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盖板组件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3816发布日期:2022-04-30 19:5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风道盖板组件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盖板组件及冰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低端冰箱的冷冻室的温度控制方式多是采用在冷藏风道的主风路内置可移动的水平挡片来分配冷藏室、冷冻室的风量,进而控制冷冻温度,该类挡片结构多是通过旋钮配合齿轮齿条的方式,所占空间往往较大,并不适用于冷藏风道特别窄的冰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多种风门的风道盖板组件。
4.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窄宽度的冰箱的风道盖板组件。
5.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盖板组件,包括:
6.盖板部,其内限定有主风道和分风道,分风道的入口端与主风道连通;
7.机械拨片式风门,配置成将主风道分隔成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且通过左右移动来调节进入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风量;和
8.机械旋转式风门,配置成通过转动来调节进入分风道的风量。
9.可选地,风道盖板组件设置于具有储物空间的储物装置内;
10.风道盖板组件还包括:机械旋转式电位器,配置成通过转动来调节储物空间的目标温度。
11.可选地,盖板部包括:风道板和后盖板,后盖板设置于风道板的后侧;
12.风道板上形成有开口向后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凹槽,后盖板和第一凹槽之间限定出主风道;
13.风道板上在第一凹槽的横向一侧还形成有开口向后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上端与第一凹槽相连通,后盖板和第二凹槽之间限定出分风道。
14.可选地,盖板部还包括:前盖板,设置于风道板的前侧;
15.风道板上开设有横跨第一凹槽左右的沿前后方向的第一长条形孔,前盖板上对应第一长条形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长条形孔;
16.机械拨片式风门包括:拨片、竖直板和挡片,其中竖直板夹设于前盖板和风道板之间,拨片插设于第二长条形孔内,挡片插设于第一长条形孔内。
17.可选地,前盖板上对应第二凹槽的位置处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圆形孔,风道板上对应圆形孔的位置处形成有异形孔;
18.机械旋转式风门包括:第一旋转盖和风门件,第一旋转盖具有第一盖本体和自第一盖本体向后延伸的第一对接筒,风门件具有柱形部、风门、第一旋柄和卡勾,柱形部的旋转中心轴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侧面向外延伸形成风门,其前端中心处向前延伸形成第一旋柄,其前端周边处向前延伸形成卡勾;第一盖本体处于前盖板的前侧,第一对接筒插设于圆
形孔内,柱形部和风门处于第二凹槽内,第一旋柄插设于第一对接筒内,卡勾与圆形孔周侧的前盖板相连。
19.可选地,前盖板的后表面形成有安装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圆形孔左右两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异形壁和第二异形壁;
20.异形孔的外轮廓与安装架的外轮廓相同;
21.盖板部还包括:安装盖,包括第三异形壁、第四异形壁、和处于第三异形壁和第四异形壁之间的后壁板,安装盖的外轮廓与安装架的外轮廓相同,第三异形壁穿过异形孔与第一异形壁卡合固定,第四异形壁穿过异形孔与第二异形壁卡合固定。
22.可选地,第一异形壁自上向下具有第一竖直区段、第一弧形区段和第二竖直区段;
23.第二异形壁自上向下具有第三竖直区段、第二弧形区段和第四竖直区段;
24.第一弧形区段和第二弧形区段分别朝向远离圆形孔一侧弯曲,且第一弧形区段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区段的半径,柱形部贴靠第二弧形区段的内侧设置。
25.可选地,前盖板上还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竖形孔,竖形孔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凸起;
26.机械旋转式电位器包括:第二旋转盖和电位器件,第二旋转盖具有第二盖本体和自第二盖本体向后延伸的第二对接筒,电位器件具有电位器和第二旋柄,电位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第二旋柄,第二盖本体处于前盖板的前侧,第二对接筒插设于竖形孔内,第二旋柄插设于第二对接筒内。
27.可选地,前盖板上,圆形孔和竖形孔左右对称开设于第二长条形孔的上方,第一旋转盖和第二旋转盖左右对称设置。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具有前述的风道盖板组件。
29.可选地,冰箱还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沿上下方向的冷藏间室和冷冻间室,冷藏间室内设置有变温抽屉;其中风道盖板组件设置于冷藏间室的内胆内,第一风腔用于对冷藏间室送风,第二风腔的出口端对接冷冻间室的送风风道;分风道的入口端与第一风腔连通,出口端与变温抽屉连通。
