

0.8倍时,门体101的整体外观视觉更佳。以图4和图5为例,第一显示组件801的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组件802的显示区域之间的区域的高度即触控玻璃811的下端至第二显示屏821的上端的距离,第一显示组件801的显示区域的高度即触控玻璃811的上下端之间的距离,第二显示组件802的显示区域的高度即第二显示屏821的上端至第三显示屏82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
58.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还包括:上饰条111、下饰条112和固定条600。上饰条111用于形成门体101的上端部。下饰条112用于形成门体101的下端部。固定条600配置成与前面板110、上饰条111、下饰条112相固定。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与固定条600、上饰条111固定,后侧与固定条600固定;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与固定条600、下饰条112固定,后侧与固定条600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通过将固定条600与前面板110、上饰条111、下饰条112相固定,而将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与固定条600、上饰条111固定,后侧与固定条600固定,同时将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与固定条600、下饰条112固定,后侧与固定条600固定,使得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可以在门体101内实现稳固固定。如图2和图9所示,门体101还包括门衬113,用于形成门体101的后部,固定条600配置成还与门衬113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的门衬113、上饰条111、下饰条112的具体结构与现有冰箱的门体的结构类似,在此不进行详述。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的固定条600包括:本体区段603、第一延伸区段601和第二延伸区段602,其中本体区段603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延伸区段601自本体区段603的前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延伸区段602自本体区段603向内延伸形成并与第一延伸区段601之间形成间隙。第一预埋盒701、第二预埋盒702的一部分分别夹设于第一延伸区段601和第二延伸区段602之间;且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与第一延伸区段601、上饰条111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后侧与第二延伸区段602插接固定;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与第一延伸区段601、下饰条112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后侧与第二延伸区段602插接固定。这里,向内延伸是指向门体101的内部延伸,也就是向固定条600的内侧面所在的一侧延伸。通过将第一预埋盒701、第二预埋盒702的一部分分别夹设于固定条600的第一延伸区段601和第二延伸区段602之间,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预埋盒701、第二预埋盒702的固定稳固性;同时,将第一预埋盒701、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利用固定件和安装孔固定,而后侧插接固定,可以在保证安装稳固的同时,能简化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的安装结构,提升装配效率。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上部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一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前侧侧部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延伸区段601对应第一安装孔开设有第四安装孔904,对应第三安装孔开设有第五安装孔905;上饰条111对应第一安装孔开设有第六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对应第二安装孔开设有第七安装孔907;利用固定件连接第四安装孔904、第六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连接第五安装孔905和第三安装孔,以及连接第七安装孔907和第二安装孔,实现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的固定。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下部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八安装孔(图中未示出),
