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度制冷蒸发式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2.冷凝器作为冷库四大部件之一,在制冷系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制冷系统中主要的换热设备。它的作用是把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蒸汽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其对应的冷凝温度是制冷循环中主要的运行参数之一。
3.现有冷凝器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4.人工调节:现场的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判断系统冷凝压力的大小,进行风机和水泵的启停。当系统的冷凝压力下降到一定值后,手动关闭冷凝风机和水泵,当冷凝压力上升到一定值后,手动开启冷凝风机和水泵。但人工调节对于系统而言具有滞后性,频繁地启停机组也会影响机组运行寿命。
5.自动调节:当前具备自动调节功能的冷凝器,采用设定冷凝压力调节的方式,根据冷凝压力设定值进行水泵和风机的变频调节。但此自动调节属于单机调节,并没有综合考虑到整个系统的负荷变化,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的差别,调节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度制冷蒸发式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器,其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以及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作为数据处理的中枢,且内置运算逻辑;
8.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用于获取外界的温湿度信息;
9.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用于获取系统内部的冷凝压力信息;
10.至少一台冷凝器,作为控制器输出负载,包括换热装置、以及分别与换热装置连接的进风装置、出风装置;
11.变频器,设于控制器与冷凝器之间,用于接收控制器信号并根据该控制器信号调整冷凝器功率。
12.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检测模块、报警模块;
13.检测模块,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用于检测系统运行状态;
14.报警模块,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当检测模块向控制器输出异常信号时,以提示系统故障。
15.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安装检查模块,用于生成输入输出的参数检查信息,以及系统检查信息。
16.进一步设置为,冷凝器包括上腔室与下腔室,上腔室、下腔室分别于其进风口、出风口间形成一导热空间,且上腔室内设有填充制冷剂的冷凝盘管,下腔室内设有淋水填料,下腔室下方设有储水槽,储水槽与上腔室间还依次设有水泵、电子水处理器。
17.进一步地,冷凝器还设有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包括与上腔室、下腔室出风口连通的风箱,风箱顶部设有用于导风的风机。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基于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且结合自身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该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控制一台以上冷凝器的智能控制,使冷凝器能根据系统实际工况与设计工况进行自我修正,且每个冷凝器的制冷剂流量控制均匀,能最大限度利用冷凝器散热面积,达到节能效果,真正实现了精细控制的节能目标并且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器的接口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冷凝器的电路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智能控制系统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26.标号说明:
27.1、控制器;2、温湿度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冷凝器;41、上腔室;42、下腔室;43、冷凝盘管;44、淋水填料;45、水泵;46、电子水处理器;47、导风装置;48、风箱;49、风机;5、变频器;6、检测模块;7、报警模块;8、安装检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4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30.控制器1,其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以及处理单元,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的输入信息,如图2所示,有冷却器状态、室外空气参数、冷凝压力等,处理单元作为数据处理的中枢,内置运算逻辑,运算逻辑细节在下面做讲解,输入信息经特定运算逻辑生成输出参数,输出端用于将输出信息传至负载;
31.温湿度传感器2,包括第一感应端与第一电连接端,第一感应端置于外界环境,第一电连接端电连接于控制器1输入端,用于获取外界当前的温湿度信息;
32.压力传感器3,包括第二感应端与第二电连接端,第二感应端置于系统内部,第二电连接端电连接于控制器1输入端,用于获取系统内部的冷凝压力信息;
33.如图3-4所示,至少一台冷凝器4,作为控制器1输出负载,包括上腔室41与下腔室42,上腔室41、下腔室42分别于其进风口、出风口间形成一导热空间,且上腔室41内设有填充制冷剂的冷凝盘管43,制冷剂靠近进风口呈气态,靠近出风口处呈液态,通过制冷剂状态变化进行换热,下腔室42内设有淋水填料44,需要说明的是淋水填料44利用梯形斜波的设
计原则,同时增加水膜截流的次数,使水膜多次重分配且更趋于均匀,增加竖向凸纹滞留波,提高水膜横向扩散能力,能使在填料中水气热质交换更充分,同时使水膜下泄速度减缓,延长热质交换时间,提高冷却效果,下腔室42下方设有储水槽,储水槽与上腔室41间还依次设有水泵45、电子水处理器46,冷凝器4还设有导风装置47,导风装置47包括与上腔室41、下腔室42出风口连通的风箱48,风箱48顶部设有用于导风的风机49,此处风机49与水泵45分别代表空气侧与水侧装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以三台冷凝器4为例,但不局限于三台冷凝器4,从冷凝器4读取信息包括冷凝器4入口压力,冷凝器4出口温度,冷凝器4的控制方式包括水泵45启停以及风机49变频;
34.变频器5,设于控制器1与冷凝器4之间,用于接收控制器1信号并根据该控制器1信号调整冷凝器4功率,该冷凝器4功率的调节包括冷凝器4风机49调整以及风机49的启停。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数据处理的运算逻辑,包括基于外界温湿度信息(基于温湿度传感器2获取),且结合当前系统运行负荷率以及系统运行参数,计算冷凝压力设定值,此处运行参数包括空气侧和水侧的运行参数,即风机49和水泵45的运行参数,再通过压力传感器3获取实时冷凝压力,最后根据冷凝压力/过冷度的设定值调整冷凝器4功率。
36.进一步地设置为,还包括检测模块6、报警模块7;
37.检测模块6,包括检测端与第三电连接端,检测端包括设于系统内部各处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既可是单独设立的,如水位传感器,也可是负载自带的,如风机49功率控制器1、水泵45功率控制器1等,第三电连接端电连接于控制器1输入端,用于检测系统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包括正常与异常两种结果,当检测过程正常,则进入下一步骤,当检测过程出现故障,则发送异常信号至控制器1。报警模块7,即蜂呜器,电连接于控制器1输出端,当检测模块6向控制器1输出异常信号时,报警模块7将发生响声,用以提示系统故障。
38.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6可以及时且准确反馈冷凝器4设备问题(风机49功率异常,冷凝器4脏堵,水泵45功率异常,系统缺水,冷却效果下降,空气混入等),以使维护人员进行及时清洗,检修。有利于设备的定时维护,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9.进一步地设置为,还包括安装检查模块8,用于生成输入输出的参数检查信息,以及系统检查信息,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点检与记录。
4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41.本实用新型基于控制器1、温湿度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3,且结合自身运行参数的情况下,可实现控制一台以上冷凝器4的智能控制,使冷凝器4能根据系统实际工况与设计工况进行自我修正,且每个冷凝器4的制冷剂流量控制均匀,能最大限度利用冷凝器4散热面积,达到节能效果,真正实现了精细控制的节能目标并且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4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