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07260发布日期:2022-11-23 10:2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门体的冰箱,冰箱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共同配合以打开或关闭取放口;为了确保门体关闭时的密封性,现有的冰箱在两个门体其中任意一个靠近另一个的一侧设密封条;在两个门体关闭时,两个门体其中任意一个上的密封条与另一个上的密封条密封配合;即在两个门体关闭时,两个密封条挤压在两个门体之间的缝隙中,以有效封闭两个门体及箱体之间的空间,以防止冷空气外溢。
3.冰箱门体的铰链结构大多为单轴形式,其中一个门体打开时,由于关闭状态时两个门体上的密封条紧密挤压,被打开的门体在打开时会带动另一个门体打开,导致取放口打开面积增大,增大了冷量溢出量,增大耗电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的铰链结构使得门体在打开时向外移动一定距离。
6.根据本技术的冰箱,其包括:
7.箱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8.铰链,其设于所述箱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所述铰链上设有导向圆块、与所述导向圆块相固定的铰链轴;
9.门体,其具有在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靠近所述铰链且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的门侧壁;
10.导向槽,其设于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的端部;所述导向圆块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两槽壁相配合;
11.定位槽,其设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上;所述铰链轴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12.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过程中,所述导向圆块相对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铰链轴相对所述定位槽移动,以使得所述门体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远离所述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13.所述导向圆块的中心轴记为导向中心轴i;所述门体具有穿过所述门体的质心且与所述门前壁相平行的质心平面f;
14.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所述导向中心轴i与所述质心平面f之间的距离记为偏移距离j;其中,偏移距离j∈[0,7],单位:mm。
[0015]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的过程中,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所述导向中心轴i位于所述质心平面f靠近所述门前壁的一侧;在该
打开过程中,随着所述门体打开角度的增大,偏移距离j逐渐减小,并在所述门体打开至g`时,偏移距离j为0;
[0016]
所述门体由g`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所述导向中心轴i位于所述质心平面f远离所述门前壁的一侧;在该打开过程中,随着所述门体打开角度的增大,偏移距离j逐渐增大。
[0017]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轴的中心轴记为定位中心轴p;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质心平面f位于所述定位中心轴p与所述导向中心轴i之间。
[0018]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的中心轨迹线记为第二轨迹线k,所述第二轨迹线k与所述门前壁相垂直。
[0019]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轴的中心轴记为定位中心轴p,所述导向圆块的中心轴记为导向中心轴i;在所述箱体顶壁的投影中,所述导向圆块的圆形截面中穿过定位中心轴p的半径记为轴心半径ia,线段ip的长度大于线段ap的长度。
[0020]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穿过所述导向中心轴i并与所述第一体侧壁相平行的面记为第一参考平面m1;在所述箱体顶壁的投影中,所述轴心半径ia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之间的夹角记为第一夹角θ;其中,所述第一夹角θ为25
°
~35
°
其中任一值。
[0021]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顶壁的投影中,所述轴心半径ia位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且位于穿过所述导向中心轴i并平行于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的平面靠近箱体的一侧。
[0022]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条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侧,且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条之间,并沿由所述第一导向条向所述第二导向条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均与所述导向圆块相配合。
[0023]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轨迹线记为第一轨迹线s,所述第一轨迹线s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记为d0;所述第一轨迹线s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之间的距离记为d1;其中,d0≥d1。
[0024]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包括与所述门前壁相对设置的门后壁,所述门后壁上设有门封条;其中,所述门封条靠近所述门侧壁并远离门前壁的棱记为侧封棱h;
[0025]
所述箱体限定出隔热的储藏室,所述储藏室具有由所述门体关闭或打开的取放口;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记为第二参考平面m2;所述第一体侧壁所在平面记为基准平面m0;所述第二参考平面m2和所述基准平面m0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的打开过程中,并不会随之移动,是所述相对于箱体保持静止的参考平面;
[0026]
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5的过程中,所述侧封棱h始终保持向远离所述第二参考平面m2和所述基准平面m0的方向移动;
[0027]
所述门体由g5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所述侧封棱h向远离所述第二参考平面m2并靠近所述基准平面m0的方向移动;其中,g
max
>g5>90
°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9]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具有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的箱体、靠近第一体侧壁的铰链、具有门前壁和门侧壁的门体;铰链上设有导向圆块、与导向圆块固定的铰链轴;门体靠近铰链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导向槽内的导向槽;导向槽的槽底上设有定位槽,铰
链轴与定位槽相配合;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移动;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移动,以使得门体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外移动一段距离;在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导向中心轴i与质心平面f之间的距离为0~7mm其中任一值;本发明有效避免对开门冰箱其中一个门体打开时带动另一门体打开而导致冰箱打开面积增大,从而减少冷量溢出;并使门体打开稳定流畅。
附图说明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
图1是本发明冰箱的立体图;
[0032]
图2是本发明冰箱的俯视图;
[0033]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是本发明冰箱的右上角的铰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是本发明冰箱的右上角的铰链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上端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上端的铰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处的视图;
[0039]
图9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1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0]
图10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2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1]
图11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3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2]
图1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4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3]
图13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5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4]
图14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
max
>90
°
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5]
图15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90
°
过程中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0046]
图16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相对于关闭状态打开至g1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47]
图17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相对于关闭状态打开至g2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8]
图18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相对于关闭状态打开至g3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9]
图19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相对于关闭状态打开至g4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50]