30.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盖板组件及冰箱通过在盖板部内限定有主风道和分风道,分风道的入口端与主风道连通,并设置了机械拨片式风门来将主风道分隔成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且通过左右移动来调节进入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风量,设置了机械旋转式风门以通过转动来调节进入分风道的风量,使得在同一风道盖板组件上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风门,该两种风门可以控制对三个储物空间的送风,尤其适用于窄宽度的冰箱。
3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盖板组件通过在风道板上开设横跨第一凹槽左右的第一长条形孔,在前盖板上对应第一长条形孔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长条形孔,将机械拨片式风门设置成包括拨片、竖直板和挡片,将竖直板夹设于前盖板和风道板之间,将拨片插设于第二长条形孔内,将挡片插设于第一长条形孔内,机械拨片式风门的结构简单,容易配置。
3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3.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4.图1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和变温抽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图2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和变温抽屉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37.图4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38.图5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39.图6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的部分部件的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
40.图7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的部分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图1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的冰箱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200和变温抽屉11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200和变温抽屉112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20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200的部分部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200的部分部件的局部爆炸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的风道盖板组件200的部分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包括:盖板部、机械拨片式风门300和机械旋转式风门400。盖板部内限定有主风道206和分风道207,分风道207的入口端与主风道206连通。机械拨片式风门300配置成将主风道206分隔成第一风腔261和第二风腔262,且通过左右移动来调节进入第一风腔261和第二风腔262的风量。机械旋转式风门400配置成通过转动来调节进入分风道207的风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及冰箱100通过在盖板部内限定有主风道206和分风道207,分风道207的入口端与主风道206连通,并设置了机械拨片式风门300来将主风道206分隔成第一风腔261和第二风腔262且通过左右移动来调节进入第一风腔261和第二风腔262的风量,设置了机械旋转式风门400以通过转动来调节进入分风道207的风量,使得在同一风道盖板组件200上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风门,该两种风门可以控制对三个储物空间的送风,尤其适用于窄宽度的冰箱100。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可以设置于具有储物空间的储物装置内,例如冰箱100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100,具有前述的风道盖板组件200。冰箱100为包含制冷系统的储物装置,一般性地包括箱体、门体(图中未示出)和压缩制冷系统(图中未示出)。箱体由外壳、内胆和位于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隔热层等构成。箱体的内胆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前侧敞开的储物间室。