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中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市场上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中的制冷装置,如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或半自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的制冷装置,绝大部分采用半导体制冷芯片制冷。
3.常见对半导体制冷芯片安装有以下几种:
4.1、将半导体制冷芯片焊接在所接触表面上。要求与半导体制冷芯片表面接触的冷藏器件和散热器件表面必须能够焊上焊料且半导体制冷芯片外表面金属化,安装时需对其进行加温至焊料熔点温度,在半导体制冷芯片安装表面上熔上焊料,然后将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面与散热器件表面、半导体制冷芯片冷面与冷藏器件表面平行且旋转挤压,确保工作面的接触良好后冷却。该安装方法不足之处:安装过程复杂,对冷藏器件和散热器件表面要求较高。
5.2、将半导体制冷芯片粘合在接触表面上。在冷藏器件和散热器件与半导体制冷芯片安装表面涂抹适量且导热性能较好的粘合剂,然后再将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面与散热器件表面、半导体制冷芯片冷面与冷藏器件表面平行挤压。该安装方法不足之处:不方便二次维修,若原半导体制冷芯片损坏需要更换时,不方便拆卸更换。
6.3、将半导体制冷芯片用螺钉直接夹紧在冷藏器件和散热器件之间。该安装方法不足之处:冷藏器件安装面周边会有发泡材料隔热保温,安装时半导体制冷芯片会被封存在发泡材料内部,无法观察半导体制冷芯片与冷藏器件之间表面接触情况且无法控制对半导体制冷芯片压力大小。半导体制冷芯片表面材质一般为陶瓷材质,若用力较大夹紧半导体制冷芯片,容易使其碎裂,影响使用;若用力较小,半导体制冷芯片与冷藏器件和散热器件之间接触会有缝隙,影响制冷效果。
7.4、通过弹簧和螺钉将半导体制冷芯片夹紧在冷藏器件和散热器件之间,通过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控制对半导体制冷芯片压力大小,该安装方法不足之处:需为弹簧预留空间位置,导致散热器件结构复杂,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8.基于此,有必要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和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中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蓄冷板、半导体制冷芯片和散热器件,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安装于所述蓄冷板和所述散热器件之间,半导体制冷芯片冷端与所述蓄冷板贴合,半导体制冷芯片热端与所述散热器件贴合;一组或多组制冷装置的蓄冷板固定安装在诊断设备的冷藏器件上。
10.优选的是,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冷端与所述蓄冷板的贴合表面涂抹导热硅脂,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热端与所述散热器件的贴合表面涂抹导热硅脂。
11.优选的是,所述蓄冷板上对称开设多个沉孔,第一螺钉通过沉孔将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压紧在所述蓄冷板与所述散热器件之间,所述沉孔与第一螺钉数量一一对应。
12.优选的是,所述蓄冷板上对称开设多个螺纹孔,第二螺钉通过所述螺纹孔将所述蓄冷板安装在冷藏器件上,所述第二螺钉与螺纹孔数量一一对应。
13.优选的是,所述散热器件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压紧在所述蓄冷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散热器内部带有翅片结构,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端面或底面。
14.优选的是,所述散热器件还包括防护网、第三螺钉和螺母,第三螺钉和所述螺母将所述防护网固定在所述风扇上。
15.优选的是,所述冷藏器件包括制冷容器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制冷容器外表面。
16.优选的是,所述制冷容器为金属材质,所述保温层采用发泡材质。
17.优选的是,所述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8.优选的是,一组或多组所述的制冷装置固定安装在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的冷藏器件上。
19.优选的是,2组蓄冷板对称安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冷藏器件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制冷装置,通过第一螺钉先将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压紧在所述蓄冷板与所述散热器件之间,安装时方便观察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与所述蓄冷板和所述散热器件之间的贴合情况,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损坏或贴合不紧密影响制冷效果;再通过第二螺钉将所述冷藏器件安装在所述蓄冷板上,节约空间且方便二次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21.图1为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制冷装置中蓄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安装制冷装置的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例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或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中小型体外诊断设备中的制冷装置绝大部分采用半导体制冷芯片制冷,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举例说明制冷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其与分析仪的安装关系。
26.如图1
‑
3所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制冷装置包括冷藏器件1、蓄冷板2、半导体制冷芯片3和散热器件4;半导体制冷芯片3安装于蓄冷板2和散热器件4之间,冷藏器件1安装在蓄冷板2上,冷藏器件1不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接触。半导体制冷芯片3冷端与蓄冷板2贴
合,半导体制冷芯片3热端与散热器件4贴合,本实例共2组散热器件4分别分布在冷藏器件1底面两侧。
27.首先将蓄冷板2、半导体制冷芯片3和散热器件4贴合成一个整体,安装时方便观察半导体制冷芯片与蓄冷板和散热器件之间的贴合情况,再将一体化的蓄冷板2、半导体制冷芯片3和散热器件4固定在冷藏器件1,便于维修更换。
28.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半导体制冷芯片3冷端与蓄冷板2贴合面、半导体制冷芯片3热端与散热器件4贴合面的表面涂抹适量的导热性能好的硅脂,提高热传导效率。
29.在另一实施例中,示出了蓄冷板2的结构及其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和散热器件4的安装方式。见图1
‑
2,蓄冷板2上的沉孔21共6处,均匀分布在2个半导体制冷芯片3四周,6个第一螺钉5分别通过沉孔21将2个半导体制冷芯片3压紧在蓄冷板2与散热器件4之间,并使用专用扭力工具安装,保证使其受力均匀,防止半导体制冷芯片3因受力不均而损坏,半导体制冷芯片3线束通过蓄冷板2与散热器件4之间间隙引出。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安装时方便观察半导体制冷芯片与蓄冷板和散热器件之间的贴合情况,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半导体制冷芯片损坏或贴合不紧密影响制冷效果。
30.在另一实施例中,示出整合成一体式结构的蓄冷板2、半导体制冷芯片3和散热器件4与冷藏器件1的安装方式。如图1
‑
2所示,蓄冷板2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螺纹孔22,优选为6个螺纹孔22。如图3所示,共用12个第二螺钉6通过蓄冷板上的螺纹孔22分别将两组蓄冷板2安装在冷藏器件1上,保证蓄冷板2与冷藏器件1贴合更紧固且冷藏器件1不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接触。此安装方式优点:便于观察半导体制冷芯片3与蓄冷板2和散热器件4之间的贴合情况,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半导体制冷芯片3损坏或贴合不紧密影响制冷效果;且方便二次维修,若需更换半导体制冷芯片3只需将第二螺钉6拆下即可。
31.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器件4包括散热器41和风扇42,散热器41选用翅片式散热方式,风扇42安装在散热器41端面,增加散热器41内部翅片空气流动,从而增加散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32.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器件4还包括防护网43、第三螺钉44和螺母45,通过第三螺钉44和螺母45将防护网43固定在风扇42上,防止杂物卷入风扇42内,保护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安全。
33.在另一实施例中,冷藏器件1包括制冷容器11和保温层12,制冷容器11为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质,从使用环境及仪器成本方面考虑,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薄壁铝合金材质,保温层12采用发泡材质紧贴在制冷容器11外表面,起到对冷藏器件1整体保温效果。
34.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半导体制冷芯片3冷端与蓄冷板2贴合,蓄冷板2与诊断设备的冷藏器件1连接;半导体制冷芯片3热端与散热器件4贴合,半导体制冷芯片3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件4散发至环境中,保证半导体制冷芯片3冷端的制冷效果,保证冷藏器件1的冷藏温度。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制冷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在其他体外诊断设备中的制冷装置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