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2837发布日期:2022-03-16 12: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饮水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模块。


背景技术:

2.目前,家用的饮水机或净水器能够制热或者制冷,以获得热水或者冷水。
3.而常见的制冷装置中,一般使用半导体冰胆制冷,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1340158y的专利申请,饮用水需要长时间在冰胆内制冷且在不使用冷水时,其冷水将一直在冰胆内反复制冷保温,这样导致水质不够鲜活。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制冷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模块,以优化现有的制冷装置所得的水质不够鲜活的缺陷。
6.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模块,包括蓄冷盒,蓄冷盒具有用于存储蓄冷液的内腔;制冷组件,制冷组件设置于蓄冷盒并与蓄冷液接触;以及换热件,换热件设置于蓄冷盒,换热件内设置有与蓄冷盒的内腔相互分隔且能够换热的换热流道以及与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水端、出水端,进水端用于与外部的供水设备连接,出水端用于制冷水出水。
8.从而,通过制冷组件对蓄冷盒中的蓄冷液进行制冷,需要输出制冷水时,外部的供水设备向换热件供水,水流经过换热流道,在蓄冷盒中,待制冷的水与蓄冷液进行换热,从而对待制冷的水进行制冷,最终由出水端中排出制冷水,采用这种结构获得的制冷水,由于不需要对制冷水储蓄并反复制冷,因此,水质的鲜活性较高;此外,由于制冷模块为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和使用。
9.进一步地,换热件为换热管,换热管位于蓄冷盒的内腔中,换热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延伸至蓄冷盒外。
10.进一步地,换热件包括换热盒、传热板,其中,换热盒内设置有换热槽,传热板与换热盒连接并与换热槽围构形成换热流道,传热板背离换热槽的一侧与蓄冷盒中的蓄冷液接触。
11.进一步地,蓄冷盒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换热盒与蓄冷盒可拆卸连接,且传热板封闭开口。
12.进一步地,传热板与蓄冷盒之间、传热板与换热盒之间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
13.进一步地,换热槽的侧壁设置有扰流凸起。
14.进一步地,蓄冷盒内设置有第一抵压凸筋,换热盒上设置有第二抵压凸筋,第一抵压凸筋与第二抵压凸筋相对设置并分别抵压传热板的两侧面。
15.进一步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热铝排以及散热组件,其中,导热铝排包括平板部以及设置于平板部上的传热鳍,传热鳍插入蓄冷盒中并浸入蓄冷液中,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面以及散热面,其中,制冷面与平板部相贴,散热组件设置于散热面的一侧,用于为散热面散热。
16.进一步地,蓄冷盒上开设有安装口,平板部与蓄冷盒可拆卸地连接,传热鳍沿安装口插入蓄冷盒中且平板部将安装口封闭。
17.进一步地,平板部与蓄冷盒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18.进一步地,散热组件为散热水排,散热水排包括壳体以及盖板,壳体上开设有供散热液体流过的散热槽,盖板与壳体连接并与散热槽形成散热流道,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散热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0.通过制冷组件对蓄冷盒中的蓄冷液进行制冷并存储,在需要输出制冷水时,待制冷水进入换热件的换热流道,在蓄冷盒中,待制冷的水与蓄冷液进行换热,最终由出水端中排出制冷水,采用这种结构制冷模块,不需要对制冷水储蓄并反复制冷,能够获得鲜活度更高的水质,并且制冷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生产和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中制冷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26.图6为图5的垂直方向剖面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中蓄冷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中蓄冷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29.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中换热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的制冷模块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2.1、蓄冷盒;11、开口;12、第一抵压凸筋;13、安装口;14、安装槽;2、制冷组件;21、半导体制冷片;211、制冷面;212、散热面;22、导热铝排;221、平板部;222、传热鳍;23、散热组件;231、壳体;2311、散热槽;2312、进液口;2313、出液口;232、盖板;233、散热流道;3、换热件;31、换热流道;311、进水端;312、出水端;32、换热盒;321、换热槽;322、扰流凸起;323、第二抵压凸筋;33、传热板;4、螺丝柱;5、螺丝孔;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
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36.实施例
37.参阅图1~图1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模块,包括蓄冷盒1、制冷组件2以及换热件3,其中,蓄冷盒1为封闭的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蓄冷液的内腔。
38.制冷组件2设置于蓄冷盒1并与蓄冷液接触,用于对蓄冷液制冷。
39.换热件3设置于蓄冷盒1,换热件3内设置有换热流道31以及与换热流道31连通的进水端311、出水端312,其中,换热流道31与蓄冷盒1的内腔相互分隔且能够换热,进水端311用于与外部的供水设备连接,出水端312用于制冷水出水。
40.从而,通过制冷组件2对蓄冷盒1中的蓄冷液进行制冷,需要输出制冷水时,外部的供水设备向换热件3供水,水流经过换热流道31,在蓄冷盒1中,待制冷的水与蓄冷液进行换热,从而对待制冷的水进行制冷,最终由出水端312中排出制冷水,采用这种结构获得的制冷水,由于不需要对制冷水储蓄并反复制冷,因此,水质的鲜活性较高;此外,由于制冷模块为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和使用。