储物间室通常为多个,如冷藏间室111、冷冻间室(图中未示出)、变温间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冷藏间室111的保藏温度可为2~9℃,或者可为4~7℃;冷冻间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2~-14℃,或者可为-20~-16℃。如图1所示,箱体的内胆包括冷藏内胆101和冷冻内胆(图中未示出),冷藏内胆101和冷冻内胆沿上下方向设置,使得在箱体内限定有沿上下方向的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冷藏间室111内设置有变温抽屉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设置于冷藏间室111的内胆101内,第一风腔261用于对冷藏间室111送风,第二风腔262的出口端对接冷冻间室的送风风道(图中未示出);分风道207的入口端与第一风腔261连
通,出口端与变温抽屉112连通。变温抽屉112的顶部设置有抽屉盖板113,从而使得冷藏间室111、冷冻间室、变温抽屉112分别限定出一个独立的储物空间。通过将分风道207的入口端与第一风腔261连通,使得变温抽屉112的风量也相对受机械拨片式风门300的控制,避免了变温抽屉112出现不受控制的过冷现象。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还包括:机械旋转式电位器500,配置成通过转动来调节储物空间的目标温度。在图1中,机械旋转式电位器500通过控制压缩机档位来控制冷藏间室111的温度。该冰箱100只对冷藏间室111设置温度传感器,程序只采集冷藏间室111的温度,所以机械拨片式风门300对主风道206的第一风腔261和第二风腔262的风量的分布将直接影响冷冻间室的温度,即机械拨片式风门300是用于调控冷冻间室的温度。机械旋转式风门400用于控制变温抽屉112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将三个独立的储物空间的温度控制操作集成在位于冷藏间室111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上,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风道盖板组件200的机械拨片式风门300、机械旋转式电位器500和机械旋转式风门400,来控制整个冰箱100的冷冻区、冷藏区、变温区的温度,控制结构空间布局合理、紧凑,在风道盖板组件200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三温区的温度控制,且保证了制冷系统的温度的精确控制,同时主要采用机械结构控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推广及可复制性强,该结构能用于空间受限的窄风道上,同样也能用于较宽的风道上。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盖板部包括:风道板201和后盖板202,后盖板202设置于风道板201的后侧。风道板201上形成有开口向后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凹槽211,后盖板202和第一凹槽211之间限定出主风道206。风道板201上在第一凹槽211的横向一侧还形成有开口向后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凹槽212,第二凹槽212的上端与第一凹槽211相连通,后盖板202和第二凹槽212之间限定出分风道207。如图3和图5所示,风道板201的第一凹槽211的下部后方还设置有后端板208,在后端板208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出风口290的下端板209,出风口290对接冷冻间室的送风风道。
46.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盖板部还包括:前盖板203,设置于风道板201的前侧。
47.如图2和图4所示,风道板201的第二凹槽212的末端形成有沿前后方向的出风口270。如图2所示,前盖板203上对应出风口270的位置处形成有出风筒235,出风筒235的入口端对接出风口270,出口端延伸至变温抽屉112的后端板的缺口1120处,从而对变温抽屉112内输送冷风。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风道板201上开设有横跨第一凹槽211左右的沿前后方向的第一长条形孔213,前盖板203上对应第一长条形孔213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长条形孔231。机械拨片式风门300包括:拨片301、竖直板302和挡片303,其中竖直板302夹设于前盖板203和风道板201之间,拨片301插设于第二长条形孔231内,挡片303插设于第一长条形孔213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通过在风道板201上开设横跨第一凹槽211左右的第一长条形孔213,在前盖板203上对应第一长条形孔213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长条形孔231,将机械拨片式风门300设置成包括拨片301、竖直板302和挡片303,将竖直板302夹设于前盖板203和风道板201之间,将拨片301插设于第二长条形孔231内,将挡片303插设于第一长条形孔213内,机械拨片式风门300的结构简单,容易配置。通过手动拨动前盖板203正面的拨片301来改变挡片303的横向位置,从而可以改变
第一风腔261和第二风腔262的流量大小,进而平衡冷藏间室111、冷冻间室的风量。