前侧左右侧部分别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九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和第十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延伸区段601对应第八安装孔开设有第十一安装孔911,对应第九安装孔开设有第十二安装孔912;下饰条112对应第十安装孔开设有第十三安装孔913;利用固定件连接第十一安装孔911和第八安装孔,连接第十二安装孔912和第九安装孔,以及连接第十三安装孔913和第十安装孔,实现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的固定。固定件可以例如为固定螺钉。通过在第一预埋盒701的不同方向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使得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形成了三角形固定结构,十分稳固;同样地,通过在第二预埋盒702的不同方向设置第八安装孔、第九安装孔和第十安装孔,使得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形成了三角形固定结构,十分稳固。同时,为了避免第一延伸区段601遮蔽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第一延伸区段601在竖直方向上可以为分段设置,在设置第一显示组件801和第二显示组件802的位置处形成空缺。如图3所示,固定条600设置于第一门体101的右侧饰条的内侧,第一延伸区段601、第二延伸区段602均是自本体区段603的前部向左延伸形成;第一预埋盒701的前侧上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前侧右侧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预埋盒702的前侧下部开设有第八安装孔,前侧右侧部开设有第九安装孔,前侧左侧部开设有第十安装孔。
61.第一预埋盒701与固定条600的插接固定可以是上下方向的插接固定,也可以是左右方向的插接固定。同样地,第二预埋盒702与固定条600的插接固定可以是上下方向的插接固定,也可以是左右方向的插接固定。如图6和7所示,第一预埋盒701通过从上部插入第一延伸区段601和第二延伸区段602的间隙并实现与固定条600的上下方向的插接固定;第二预埋盒702通过从下部插入第一延伸区段601和第二延伸区段602的间隙并实现与固定条600的上下方向的插接固定。具体地,第一预埋盒701的后侧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卡勾712;第二预埋盒702的后侧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卡勾722;第二延伸区段602具有第一部分621和自第一部分621向内延伸且上下高度均小于第一部分621的第二部分622,第一卡勾712与第二部分622的上端插接固定,第二卡勾722与第二部分622的下端插接固定。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的后侧形成有加强筋;第二延伸区段602还具有自第二部分622向内延伸且上下高度均小于第二部分622的第三部分623,并且第三部分623的远离第二部分622的末端向前延伸,使得部分加强筋被第二延伸区段602包裹。继续参考图6和图7,第一预埋盒701的加强筋713的下部被第二延伸区段602包裹,第二预埋盒702的加强筋723的上部被第二延伸区段602包裹。通过设置加强筋并将部分加强筋被第二延伸区段602包裹,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预埋盒701和第二预埋盒702与固定条600之间的配合。
63.在一些实施例中,门体101还包括:第一饰条300、第二饰条400和照明组件200。第一饰条300设置于固定条600的外侧,与固定条600相固定,第一饰条300用于形成门体101的左端部或右端部。第二饰条400设置于第一饰条300和前面板110之间。第一饰条300的前部超出前面板110,第二饰条400的前部超出前面板110,且第二饰条400的前部与第一饰条300的前部之间限定出开口向前的容纳空间500;其中照明组件200与第一饰条300和/或第二饰条400相固定,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500内。照明组件200配置成靠近第一饰条300设置,照明组件200与第一饰条300和/或第二饰条400相固定,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500内,用于照明前面板110的部分区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的门体101及冰箱100通过利用
第一饰条300与第二饰条400共同限定出容纳照明组件200的容纳空间500,拓展了第一饰条300的功能,使得其在作为门体101的左端部或右端部的同时,还作为照明组件200的一侧饰条使用,结构巧妙且美观;通过在靠近第一饰条300的位置处设置照明组件200,可以照明前面板110的部分区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通过照明组件200靠近第一饰条300并至少部分突出于前面板110,使得在冰箱100的门体101的前侧边缘区域形成棒状的照明结构,该门体101的外观独特,提升冰箱100的整体美感。
64.第一饰条300可以是左侧饰条形成门体101的左端部,也可以是右侧饰条形成门体101的右端部。在图1所示的双开门冰箱100中,第一饰条300是第一门体101的右侧饰条,形成第一门体101的右端部,将照明组件200靠近该第一饰条300设置,可以在提供区域照明的同时,使得照明组件200同时提示开门位置。
65.如图9所示,第二饰条400配置成第二饰条40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前面板110的靠近第二饰条400的端部的垂直投影,从而遮蔽第二饰条400和前面板110之间的缝隙。现有的冰箱的门体的左右侧饰条与前面板110的配合区域会形成门体101的缝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通过使第二饰条40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前面板110的靠近第二饰条400的端部的垂直投影,使得冰箱100的门体101的前视面中不存在明显缝隙,可以进一步提升冰箱100的外观美感。第二饰条400的后部可以夹设于第一饰条300和固定条600之间,以稳固固定第二饰条400。
