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及其方法和空调制热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37961发布日期:2022-01-26 17:2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及其方法和空调制热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制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及其方法和空调制热器。


背景技术:

2.人工制热方式主要有四种,相变制热、气体膨胀制热、涡流管制热和热电制热。每种制热方法各有其特点。选择合理的制热方法,满足制热的要求,实现制热中的节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制热系统应符合环保要求。空气能相变制热技术是吸收环境热量使液态冷媒气化成为具有一定过热度的气态冷媒,将气态低温冷媒增压为高压高温冷媒,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释放显热及潜热后液化,载冷剂吸收气态冷媒液化时释放的热量而升温,从而完成载冷剂的制热。
3.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兴的自然工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点是温度为-56.6℃,压力为520kpa。二氧化碳作为制热工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除水和空气以外,二氧化碳是与环境最为友善的制热工质。二氧化碳具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二氧化碳安全无毒,即便在高温下也不产生有害气体,具有与制热循环和设备相适应的热物理性质,单位容积制热量相当高,运动黏度低。
4.因此,通过二氧化碳由气态向液态相变时需释放潜热及显热进行载冷剂的制热,在室外由液态向气态相变时需吸收环境热量转变为中压低温冷媒,中压低温冷媒经增压机加压后成为高压高温气态或超临界态的冷媒通过液态向气态的相变吸收环境热量,再通过气态向液态的相变释放热量由载冷剂吸收,载冷剂吸热后升温,较好地利用了自然界的热源达到载冷剂温度和温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及其方法和空调制热器,通过充分利用空气能相变制热技术,将二氧化碳冷媒吸收的自然界环境热量转换至载冷剂,实现载冷剂的升温需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包括:
8.冷媒循环罐,所述冷媒循环罐用于为系统提供液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
9.室外蒸发器,所述室外蒸发器的入口通过膨胀阀及换向阀与所述冷媒循环罐的出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冷媒循环罐或室内冷凝器排出液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并吸收室外环境热量后完全汽化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
10.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蒸发器的出口,用于接收所述室外蒸发器排出的中压低温的气态二氧化冷媒,并将其增压转换为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以及
11.室内冷凝器,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的出口,
用于接收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排出的气态或超临界态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并向流经其表面的载冷剂释放显热及潜热完成所述气态或超临界态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的液化,同时实现载冷剂的升温制热。
12.进一步地,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采用单级增压机或双级串联增压机或多级增压机串联形式增压
13.进一步地,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的入口吸收所述室外蒸发器排出的所述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出口排出高压高温二氧化碳气体或超临界流体。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入口压力为5kg/cm
2-30kg/cm2,出口排出压力为53kg/cm
2-180kg/cm2,出口温度大于31℃。
15.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媒循环罐的入口,用于接收并流转所述室内冷凝器排出的所述高温高压液态二氧化碳。
16.进一步地,所述室外蒸发器出口处的所述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的压力为5kg/cm
2-30kg/cm2。
17.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媒循环罐的入口,用于接收并流转所述室内冷凝器排出的所述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
18.进一步地,所述载冷剂为气态载冷剂或液体载冷剂,所述气态载冷剂为空气、氮气或氩气,所述液体载冷剂为水、盐水、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
19.进一步地,所述室外蒸发器至少为两组且呈并联布置,用于交替接收所述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降压后吸收室外环境热量蒸发为中压低温的气态二氧化碳,以及交替利用常温液态对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外表面进行除霜、除冰。
20.进一步优选地,液态二氧化碳在一组或多组所述室外蒸发器内腔吸收室外环境热量蒸发为中压低温的气态二氧化碳;另一组所述室外蒸发器的风机停止运行,利用蒸发器内腔的常温液态二氧化碳的液温将蒸发器外表面除霜、除冰。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室外蒸发器的出口通过换向阀连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的入口,用于交替将所述室外蒸发器排出的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转送至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
