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44112发布日期:2022-07-05 22: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精密机房空调的工程设计安装,可能会因为建筑设计和场所限制等原因造成工程设计需要采用高落差长连接管形式进行安装。通常情况下室外机高于室内机称为正落差,反正称为负落差。由于精密机房空调常年运行制冷模式,其压缩机一般设计放置于室内机,这与一般的舒适性民用空调不同。
3.正落差长连接管的机房空调工程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道过长导致制冷剂流速下降,回油困难致使压缩机缺油磨损或者电机烧毁;2)正落差安装可能会造成液体制冷剂回流到压缩机排气管甚至进入压缩机排气口,下一次启动时容易损坏压缩机或者出现高压保护等;3)液体制冷剂可能堆积到室外机或者室内机,下一次的启动运行容易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压缩机的使用寿命;4)高落差长连接管的管路损失过大、阀门突然关闭时液体制冷剂对系统零部件的冲击较大(类似水锤现象),甚至会影响电子膨胀阀的正常工作;5)膨胀阀前液态制冷剂因为长管路的沿程压降过大造成阀前压力减小、过冷度下降,可能会出现闪发现象,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4.现有的研究和专利解决方案都没能解决以上全部问题,而实际的高落差长连接管的精密机房空调工程需要保证能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否则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容易出现故障甚至整个制冷系统崩溃无法运行,故有必要设计一种系统解决方案来预防或者解决这些问题。
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精密机房空调存在液态制冷剂反流至压缩机的排气端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精密机房空调存在液态制冷剂反流至压缩机的排气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8.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和功能组件,所述室外机组的设置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室内机组的设置位置高度,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冷凝器,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油分离器、储液器、第一支路和第一控制阀,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的内部、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器的内部,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能够在所述压缩机停机时被打开,以使得制冷剂能从所述油分离器经过所述第一支路进入所述储液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的内底部、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上端。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油分离器之间,所述第三支路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储液器之间,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五连接管和第五支路,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五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五连接管上,所述第五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支路与所述第五连接管的相接点位于所述蒸发器的集气总管的上升段。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下方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管上。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还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能够检测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位高度,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闭均能根据检测得到的所述液位高度而被进行控制。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置有过滤器。
17.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20.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压缩机为停机动作或启动动作;
21.控制步骤,当所述压缩机为停机动作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当所述压缩机为启动动作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液位计和第二控制阀时,
23.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4.检测步骤,通过所述液位计检测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位高度;
25.所述判断步骤,判断液位高度与预设低液位以及预设高液位之间的关系;
26.所述控制步骤,根据液位高度与预设低液位以及预设高液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压缩机为停机时或启动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闭动作。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中,当所述压缩机启动时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同时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
28.当所述压缩机停机时且所述液位高度低于所述预设低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延迟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延迟打开,直到所述液位到达所述预设高液位,然后控制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同时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
29.当所述压缩机停机时且所述液位高度高于所述预设低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立即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立即打开。
3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1.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在压缩机排气端设置的油分离器,以及在第一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的储液器,并且设置第一支路连通油分离器和储液器,并且在压缩机停机时打开第一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能够在压缩机停机时将冷油分离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导入至储液器,能够有效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反流回压缩机排气口的情况发生,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并且本发明还通过第四支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油分离器中的冷冻油通过第四支路返回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并进入压缩机,保证对压缩机的润滑效果;
