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8088发布日期:2021-11-10 02:3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提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很多人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菜市场挑选更为新鲜的生鲜食品,去超市似乎又有些麻烦。生鲜自提柜由于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生鲜食品,且使用较为方便而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小区中。
3.中国专利资料文献公开了一种兼风冷和直冷结构的冷冻箱[授权公告号cn203036943u],在冷冻箱内,位于内胆背板的前侧设置吹胀蒸发器,在吹胀蒸发器与内胆背板之间形成平板状空腔,平板状空腔在两侧边为封闭形成一竖向风道,竖向风道的风道入口位于内胆顶部,竖向风道的风道出口是间隔设置在吹胀蒸发器上的各道水平通槽,在风道入口处设置一循环风机,使冷冻箱中的空气通过竖向风道形成强制循环流动。
[0004]
上述申请的冷冻箱,循环风机使空气强制由风道入口进入竖向风道,并在吹胀蒸发器上作为风道出口的各道水平通槽中吹出,形成强制流动,由于循环风机设置内胆顶部,由于风机的作用使冷风向空腔下端流动,使空腔下端的冷风流量较大,使空腔上端流量相对较小,这样就导致冷风从下端水平通槽吹出的冷风较多,空腔上端吹出的冷风相对较少,从而就导致冷冻箱内胆腔内的制冷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生鲜自提柜内的制冷不均匀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自提柜包括具有储物腔的内胆,所述内胆内设置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上端设置有风机,所述内胆内还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风道腔上端,所述蒸发器将风道腔上端分隔成风道一和风道二,所述风道一与储物腔连通,所述风道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位于风道一内,所述分流板与蒸发器之间具有间距。
[0008]
蒸发器将风道腔上端分隔成风道一和风道二,设置在风道腔上端的风机工作,使冷风一部分流入风道一,另一部分流入风道二内,流入风道一的冷风一部分从风道一流入内胆上端位置的储物腔内,另一部分向风道腔的下端流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分流板的冷风被分流板阻挡,使冷风停留在风道一内,使更多的冷风能够进入风道腔上端对应的储物腔内,没有遇到分流板的冷风从分流板与蒸发器之间向风道腔下端流动,流入风道二内的冷风直接流动至风道腔下端,从风道腔下端流入至储物腔下端位置,从而就保证了储物腔下端到储物腔上端各个位置均能够持续进入冷风,从而使生鲜自提柜内制冷均匀。
[0009]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内胆内设置有呈竖向的风道板,所述风道腔由风道板与内胆内壁合围构成,所述蒸发器呈板状且竖向设置,所述蒸发器与风道板
相平行,所述风道板与蒸发器之间形成风道一,所述蒸发器与相对的内胆侧壁之间形成风道二,所述分流板设置在风道板上。风道腔由风道板与内胆内壁合围构成,风道板的设置方便其他部件的安装,蒸发器呈板状且竖向设置,蒸发器与风道板相平行,使蒸发器将风道腔分隔成风道一和风道二容易把握,从而能够把握流入风道一的冷风的量,流入风道二的冷风的量,从而保证从风道一流入储物腔对应位置和风道二流入储物腔下端对应位置的持续性,保证了制冷的均匀性。
[0010]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风道板与蒸发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蒸发器与相对的内胆侧壁之间的距离。使风道板与蒸发器之间形成风道一的空间比蒸发器与相对的内胆侧壁之间形成的风道二空间更大,流入风道二的冷风相对于流入风道一中的冷风较少,使在风道一内的冷风能够更多的流入对应储物腔内,在风道一位置没有流入储物腔的冷风从分流板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流入风道腔下端,使风道一处能够持续流入冷风,从而能够保持风道腔从上至下持续流入冷风,从而能够使冷风从风道腔从上至下均能够进入对应储物腔内。
[0011]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分流板与风道板相垂直。使进入风道一的冷风被分流板阻挡的面积大,使冷风被分流板阻挡后使大部分冷风停留在风道一内时间长,保证了大部分冷风能够进入风道一对应的储物腔上端的位置。
[0012]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风道板上具有若干个上下设置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由若干个通孔阵列形成。使风道腔内的冷风能够快速从对应的出风口进入储物腔内,从上至下均能够使冷风进入储物腔内,保证了对整个储物腔的制冷效果,使制冷均匀。
