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及其抽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0967发布日期:2022-09-28 00:5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冰箱及其抽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抽气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冰箱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冰箱的保鲜性能,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具有抽真空功能的冰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冰箱实现的原理是利用真空泵对冰箱的某一间室进行抽真空,但是由于真空泵在工作时往往振动较大,增加了冰箱的噪音。
3.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对真空泵进行减振处理,具体地利用在真空泵的周围设置减振件。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减振件的减振效果有限,并不能有效地降低真空泵的振动。
4.因此,如何减小真空泵的振动向外传递,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冰箱及其抽气装置。
6.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真空泵的振动。
7.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吸收真空泵的振动,以减缓真空泵产生并向基座传递的振动。
8.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抽气装置,包括:
9.基座,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保鲜盒,基座内限定出安装腔室;
10.真空泵,设置于安装腔室内,真空泵的进口与保鲜盒相连,用于抽出保鲜盒内的部分或全部气体;
11.减振套,其包括套设于真空泵外侧的主体部,并且主体部的外周面上间隔形成有多条第一减振肋条;和
12.固定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周围,用于将真空泵固定于安装腔室,并且固定件的内表面间隔形成有多条与第一减振肋条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减振肋条,通过第一减振肋条与第二减振肋条交叉接触,减小真空泵的振动向外传导。
13.进一步地,主体部为圆筒状,多条第一减振肋条分别沿主体部轴向延伸;
14.多条第二减振肋条分别沿主体部的周向设置,并且多个第二减振肋条的凸出端部形成的轮廓与主体部的外形相适配。
15.进一步地,主体部设置于安装腔室的顶壁处;且
16.固定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置于主体部背离安装腔室顶壁的一侧,并且第一固定件通过紧固件直接或间接地将真空泵固定于安装腔室的顶壁。
17.进一步地,减振套还包括:
18.支撑部,与主体部外周面相连,位于安装腔室顶壁与主体部之间,并且支撑部为平板状,并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且
19.主体部与支撑部之间还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间隙,以减缓真空泵产生并向基座传递的振动。
20.进一步地,固定件还包括:
21.第二固定件,设置于安装腔室顶壁与主体部之间,第二固定件的外表面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通过紧固件将真空泵夹紧并固定于安装腔室的顶壁。
22.进一步地,固定件沿主体部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挡部,以约束减振套沿轴向移动。
23.进一步地,主体部轴向的两端分别具有限位部,以限制真空泵沿减振套的轴向移动。
24.进一步地,抽气装置还包括:
25.消音器,设置于安装腔室内,消音器的进口与真空泵的出口相连,以降低真空泵排气所产生的噪音。
26.进一步地,减振套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
27.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门体和上述任一项的抽气装置,抽气装置设置于门体的内侧。
28.本发明的抽气装置中,由于基座内限定出安装腔室,真空泵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室内,用于对设置与基座上的保鲜盒进行抽真空,减振套的主体部套设于真空泵外侧,主体部的外周面上间隔形成有多条第一减振肋条,固定件设置于主体部的周围,固定件的内表面间隔形成有多条与第一减振肋条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减振肋条。因此,当固定件将真空泵固定后,第一减振肋条和第二减振肋条形成点接触。也即是,减振套的主体部并未与固定件整体接触,而是第一减振肋条和第二减振肋条接触,点接触方式能够减少固定件和减振套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大幅降低真空泵的振动传导。
29.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抽气装置中,由于主体部设置于安装腔室的顶壁处,第一固定件设置于主体部背离安装腔室顶壁的一侧,支撑部位于安装腔室顶壁与主体部之间,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连接孔和支撑部上的第二连接孔与安装腔室的顶壁进行连接,以实现将真空泵间接地固定在安装腔室的顶壁。并且主体部与支撑部之间还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间隙,形成类似空气弹簧式底座,进一步吸收真空泵的振动,以减缓真空泵产生并向基座传递的振动。
30.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抽气装置中,第一固定件设置于主体部背离安装腔室顶壁的一侧,第二固定件设置于安装腔室顶壁与主体部之间,第二固定件的外表面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也即第一固定件的内表面与第二固定件的内表面相对,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夹持真空泵和减振套,并利用紧固件可以实现将真空泵和减振套固定悬挂在安装腔室的顶壁,在实现减振的基础上便于真空泵与保鲜盒连接。