32.2.本发明还通过储液器以及第三连接管上设置的第二控制阀(非节流膨胀阀),使得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中,能够在储液器中进行闪发,并通过深入至储液器内底部的第四连接管能够导出最大程度的制冷剂液体,并进入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中节流膨胀,采用闪发气体节流旁通技术防止储液罐内气体量过大,保证第一节流装置仅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储液罐实现闪发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分离,提升第一节流装置的节流稳定性;并且本发明的第一支路能够将储液器中闪发出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插入至内部上端的第一支路导出,并通过第五支路导至蒸发器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有效回收(通过第三节流装置降压节流),这里并非补气增焓作用;
33.3.本发明还通过在储液器中设置的液位计,并将液位计与第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产生控制关系,通过的手段是“液位计检测”并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时间,能够有效解决储液器中“液态制冷剂堆积问题”,还能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解决“阀门(第一节流装置)关闭时液态制冷剂的水锤破坏问题”,压缩机停机时,根据液位计反馈信息来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时间,从而控制储液罐内的液体存储量,防止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堆积过量液体。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正落差长连接管精密机房空调工程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高落差长连接管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表示为:
36.100、室内机组;200、室外机组;300、功能组件;
37.1、压缩机;2、蒸发器;22、第一翅片管;3、第一节流装置;4、冷凝器;41、第二翅片管;5、油分离器;6、储液器;7、第一支路;71、第二支路;72、第三支路;8、第一控制阀;9、第四支路;10、吸气管;11、第二节流装置;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第二控制阀;15、液位计;16、第三连接管;17、第四连接管;18、第五支路;19、第三节流装置;20、过滤器;21、第五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40.室内机组100、室外机组200和功能组件300,所述室外机组200的设置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室内机组100的设置位置高度,所述室内机组100包括压缩机1、蒸发器2和第一节流装置3,所述室外机组200包括冷凝器4,所述功能组件300包括油分离器5、储液器6、第一支路7和第一控制阀8,所述油分离器5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与所述冷凝器4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储液器6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与所述冷凝器4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支路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5的内部、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器6的内部,所述第一控制阀8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7上,能够在所述压缩机1停机时被打开,以使得制冷剂(甚至还包括油)能从所述油分离器经过所述第一支路7进入所述储液器6。
41.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在压缩机排气端设置的油分离器,以及在第一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的储液器,并且设置第一支路连通油分离器和储液器,并且在压缩机停机时打开第一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能够在压缩机停机时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导入至储液器,能够有效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反流回压缩机排气口的情况发生,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
42.本发明解决高落差(正落差)长连接管精密机房空调工程存在的如下技术问题:
43.1.回油困难,液态制冷剂反流,膨胀阀前制冷剂闪发现象。
44.2.液态制冷剂堆积问题,阀门关闭时液态制冷剂的水锤破坏问题。
45.本发明申请采用油分离器、旁通电磁阀(即第一控制阀8)、闪发气体节流旁通、膨胀阀(即第一节流装置3)前设置储液罐(即储液器6)、储液罐内设置液位计和液管电磁阀(即第二控制阀14)等系统零部件或者系统设计方案:
46.1.压缩机停机时打开旁通电磁阀防止液体制冷剂反流进入压缩机排气管,旁通电磁阀可以防止停机时液体制冷剂反流向压缩机排气口;
47.2.油分离器可以提前收集并把冷冻油返回到压缩机,保证压缩机的润滑;
48.3.储液罐实现闪发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分离,采用闪发气体节流旁通技术防止储液罐内气体量过大,保证膨胀阀仅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提升膨胀阀的节流稳定性;
49.4.压缩机停机时,根据液位计反馈信息来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时间,从而控制储液罐内的液体存储量,防止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堆积过量液体;并且储液罐内的液位计还能控制系统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堆积问题、减缓水锤现象;
50.本发明能够提升正落差长连接管精密机房空调工程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5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精密机房空调的压缩机1放置在室内机组100处,冷凝器4等作为室外机组200放置在高出室内机组100的位置,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之间采用长连接管(包括第二连接管13和第三连接管16)连接。图1中的功能组件为本提案所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作为独立的选配件,也可以置入室内机组作为一个整体。
52.标准的精密机房空调通常是由“室内机组+标准连接管+室外机组”组成,一般不需要专门的功能组件作为选配件。但在正落差长连接管安装的工程上,一般都需要增加功能组件作为工程的选配件。
53.标准机组的连接和制冷剂流程如下: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顺次连接,
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凝相变降温为高压常温液体,再经膨胀阀节流降温减压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蒸发相变为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吸气口进入下一个循环。
54.功能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油分离器、过滤器、毛细管b(第二节流装置11)、毛细管a(第三节流装置19)、电磁阀b(第一控制阀8)、电磁阀a(第二控制阀14)、多功能储液罐(储液器6)等。本发明增加功能组件后的制冷系统连接状态描述如下:
55.1)压缩机排气口连接油分离器的进口,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到冷凝器进口,冷凝器出口连接到液管电磁阀a进口,电磁阀a出口连接到储液罐进口,储液罐液体出口连接到膨胀阀进口,膨胀阀出口连接到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
56.2)油分离器的回油口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后面再连接回油毛细管b,毛细管b的出口连接到压缩机的吸气管。过滤器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堵塞回油毛细管b。