图20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相对于关闭状态打开至g5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51]
图21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相对于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90
°
时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52]
图2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过程中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0053]
图23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由g3打开至g
max
>90
°
过程中导向圆块相对导向槽、铰链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0054]
图24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关闭状态时两个相对设置门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55]
图25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关闭状态时两个侧密封条的配合示意图;
[0056]
图26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开始打开时两个侧密封条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57]
图27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至g1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至g1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的对比图;
[0058]
图28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至g2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至g2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的对比图;
[0059]
图29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至g3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至g3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的对比图;
[0060]
图30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至g4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至g4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的对比图;
[0061]
图31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至g5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至g5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的对比图;
[0062]
图3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至g
max
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至g
max
时其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的对比图;
[0063]
图33是第一侧棱w及侧封棱h在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旋转打开过程中与门体仅绕导向中心轴旋转打开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对比图;
[0064]
图34是本发明冰箱的铰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65]
图35是本发明冰箱的设置于门体上端的铰链另一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66]
图36是图35中铰链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67]
图37是发明冰箱的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的一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68]
图38是图31中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69]
图39是发明冰箱的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的另一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70]
图40是图39中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71]
图41是发明冰箱的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的另一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72]
图4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下端锁定块与门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73]
图43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下端锁定块与门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74]
图44是本发明冰箱的锁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75]
图45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关闭状态时勾挂部与止挡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76]
图46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关闭状态时另一视角的勾挂部与止挡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77]
图47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时勾挂部与止挡部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78]
图48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时另一视角的勾挂部与止挡部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79]
图49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90
°
时勾挂部与止挡部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
图;
[0080]
图50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90
°
时另一视角的勾挂部与止挡部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81]
图51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勾挂部与止挡部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82]
图5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另一视角的勾挂部与止挡部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83]
图53是本发明冰箱的另一实施例中门体下端安装块与门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84]
图54是图53中安装块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85]
图55是图53中安装块与门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86]
以上各图中:箱体10;门体30;门前壁31;门侧壁32;门后壁33;第一侧棱w;侧封棱h;铰链板40;连接部401;延伸部402;门封条2;侧密封条3;铰链轴4;导向圆块5;定位中心轴p;导向中心轴i;定位槽6;第一轨迹线s;起始定位点p0;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第三定位点p3;第四定位点p4;第五定位点p5;第六定位点p6;导向槽7;第二轨迹线k;第一导向条8;第二导向条9;第一导向端点k1;第二导向端点k2;起始导向点i0第一导向点i1、第二导向点i2、第三导向点i3、第四导向点i4、第五导向点i5、第六导向点i6;定位轴60;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第一定位孔53;第二定位孔54;凹坑55;第一凸起34;第二凸起35;间隙槽36;容纳槽37;门端盖38;止挡部41;勾挂间隙42;收容腔39;锁钩82;根接部83;勾挂部84;插接板85;卡凸371;槽底70;周向槽壁71;槽口72;板体81;卡接口86。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8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89]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90]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定义冰箱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0091]
图1-图33为本技术中门体打开的过程的示意图;参照图1,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箱体10、连接到箱体10以打开和关闭储藏室的门体30,以及向储藏室供应冷空气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92]
箱体10包括限定形成储藏室的内胆、连接到内胆的外侧以形成冰箱的外观的外壳、设置于在内胆与外壳之间以使储藏室绝热的隔热层。箱体10限定出多个储藏室。本实施例中,多个储藏室包括位于冷藏室及位于冷藏室下方的冷冻室。
[0093]
储藏室的前端形成有取放口以放置食物至储藏室内或由储藏室内取出食物;箱体10上设置可旋转的门体30以打开或关闭储藏室的取放口。具体的,门体30由位于上部的铰链和位于下部的铰链可旋转地连接于箱体10上。
[0094]
箱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即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铰链设置于箱体10上并靠近第一体侧壁;门体30具有在门体30关闭时远离箱体10的门前壁31、靠近铰链且与门前壁31相连接的门侧壁32、靠近箱体10且与门前壁31相对设置的门后壁33。例如:铰链位于箱体10的右侧时,在门体30关闭时,门体30的右侧面为门侧壁32;铰链位于箱体10的左侧时,在门体30关闭时,门体30的左侧面为门侧壁32。
[0095]