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组件200包括灯板201、导光板202、菲林片203和灯罩204。灯板201沿纵向方向设置于容纳空间500内,发光面朝向第一饰条300。导光板202设置于灯板201的发光面的前侧。菲林片203设置于导光板202和灯板201的前侧。灯罩204设置于菲林片203的前侧,并且封闭容纳空间500的开口。具体地,灯板201贴靠第二饰条400的内侧面设置,发光面朝向右侧;导光板202的左侧贴合灯板201;灯罩204设置于灯板201和导光板202的前侧,灯罩204和灯板201、导光板202之间夹设菲林片203。灯板201发出的光向右传播进入导光板202向前传播穿过菲林片203到达灯罩204再射出容纳空间500。灯板201可以是led灯板。灯罩204可以是pmma制品。菲林片203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同时还能对照明组件200进行美化。第一饰条300和第二饰条400可以是铝制品,美观且导热性好。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饰条300的前部向内延伸形成有定位凸起310;第二饰条400的前部向外延伸形成有定位凹槽(图中未标号);定位凸起310插设于定位凹槽内。这里,第一饰条300向内延伸是指第一饰条300朝向第二饰条400的一侧延伸,第二饰条400向外延伸是指第二饰条400朝向第一饰条300的一侧延伸。第一饰条300向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延伸部301,每个第一延伸部301向后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302;固定条600对应形成有至少两个向前开口的卡槽610,第二延伸部302配合在卡槽610内实现第一饰条300的左右定位和前后定位。第一饰条300向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三延伸部303,每个第三延伸部303的上下端开设有沿上下方向的第一固定孔330;上饰条111、下饰条112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的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利用固定件连接第二固定孔和第一固定孔330实现第一饰条300的上下定位。固定条600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的第三固定孔(图中未示出);门衬113对应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的第四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利用固定件连接第四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实现固定条600的前后定位,从而实现第一饰条300的前后定位。通过设置定位凸起310和定位凹槽,可以实现第一饰条300和第二饰条400的定位。
可以理解,也可以是在第一饰条300上形成定位凹槽,在第二饰条400上形成定位凸起,优选在第二饰条400上形成定位凹槽,如图3所示此时还可以在第二饰条400的定位凹槽处开设沿左右方向的固定孔,在定位凸起310上对应开设沿左右方向的固定孔,利用固定件穿设两个固定孔来使第一饰条300和第二饰条400稳固固定,同时固定件不会暴露在用户视野中,不会破坏冰箱100外观美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101通过设置多种定位结构,使门体101整个结构十分稳固,且定位结构不暴露在用户视野,使门体101更为美观。
68.继续参考图9,第一饰条300在其前部向左延伸形成有一个定位凸起310,在其中部和后部间隔向左延伸形成有三个第一延伸部301,在靠近定位凸起310的后侧向左延伸形成有一个第三延伸部303,在靠近后部的第一延伸部301的前侧向左延伸形成有一个第三延伸部303。每个第一延伸部301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302,每个第三延伸部303均开设有沿上下方向的第一固定孔330。第二饰条400包括沿前后延伸的第一区段401、自第一区段401向右延伸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区段402、第三区段403和第六区段406、自第一区段401向左延伸的第四区段404、自第四区段404向前延伸的第五区段405,其中第一区段401的后部夹设于第一饰条300和固定条600之间,第二区段402、第一区段401、第三区段403共同限定出定位凹槽。第五区段405的垂直投影处于前面板110上,使得第二饰条400的垂直投影覆盖前面板110的右端部的垂直投影。如图9所示,第五区段405的垂直投影处于前面板110的右端部的边缘处,即第二饰条400的整体宽度只需满足能覆盖前面板110的右端部即可,从而使门体101上呈现出长条棒状照明效果。第一饰条300的位于定位凸起310的前侧的部分、第六区段406、第一区段401、第四区段404、第五区段405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500,灯板201贴靠第四区段404和第五区段405设置,导光板202的后侧贴靠第六区段406,前侧设置菲林片203。灯罩204的左右侧面分别形成有夹槽(图中未标号),第一饰条300的前端和第五区段405的前端分别形成弯折结构,第一饰条300和第五区段405的弯折结构适配在夹槽内。设置第六区段406的第二饰条400一方面可以增强导热,另一方面更能承受热胀冷缩形变。此外,在第一饰条300和第二饰条40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盖板205,以密封照明组件200。固定条600的第一延伸区段601的前侧与前面板110固定,后侧与上饰条111、下饰条112固定。固定条600的中部、后部对应第一饰条300的三个第一延伸部301和第二延伸部302分别形成有卡槽610,第二延伸部302配合在卡槽610处。固定条600的后端部604的左侧还形成有限位凸起和开口向前的限位槽以与上饰条111和下饰条112配合。
6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