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制冷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冰箱箱体的隔热效果一般由发泡空间实现,发泡空间是由外壳、内胆等部件装配形成,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部件的装配,通常采用连接件连接外壳与内胆,使该连接件盖合发泡空间的开口,这导致在发泡空间发泡完成后,连接的位置往往会产生缝隙,此情况在高大的单门冰箱中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导致冰箱箱体产生连接缝隙、密封性较差等诸多问题,同时影响了冰箱整体的美观性。
3.因此,如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车载冰箱中存在的发泡空间易产生缝隙和密封性差的问题之一。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面设置第一开口;内胆,所述内胆顶面设置第二开口;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相对侧设置有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边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开口边缘贴合相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内胆的所述第二开口边缘贴合相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内胆外壁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发泡空间。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延伸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侧边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折边相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边缘延伸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边缘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侧边同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折边相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外壳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内胆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一面与所述第一折边贴合,所述第一侧边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接,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第一侧边一面与所述第二折边贴合,所述第二侧边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边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一限位板朝所述内胆延伸,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沿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排列。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边边缘延伸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折边,所述第二限位板朝所述外壳延伸,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边另一端形成二次折边。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块沿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第一侧边一面的长度方向周向排列。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侧边相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件上的第一侧边与外壳贴合相接,第二侧边和内胆贴合相接,形成发泡空间,这种连接结构使发泡空间内产生的压力变成连接件与外壳、连接件与内胆之间的压力,从而有效利用发泡压力提高连接件与外壳、连接件与内胆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件与外壳之间、连接件与内胆之间出现连接缝隙。
附图说明
17.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示意图;
18.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19.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20.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21.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22.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23.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24.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25.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26.附图标记部件名称附图标记部件名称1外壳3连接件11第一支撑部31第一侧边12第一折边32第二侧边13第一限位板33底板2内胆34第一限位块21第二支撑部35第二限位块22第二折边36加强筋23第二限位板37二次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介绍之前,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解释。发泡是指:
将组合聚醚以及发泡剂等原材料,按照基本工艺要求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注入,便会在规定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的一种工艺。当发泡成功之后,便可以为冰箱提供有强度有粘接性又能稳定保温的性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0.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冰箱的壳体结构,包括:如图1和图4所示,外壳1顶面设置第一开口;内胆2顶面设置第二开口;连接件3包括第一侧边 31,第一侧边31相对侧设置有第二侧边32,第一侧边31一端和第二侧边32 一端连接;其中,内胆2设置在外壳1内,第一侧边31与外壳1的第一开口边缘贴合相接,第二侧边32与内胆2的第二开口边缘贴合相接,连接件3、内胆2外壁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发泡空间。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的连接,实现了内胆2和外壳1的连接,使内胆2的外壁、外壳1的内壁与连接件3形成了密封的发泡空间,连接件3的设置也使外壳1和内胆2在连接时产生的缝隙减少,有利于减少发泡材料的泄露。至于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的连接形式,既可以为直接连接,也可以为间接连接,比如,通过其他结构来进行连接。
32.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发泡压力方向。通过连接件3上的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连接外壳1和内胆2,形成发泡空间,在发泡时,外壳1和内胆2受到发泡压力膨胀压迫连接件3,提高第一侧边31 与外壳1之间、第二侧边32与内胆2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利用发泡压力提高连接的强度,避免连接件3与外壳1之间、连接件3和内胆2之间出现连接缝隙。