门体30的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相交形成第一侧棱w。需要说明的是,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均为平面时,两平面相交线为理论上的第一侧棱w;具体加工设置时,基于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相交处为圆角过渡的设置,会形成一个曲面;本技术中为了方便描述,以该曲面上的一条沿门体30长度方向延伸的与理论上的第一侧棱w相平行的直线代表第一侧棱w。另外,穿过门体30的质心且与门前壁31相平行的平面记为质心平面f;门体30打开过程中,质心平面f随着门体30运动。本实施例中,以门体30几何中心作为质心来确定质心平面f来进行描述。
[0096]
门体30的门后壁33上设有门封条2;门体30关闭时,门封条2与环绕取放口的箱体的前端面相贴合,以有效密封门体30与箱体10的配合,从而确保门封条2密封取放口,避免冷气外溢。本实施例中,门封条2包括靠近门侧壁32的侧封条,门封条2(侧封条)靠近门侧壁32并远离门前壁31的棱记为侧封棱h。
[0097]
参照图2至图7,铰链具有导向圆块5、与导向圆块5固定且垂直于导向圆块5的铰链轴4。其中,导向圆块5为截面呈圆形的平板。需要说明的是,该导向圆块5的圆形截面包括数学定义上的标准的等半径圆形,其亦包括加工制造或装配误差或轻微变形等形成的与标准圆形有所偏差但仍具有圆形特征可近似为圆形的非标准圆形。
[0098]
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设有导向槽7,导向槽7的延伸方向与由门前壁31指向门后壁33的方向相一致;即导向槽7由门前壁31向门后壁33延伸。本实施例中,导向槽7由平行排布的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共同限定;第一导向条8与第二导向条9之间区域设有定位槽6;即定位槽6位于导向槽7的槽底。定位槽6沿由第一导向条8向第二导向条9的方向设置。另外,第一导向条8与第二导向条9均沿由门前壁31向门后壁33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导向条8位于第二导向条9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条8与第二导向条9均与门侧壁32相平行。
[0099]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槽7不局限于以上由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限定的形式,其可直接在门体的端部形成凹陷状的导向槽7,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的相对两个槽壁(平行于门侧壁32的两个侧壁)相配合,定位槽6形成于导向槽7的槽底上。
[0100]
其中,铰链轴4适配于定位槽6,导向圆块5适配于导向槽7;本实施例中,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的相对两槽壁始终间隙配合。可设置的,间隙配合的间隙设置在0-0.3mm的范围内;即其包括原理性的接触配合,亦包括产品制造加工等原因存在的微小间隙。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导向圆块5的直径为a,导向槽7的宽度与导向圆块5的直径相等;即,导向槽7的宽度(第一导向条8与第二导向条9之间的距离)为a。导向圆块5相对导向槽7移动时,导向圆块5始终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切。在门体30旋转打开或者关闭的过程中,铰链轴
4相对定位槽6运动,导向圆块5相对导向槽7运动。
[0101]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仅以上述铰链轴4、导向圆块5设置于铰链上,定位槽6、导向槽7设置于门体30上为例进行阐述。
[0102]
铰链包括与箱体10固定连接的铰链板40,铰链板40包括:连接到箱体10上的连接部401、从连接部401向前延伸并具有水平的板状的延伸部402。连接部401可以通过诸如螺钉、销和螺栓等紧固件紧固到箱体10顶壁。
[0103]
具体的,对于门体30上端的铰链来说,包括连接在箱体10顶壁上的铰链板40,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位于铰链板40上。其中,铰链板40、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可以一体地形成;但是与此不同,铰链板41、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可以被分开提供并彼此组装。其中,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形成在延伸部402上,铰链轴4竖直向下延伸。
[0104]
对于门体30下端的铰链来说,连接部401连接在箱体10的前端面,延伸部402向远离箱体10前端面的一侧延伸。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在延伸部402上,且铰链轴4向上延伸。
[0105]
对应于铰链板40的位置,门体30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且门体30上下两端的两个定位槽6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相对应,两个导向槽7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相对应。以使设置于门体30上端的铰链与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铰链同步运动。
[0106]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7所示,参见图8,将箱体10上靠近铰链板40的侧面(第一体侧壁)所在的平面定义为基准平面m0,基准平面m0远离储藏室内腔的一侧记为外侧,与之相对的靠近储藏室的一侧记为内侧。
[0107]
冰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体30,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30共同配合以打开或关闭取放口。两个门体30其中任意一个远离其门侧壁32的一侧设有侧密封条3;其中,两个门体30关闭时,两个门体30其中任意一个上的侧密封条3与另一个上的侧密封条3密封配合;即在两个门体30关闭时,两个侧密封条3挤压在两个门体30之间的缝隙中,以有效封闭两个门体30及箱体之间的空间,以防止冷空气外溢。冰箱设置传统铰链(单纯旋转打开的铰链)时,其中一个门体30打开时,由于关闭状态时两侧个侧密封条3紧密挤压,被打开的门体30在打开时会带动另一个门体30打开,导致取放口打开面积增大,增大了冷量溢出量,增加耗电量;并导致储藏室内温度温度大,影响食物的保鲜。为此,本发明中通过铰链与门体30的配合形成变轨机构,以使被打开的门体30在打开的过程中向外移动,从而避免其带动另一门体30被带动打开。
[0108]
本实施例中,定位槽6为曲线槽;门体30上沿由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与靠近门侧壁32的方向,定位槽6与门前壁31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少。本实施例中,定位槽6为光滑曲线。如图3所示,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门前壁31所在投影线记为x轴,导向槽8远离门侧壁32的槽内壁(第一导向条8)所在投影线记为y轴,x轴与y轴相交点记为原点o(0,0);其中,x轴由第一导向条8指向第二导向条9的方向为正向;y轴由门前壁31指向门后壁33的方向为正向。
[0109]
定位槽6的中心轨迹线记为第一轨迹线s;中心第一轨迹线s在该坐标系中记为函数f(x),f(x)位于xoy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随着x的增大,f(x)先增大后减少。即f(x)仅有一个极值点。本实施例中,f(x)为向上凸函数。
[0110]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定位槽6包括远离门侧壁32的第一槽段及靠近门侧壁32的第二槽段;其中,门体30上沿由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与靠近门侧壁32的方向,第一槽段与门前壁31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槽段与门前壁31的距离逐渐减少。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通
过光滑过渡连接。其中,第一槽段、第二槽段所对应的中心轨迹线依次记为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其中,第一轨迹段与第二轨迹段光滑过渡连接形成第一轨迹线s。
[0111]
可设置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均为圆弧槽。即,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均呈圆弧状。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相切;即,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相切,以形成光滑的定位槽6。
[0112]
作为另一种可设置的方式,设置过渡槽段连接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第一槽段、过渡槽段及第二槽段光滑过渡连接;其中,过渡槽段的中心轨迹线记为过渡轨迹段;可设置的,第一轨迹段、过渡轨迹段、第二轨迹段相切;即,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均过渡槽段相切,以形成光滑的定位槽6。
[0113]
由定位槽6为曲线槽的形状所限定,第一轨迹线s为曲线。其中,第一轨迹线s由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向靠近门侧壁32的一侧沿延伸,且第一轨迹线s与门前壁31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另外,本实施例中,导向槽7呈直线型;即,导向槽7由一段直线型槽构成。其中,导向槽7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记为第二轨迹线k;由于导向槽7与导向圆块5始终相切,则有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始终沿第二轨迹线k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表述均为标准的理论设置,其包括因加工制造或装配误差或轻微变形等形成的与标准理论设置有所偏差但仍具有该特性的结构设置。
[0114]
本实施例中,铰链轴4与定位槽6相配合,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相配合,以使得门体30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外侧(远离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避免在门体30打开时安装在两个相对门体30上的侧密封条3相互干扰,有效避免两个门体30其中仅一个打开时带动另一个门体30而增大冷量损失。作为另一种设置方式,门体30在打开向外移动的同时向前(向远离箱体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以避免门体30打开时挤压门封条2,防止门体30与箱体10相互干涉而影响门体30的打开。
[0115]
由于定位槽6和铰链轴4之间,以及导向槽7和导向圆块5之间是相对运动关系,若门体30在打开的过程中,以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为静止参照物,则相当于铰链轴4在定位槽6内移动,导向圆块5在导向槽7内移动。本技术为了描述方便,先采用相对位置固定的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为参照物,而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相对参照物移动的方式进行说明。
[0116]
另外,本实施例中,铰链轴4的中心轴记为定位中心轴p,导向圆块5的穿过其截面圆心的中心轴记为导向中心轴i;导向圆块5的圆形截面穿过定位中心轴p的半径记为ia;其中,a为导向圆块5的圆形截面的边界上与导向圆块5的截面过定位中心轴p的半径的交点。即i、p、a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导向圆块5的圆形截面半径ia上。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线段ip长度大于线段ap,有效增加铰链轴4及限位圆块5对门体30的限定作用,增加了门体30与箱体10的连接稳定性;其中,线段ip记为轴心线段ip,半径ia记为轴心半径ia,a记为轴心半径点a。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ip/ap为2~3其中任一值。