57.3)高压储液罐优选为单向流通形式(进口处于罐的顶部、出口管靠近罐的底部)、同时具备有闪发气体旁通管口,旁通管口连接有毛细管a,毛细管a的出口连接到蒸发器集气总管的上升段的点p处。由于高压储液罐的旁通管口在罐的顶部,杂质不会上升进入毛细管a处,故毛细管a前面不需要增加过滤器。
58.4)高压储液罐内置有液位计15,液位至少有高液位和低液位两个信号反馈点,信号反馈到机组的控制处理设备之内。
59.5)毛细管a的进口点q和毛细管b的进口点m之间还连接有电磁阀b(第一控制阀8),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点m流向点q。
60.6)优选电磁阀a为断电常闭型,优选电磁阀b为断电常开型。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5的内底部、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器6的内部上端。这是本发明的第一支路的优选连接方式,从油分离器底部能够引入润滑油液体和/或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支路导通至储液器的上方,第一支路之所以连通至储液器的上方而非底部是由于储液器在做闪发器时能够将闪发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上端的第一支路而通过第五支路被导通至蒸发器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完成将制冷剂气体的回收作用。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7包括第二支路71和第三支路72,所述第二支路71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8与所述油分离器5之间,所述第三支路72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8与所述储液器6之间,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四支路9,所述第四支路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7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管10,所述第四支路9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1。本发明还通过第四支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油分离器中的冷冻油通过第四支路返回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并进入压缩机,保证对压缩机的润滑效果。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五连接管21和第五支路18,所述第五连接管2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管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所述第五支路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路72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五连接管21上,所述第五支路18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9。本发明通过第五连接管和第五支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储液器中闪发出来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五支路和第五连接管导回至压缩机的吸气管中,从而完成对闪发后的气态制冷剂的回收,并且通过第三节流装置对该气体进行节流降压。
64.本发明的第一支路能够将储液器中闪发出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插入至内部上端
的第一支路导出,并通过第五支路导至蒸发器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有效回收(通过第三节流装置降压节流),这里并非补气增焓作用。
6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支路18与所述第五连接管21的相接点位于所述蒸发器的集气总管的上升段。
66.储液罐的闪发气体旁通管上设置毛细管a,通过高低压压差把闪发气体挤回集气总管上升段。当储液罐液体超量时,制冷剂液体可能会通过毛细管a返回蒸发器集气总管,因此返回点p应处于集气总管的上升段,超量的制冷剂液体在点p处返回到蒸发器内存储。如果点p在集气总管的下降段容易把液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吸气管段,这样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发生液击(点p所在线段为上升段,上升段后为水平段,水平段接着下降段,右边吸气管所在段为下降段。按照制冷剂流动方向来判断,向上走为上升段,向下走为下降段)。在高速气流的带动下从p点处抽吸这微量液体制冷剂,这少量液体制冷剂会雾化随气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吸气管,不影响安全运行,就像回油雾化被吸回压缩机一样。
67.而在停机时,即使会发生这种现象,也不会有不良影响。因为停机时制冷剂不流动,集气管上升段没有制冷剂气体流动,少量液体制冷剂在p点会往下流,然后积存到蒸发器内部。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12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5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3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5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4连通。本发明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能够分别将压缩机排气端的制冷剂导通至油分离器中,并通过第二连接管将制冷剂进一步导通至冷凝器中。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6和第四连接管17,所述第三连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6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4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16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4,所述第四连接管17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6的内部下方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这里的内部下方指的是储液器高度一半以下的空间),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管17上。本发明还通过储液器以及第三连接管上设置的第二控制阀(非节流膨胀阀),使得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中,能够在储液器中进行闪发,并通过深入至储液器内底部的第四连接管能够导出最大程度的制冷剂液体,并进入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中节流膨胀,采用闪发气体节流旁通技术防止储液罐内气体量过大,保证膨胀阀仅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储液罐实现闪发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的分离,提升膨胀阀的节流稳定性。
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器6的内部还设置有液位计15,所述液位计15能够检测所述储液器6内部的液位高度,所述第二控制阀14和所述第一控制阀8的开闭均能根据检测得到的所述液位高度而被进行控制。
71.本发明还通过在储液器中设置的液位计,并将液位计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产生控制关系,通过的手段是“液位计检测”并控制电磁阀a和电磁阀b的启闭时间,能够有效解决储液器中“液态制冷剂堆积问题”,还能通过电磁阀a和电磁阀b的启闭解决“阀门(第一节流装置)关闭时液态制冷剂的水锤破坏问题”,压缩机停机时,根据液位计反馈信息来控制电磁阀a和电磁阀b的启闭时间,从而控制储液罐内的液体存储量,防止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堆积过量液体。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正落差长连接管精密机房空调工程的运行可