33.如前所述,第一侧边31与第二侧边32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直接连接实现,也可以通过间接连接实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边31一端与第二侧边32一端通过底板33实现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发泡时产生的压力会对内胆2和外壳1造成挤压,内胆2和外壳1同时对连接件3造成方向相反、大小相近的压力,通过连接件3自身的结构强度完成内胆2和外壳1的连接,使内胆2和外壳1受到的压力作用在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 上,进而为连接件3提供更大的摩擦力,避免连接件3脱落。如图7所示,第一侧边31与第二侧边32的连接也可以为:第一侧边31的一端直接与第二侧边32的一端相接,使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连接件3可以连接内胆2和外壳1,为连接件3连接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 32提供摩擦力,避免连接件3被撑开。如图5所示,第一侧边31一端和第二侧边32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将第二侧边32的一端折弯后与第一侧边31的一端连接实现。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的连接,实现了内胆2和外壳1的连接,使内胆2的外壁、外壳1的内壁与连接件3形成了密封的发泡空间,连接件3的设置也使外壳1和内胆2在连接时产生的缝隙减少,有利于减少发泡材料的泄露。
34.具体的,第一侧边31与外壳1的第一开口边缘贴合相接,可以为:第一侧边31与外壳1的第一支撑部11相接,和第一折边12贴合相接,可以藏起第一侧边31,避免第一侧边31露出;第二侧边32与内胆2的第二开口边缘相接,可以为:第二侧边32与内胆2的第二支撑部21相接,与第二折边22 贴合相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整体的美观性,避免露出部分较锋利导致人员划伤。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11可以朝内胆2延伸,第二支撑部21朝外壳1延伸;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11可以背离内胆2延伸,第二支撑部21 背离外壳1延伸,上述两种设置方式均可以将第一侧边31的另一端抵在第一支撑部11上,以及将第二侧边32的另一端抵在第二支撑部21上,由于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的另一端比较锋利,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
避免第一侧边31的另一端和第二侧边32的另一端造成内胆2和外壳1的不平整,提高了内胆2的内壁和外壳1整体的平整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员划伤的情况出现。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发泡时的压力方向,第一侧边31 与第一折边12贴合相接,第二侧边32与第二折边22贴合相接,使壳体结构在发泡时,产生的压力可以作用于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上,贴合相接的面积越大,则提供的压力越高,相应的,由压力产生的平行于第一侧边31 和平行于第二侧边32的摩擦力也越大,避免连接件3脱离内胆2和外壳1,如此设置还可以提高连接件3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件3与外壳1之间、连接件3与内胆2之间存在缝隙,导致发泡材料泄露的情况,提高了壳体结构的密封性。
35.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折边12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3,第一限位板13垂直于第一折边12,第一限位板13朝外壳1延伸,第一侧边 31朝向第二侧边32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4,第一限位板13与第一限位块34相接。
36.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箭头方向为发泡时的压力方向,由于第一折边12与第一侧边31贴合相接,所以第一限位板13与第一折边12垂直,即第一限位板13与第一侧边31垂直,因此发泡时产生的压力会将第一限位板13压在第一限位块34上,在第一限位块34和发泡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第一限位板13 无法产生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移动,由于第一限位板13设置在第一折边 12上,第一折边12设置在外壳1上,所以第一限位块34对第一限位板13的限位作用,可以使第一限位板13对外壳1产生相应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限位板13与第一限位块34脱开连接,也避免了外壳1与连接件3脱开连接,如此设置提高了外壳1与连接件3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和图6 所示,内胆2的第二折边22边缘延伸有第二限位板23,第二限位板23垂直于第二折边22,第二限位板23朝外壳1延伸,第二侧边32朝向第一侧边31 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35,第二限位板23与第二限位块35相接,其中的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限位板13和第一限位块3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二限位板23和第二限位块35的设置可以提高内胆2与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内胆2从连接件3处脱出。
37.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块34沿第一侧边31的长度方向排列。
3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块34的限位作用范围较小,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易发生缝隙的地方,尤其是外壳1易与第一侧边31脱开连接的位置设置第一限位块34,可以提高第一限位块34的限位作用,进而提高外壳1与连接件 3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限位块35沿第二侧边32的长度方向排列,其实施方式与第一限位块34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述,第二限位块35的排列设置可以提高第二限位块35的限位作用,进而提高内胆2和连接件3的连接强度。
39.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侧边32另一端形成二次折边37。
4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二次折边37是指在第二侧边32的另一端形成一次折边之后,在一次折边的一端再次形成折边,二次折边37的形状可以描述为2个角的一边重合,且2个角的顶点分别位于上述一边的两端,形成二次折边37的第二侧边32,其延伸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且在不改变连接件3的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或减小第一侧边31与第二侧边32之间的最大距离,根据内胆2和外壳1之间的距离的实际情况,在第二侧边32另一端形成二次折边37,使连接件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之间的最大距离,避免两者的距离过小或过大,导致连接件3与外壳 1、连接件3与内胆2的连接强度降低。
41.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9所示,第一限位块34设置有加强筋36,加强筋 36与第二侧边32相接。
42.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筋36设置第一限位块34上,第一限位块34设置在第一侧边31上,加强筋36与第二侧边32的连接,提高了第一侧边31与第二侧边3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连接件3的结构强度。
43.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