[0117]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穿过导向中心轴i并与基准平面m0相平行的面记为第一参考平面m1;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轴心半径ia位于第一参考平面m1远离基准平面m0的一侧,且位于穿过导向中心轴i并平行于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31的平面靠近箱体10的一侧;即由i指向a,ia与第一参考平面m1之间的距离单调线性增大。本实施例中,定位中心轴p位于导向中心轴i靠近取放口的一侧,增加了铰链轴4及限位圆块5对门体30的限定作用,增加了门体30与箱体10的连接稳定性。另外,本实施例中,定位中心轴p位于导向中心轴i靠近取放
口并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以上设置有效增加门体30旋转过程中向外移动的角度范围,使门体30在旋转的过程中能保持大角度范围内向外移动的趋势,一方面能够避免安装在两个相对门体30上的侧密封条3相互干扰,减少冷量损失;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设置于门后壁33上的门封条2对取放口的横向遮挡,从而可以增大安装于储藏室内的抽屉的横向尺寸,增大储藏室的空间利用率;另外,与定位槽6相配合的铰链轴4位于导向中心轴i靠近取放口并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铰链轴4与导向圆块5相互配合,以增强门体30靠近箱体10一体的连接牢固性,有效增强了门体的连接稳固性,亦增加了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减少晃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0118]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轴心半径ia与第一参考平面m1之间的夹角记为第一夹角θ,第一夹角θ为25
°
~35
°
其中任一值;可设置的,本实施例中,θ=30
°

[0119]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轴4的半径记为r,导向圆块5的半径记为r;其中,r/r为0.7~0.8其中任一值;以上半径的设置,一方向合理利用门体30的厚度空间对定位槽6及导向槽进行排布以实现门体30打开至最大角度的目的;另一方面确保了铰链轴4及导向圆块5的强度;另外,铰链轴4与定位槽6配合,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配合,增加了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
[0120]
如图8-图23所示,铰链轴4沿定位槽6运动等同于定位中心轴p沿第一轨迹线s运动。本实施例中,铰链板40与导向圆块5固定连接,导向圆块5相对导向槽7的运动等同于铰链板40相对于导向槽7的运动,亦等同于箱体10相对于门体30的运动。其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等同于在箱体10顶壁所在的平面内(或与箱体10顶壁相平行的平面内)两者的相对运动;即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可归结为二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轴心线段ip相对导向槽7运动等同于轴心线段ip相对第二轨迹线k的运动,亦等同于导向圆块5相对于导向槽7的运动,亦等同于箱体10相对于门体30的运动。
[0121]
以下说明中,为方便阐述,选择以定位中心轴p沿第一轨迹线s的运动表示铰链轴4沿定位槽6的运动,轴心线段ip相对第二轨迹线k的运动表示导向圆块5相对于导向槽7运动;即,以轴心线段ip相对第二轨迹线k的运动表示箱体10(铰链板30)相对于门体30的运动。其中,第二轨迹线k包括靠近门前壁31的第一导向端点k1、靠近门后壁33的第二导向端点k2;第二轨迹线k由第一导向端点k1沿直线延伸至第二导向端点k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轨迹线k与门前壁31相垂直相垂直,以使增加门体30相对箱体10向外向前移动的效率。
[0122]
如图8-图23所示,第一轨迹线s包括远离门侧壁32的起始定位点p0和靠近门侧壁32的第六定位点p6;第一轨迹线s由起始定位点p0向靠近门侧壁32的一侧沿曲线延伸至第六定位点p6,且第一轨迹线s与门前壁31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0123]
本实施例中,相对于门前壁31,第一轨迹线s更靠近门后壁33。用户在打开门体30时,对门体30施加的外力主要作用于门体30靠近门前壁31并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相对于门前壁31,定位槽6靠近门后壁33,使门体30在打开时靠近门后壁33并靠近门侧壁32的位置有铰链轴4进行定位,有效提高力的均衡性,使门体30打开的力学稳定性好,能够确保门体30的运动流畅性和稳定性;同时亦确保了门体30和定位槽6的强度。本实施例中,起始定位点p0与门前壁31的距离记为d0,第六定位点p6与门前壁31之间的距离记为d1,
第六定位点p6与门后壁33之间的距离记为d2。其中,d0≥d1>d2;即,可设置的,d2:d1∈[1/2,1)。以上设置能够使力的作用更均衡,并匹配用户使用习惯,增强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可设置的,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门前壁31与门后壁33之间的中间面记为中间平面(本实施例中,中间平面与质心平面f为同一平面),中间平面与门前壁31的距离等于其与门后壁33的距离;定位槽6位于中间平面与门后壁33之间的区域。本实施例中,14mm≤d2≤18mm,在当前示例中,设置d2=16mm,d1=32mm。门体30厚度在45mm~55mm之间。
[0124]
本实施例中,定位槽6呈曲线状,并向门后壁33凸起;导向槽7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中心线(第二轨迹线k)平行于门侧壁32,以在铰链轴4带动导向圆块5相对定位槽运动时,在内外方向(横向/冰箱宽度方向)上产生明显的位移,使门体30向外移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垂直;第一导向条8与第二导向条9均垂直于门前壁31,即,第二轨迹线k垂直于门前壁31。本实施例中,第二轨迹线k垂直于门前壁31,平行于门侧壁32。第一轨迹线s由起始定位点p0沿向门后壁33凸起的曲线延伸至第六定位点p6。以上设置有效利用门体30的厚度,一方面使导向圆块5相对于导向槽7的旋转及移动更为流畅,另一方面,使门体30旋转打开过程中向外并向前移动一定距离。
[0125]
以上定位槽6有效限定铰链轴4移动,导向槽7有效限定导向圆块5的移动,以使导向圆块5配合铰链轴4在导向槽7内运动,从而在门体30打开的过程中使门体30向外侧并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并确保门体30旋转打开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0126]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6的两个端点位于质心平面f附近;可设置的,定位槽6的两个端点与质心平面f之间的距离小于1cm;以使门体30在关闭状态及打开至最大角度的状态有效支撑门体30,提高门体30保持该状态的稳定性。
[0127]
如图8所示,在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起始定位点p0,导向圆块5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在门体30打开的整个过程中,导向圆块5始终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
[0128]
本实施例中,冰箱打开的最大角度g
max
>90
°
为例进行说明。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门体30旋转打开至特定角度时,铰链轴4相对定位槽6的位置、导向圆块5相对导向槽7的位置具体如下:
[0129]
其中,表示门体30的打开角度,门体30关闭状态时打开角度
[0130]
如图8所示,时,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起始定位点p0,导向圆块5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结合图16,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0、p0、a0处。其中,i0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
[0131]
如图9-图11所示,时,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不包括端点值);以上打开过程中,导向圆块5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定位中心轴p沿第一轨迹线s逐渐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
[0132]
以上,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的配合关系状态相同,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均始终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定位中心轴p相对第一轨迹线s的运动趋势相同。其区别在于:打开角度不同,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配
合的点有所不同,定位中心轴p相对第一轨迹线s所在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合的点有所不同,定位中心轴p相对第一轨迹线s所在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时,其中任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时的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铰链轴4与定位槽6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9所示,时的状态图;如图10所示,时的状态图;其中,0
°
<g1<g2<g3;或g2均可代表该区间内的配合状态。
[0133]
如图9所示,门体30打开g1时,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一定位点p1,第一定位点p1位于起始定位点p0靠近门侧壁32并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参见图16,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1、p1、a1处。其中,i1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位于i0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i1位于i0靠近k2的一侧。
[0134]
如图10所示,门体30打开g2时,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二定位点p2,第二定位点p2位于第一定位点p1靠近门侧壁32并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参见图17,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2、p2、a2处。其中,i2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位于i1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i2位于i1靠近k2的一侧。
[0135]
