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4701发布日期:2022-12-06 17:3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氨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氨冷凝器。


背景技术:

2.氨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能,在较大型的制冷系统中,一般都是采用氨作为制冷剂。在制冷的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步循环中,氨的冷凝是其中四步循环之一,氨冷凝器就是利用循环水换热实现氨蒸汽的冷凝液化。
3.传统氨冷凝器一般采用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其包括位于两端的左管箱和右管箱,左管箱和右管箱上分别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两个管箱与罐体连接并通过管板与罐体内腔体隔开,管板上安装有多根通入循环水的换热管,而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通过进气口通入氨气并依靠换热管进行换热冷凝后从出液口排出液氨,由于传统的氨冷凝器中的换热管是由罐体一端连接到另一端的,为了能够保证气态氨的充分液化需要较长的长度,而一般换热器长度有限,氨气液化不充分,最终排出的液氨会夹杂有气态氨气,冷凝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传统氨冷凝器冷凝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氨冷凝器,氨气进入罐体后,换热行程长,冷凝效果好。
5.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氨冷凝器,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两端分别连接有左管箱和右管箱,所述罐体和所述左管箱之间安装有左管板,所述罐体和所述右管箱之间安装有右管板,所述左管板和所述右管板之间连接有换热管,所述罐体上端设有氨气进口,所述罐体下端设有液氨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管箱内通过竖向分隔板形成位于一侧的腔体一和位于另一侧的腔体二,所述腔体一通过横向分隔板形成位于上方的腔体三和位于下方的腔体四,所述左管箱内通过横向分隔板形成位于上方的腔体五和位于下方的腔体六,所述腔体三与循环水出口连接,所述腔体四与循环水进口连接,所述罐体内通过横向分隔板和竖向分隔板形成腔体七、腔体八、腔体九和腔体十,所述腔体七内安装有管束一,所述管束一用于连接所述腔体四和所述腔体六,所述腔体八内安装有管束二,所述管束二用于连接所述腔体六和所述腔体二,所述腔体九内安装有管束三,所述管束三用于连接所述腔体二和所述腔体五,所述腔体十内安装有管束四,所述管束四用于连接所述腔体五和所述腔体三,所述腔体十与氨气进口连接,所述腔体七底部还连通有腔体十一,所述腔体十一与液氨出口连接;所述腔体七、腔体八、腔体九和腔体十内均匀安装有上下交错设置的折流板。
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十左端开设有缺口一,所述腔体十通过所述缺口一与所述腔体九连通,所述腔体九右端底部开设有缺口二,所述腔体九通过所述缺口二与所述腔体八连通,所述腔体八左端开设有缺口三,所述腔体八通过所述缺口三与所述腔体七连通,所述腔体七右端底部开设有缺口四,所述腔体七通过所述缺口四与所述腔体十一连通,所述腔体十一左
端底部与所述液氨出口连接;所述氨气进口与分布管连接,所述分布管沿所述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分布管上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匀设置的连接点,所述分布管通过所述连接点与所述腔体十连接;位于所述罐体内的所述横向分隔板顶部开设有均匀设置的导液孔,所述导液孔与所述横向分隔板内的导液槽连通,所述导液槽与位于所述腔体四内的导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十一连接;所述腔体十一内还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腔体四和所述腔体六连接;所述左管箱和所述右管箱上端分别安装有排气口,所述左管箱和所述右管箱下端分别安装有放水口,所述罐体上端还安装有安全阀接口、平衡管接口、压力表和放空管,所述罐体底部安装有支座;所述右管箱和所述左管箱的横向分隔板和竖向分隔板中间分别设有空气夹层。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循环水从循环水进口进入后,依次通过腔体四、管束一、腔体六、管束二、腔体二、管束三、腔体五、管束一、腔体三,之后通过循环水出口排出,氨气从氨气进口进入后,依次经过腔体十、腔体九、腔体八、腔体七,腔体十一,之后通过液氨出口排出,具有四个罐体长度的换热段,换热行程长、冷凝效果好。