22.进一步地,还包括:
23.空气贮罐,所述空气贮罐入口连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的出口,用于在系统启动前后由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将其内的载冷剂增压至预设压力;以及用于向系统所有管路及装置提供高压空气,用于维持系统压力以防止管路失压及产生干冰。
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气贮罐通过管路向所述冷媒循环罐、室内冷凝器、室外蒸发器及系统所有管路提供高压空气,用于维持系统压力以防止管路失压及产生干冰。
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气贮罐内的气体为背压用高压空气,其压力为5.3kg/cm2至90kg/cm2。
26.进一步地,还包括:
27.冷媒平衡罐,所述冷媒平衡罐通过控制阀连接所述冷媒循环罐,用于向所述冷媒循环罐补充二氧化碳冷媒,以及接收和贮存系统在固定压力下由于温度变化而自所述冷媒循环罐排出的二氧化碳冷媒。
28.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方法,采用如上述所
述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29.s1,启动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采用高压空气对空气贮罐进行增压,当增压至90kg/cm2后,关闭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停止空气压缩;
30.s2,将调试用冷媒罐通过单向减压阀连接至冷媒平衡罐,利用压差将调试用冷媒罐内的二氧化碳冷媒经冷媒平衡罐输送至冷媒循环罐内,并保持冷媒循环罐内的压力不低于70kg/cm2,且冷媒循环罐上部安装单向排空阀并设定压力为72kg/cm2;
31.s3,启动调试程序,由冷媒循环罐向系统提供二氧化碳冷媒并运行一定时间后,当系统所有压力测量点同时达到设定压力后,系统停止运行,然后拆除调试用冷媒罐及冷媒循环罐上部临时安装的单向排空阀;
32.s4,打开所述高压空气贮罐的控制阀,向系统提供背压高压空气,控制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入口为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其压力为8kg/cm2;出口为气态或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媒,其压力为维持50kg/cm
2-180kg/cm2,且出口处的温度不小于31℃;
33.s5,启动运行程序,通过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将冷媒循环罐中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转换为高压高温气态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冷媒并流送至室内冷凝器内,与室内冷凝器外表面的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载冷剂升温制热;
34.s6,经所述室内冷凝器释放显热及潜热后液化的常温高压二氧化碳液体流送至室外蒸发器,在室外蒸发器内吸收室外环境热量后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排出;
35.s7,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接收所述室外蒸发器排出的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并将其增压后转化为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流转至所述室内冷凝器;
36.s8,重复上述步骤s5-s7,实现二氧化碳冷媒的循环制热。
37.进一步地,步骤s4中,在系统启动前,空气贮罐内的高压空气,用于保持停机时系统从室外蒸发器的出口至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入口的管路及装置的压力维持在8kg/cm2,当压力低于7kg/cm2时程序将阻止系统启动。
38.进一步地,在系统启动前,空气贮罐内的高压空气,用于保持停机时系统从增压机的出口至膨胀阀及换向阀入口之间的管路及装置的压力维持在50kg/cm2,当压力低于48kg/cm2时程序将阻止系统启动。
39.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空调制热器,采用如上述所述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
40.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1.(1)利用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将通过液体蒸发为气体时具备一定压力的气态二氧化碳进行增压升温,增压效能提高。通过室内冷凝器实现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的降温及液化释放热量,实现载冷剂的吸热升温,制热效能高,运行费用低,达到节能环保目的;
42.(2)常温高压液态二氧化碳冷媒经室外蒸发器降压及吸热气化成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然后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经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再次增压升温后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二氧化碳冷媒的容积制冷量,有效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
43.(3)采用两个或多个并联布置的室外蒸发器循环交替使用,通过换向阀交替接收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冷媒,在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制热的同时实现交替除霜,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44.(4)将高压空气贮罐引出高压空气至系统各管道及设备内,用于补充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冷媒密度变化从而导致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同时防止停机时温度变化所造成的管路失压及可能产生的干冰。