如图11所示,时,门体30打开至g3;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p3,第三定位点p3位于第二定位点p2靠近门侧壁32并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导向圆块5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点p3为第一轨迹线s与门后壁33距离最小的点。即在xoy坐标系里,第三定位点p3为f(x)的极值点。结合图18,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3、p3、a3处。其中,i3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位于i2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i3位于i2靠近k2的一侧。结合图15,其中,i0、i1、i2、i3均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依次沿由门前壁31向门后壁33的方向排布。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g3∈[48
°
,52
°
]其中任意一值;即门体30打开至50
°
附近时,定位中心点p移动至第一轨迹线s距离门后壁33最近的第三定位点p3处。
[0136]
如图11-图12所示,时,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4的过程;以上打开过程中,导向圆块5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定位中心轴p沿第一轨迹线s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移动。
[0137]
以上,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的配合关系相同,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均始终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定位中心轴p相对第一轨迹线s的运动趋势相同。其区别在于:打开角度不同,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配合的点有所不同,定位中心轴相对第一轨迹线s所在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点有所不同,定位中心轴相对第一轨迹线s所在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时,其中任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时的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铰链轴4与定位槽6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12所示,时的状态图。
[0138]
门体30打开g4时,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四定位点p4,第四定位点p4位于第三定位点p3与第六定位点p6之间,且第四定位点p4位于第三定位点p3靠近门侧壁32及门前壁31的一侧;结合图19,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4、p4、a4处。其中,i4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位于i3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i4位于i3靠近k2的一侧。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g4=90
°

[0139]
如图12-图14所示,时,门体30由g4(g4=90
°
)旋转打开至g
max
(>90
°
)的过程;以上打开过程中,导向圆块5同时与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相配合;定位
中心轴p沿第一轨迹线s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移动。
[0140]
以上,如图12-图14所示,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的配合关系相同,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均始终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定位中心轴p相对第一轨迹线s的运动趋势相同。其区别在于:打开角度不同,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配合的点有所不同,定位中心轴相对第一轨迹线s所在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满足(g4,g
max
)时,其中任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g4,g
max
)时的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铰链轴4与定位槽6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13,的状态图,可代表该区间内的配合状态。
[0141]
如图13所示,门体30打开g5时(g
max
>g5>g4=90
°
),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五定位点p5,第五定位点p5位于第四定位点p4靠近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的一侧。结合图20,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5、p5、a5处。其中,i5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位于i4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i5位于i4靠近k2的一侧。可设置的,g5∈[100
°
,105
°
]。
[0142]
如图14所示,门体30打开g
max
时(g
max
>90
°
),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六定位点p6,第六定位点p6位于第五定位点p5远离第六定位点p6一侧;此时,铰链轴4位于定位槽靠近门侧壁32的末端,即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处。结合图21,时,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点p、轴心半径点a依次位于导向槽7内的i6、p6、a6处。其中,i6位于第二轨迹线k上,且位于i5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i6位于i5靠近k2的一侧。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
max
∈[112
°
,120
°
]。本实施例中,
[0143]
其中,0
°
<g1<g2<g3<g4<g5<g
max
;起始定位点p0、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第三定位点p3、第四定位点p4、第五定位点p5、第六定位点p6依次沿第一轨迹线s向靠近门侧壁32的方向分布。本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角度依次记为第一角度g1、第二角度g2、第三角度g3、第四角度g4、第五角度g5、最大角度g
max

[0144]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铰链轴4相对定位槽6向靠近门侧壁32的方向移动,导向圆块5相对导向槽7向远离门前壁31的方向移动。
[0145]
以上可知,门体30打开的整个过程中,导向槽7的相对两槽壁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从铰链轴4相对定位槽6的运动趋势角度,时,铰链轴4位于定位槽6远离门侧壁32的端部;时,铰链轴4移动至定位槽6与门后壁33距离最近的位置。时,铰链轴4移动至定位槽6靠近门侧壁32的端部。即,从铰链轴4相对定位槽6的运动趋势角度,将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划分为两个阶段。以下,从铰链轴4相对定位槽6的运动趋势角度对该两个阶段进行说明:
[0146]
第一阶段,结合图16-图18,如图22所示,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3(<90
°
)的过程。
[0147]
在该第一阶段,门体30由0
°
依次经过g1、g2打开至g3。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起始定位点p0沿第一轨迹线s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定位中心轴p由起始定位点p0沿第一轨迹线s依次经过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至第三定位点p3;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相对导向槽7由起始导向点i0沿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第二导向端点k2(靠近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导向中心
轴i由起始导向点i0沿第二轨迹线k经过第一导向点i1、第二导向点i2向靠近门后壁33移动至第三导向点i3。
[0148]
本技术中,定义冰箱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基准平面m0远离储藏室内腔的一侧记为外侧,与之相对的靠近储藏室的一侧记为内侧;以此符合用户使用的方向定义为基准进行说明。
[0149]
在以上门体30在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0
°
~g3),第二轨迹线k与门侧壁32相平行,在门体30相对箱体10逆时针旋转过程中,第二轨迹线k在该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亦逆时针旋转。在该第一阶段过程中,第二轨迹线k由与基准平面m0相平行的状态开始逆时针旋转,第二轨迹线k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且其与基准平面m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即在该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相对箱体10,沿由门后壁33指向门前壁31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向远离第二体侧壁并远离取放口的一侧延伸。即,在该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沿由门后壁33指向门前壁31的方向(由第二导向端点k2指向第一导向端点k1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始终向外向前延伸。即,以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沿由第一导向端点k1指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向内向后延伸。
[0150]
以上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为参照物,门体30由0
°
打开至g3时,轴心线段ip由i0p0处顺时针旋转并向内向后依次移动至i1p1、i2p2、i3p3处(i0p0→
i1p1→
i2p2→
i3p3)。由于定位槽6和导向槽7设置于门体30上,轴心线段ip代表设置于箱体10上的导向圆块5的移动;则得出:以门体30为参照物,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整个过程中,箱体10(即导向圆块5)相对于门体30保持顺时针旋转并向沿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移动;即箱体10相对门体30保持顺时针并向内向后运动的趋势。