靠性和稳定性。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路71上还设置有过滤器20。
73.所述第一控制阀8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4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1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9均为毛细管。功能组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74.油分离器把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携带的冷冻油分离出来,依靠毛细管b(第二节流装置11)两端的高低压压差把冷冻油挤回压缩机吸气口,过滤器可以过滤杂质,防止毛细管b被堵塞。
7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7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77.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压缩机1为停机动作或启动动作;
78.控制步骤,当所述压缩机1为停机动作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8打开,当所述压缩机1为启动动作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8关闭。
79.本发明通过在压缩机停机动作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8打开,能够有效地打开第一支路,能够将油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油导通至储液器中,能够有效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反流回压缩机排气口的情况发生,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并且同时保证对压缩机的润滑效果。
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液位计15和第二控制阀14时,
81.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82.检测步骤,通过所述液位计15检测所述储液器6内部的液位高度;
83.所述判断步骤,判断液位高度与预设低液位以及预设高液位之间的关系;
84.所述控制步骤,根据液位高度与预设低液位以及预设高液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压缩机1为停机时或启动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8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4的开闭动作。
85.本发明通过储液器中液位的高度和压缩机为停机或启动时来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闭动作,能够有效地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反流至压缩机的排气口,还能保证储液器内的液体存储量,而防止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堆积过量液体;还能够防止在第一节流装置(膨胀阀)处出现水锤的现象。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中,当所述压缩机1启动时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14,同时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8;
87.当所述压缩机1停机时且所述液位高度低于所述预设低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14延迟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8延迟打开,直到所述液位到达所述预设高液位,然后控制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14同时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8;
88.当所述压缩机1停机时且所述液位高度高于所述预设低液位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8立即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14立即打开。
89.这是本发明的优选控制形式,在压缩机启动时打开第二控制阀能够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可靠的运行,关闭第一控制阀能够防止制冷剂从油分离器经第一支路到达储液器中;
90.压缩机停机时且液位高度低于预设低液位时,说明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阀处的管路通过冷凝器将制冷剂导回至储液器中,因此此时控制第二控制阀延迟关闭,这样能够提高储液器对系统中制冷剂的回收效率,而第一控制阀处延迟打开以避免制冷剂从该处进入储
液器;而当储液器内部液位高于预设高液位时,说明此时储液器将会面临溢出的风险,则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并通过第一控制阀的打开而将油分离器中的制冷剂导致储液器中,防止液态制冷剂反流至压缩机排气口的同时还有效地防止储液器内部存储过量的制冷剂;
91.在压缩机1停机且液位高度高于预设低液位时,则此时可直接通过第一控制阀8的打开利用第一支路7从油分离器5中引入制冷剂进入储液器6中,不必通过第二控制阀14来将冷凝器的制冷剂导入储液器6,以防止流量过大而导致储液器中制冷剂溢出等情况发生。
92.功能组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93.1)油分离器把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携带的冷冻油分离出来,依靠毛细管b(第二节流装置11)两端的高低压压差把冷冻油挤回压缩机吸气口,过滤器可以过滤杂质,防止毛细管b被堵塞;
94.2)储液罐的闪发气体旁通管上设置毛细管a(第三节流装置19),通过高低压压差把闪发气体挤回集气总管上升段。当储液罐液体超量时,制冷剂液体可能会通过毛细管a返回蒸发器集气总管,因此返回点p应处于集气总管的上升段,超量的制冷剂液体在点p处返回到蒸发器内存储。如果点p在集气总管的下降段容易把液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吸气管段,这样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发生液击。
95.3)电磁阀a(第二控制阀14)、电磁阀b(第一控制阀8)和液位计15配合,压缩机停机时可以控制储液罐内的液位,防止液态制冷剂大量堆积到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也可以防止液体制冷剂反流到压缩机排气口。其控制方法如下:
96.a)压缩机停机时储液罐低于低液位时,电磁阀a延迟关闭同时电磁阀b延迟打开(即电磁阀a保持打开同时电磁阀b保持关闭),直到储液罐内液位到达高液位,然后关闭电磁阀a同时打开电磁阀b;
97.b)压缩机停机时储液罐高于低液位时,电磁阀a立即关闭同时打开电磁阀b;
98.c)压缩机启动的同时打开电磁阀a并且关闭电磁阀b。
99.如上所述,压缩机停机时,电磁阀b通常都是处于打开状态。当机组处于备用或者长时间停机时,一旦室外高温同时室内低温则会出现制冷剂往室内机迁移,那么打开的电磁阀b可以把排气管内冷凝下来的液体制冷剂返回到高压储液罐,防止液体制冷剂堆积到压缩机的排气管;当室内高温室外低温时,制冷剂迁移到室外,冷凝器液化、部分气体制冷剂会在室外排气管内冷凝液化,排气管内的液体会逆流返回高压储液罐,如此循环最终会逐渐迁移到冷凝器内部,根据上述控制方法:当储液罐内的液位下降到低液位时则电磁阀a会打开,室外冷凝器的液体会回流到储液罐内。
100.当室外制冷剂液体顺着排气管逆流返回储液罐内部并且超量时,液体制冷剂可以通过毛细管a返回蒸发器内部(通常膨胀阀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保证液体制冷剂不会进入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确保压缩机下一次启动时的安全可靠性。
101.当电磁阀a关闭的瞬间,液管上的液态制冷剂由于其本身的阻挡产生水锤现象,冲击力导致冷凝器内的液体可能会从排气管内逆流返回压缩机,打开的电磁阀b可以让这些逆流的液体制冷剂返回到高压储液罐,从而消除了液体制冷剂的水锤危害,并防止其返回至压缩机的排气端。
10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10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