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肥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2.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肥料,既有微生物的作用,又有化肥的作用,具有肥力高、肥效快、用量大的特点,能够促进作物增产,使用方法简便。微生物肥料可以说是无公害农业和有机农业生产的理想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广阔开发应用前景。其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可分为:原料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成品包膜、最后成品包装。由于微生物肥料在生产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热量,使得微生物肥料在形成颗粒状时温度较高,需要降温冷却才能达到包装存储的要求。
3.市场上的冷却装置在对微生物肥料颗粒进行冷却处理时,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这造成了大量热能资源浪费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仓和用于收集微生物肥料颗粒中热量的热量回收组件,所述热量回收组件下方中部设置有出料通道,所述冷却仓安装于出料通道的下方,所述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给料仓、驱动电机、驱动轴、给料板、导热垫片、换热管、热量输送管和集热筒,且给料仓的后端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给料仓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外部上下方均设置有给料板,所述导热垫片贴合于给料仓的外部两侧,且导热垫片的另一面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通过热量输送管连接有集热筒。
6.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和驱动轴为传动连接,且给料板关于驱动轴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
7.可选地,所述导热垫片关于给料仓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导热垫片和换热管为紧密贴合。
8.可选地,所述热量输送管关于换热管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根,且热量输送管和集热筒之间相互连通。
9.可选地,所述给料仓和出料通道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且出料通道和冷却仓之间相互连通。
10.可选地,所述冷却仓的内部下方中部安装有用于输送微生物肥料颗粒的输送组件,且输送组件包括螺旋给料机、支撑杆和导向盖,所述螺旋给料机的上方中部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方安装有导向盖。
11.可选地,所述冷却仓的两侧上方均安装有冷风机,且冷风机贯穿冷却仓连接有输
风管。
12.可选地,所述给料仓在导热垫片以外的位置均包覆有保温材料。
13.可选地,所述导向盖为弧形。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仓和用于收集微生物肥料颗粒中热量的热量回收组件,热量回收组件下方中部设置有出料通道,冷却仓安装于出料通道的下方,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给料仓、驱动电机、驱动轴、给料板、导热垫片、换热管、热量输送管和集热筒,且给料仓的后端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给料仓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外部上下方均设置有给料板,导热垫片贴合于给料仓的外部两侧,且导热垫片的另一面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均通过热量输送管连接有集热筒。本技术提供的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通过热量回收组件能够对含有大量热量的微生物肥料颗粒进行冷却的同时,进行热量的回收,降低了热量的流失,同时通过冷却仓能够进一步对微生物肥料颗粒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冷却装置对微生物肥料颗粒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的给料仓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热量回收组件;101、给料仓;102、驱动电机;103、驱动轴;104、给料板;105、导热垫片;106、换热管;107、热量输送管;108、集热筒;2、出料通道;3、冷却仓;4、输送组件;401、螺旋给料机;402、支撑杆;403、导向盖;5、冷风机;6、输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包括热量回收组件1和冷却仓3,用于收集微生物肥料颗粒中热量的热量回收组件1下方中部设置有出料通道2,冷却仓3安装于出料通道2的下方,给料仓101和出料通道2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且出料通道2和冷却仓3之间相互连通,冷却仓3的内部下方中部安装有用于输送微生物肥料颗粒的输送组件4,且输送组件4包括螺旋给料机401、支撑杆402和导向盖403,螺旋给料机401的上方中部固定有支撑杆402,且支撑杆402的上方安装有导向盖403,可选地,导向盖403为弧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通过
螺旋给料机401的设置,是为了在输送微生物肥料颗粒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对微生物肥料颗粒的冷却降温处理,防止微生物肥料颗粒堆积于一个空间内无法充分得到冷却,同时该结构的设计还强化了微生物肥料颗粒与冷气间的接触,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冷却仓3的两侧上方均安装有冷风机5,且冷风机5贯穿冷却仓3连接有输风管6,冷风机5、输风管6相配合朝着微生物肥料颗粒表面吹送冷风,从而可以将热量于微生物肥料颗粒中带离,提高微生物肥料颗粒的生产品质。
23.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量回收组件1包括给料仓101、驱动电机102、驱动轴103、给料板104、导热垫片105、换热管106、热量输送管107和集热筒108,且给料仓101的后端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102,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贯穿给料仓101连接有驱动轴103,且驱动轴103的外部上下方均设置有给料板104,驱动电机102和驱动轴103为传动连接,且给料板104关于驱动轴103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电机102驱使驱动轴103带动给料板104进行顺时针转动,能够使微生物肥料颗粒分散流动起来,从而扩大微生物肥料颗粒与空气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肥料颗粒中热量的释放速度,为热量回收工作提供帮助,导热垫片105贴合于给料仓101的外部两侧,且导热垫片105的另一面安装有换热管106,导热垫片105关于给料仓101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导热垫片105和换热管106为紧密贴合,导热垫片105与给料仓101紧密贴合,能够增大与给料仓101中热量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热量流失。可选地,给料仓101在导热垫片105以外的位置均包覆有保温材料。给料仓101紧密贴合有导热垫片以外的位置均由保温材料进行包覆,从而有效提升给料仓101的保温能力,降低了给料仓中热量的流失率。
24.其中,换热管106的两端均通过热量输送管107连接有集热筒108,热量输送管107关于换热管106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根,且热量输送管107和集热筒108之间相互连通,给料仓101中的热量经换热管106和热量输送管107相配合输送至集热筒108中进行保存,从而有利于后续对热能进行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5.工作原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使用时,将高温状态的微生物肥料颗粒投入至给料仓101,微生物肥料颗粒在投入至给料仓101中后,可通过驱动电机102驱动驱动轴103传动,由驱动轴103带动给料板104沿给料仓101内部一周对微生物肥料颗粒进行搅拌分散,使之处于流动状态的微生物肥料颗粒能够将其表面的热量快速散发至除自身以外的位置,以此当热量散发至空气之中后,可经过导热垫片105将热量高效导入给换热管106,并采用热量输送管107将换热管106中的热量输送至集热筒108中保存,以此来完成对热量的回收再利用,此外在这一热量回收过程中,微生物肥料颗粒中的部分热量能被有效带离,接着微生物肥料颗粒由出料通道2进入冷却仓3中,微生物肥料颗粒在落入导向盖403顶端时会被均匀分散至螺旋给料机401的上方外侧一周,通过螺旋给料机401输送微生物肥料颗粒向下移动,并配合冷风机5、输风管6朝着微生物肥料颗粒表面吹送冷风,从而可以将热量于微生物肥料颗粒中带离,该结构的设计,有效防止了微生物肥料颗粒在堆积于一个空间内无法充分得到冷却的情况发生,有效强化了微生物肥料颗粒与冷气间的接触,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仓和用于收集微生物肥料颗粒中热量的热量回收组件,热量回收组件下方中部设置有出料通道,冷却仓安装于出料通道的下方,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给料仓、驱动电机、驱动轴、给料板、
导热垫片、换热管、热量输送管和集热筒,且给料仓的后端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给料仓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外部上下方均设置有给料板,导热垫片贴合于给料仓的外部两侧,且导热垫片的另一面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均通过热量输送管连接有集热筒。本技术提供的高产优质微生物肥料颗粒冷却装置,通过热量回收组件能够对含有大量热量的微生物肥料颗粒进行冷却的同时,进行热量的回收,降低了热量的流失,同时通过冷却仓能够进一步对微生物肥料颗粒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冷却装置对微生物肥料颗粒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