[0151]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箱体10为参照物(即以导向圆块5为参照物),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整个过程中,门体30(即定位槽6和导向槽7)相对于箱体10逆时针旋转并向靠近第一导向端点k1的方向移动;即门体30相对箱体10保持逆时针旋转并向外向前运动的趋势。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整个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向外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从而避免该被打开门体30带动另一门体30打开而造成冷量损失。
[0152]
第二阶段,如图23所示,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
max
(g
max
>90
°
)的过程中。
[0153]
在该第二阶段中,门体30由g3依次经过g4、g5打开至g
max
。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第三定位点p3沿第一轨迹线s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移动。其具体的,定位中心轴p由第三定位点p3沿第一轨迹线s向靠近门侧壁和门前壁31的方向依次经过第四定位点p4、第五定位点p5移动至第六定位点p6。
[0154]
在该第二阶段的打开过程中,当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4(g4=90
°
)之前的过程中,第二轨迹线k的运动趋势与第一阶段中运动趋势保持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即,在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4(g4=90
°
)之前的过程中,相对箱体10,沿由第二导向端点k2指向第一导向端点k1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始终向外向前延伸。即,以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沿由第一导向端点k1指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向内向后延伸。
[0155]
当门体30打开至90
°
时,第二轨迹线k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平行,并与与基准平面m0相垂直;即,相对箱体10,沿由第一导向端点k1指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由外向内延伸。
[0156]
当门体30由g4(g4=90
°
)旋转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第二轨迹线k由与基准平面m0相
垂直的状态开始逆时针旋转,第二轨迹线k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且其与基准平面m0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即在门体30由g4(g4=90
°
)旋转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相对箱体10,沿由门后壁33指向门前壁31的方向(由第二导向端点k2指向第一导向端点k1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始终向外向后延伸。即,以门体30由g4(g4=90
°
)旋转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由第一导向端点k1指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向内向前延伸。
[0157]
以上第二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为参照物进行分析;
[0158]
(1)如图19所示,门体30由g3打开至g4时,轴心线段ip由i3p3处顺时针旋转并向内向后依次移动至i4p4处(i3p3→
i4p4)。该过程中,沿由第一导向端点k1指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向内向后延伸;另外,由于定位槽6和导向槽7设置于门体30上,轴心线段ip代表设置于箱体10上的导向圆块5的移动;则得出:以门体30为参照物,门体30由g3打开至g4整个过程中,箱体10(即导向圆块5)相对于门体30保持顺时针旋转并向沿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导向中心轴i由第三导向点i3沿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门后壁33移动至第四导向点i4。即箱体10相对门体30保持顺时针并向内向后运动的趋势。
[0159]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箱体10为参照物(即以导向圆块5为参照物),门体30由g3打开至g4整个过程中,门体30(即定位槽6和导向槽7)相对于箱体10逆时针旋转并向靠近第一导向端点k1的方向移动;即门体30相对箱体10保持逆时针旋转并向外向前运动的趋势。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整个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向外向前移动一定距离。
[0160]
(2)如图19-图21所示,参见图15及图23,门体30由g4打开至g
max
时,轴心线段ip由i4p4处顺时针旋转并向内向后依次移动至i6p6处(i4p4→
i5p5→
i6p6)。该过程中,由第一导向端点k1指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向内向前延伸;另外,由于定位槽6和导向槽7设置于门体30上,轴心线段ip代表设置于箱体10上的导向圆块5的移动;则得出:以门体30为参照物,门体30由g4打开至g
max
整个过程中,箱体10(即导向圆块5)相对于门体30保持顺时针旋转并向沿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导向中心轴i由第四导向点i4沿第二轨迹线k经过第五导向点i5向靠近门后壁33移动至第六导向点i6。即箱体10相对门体30保持顺时针并向内向前运动的趋势。
[0161]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箱体10为参照物(即以导向圆块5为参照物),门体30由g4打开至g
max
整个过程中,门体30(即定位槽6和导向槽7)相对于箱体10逆时针旋转并向靠近第一导向端点k1的方向移动;即门体30相对箱体10保持逆时针旋转并向外向后运动的趋势。即门体30由g4打开至g
max
整个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向外向后移动一定距离。以上打开过程中,门体30向后移动,有效补充门体30前期向前移动的距离,避免门体30旋转所导致的过多地向前移动而使门体30与箱体10明显分离,从而确保门体30保持该状态的稳定性。
[0162]
综上,门体30打开过程中的运动趋势如下特征:
[0163]
(1)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4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向外向前移动一定距离;结合图24-图26,门体30打开时,被打开门体30带动其上的侧密封条3向外移动,该移动的侧密封条3与另一门体30上的侧密封条快速分离(参见图25及图26虚线框内的区域的变化),有效避免因其移动而带动另一门体30打开。即该阶段能够避免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30其中一个被打开时带动另一门体30被带动打开,有效减少冷量损失;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门体30对取放口的遮挡;亦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过程中与箱体10干涉。
[0164]
(2)门体30由g4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向外向后移动一定距离;该阶段有效补充门体30前期向前移动的距离,避免门体30旋转所导致的过多地向前移动而使门体30与箱体10明显分离,从而确保门体30保持该状态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门体30对取放口的遮挡;
[0165]
(3)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始终具有向外移动的趋势,其能够有效地减小门体30对取放口的遮挡,从而使收容于储藏室内的抽屉充分利用储藏室的宽度,以加大抽屉的宽度尺寸,增大抽屉的空间利用率,并能确保其能够由储藏室内抽出。
[0166]
综上,具有以上轨迹特征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30其中一个被打开时带动另一门体30被带动打开,有效减少冷量损失;另一方面,其亦避免门体3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遮挡取放口,便于增大抽屉的宽度尺寸。
[0167]
综上,结合图15-图23,以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为参照物,轴心线段ip始终顺时针旋转,并相对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第二导向端点k2的方向移动;具体的,轴心线段ip相对第二轨迹线k的运动方向为i0p0→
i1p1→
i2p2→
i3p3→
i4p4→
i5p5→
i6p6;以上,本技术中轴心线段ip相对第二轨迹线k的运动变化趋势一致,且其运动是连续的,无加速度突变,门体30打开时受力好,更稳定更流畅。
[0168]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图33所示,以箱体10(铰链轴4和导向圆块5)为参照物,门体30(定位槽6及导向槽7)相对箱体10旋转打开,对应于门体30打开至0
°
、g1、g2、g3、g4、g5、g
max
,第一侧棱w相对于导向圆块5的位置依次位于w0、w1、w2、w3、w4、w5、w6处;即在门体30旋转打开至g
max
过程中,第一侧棱w的移动轨迹为w0、w1、w2、w3、w4、w5、w6同时所在的曲线。可以得出:在门体30先旋转并向外向前移动,后旋转并向外向后移动的整个过程中,第一侧棱w先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后保持向外移动的趋势;且在门体30旋转至g3时向外移动至最大位置。本实施例中,g3∈[48
°
,52
°
]其中任意一值,则得出在门体30旋转打开角度在50
°
附近时,第一侧棱w向外移动至最大点。
[0169]
其中假定门体30绕固定轴(导向中心轴i)旋转,门体30打开至至0
°
、g1、g2、g3、g4、g5、g
max
时,第一侧棱w相对于导向圆块5的位置依次位于w`0、w`1、w`2、w`3、w`4、w`5、w`6处。
[0170]
本技术的设置与门体30绕固定轴(导向中心轴i)旋转的方式进行对比,可知:w1位于w`1的向外向前一侧,w2位于w`2的向外向前一侧,w3位于w`3的向外向前一侧,w4位于w`4外侧,w5位于w`5的向外向后一侧,w6位于w`6的向外向后一侧;综上,相对于与门体30绕固定轴(导向中心轴i)旋转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门体30在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整个过程中,第一侧棱w始终向外移动了一定距离。
[0171]
本技术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角度打开至时,门体30在旋转的同时保持向外移动。即以导向圆块5与导向槽7,铰链轴4与定位槽6的相对位置以本实施例中时的状态为初始状态进行打开的过程中,门体30打开初始阶段均旋转并向外移动,均能够避免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30其中一个被打开时带动另一门体30被带动打开。故可设置的,门体30关闭时,导向圆块5及铰链轴4不仅仅局限于本技术中位于i0、p0处,可设置地使其依次位于以上i1、p1处,亦可设置地使其依次位于i2、p2处,可设置地使其依次位于i3、p3处