3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34.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门体与抽气装置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35.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抽气装置的示意图;
36.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抽气装置的仰视图,其隐藏了底盖;
37.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分解图,其隐藏了保鲜盒;
38.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抽气装置中减振套与第一固定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39.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抽气装置中减振套的示意图;
40.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分解图,其隐藏了保鲜盒;
41.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分解图,其隐藏了保鲜盒;
42.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抽气装置中减振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1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4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45.请参见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1,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箱体10和门体20。
46.箱体10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前侧敞开的储物间室,通常为多个,如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9℃,或者可为4~7℃;冷冻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2~-14℃,或者可为-20~16℃。冷冻室可以设置于冷藏室的下方,变温室可以设置于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冷冻室内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4℃至-22℃。变温室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储存合适的食物,或者作为保鲜储藏室。
47.请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冰箱1还可以包括多个门体20,门体20可以设置于箱体10前侧,用于开闭储物间室。例如门体2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箱体10前部的一侧,通过
枢转的方式开闭储物间室,门体20的数量可以与储物间室的数量匹配,从而可以将储物间室逐一单独开启。例如可以为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分别设置冷藏室门体、冷冻室门体、变温室门体。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门体20也可以采用平开门、对开门、侧滑门、抽拉门等形式。
48.储物间室可以由制冷系统提供冷量,以实现冷藏、冷冻、变温的储物环境。制冷系统可为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器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间室内提供冷量。例如压缩式直冷冰箱中,蒸发器可设置于冰箱内胆的后壁面外侧或内侧;压缩式风冷冰箱中,箱体10内还具有蒸发器室,蒸发器室通过风路系统与储物间室连通,且蒸发器室内设置蒸发器,出口处设置有风机,以向储物间室进行循环制冷。
49.由于上述箱体10、门体20和制冷系统本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为了不掩盖和模糊本技术的发明点,后文对箱体10、门体20和制冷系统本身不作赘述。
50.请参见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门体与抽气装置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抽气装置30,抽气装置30设置于任意一个门体20的内侧,并且其具有抽真空功能,可以为存放在抽气装置30中的珍贵食材(例如人参,海参,枸杞,补品药材,调味品等)提供一个密封的空间,并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抽真空处理,降低氧化变质,防止食材串味。并且由于抽气装置30设置在门体20的内侧,可以方便用户随时拿取,无需再去箱体10深处取放食材。
51.请参见图3至图7,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抽气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抽气装置的仰视图,其隐藏了底盖;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抽气装置30的分解图,其隐藏了保鲜盒;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抽气装置中减振套与第一固定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抽气装置中减振套的示意图。
52.具体地,该抽气装置30可以包括基座100、真空泵200、减振套300和固定件400。
53.基座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保鲜盒500,基座100内限定出安装腔室,该安装腔室可以具有向下敞开的安装口,并且安装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安装腔室的底盖140。
54.真空泵200设置于安装腔室内,真空泵200的进口与保鲜盒500相连,用于抽出保鲜盒500内的部分或全部气体。
55.减振套300包括套设于真空泵200外侧的主体部310,并且主体部310的外周面上间隔形成有多条第一减振肋条312。
56.固定件400设置于主体部310的周围,用于将真空泵200固定于安装腔室,并且固定件400的内表面间隔形成有多条与第一减振肋条312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减振肋条402,通过第一减振肋条312与第二减振肋条402交叉接触,减小真空泵200的振动向外传导。
57.请参见图3,基座1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保鲜盒500的凹陷部120,多个保鲜盒500可以一一对应卡接在该凹陷部120内,并且凹陷部120的底部还开设有与保鲜盒500连通的进气孔130。