41.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蓄冷液可选择但不限于选择变相材料、零度液体。
42.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换热件3为换热管,换热管位于蓄冷盒1的内腔中,换热流道31的进水端311和出水端312均延伸至蓄冷盒1外。
43.进一步地,当换热件3为换热管时,换热管可选择但不限于选择金属管。
44.参阅图3、图5、图6,进一步地,本技术中,换热件3包括换热盒32、传热板33,其中,换热盒32内设置有换热槽321,传热板33与换热盒32连接并与换热槽321围构形成换热流道31,即换热槽321的槽壁以及传热板33的板面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换热通道,传热板33背离换热槽321的一侧与蓄冷盒1中的蓄冷液接触。
45.进一步地,为减少热量传导,在换热盒32的外部以及蓄冷盒1的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从而减少换热盒32内外以及蓄冷盒1内外的热量传导,避免制冷模块外部热量对内部的影响。
46.保温材料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有机隔热保温材料、无机隔热保温材料。
47.参阅图5~图8,进一步地,本技术中,蓄冷盒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1,换热盒32与蓄冷盒1可拆卸连接,且传热板33封闭开口11。
48.进一步地,本技术中,换热盒32与蓄冷盒1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49.具体地,蓄冷盒1和换热盒3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螺丝柱4,另一个上设置有螺丝孔5,通过螺钉将螺丝柱4与螺丝孔5固定,进而将蓄冷盒1与换热盒32固定连接。
50.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卡扣结构实现换热盒32与蓄冷盒1的可拆卸连接。
51.参阅图5,进一步地,传热板33与蓄冷盒1之间、传热板33与换热盒32之间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
52.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的设置,使得传热板33与蓄冷盒1之间、传热板33与换热盒32之间的密封性提高,避免蓄冷液、流通在换热流道31中的水从连接缝隙中泄露。
53.进一步地,参阅图5、图8,蓄冷盒1上开设有安装槽14,传热板33由换热盒32抵压固定于安装槽14中,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密封性更高。
54.参阅图9,进一步地,换热槽321的侧壁设置有扰流凸起322。
55.扰流凸起322的设置能够延缓换热流道31中水流的流动,增加水流在换热流道31中滞留的时间,从而提高制冷的效果。
56.参阅图9,换热槽321在换热板上转折至少两次,在转折位置处采用圆弧过渡,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延长换热流道31的路径,提高换热效果。
57.参阅图6、图8、图9,进一步地,蓄冷盒1内设置有第一抵压凸筋12,换热盒32上设置有第二抵压凸筋323,第一抵压凸筋12与第二抵压凸筋323相对设置并分别抵压传热板33的两侧面。
58.这样,能够使得传热板33能够紧贴换热盒32,使得传热板33与换热流道31中的水流热交换更加充分。
59.参阅图4~图6,进一步地,制冷组件2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1、导热铝排22以及散热组件23,其中,导热铝排22包括平板部221以及设置于平板部221上的传热鳍222,传热鳍222插入蓄冷盒1中并浸入蓄冷液中,半导体制冷片21具有制冷面211以及散热面212,其中,制冷面211与平板部221相贴,散热组件23设置于散热面212的一侧,用于为散热面212散热。
60.根据半导体材料的pe lt ier(珀耳帖)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也即在半导体制冷片21的两侧分别形成制冷面211、散热面212,而由于导热铝排22的一侧与制冷面211相贴,从而能够对导热铝排22进行制冷,而导热铝排22的传热鳍222浸入蓄冷盒1的蓄冷液中,进而能够对蓄冷液进行制冷;
61.散热组件23设置于散热面212的一侧,通过散热组件23将散热面212的热量散发,以保证半导体制冷片21制冷过程持续、顺畅进行。
62.参阅图3、图5~图7,进一步地,蓄冷盒1上开设有安装口13,平板部221与蓄冷盒1可拆卸地连接,传热鳍222沿安装口13插入蓄冷盒1中且平板部221将安装口13封闭,这样的结构设置,实现制冷组件2与蓄冷盒1的可拆卸,便于对蓄冷盒1内进行补液、换液等维护。
63.平板部221与蓄冷盒1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参考蓄冷盒1与换热盒32的可拆卸连接。
64.参阅图4~图6,进一步地,平板部221与蓄冷盒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8。
65.第三密封圈8的设置能够提高平板部221与蓄冷盒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有利于减少蓄冷液从安装口13的连接位置处泄漏。
66.参阅图5、图6、图10,进一步地,本技术中,散热组件23为散热水排,散热水排包括壳体231以及盖板232,壳体231上开设有供散热液体流过的散热槽2311,盖板232与壳体231连接并与散热槽2311形成散热流道233,也即盖板232与散热槽2311的内壁围构成散热流道233,壳体231上还开设有与散热流道233连通的进液口2312和出液口2313。
67.这样,从进液口2312通入冷却用的液体,例如冷却水或者冷却油,冷却液体经过散热流道233,将半导体制冷片21的散热面212上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半导体制冷片21进行冷
却。
68.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23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风冷散热结构或者水冷与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
69.在使用本发明的制冷模块时,将其与外部的供水设备连接,例如,将饮用水水箱的水管与制冷模块的进水端311连接。
70.通过制冷组件2对蓄冷盒1中的蓄冷液进行制冷,需要输出制冷水时,外部的供水设备向换热件3供水,水流经过换热流道31,在蓄冷盒1中,待制冷的水与蓄冷液进行换热,从而对待制冷的水进行制冷,最终由出水端312中排出制冷水。
71.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模块,由于不需要对制冷水储蓄并反复制冷,因此,水质的鲜活性较高;此外,由于制冷模块为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和使用。
72.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