……
。即本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角度打开至时导向圆块5的轴心半径ia相对于门体30的位置,均可设置为门体30关闭时的初始状态时的导向圆块5的轴心半径ia相对于门体30的
位置。
[0172]
本技术实施例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开启至最大角度g
max
>90
°
的整个过程中,铰链轴4在定位槽6内的位置、导向圆块5在导向槽7内的位置始终发生变化,且单向移动,不存在受力突变的情况,运动更加流畅。
[0173]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图33所示,假定门体30绕固定轴(导向中心轴i)旋转,门体30打开至至0
°
、g1、g2、g3、g4、g5、g
max
时,侧封棱h相对于导向圆块5的位置依次位于h`0、h`1、h`2、h`3、h`4、h`5、h`6处。
[0174]
本技术的设置与门体30绕固定轴(导向中心轴i)旋转的方式进行对比,可知:h1位于h`1的向外向前一侧,h2位于h`2的向外向前一侧,h3位于h`3的向外向前一侧,h4位于h`4外侧,h5位于h`5的向外向后一侧,h6位于h`6的向外向后一侧;综上,相对于与门体30绕固定轴(导向中心轴i)旋转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门体30在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整个过程中,侧封棱h始终向外移动了一定距离;其大大增加了侧封棱h向外移动的距离,有效减少门体30对取放口的横向遮挡。
[0175]
本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定义有第二参考平面m2。其中,参见图11所示,第二参考平面m2为储藏室的取放口所在平面。第二参考平面m2在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打开过程中,并不会随之移动,是相对于箱体10保持静止的参考平面。
[0176]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5的过程中,侧封棱h始终保持向远离第二参考平面m2和基准平面m0的方向移动;
[0177]
门体30由g5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侧封棱h向远离第二参考平面m2并靠近基准平面m0的方向移动;
[0178]
即门体30打开至g5时,侧封棱h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最大;本实施例中,g5=103
°

[0179]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5的过程中,侧封棱h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即门体30打开过程中,侧封棱h作圆弧运动。其中,“圆弧”包括数学定义的标准圆弧,亦包括与标准圆弧存在较小偏差的弧线。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该较小偏差限定在1mm内。具有以上轨迹特征的铰链与门体20的变轨机构使门体30打开更为流畅。
[0180]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5所示,对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质心平面f与导向中心轴i、定位中心轴p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断变化;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0181]
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内,导向中心轴i与质心平面f之间的距离记为偏移距离j;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的过程中,在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导向中心轴i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前壁的一侧;在该打开过程中,随着门体打开角度的增大,偏移距离逐渐减少,并在门体打开至g`时,偏移距离j为0;
[0182]
门体由g`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在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导向中心轴i位于质心平面f远离门前壁的一侧;在该打开过程中,随着门体打开角度的增大,偏移距离逐渐增大。
[0183]
以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设定导向中心轴i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前壁31的一侧时,偏移距离j为正数;对应的,导向中心轴i位于质心平面f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时,偏移距离j为负数;导向中心轴i位于质心平面f上时,偏移距离j为0;
[0184]
其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的过程中,导向中心轴i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j呈减少趋势。并在门体打开至g`时,偏移距离j为0;可设置的,g`=22
°

[0185]
门体30由g`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偏移距离j为负数,且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大,偏移距离j呈减少趋势。
[0186]
如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至g0、g1、g`、g2、g3、g4、g5、g
max
时,偏移距离依次记为j0、j1、j`、j2、j3、j4、j5、j6;j0>j1>j`=0>j2>j3>j4>j5>j6。
[0187]
以上本实施例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偏移距离j(以位置分正负时,为j的绝对值)为0~7mm其中任一值。本实施例中,有效限定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与导向中心轴距离,使质心平面f始终在导向中心轴i的附近,有效增强门体30打开全过程的稳定性。
[0188]
门体30关闭时,质心平面f位于导向中心轴i与定位中心轴p之间,进一步地确保门体30在关闭状态下的稳定性。
[0189]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90
°
开门时时,冰箱门与箱体侧边平齐。
[0190]
且避免门体在90
°
时超出箱体侧壁过多,并遮挡箱体因发泡而产生的鼓包。
[0191]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结合图8和图12所示,门体30关闭时,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起始定位点p0;起始定位点p0与基准平面m0的距离为l1。门前壁31与取放口所在平面平行;
[0192]
门体30打开至90
°
时,门前壁31与第一体侧壁平行;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四定位点p4;第四定位点p4与门前壁31的距离为l2。
[0193]
l1=l2时,门体30打开至90
°
时,门前壁31与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相平齐;其中,l1与l2相等具体定义为l1与l2的差值为-2mm~2mm中的任一值。
[0194]
l1<l2时,门体30打开至90
°
时,门前壁31突出于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的外侧。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l1<l2,0≤l
2-l1≤4cm,以遮挡箱体10上因发泡而导致的鼓包,有效遮瑕,提高冰箱的美观度。
[0195]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例中,“平行”具体定义为两平面夹角属于0
°
~3
°
中的任一值。即,两平面夹角属于0
°
~3
°
中的任一值的两平面关系定义为平行。“平齐”具体具体定义为两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2mm的任一值。“垂直”具体定义为两平面夹角属于88
°
~90
°
中的任一值。该定义适用于整个申请。
[0196]
图34为本技术中铰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7及图34所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通过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以上以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为例进行说明,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及铰链轴4通过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有效增加了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及铰链轴4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
[019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铰链通过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的方式适用于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铰链,亦适用于设置于门体30上端的铰链。
[0198]
图35-图38为本技术中铰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5-图38所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铰链的结构设置亦适用于设置于门体30上端的上铰链;
[0199]
具体的,铰链板40的延伸部402上形成有铰链轴4及定位轴60。本实施例中,铰链轴4位于定位轴60靠近箱体10并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导向圆块5呈平板状,且导向圆块5上
具有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其中,第一通孔51与铰链轴4相配合,第二通孔52与定位轴60相配合;通过第一通孔51与第二通孔52,导向圆块5安装于铰链板40的延伸部402上。以上设置铰链轴4和定位轴60两个轴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方便导向圆块5的安装,并能够有效限定导向圆块5在延伸部402靠近门体30的表面内的移动;门体30上的定位槽6和铰链轴4相配合,导向槽7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有效限定了导向圆块5沿铰链轴4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以上设置将导向圆块5有效固定,并在门体30打开过程中相对导向槽7移动。以上将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分体设置,方便对零部件的替换维修。
[0200]
另外,本实施例中,导向圆块5可通过注塑或压铸的方式成型。
[0201]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轴60的高度不高于导向圆块5的第二通孔52的深度;本实施例中,定位轴60的高度与第二通孔52的深度相等;即,定位轴60收容于第二通孔52内,以避免定位轴60与其它部件干涉而影响门体30的运动。