[0013]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风道腔沿内胆高度方向设置。风道腔沿内胆高度方向设置,保证了风道腔内的冷风能够从上下均能进入储物腔内,从而就保证了对储物腔制冷的均匀。
[0014]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分流板与蒸发器的下端相对应。使大部分冷风停留在风道一内,保证了大部分冷风能够进入风道一对应的储物腔上端的位置,保证了储物腔上端的制冷效果,使大部分冷风在风道一内流入风道一相对应的储物腔内。
[0015]
在上述的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中,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风道板的上端。风机能够使冷风从风道腔上端流动至风道腔下端,从而就实现使风道腔上下均有冷风,使冷风遍布整个风道腔。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7]
流入风道一的冷风一部分从风道一流入内胆上端位置的储物腔内,另一部分向风道腔的下端流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分流板的冷风被分流板阻挡,使冷风停留在风道一内,使更多的冷风能够进入风道腔上端对应的储物腔内,流入风道二内的冷风直接流动至风道腔下端,从风道腔下端流入至内胆下端位置的储物腔内,从而就保证了储物腔下端到储物腔上端各个位置均能够持续进入冷风,从而使生鲜自提柜内制冷均匀。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0019]
图2是风道板、分流板、蒸发板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21]
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0022]
图5是生鲜自提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内胆;11、储物腔;12、风道板;12a、出风口;12a1、通孔;1a、风道腔;1a1、风道一;1a2、风道二;2、风机;3、蒸发器;4、分流板;5、储物柜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
如图1

图5所示,一种生鲜自提柜的风道结构,自提柜包括储物柜体5,储物柜体5内设有具有储物腔11的内胆1,内胆1内设置有呈竖向的风道板12,风道板12与内胆1内壁合围形成风道腔1a,风道腔1a沿内胆1高度方向设置,保证了风道腔1a内的冷风能够从上下均能进入储物腔11内,从而就保证了对储物腔11制冷的均匀,内胆1内设置有蒸发器3,蒸发器3与内胆1侧壁固连,蒸发器3呈板状且竖向设置,蒸发器3与风道板12相平行,风道板12与蒸发器3之间形成风道一1a1,蒸发器3与相对的内胆1侧壁之间形成风道二1a2,分流板4设置在风道板12上,分流板4与风道板12相垂直,分流板4与蒸发器3之间具有间距,使进入风道一1a1的冷风被分流板4阻挡的面积大,使冷风被分流板4阻挡后使冷风停留在风道一1a1内,使更多的冷风直接进入对应的风道一1a1对应的储物腔11内,风道板12与蒸发器3之间的距离大于蒸发器3与相对的内胆1侧壁之间的距离,使风道板12与蒸发器3之间形成风道一1a1的空间比蒸发器3与相对的内胆1侧壁之间形成的风道二1a2空间更大,流入风道二1a2的冷风相对于流入风道一1a1中的冷风较少,使在风道一1a1内的冷风能够更多的流入对应储物腔11内,在风道一1a1位置没有流入储物腔11的冷风从分流板4与蒸发器3之间的间距流入风道腔1a下端,使风道一1a1处能够持续流入冷风,从而能够保持风道腔从上至下持续流入冷风,从而能够使冷风从风道腔1a从上至下均能够进入对应储物腔11内。
[0026]
风道板12上具有若干个上下设置的出风口12a,每个出风口12a均由若干个通孔12a1阵列形成,风道腔1a内的冷风能够快速从对应的出风口12a进入储物腔11内,从上至下均能够使冷风进入储物腔11内,保证了对储物腔11制冷效果,使制冷均匀。
[0027]
分流板4与蒸发器3的下端相对应,使大部分冷风停留在风道一1a1内,保证了大部分冷风能够进入风道一1a1对应的储物腔11上端的位置,保证了储物腔11上端的制冷效果,使大部分冷风在风道一1a1内流入风道一1a1相对应的储物腔11内。
[0028]
风机2固定连接在风道板12的上端,风机2能够使冷风从风道腔1a上端流动至风道腔1a下端,从而就实现使风道腔1a上下均有冷风,使冷风遍布整个风道腔1a。
[0029]
连接在风道板12上端的风机2工作,使冷风一部分流入风道一1a1,另一部分流入风道二1a2内,流入风道二1a2的冷风相对于流入风道一1a1中的冷风较少,流入风道一1a1的冷风一部分从风道一1a1流入内胆1上端位置的储物腔11内,另一部分向风道腔1a的下端流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分流板4的冷风被分流板4阻挡,使冷风停留在风道一1a1内,使更多的冷风能够进入风道腔1a上端对应的储物腔11内,没有遇到分流板4的冷风从分流板4与蒸发器3之间向风道腔1a下端流动,流入风道二1a2内的冷风直接流动至风道腔1a下端,从风道腔1a下端流入至储物腔11下端内,从而就保证了储物腔11下端到储物腔11上端
各个位置均能够持续进入冷风,从而使生鲜自提柜内制冷均匀。
[003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