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右管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左管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氨气流动前视示意图;图6为氨气流动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如图1、图2所示的氨冷凝器,其包括罐体1,罐体1两端分别连接有右管箱2和左管箱3,管箱是通过焊接在罐体1上的封头形成的,罐体1和左管箱3之间安装有左管板31,罐体1和右管箱2之间安装有右管板21,左管板31和右管板21之间连接有换热管4,罐体1上端设有氨气进口5,罐体1下端设有液氨出口6,上述结构与现有换热器结构类似;结合图3,右管箱2内通过竖向分隔板7形成位于一侧的腔体一和位于另一侧的腔体二102,腔体一通过横向分隔板8形成位于上方的腔体三103和位于下方的腔体四104,结合图4,左管箱3内通过横向分隔板8形成位于上方的腔体五105和位于下方的腔体六106,腔体三103与循环水出口9连接,腔体四104与循环水进口10连接,结合图5、图6,罐体1内通过横向分隔板8和竖向分隔板形成腔体七107、腔体八108、腔体九109和腔体十110,腔体七107内安装有管束一,管束一由多根平行的换热管形成,管束一用于连接腔体四104和腔体六106,腔体八108内安装有管束二,管束二用于连接腔体六106和腔体二102,腔体九109内安装有管束三,管束三用于连接腔体二102和腔体五105,腔体十1010内安装有管束四,管束四用于连接腔体五105和腔体三103,腔体十1010与氨气进口5连接,腔体七107底部还连通有腔体十一1011,腔体十一
1011与液氨出口6连接;腔体七107、腔体八108、腔体九109和腔体十1010内均匀安装有上下交错设置的折流板11。
10.更为具体的,下述左右基于图5的方向,腔体十1010左端开设有缺口一110,腔体十1010通过缺口一110与腔体九109连通,腔体九109右端底部开设有缺口二120,腔体九109通过缺口二120与腔体八108连通,腔体八108左端开设有缺口三130,腔体八108通过缺口三130与腔体七107连通,腔体七107右端底部开设有缺口四140,腔体七107通过缺口四140与腔体十一1011连通,腔体十一1011左端底部与液氨出口6连接。同时,为了避免各个腔体之间通过分隔板进行换热,右管箱2和左管箱3的横向分隔板和竖向分隔板中间分别设有空气夹层。
11.氨气(90摄氏度、1.85兆帕)从氨气进口5进入后其流动方向为:腔体十1010、缺口一110、腔体九109、缺口二120、腔体八108、缺口三130、腔体七107、缺口四140、腔体十一1011、液氨出口6(35摄氏度),整个行程可以与管束一、管束二、管束三、管束四进行换热,换热行程长,同时折流板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行程,完成换热后通过腔体十一1011对液氨进行收集后排出。循环水的流动方向则为:腔体四104(31摄氏度、0.4兆帕)、管束一、腔体六106换向、管束二、腔体二102换向、管束三、腔体五105换向、管束四、腔体三103(34.9摄氏度),循环水流向与氨气流向相反,保证换热效率。
12.氨气进口5与分布管12连接,分布管12沿罐体1长度方向设置,分布管12上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匀设置的连接点13,分布管12通过连接点13与腔体十101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避免氨气都从一个点进入,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点13进入氨气能够使进入的具有较高温度的氨气有效及时地与换热管接触并换热,实现快速降温,之后再聚集在腔体九109中进一步降温,保证换热效率。
13.另外,位于罐体1内的横向分隔板8顶部开设有均匀设置的导液孔,导液孔与横向分隔板8内的导液槽连通,导液槽与位于腔体四104内的导液管14的一端连接,导液管14的另一端与腔体十一1011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导液孔及导液槽直径不能过大避免过多气体氨气进入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腔体九和腔体十内(主要是腔体九,腔体十底板可以不设导液孔)的积攒在其下的液氨首先收集,通过伸入具有最低温度的腔体四内进行换热(对混杂的少量氨气进行冷凝),这样液氨排出快同时能够减少残留的液氨。腔体十一1011内还可以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与腔体四104和腔体六106连接;这样可以对腔体十一1011内的介质进一步冷凝,提高冷凝效果。
14.左管箱3和右管箱2上端分别安装有排气口15,左管箱3和右管箱2下端分别安装有放水口16,罐体1上端还安装有安全阀接口17、平衡管接口18、压力表19和放空管20,罐体1底部安装有支座21。
15.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