58.请参见图3,真空泵200设置于安装腔室内,真空泵200的进口通过进气管610与进气孔130相连,真空泵200的出口与出气管620相连,当真空泵200运行时实现将保鲜盒500内的空气抽出,从而使保鲜盒500内形成真空环境,满足用户对真空保鲜的需求。
59.由于真空泵200在运行时的振动较大,容易对冰箱1的结构产生影响并产生噪音,
因此为了减小真空泵200的振动向外传导,本实施例在真空泵200的外侧还套设有减振套300,减振套300可以为具有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等。固定件400设置于主体部310的周围,用于将真空泵200固定于安装腔室,也即是当固定件400将真空泵200固定后,减振套300位于真空泵200与固定件400之间,因此,减振套300可以吸收真空泵200的部分振动,可以减缓真空泵200产生的振动向外传递。
60.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对真空泵进行减振处理,其利用在真空泵的周围设置减振件。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减振件的减振效果有限,并不能有效地降低真空泵的振动传导。
61.请参见图5至图7,为了更加有效地抑制真空泵200的振动向外传递,本实施例的减振套300的主体部310外周面上间隔形成有多条第一减振肋条312,固定件400的内表面间隔形成有多条与第一减振肋条312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减振肋条402,当固定件400将真空泵200固定后,第一减振肋条312和第二减振肋条402形成点接触。也即是,当固定件400将真空泵200固定后,减振套300的主体部310并未与固定件400面接触,而是第一减振肋条312和第二减振肋条402点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点接触方式能够减少固定件400和减振套30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大幅降低真空泵200的振动传导。
62.请参见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套300的主体部310为圆筒状,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安装真空泵200及其电机的空间,并且真空泵200的出口可以从该主体部310的一端伸出。多条第一减振肋条312可以沿主体部310轴向延伸,多条第二减振肋条402分别沿主体部310的周向设置,并且多个第二减振肋条402的凸出端部形成的轮廓与主体部310的外形相适配。当固定件400将真空泵200固定后,第二减振肋条402和第二减振肋条402可以垂直的交叉接触,并且由于第二减振肋条402沿主体部310的周向设置,且其凸出端部的轮廓与主体部310的外形相适配,因此,第二减振肋条402还可以起到限制真空泵200沿径向移动的作用。
63.请参见图4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310设置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处。固定件40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410,第一固定件410设置于主体部310背离安装腔室顶壁110的一侧,并且第一固定件410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直接或间接地将真空泵200固定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也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410可以实现将真空泵200固定悬挂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处。由于保鲜盒500设置于基座100上,安装腔室形成于基座100的内部,因此将真空泵200悬挂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处可以便于真空泵200与保鲜盒500连接。
64.请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0设置于主体部310背离安装腔室顶壁110的一侧,其两端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2上形成第一连接孔414,可以利用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414直接地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进行连接。
65.请参见图8,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分解图,其隐藏了保鲜盒。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00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件420,第二固定件420可以与第一固定件410相同,第二固定件420设置于安装腔室顶壁110与主体部310之间,其外表面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这样第一固定件410的内表面与第二固定件420的内表面相对,以将真空泵200和减振套300夹在第一固定件410和第二固定件420之间,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固定件410和第二固定件420上的第一连接孔414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进行连接,以实现将真空泵200间接地固定在安装腔室的顶壁110。
66.请参见图9和图10,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抽气装置的分解图,其隐藏了保鲜盒;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抽气装置中减振套的示意图。
67.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第一固定件410间接地将真空泵200间接地固定在安装腔室的顶壁110的方案。具体地,减振套300还可以包括支撑部320,支撑部320与主体部310外周面相连,支撑部320位于安装腔室顶壁110与主体部310之间,其为平板状,并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支撑部320的两侧还可以设置与第一连接部412相对的第二连接部322,第二连接部3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24,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固定件410的第一连接孔414和支撑部320上的第二连接孔324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进行连接,以实现将真空泵200间接地固定在安装腔室的顶壁110。