附图说明
45.图1为发明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的框架原理图;
46.图2为本发明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制热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47.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48.1-冷媒循环罐,2-膨胀阀及换向阀,3-室外蒸发器,4-换向阀,5-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6-室内冷凝器,7-调节阀,8-高压空气贮罐,9-管路,10-冷媒平衡罐。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0.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1.实施例1
52.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该制热系统主要包括一冷媒循环罐1、一室外蒸发器3、一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和一室内冷凝器6,所述冷媒循环罐1用于为系统提供二氧化碳冷媒,该二氧化碳冷媒可以为气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超临界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或液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在该制热系统中,所述室外蒸发器3作为该制热系统的室外机部分,室内冷凝器6作为该制热系统的室内机部分。
53.在该制热系统中,如图1所示,所述室外蒸发器3的入口通过膨胀阀及换向阀2与所述冷媒循环罐1的出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冷媒循环罐1或室内冷凝器6排出液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并吸收室外环境热量后完全汽化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膨胀阀及换向阀2包括串联布置的膨胀调节阀和换向阀。此外,在系统启动运行时,通过冷媒循环罐1向系统提供二氧化碳冷媒,当冷媒循环罐1内的冷媒为气态时,通过减压阀7利用压力差直接转送至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入口;而当冷媒循环罐1内的冷媒为超临界态或液态时,先通过膨胀阀及换向阀2转送至室外蒸发器3吸收室外环境热量后完全汽化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然后在转送至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入口。
54.在该制热系统中,如图1所示,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蒸发器3的出口,用于接收所述室外蒸发器3排出的中压低温的气态二氧化冷媒,并将其增压转换为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同时,如上所述,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还通过减压阀7经管道直接连接冷媒循环罐1,通过冷媒循环罐1直接向系统提供二氧化碳冷媒。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还用于在系统启动前向空气贮罐8提供高压气体,系统停止运行时用补充空气贮罐8的空气至设定压力。
55.在该制热系统中,如图1所示,所述室内冷凝器6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出口,用于接收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排出的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并向流经其表面的载冷剂释放显热及潜热完成所述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的液
化,同时实现载冷剂的吸热升温。也就是说,所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流出的高压高温气态二氧化碳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在所述室内冷凝器6释放显热及潜热后转换为液态的二氧化碳冷媒。
56.在该制热系统中,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为保证二氧化碳有较高液化温度点,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作为该制热系统的动力单元,采用单级增压机或双级增压机或多组单级增压机串联形式增压。且为实现二氧化碳冷媒的循环利用,要求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入口压力为5kg/cm
2-30kg/cm2;而经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增压后,其出口排出的压力为53kg/cm
2-180kg/cm2,出口温度大于31℃。
57.具体地,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为全无油润滑增压机,其的标准如下:型号yxwcd-13/13-70;介质二氧化碳;进气压力1.3mpa;排气压力7.0mpa;排气量13nm3/h;电机功率1.1kw;气缸φ36+φ20;二级压缩;转速470r/min;进出气口尺寸rc1/2;外形尺寸1050*700*1400;全无油润滑,风冷却。
58.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入口吸收所述室外蒸发器3排出的所述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出口排出高压高温二氧化碳气体或超临界流体,且所述室外蒸发器3出口处的所述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的压力为5kg/cm
2-30kg/cm2,通过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将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通过增压方式进行气态二氧化碳升温,增压后的二氧化碳温度大于31℃。