49.如图7所示,前盖板203的后表面在第二长条形孔231的周侧形成有导向框236,导向框236的上下两侧的导向壁上朝向第二长条形孔231一侧形成有卡勾237,竖直板302经卡勾237夹设于导向框236内,从而使得竖直板302可以在导向框236内左右移动。风道板201在第一长条形孔213的后侧还可以设置有密封板304,前盖板203在导向框236的一周还可设置有密封圈305。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前盖板203上对应第二凹槽212的位置处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圆形孔232,风道板201上对应圆形孔232的位置处形成有异形孔214。机械旋转式风门400包括:第一旋转盖401和风门件402,第一旋转盖401具有第一盖本体411和自第一盖本体411向后延伸的第一对接筒412,风门件402具有柱形部421、风门422、第一旋柄423和卡勾424,柱形部421的旋转中心轴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侧面向外延伸形成风门422,其前端中心处向前延伸形成第一旋柄423,其前端周边处向前延伸形成卡勾424。第一盖本体411处于前盖板203的前侧,第一对接筒412插设于圆形孔232内,柱形部421和风门422处于第二凹槽212内,第一旋柄423插设于第一对接筒412内,卡勾424与圆形孔232周侧的前盖板203相连。通常,第一旋柄423具有非圆形纵截面,对应地第一对接筒412具有非圆形纵截面。通过将第一旋柄423插设于第一对接筒412内,卡勾424与圆形孔232周侧的前盖板203相连,使得用户转动第一旋转盖401时可以带动风门件402一起转动,由此使得风门422的位置发生变化。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前盖板203的后表面形成有安装架205,包括分别设置于圆形孔232左右两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异形壁251和第二异形壁252。异形孔214的外轮廓与安装架205的外轮廓相同。盖板部还包括:安装盖204,包括第三异形壁241、第四异形壁242、和处于第三异形壁241和第四异形壁242之间的后壁板243,安装盖204的外轮廓与安装架205的外轮廓相同,第三异形壁241穿过异形孔214与第一异形壁251卡合固定,第四异形壁242穿过异形孔214与第二异形壁252卡合固定。通过在前盖板203的圆形孔232处形成安装架205,对应设置安装盖204,使得更方便机械旋转式风门400的风门件402的安装。同时,通过设置安装架205和安装盖204使得在分风道207内构建出一个使风门422更方便调节风量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第一异形壁251和第二异形壁252上形成有卡接凸起253,在第三异形壁241和第四异形壁242上形成有卡接口244,卡接凸起253配合在卡接口244内实现安装盖204和安装架205的固定。
52.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异形壁251自上向下具有第一竖直区段2511、第一弧形区段2512和第二竖直区段2513;第二异形壁252自上向下具有第三竖直区段2521、第二弧形区段2522和第四竖直区段2523;第一弧形区段2512和第二弧形区段2522分别朝向远离圆形孔232一侧弯曲,且第一弧形区段2512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区段2522的半径,柱形部421贴靠第二弧形区段2522的内侧设置。可以理解,第三异形壁241的形状与第一异形壁251相同,第四异形壁242的形状与第二异形壁252相同。在图7中,第一竖直区段2511和第三竖直区段2521之间限定出上开口,第二竖直区段2513和第四竖直区段2523之间限定出下开口,柱形部421贴靠第二弧形区段2522的内侧设置,通过转动第一旋转盖401带动风门件402整体转动时,可以控制风门422处于上开口、第一弧形区段2512的内侧、下开口之间的不同位置。当风门件402转动至风门422处于下开口与第一弧形区段2512的交接处时,分风道207
被关闭;当风门422向上转动,其与第一弧形区段2512之间的距离增大,分风道207逐渐被打开,由此可以通过控制风门422的转动位置,进而控制分风道207的风量。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前盖板203上还开设有沿前后方向的竖形孔233,竖形孔233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凸起234。机械旋转式电位器500包括:第二旋转盖501和电位器件502,第二旋转盖501具有第二盖本体511和自第二盖本体511向后延伸的第二对接筒512,电位器件502具有电位器521和第二旋柄522,电位器52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第二旋柄522,第二盖本体511处于前盖板203的前侧,第二对接筒512插设于竖形孔233内,第二旋柄522插设于第二对接筒512内。通常,第二旋柄522具有非圆形纵截面,对应地第二对接筒512具有非圆形纵截面。风道板201上对应电位器521的位置处形成缺口。
5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盖板组件200中,前盖板203上,圆形孔232和竖形孔233左右对称开设于第二长条形孔231的上方,第一旋转盖401和第二旋转盖501左右对称设置。通过将第一旋转盖401和第二旋转盖501对称设置于第二长条形孔231的左右两侧,风门件402和电位器件502分布于主风道206的左右两侧,使得该风道盖板组件200的正面左右对称,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55.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