68.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10与支撑部320之间还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间隙330,以减缓真空泵200产生并向基座100传递的振动。
69.具体地,主体部310与支撑部320相对设置,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主体部310与支撑部320相对的两端可以通过支撑柱340相连,两个支撑柱340之间可以间隔设置多个分隔柱350,以将主体部310与支撑部320之间的间隙分隔出多个减振间隙330。
70.由于支撑部320为平板状并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当第一固定件410将真空泵200固定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时,支撑部320可以利用减振间隙330形成类似空气弹簧式底座,进一步吸收真空泵200的振动。
71.请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00沿主体部310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挡部430,以约束减振套300沿轴向移动。
72.当固定件400仅包括第一固定件410时,止挡部430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件410的两端。如图5所示,止挡部430与第二减振肋条402可以平行设置,呈圆弧状,其内圈可以略高于第二减振肋条402,两个止挡部430之间的距离还可以配置成与主体部310的轴向长度相等,当第一固定件410将真空泵200固定后,两个止挡部430可以在主体部310的轴向夹持减振套300,防止减振套300在真空泵200的振动在沿其轴向移动。
73.同理,当固定件400包括第一固定件410和第二固定件420时,第一固定件410和第二固定件420的两端均可以分别设置止挡部430,其约束效果更佳,不再赘述。
74.请参见图7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310轴向的两端分别具有限位部314,以限制真空泵200沿减振套300的轴向移动。与真空泵200出口或进口端对用的限位部314上还可以设置开口316,以便于真空泵200出口或进口从该开口316穿出。
75.请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抽气装置30还可以包括消音器600,消音器600设置于安装腔室内,消音器600的进口与真空泵200的出口相连,以降低真空泵200排气所产生的噪音。
76.在本实施例中,真空泵200设置于安装腔室内,真空泵200的进口通过进气管610与基座100上的进气孔130相连,真空泵200的出口与出气管620相连,出气管620与消音器600相连,以降低真空泵200排气所产生的噪音。
77.优先地,消音器600还可以选用抗性消音器。抗性消音器是通过管道截面的突变处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音器向外辐射的声能,以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其比较适用于消除低中频噪声,而对高频噪声的消声作用较差,适用于真空泵200的使用环境。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知晓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后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消音器600,例如阻抗复合式消音器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78.进一步地,消音器600的外壳还可以配置成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等,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了抗性消声器减振问题,而且当脉动气流到达消音器600后,流体在其腔室产生缓冲,噪声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79.在本发明的抽气装置30中,由于基座100内限定出安装腔室,真空泵200设置于安装腔室内,用于对设置与基座100上的保鲜盒500进行抽真空,减振套300的主体部310套设于真空泵200外侧,主体部310的外周面上间隔形成有多条第一减振肋条312,固定件400设置于主体部310的周围,固定件400的内表面间隔形成有多条与第一减振肋条312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减振肋条402。因此,当固定件400将真空泵200固定后,第一减振肋条312和第二减振肋条402形成点接触。也即是,减振套300的主体部310并未与固定件400整体接触,而是第一减振肋条312和第二减振肋条402接触,点接触方式能够减少固定件400和减振套300的接触面积,能有利于大幅降低真空泵200的振动。
8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抽气装置30中,由于主体部310设置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处,第一固定件410设置于主体部310背离安装腔室顶壁110的一侧,支撑部320位于安装腔室顶壁110与主体部310之间,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固定件410的第一连接孔414和支撑部320上的第二连接孔324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进行连接,以实现将真空泵200间接地固定在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并且主体部310与支撑部320之间还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间隙330,形成类似空气弹簧式底座,进一步吸收真空泵200的振动,以减缓真空泵200产生并向基座100传递的振动。
81.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抽气装置30中,第一固定件410设置于主体部310背离安装腔室顶壁110的一侧,第二固定件420设置于安装腔室顶壁110与主体部310之间,第二固定件420的外表面抵靠于安装腔室的顶壁110,也即第一固定件410的内表面与第二固定件420的内表面相对,第一固定件410与第二固定件420夹持真空泵200和减振套300,并利用紧固件可以实现将真空泵200和减振套300固定悬挂在安装腔室的顶壁110,在实现减振的基础上使真空泵200更加靠近保鲜盒500,便于真空泵200与保鲜盒500连接。
8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