59.在该制热系统中,为实现该制热系统的连续运行,要求室内冷凝器6排出的常温高压二氧化碳液体实现进行循环利用,将所述室内冷凝器6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媒循环罐1的入口,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室内冷凝器6排出的所述常温高压二氧化碳液体。具体地,流经其内的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向载冷剂释放显热及潜热,在实现载冷剂升温的同时完成所述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的液化,以此往复循环向载冷剂释放热量,完成载冷剂的制热。液化后的液态常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继续流送至室外蒸发器3进行循环利用。
60.在该制热系统中,所述载冷剂为气态载冷剂或液体载冷剂,所述气态载冷剂为空气、氮气或氩气,所述液体载冷剂为水、盐水、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优选地,载冷剂可直接采用室外空气,室外空气经除尘和杀菌后吸热升温直接通入室内。此外,根据需要载冷剂还可以采用双载冷剂结合的方式,如气态载冷剂和液态载冷剂的结合,先以液态载冷剂水、盐水、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作为该制热系统的第一载冷剂与二氧化碳冷媒换热实现升温制热,然后再以空气作为第二载冷剂与第一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实现二次升温制热,升温后的第二载冷剂直接通入室内使用。
61.实施例2
62.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采用双室外蒸发器可交替循环运行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该制热系统主要包括一冷媒循环罐1、一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一室内冷凝器6和两个室外蒸发器3,所述冷媒循环罐1用于为系统提供气态二氧化碳冷媒;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入口经减压阀2连接所述冷媒循环罐1的出口,用于接收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并将其增压转换高温高压二氧化碳气体。采用两个并联布置的室外蒸发器3进行循环交替使用,通过换向阀5交替接收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冷媒,能够在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制热的同时,实现交替除霜、除冰,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63.在个制热系统中,所述室外蒸发器3为两组且呈并联布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室外蒸发器3的入口通过换向阀4连接所述室内冷凝器6和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两并联布置的所述室外蒸发器3的两端通过换向阀5连接室内冷凝器6和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用于交替接收所述高压常温液态二氧化碳。且所交替接收的高压常温液态二氧化碳在相应的室外蒸发器3内与室外环境换热后通过换向阀5排出送入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内进行循环利用。
64.具体地,该制热系统采用并联布置的两个室外蒸发器3,其在工作时,从室内冷凝器6排出的且将经膨胀节流阀2调压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在一组或多组所述室外蒸发器3内腔吸收室外环境热量蒸发为中压低温的气态二氧化碳;另一组所述室外蒸发器3的风机停止运行,利用蒸发器内腔液态二氧化碳的液温将蒸发器外表面除霜、除冰。也就是说,当一组室外蒸发器3内流经的液态高压常温二氧化碳冷媒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时,另一组室外蒸发器3内腔流转高压、温度高于冰点的液态冷媒,利用冷媒的液温对蒸发器外表面进行除霜、除冰,防止室外蒸发器在长时间使用后结霜、结冰。
65.在该制热系统中,如图1所示,所述室外蒸发器3的出口通过换向阀5连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入口,用于交替将所述室外蒸发器3排出的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转送至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进行增压。
66.实施例3
67.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为维持该制热系统内压力以防止管路失压及产生干冰,避免造成系统故障,提高制热系统使用寿命。该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统还包括空气贮罐8,用于补充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冷媒密度变化从而导致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同时防止停机时温度变化所造成的管路失压及可能产生的干冰。
68.在该制热系统中,所述空气贮罐8入口连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出口,用于在系统启动前及停机时由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将其用空气增压至预设压力,以用于向系统所有管道及装置提供高压空气,用于维持系统压力以防止管路失压及产生干冰。具体地,所述空气贮罐8通过管路10向所述冷媒循环罐1、室内冷凝器6、室外蒸发器3及系统所有管路提供高压空气,用于维持系统压力以防止管路失压及产生干冰。
69.在该制热系统中,所述空气贮罐8内的气体为背压用高压空气,其压力为6kg/cm2至90kg/cm2。采用高压空气作为系统背压,一方面用于维持系统内各设备及管路压力平衡,另一方面用于除霜和除冰。
70.此外,如图1所示,该制热系统还包括冷媒平衡罐10,冷媒平衡罐10的入口通过单向调节阀连接调试用冷媒罐,该调试用冷媒罐为系统外接设备,用于在系统启动前向冷媒平衡罐10提供气态或液态的二氧化碳冷媒。冷媒平衡罐10的出口通过单向调节阀连接所述冷媒循环罐3,用于向系统补充二氧化碳冷媒,以及在停机时用于接收和贮存系统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压力增大而自所述冷媒循环罐1排出的二氧化碳冷媒。
71.且值得注意的是,该调试用冷媒罐为系统外接冷媒供给设备,在系统启动后拆除,仅利用冷媒平衡罐10和冷媒循环罐1内的二氧化碳冷媒实现空调的循环制热,当系统内的二氧化碳冷媒因损耗不足时,再通过接入调试用冷媒罐进行补充。
72.实施例4
73.如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系
统,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4.s1,启动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采用高压空气对空气贮罐8进行增压,当增压至90kg/cm2后,关闭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停止空气压缩;
75.s2,将调试用冷媒罐通过单向减压阀连接至冷媒平衡罐10,利用压差将调试用冷媒罐内的二氧化碳冷媒经冷媒平衡罐10输送至冷媒循环罐1内,并保持冷媒循环罐1内的压力不低于70kg/cm2,且冷媒循环罐1上部安装单向排空阀并设定压力为72kg/cm2;
76.s3,启动调试程序,由冷媒循环罐1向系统提供二氧化碳冷媒并运行一定时间后,当系统所有压力测量点同时达到设定压力后,系统停止运行,然后拆除调试用冷媒罐及冷媒循环罐1上部临时安装的单向排空阀;
77.s4,打开所述高压空气贮罐的控制阀,向系统提供背压高压空气,控制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入口为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其压力为8kg/cm2;出口为气态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冷媒,其压力在50kg/cm
2-180kg/cm2之间,且出口处的温度不小于31℃;
78.s5,启动运行程序,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将经换向阀2调节的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增压为高压高温气态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冷媒并流送至室内冷凝器6内,与室内冷凝器6外表面的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载冷剂升温制热;
79.s6,经所述室内冷凝器6释放显热及潜热后液化的常温高压二氧化碳液体流送至室外蒸发器3,在室外蒸发器3内吸收室外环境热量后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排出;
80.s7,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接收所述室外蒸发器3排出的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并将其增压后转化为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流转至所述室内冷凝器6;
81.s8,重复上述步骤s5-s7,实现二氧化碳冷媒的循环制热。
82.在给制热系统的步骤s4中,在系统启动前,空气贮罐8内的高压空气,用于保持停机时系统从室外蒸发器3的出口至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入口的管路及装置的压力维持在8kg/cm2,当压力低于7kg/cm2时程序将阻止系统启动。
83.在给制热系统的步骤s4中,同样在系统启动前,空气贮罐8内的高压空气,用于保持停机时系统从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的出口至膨胀阀及换向阀2入口之间的管路及装置的压力维持在50kg/cm2,当压力低于48kg/cm2时程序将阻止系统启动。
84.按照该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制热系统运行流程,可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循环制热方法分为启动安装制热程序、运行安装制热程序以及启动制热程序运行三个阶段。
85.其中,启动安装制热程序为系统准备阶段,执行步骤s1和s2,启动增压机将空气贮罐用高压空气增压预设压力获得止空气压缩,为该制热系统的运行提供冷媒及背压用高压空气,同时采用外设的调试用冷媒罐向冷媒平衡罐10提供二氧化碳冷媒。
86.运行安装制热程序为系统的开机启动阶段,执行步骤s3和s4,检测系统压力是否达到设定压力,拆除冷媒平衡罐为系统的正式启动做准备。同时打开高压空气贮罐8上的控制阀,其内的背压高压空气将保持室外蒸发器3出口至从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入口的压力维持在8kg/cm2,同时保持从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出口至室外蒸发器3入口的管道包括室内冷凝器6的压力在57kg/cm2。
87.此外,启动制热程序为系统的制热运行阶段,在该阶段,系统所有管路均单独提供压缩空气做背压,各储罐同时有高压空气做背压。其循环执行步骤s4、s5、s7和s8,通过气态
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将冷媒循环罐1中的二氧化碳冷媒增压转换为高压高温气态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冷媒并流送至室内冷凝器6内,与室内冷凝器6外表面的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载冷剂升温制热;经所述室内冷凝器6释放显热及潜热后液化的常温高压二氧化碳液体流送至室外蒸发器3,吸收室外环境热量后转换为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排出;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冷媒增压机5将气态中压低温二氧化碳增压转化为气态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冷媒,流转至所述室内冷凝器6;重复上述步骤,实现二氧化碳冷媒的循环制热。
88.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89.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发明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90.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