[0202]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二通孔52位于导向圆块5的中心处;定位轴60安装于第二通孔52内,穿过导向圆块5的中心。可设置的,第二通孔52的中心与导向圆块5的中心点相重合。即导向圆块5的导向中心轴i与定位轴60的中心轴相重合,以有效限定铰链板40与导向圆块5的在延伸部402靠近门体30的表面内的运动,减少晃动,提高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
[0203]
图39-图40为本技术中铰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9-图40所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铰链的结构设置亦适用于设置于门体30上端的上铰链;
[0204]
具体的,铰链板40的延伸部402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53及第二定位孔54。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53位于第二定位孔54靠近箱体10并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导向圆块5呈平板状,且导向圆块5上具有铰链轴4和定位轴60;其中,铰链轴4包括位于导向圆块5靠近延伸部402一侧的第一轴段、远离延伸部402一侧的第二轴段;其中,定位轴60与第一轴段位于导向圆块5的同一侧;铰链轴4的第一轴段与第一定位孔53相配合,定位轴60与第二定位孔54相配合;通过第一定位孔53与第二定位孔54,导向圆块5安装于铰链板40的延伸部402上。以上设置第一定位孔53和第二定位孔54两个定位孔与导向圆块5上的两个轴相配合,方便导向圆块5的安装,并能够有效限定导向圆块5在延伸部402靠近门体30的表面内的移动;门体30上的定位槽6和铰链轴4的第二轴段相配合,导向槽7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有效限定了导向圆块5沿铰链轴4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以上设置将导向圆块5有效固定,并在门体30打开过程中相对导向槽7移动。
[0205]
另外,本实施例中,导向圆块5可通过注塑或压铸的方式成型。
[0206]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定位轴60的高度不高于导向圆块5的第二通孔52的深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54的高度与第二通孔52的深度相等;即,第二定位孔54收容于第二通孔52内,以避免第二定位孔54与其它部件干涉而影响门体30的运动。
[0207]
作为另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定位轴60与铰链轴4分别位于导向中心轴i的相对两侧,以增加铰链与导向圆块5牢固性,减少延伸部402与导向圆块5之间的相对移动。可设置的,在导向圆块5的截面内,定位轴60的中心轴、铰链轴4的中心轴、导向中心轴i在同一个直线上;即,在导向圆块5的截面内,定位轴60的中心轴、铰链轴4的中心轴在导向圆块5的截面的同一个直径上。以增加对导向圆块5的连接强度,减小导向圆块5的晃动,并均衡力的分布。
[0208]
图41为本技术中铰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铰链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铰链的结构设置亦适用于设置于门体30上端的上铰链;具体的,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铰链的连接部401连接在箱体10的前端面。铰链板40的延伸部402上形成有凹坑3,凹坑3在铰链板40上的投影呈圆形;凹坑3靠近箱体10的一侧形成有铰链轴4,铰链轴4与延伸部402及连接部401一体成型;导向圆块5呈平板状,且导向圆块5上具有与铰链轴4相配合的第一通孔51;通过第一通孔51及凹坑3,导向圆块5安装于铰链板40的延伸部402上。导向块5的外周壁与凹坑3的内周壁接触配合;受凹坑3的限制,导向圆块5周向均匀受力,增加导向圆块5与铰链板40的配合稳固性。以上设置铰链轴4和凹坑3,以使铰链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方便导向圆块5的安装,并能够有效限定导向圆块5在延伸部402靠近门体30的表面内的移动;门体30上的定位槽6和铰链轴4相配合,导向槽7与导向圆块5相配合,有效限定了导向圆块5沿铰链轴4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以上设置将导向圆块5有效固定,并在门体30打开过程中相对导向槽7移动。以上将铰链板40、导向圆块5分体设置,方便对零部件的替换维修。
[0209]
另外,本实施例中,导向圆块5可通过注塑或压铸的方式成型。
[0210]
需要说明的是,垂直于铰链板40的方向上,导向圆块5的厚度高于凹坑3的深度,以确保导向圆块5至少部分位于凹坑3外,以实现其与导向槽7的配合。
[0211]
图42至图52为本技术中门体与箱体锁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2至图5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6与导向槽7形成于门体30上,门体30上固定有锁定块,锁定块安装在门体30上与导向槽7相邻的位置。本实施例中,铰链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锁定块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以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与解锁。
[021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锁定块为例进行说明。门体30包括门端盖38,门端盖38设于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门端盖38具有靠近铰链的定位槽6和导向槽7。即,本实施例中,定位槽6和导向槽7一体成型于门端盖38上。本实施例中,门端盖38为注塑件,其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并于其上形成定位槽6和导向槽7。如前所述,导向槽7由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配合限定。
[0213]
门端盖38远离门侧壁32的相邻位置设置有容纳槽37,锁定块插入在容纳槽37内,然后通过螺钉等将锁定块与门体30紧固连接。
[0214]
本实施例中,锁定块的第二配合部设置为锁钩82。锁钩82向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延伸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形成,锁钩82的开口朝向门侧壁32,且锁钩82的自由端位于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
[0215]
设于铰链板40的远离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一配合部设为止挡部41,止挡部41靠近箱体的一侧形成有勾挂间隙42;当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锁钩82的自由端收容于勾挂间隙42内,止挡部41位于锁钩82内,门体30上的锁钩82勾住铰链板40上的止挡部41,从而锁紧门体30,避免门体30关闭不严而影响冰箱的冷藏冷冻效果;当打开门体30时锁钩82受力发生形变而克服止挡部41的阻挡,从而脱离止挡部41。
[0216]
锁钩82可包括根接部83和勾挂部84。根接部83与容纳槽37固定连接,勾挂部84与根接部83连接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螺钉穿设根接部83与门体30连接,以加强根接部83处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以使得锁钩82在脱离止挡部41时仅勾挂部84
发生形变。
[0217]
勾挂部84和止挡部41的自由端均呈圆弧状,这样有利于勾挂部84沿圆弧顺畅地勾住止挡部41或者脱离止挡部41。
[0218]
结合图42至图52,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时,随着门体30的旋转关闭,勾挂部84的自由端逐渐靠近止挡部41,待勾挂部84与止挡部41相抵接时,门体10继续关闭,在止挡部41的作用下,勾挂部84变形,止挡部41进入勾挂部84内,勾挂部84的自由端进入勾挂间隙42内;锁钩82与铰链板40锁定,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时,其过程与门体关闭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以上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至角度小于7
°
时,门体30在勾挂部84与止挡部41的作用下自动闭关;在门体打开至5
°
至8
°
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1相分离。
[0219]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上容纳槽37内可设有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之间形成有间隙槽36;第一凸起34大致位于第二凸起35靠近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的一侧。根接部83处形成有插接板85,插接板85插接在间隙槽36内,这样,通过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的限位可以避免根接部83在沿由门前壁31至门后壁33的方向发生形变。
[0220]
具体的,插接板85设置为弧形板;第二凸起35为弧形板,第一凸起34靠近第二凸起35的边沿与第二凸起35的形状相一致,第一凸起34与第二凸起35共同限定出弧形的间隙槽36;弧形板状的插接板85与弧形的间隙槽36相配合。以上弧形的设置,增大了间隙槽36对根接部83的限定面积,增加锁定块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并有效限定根接部83的形变。
[0221]
锁定块可使用pom材质,pom具有耐摩擦性强的特性,可以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
[0222]
图53至图55为本技术中门体与箱体锁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3至图5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包括门端盖38,门端盖38设于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在门端盖38上与铰链板40相对的位置设有安装块,定位槽6和导向槽7形成于安装块上。本实施例中,铰链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安装块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以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与解锁。
[022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安装块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安装块一体成型。
[0224]
安装块包括定位槽7,定位槽7包括槽底70、周向槽壁71;其中,周向槽壁71环绕槽底70的边沿,且周向槽壁71围设出与槽底70相对设置的槽口72。安装块包括设于定位槽7的槽口72处并环绕定位槽7的槽口72的板体81。板体81上设有第一导向条8和第二导向条9,第一导向条8位于定位槽6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第二导向条9位于定位槽6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另外,位于门体30的下端的门端盖38上设有容纳槽37,安装块插入在容纳槽37内,然后通过螺钉等将板体81与门体30紧固连接。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板体81靠近门后壁33的一端设有卡接口86;容纳槽37的内壁上设有与卡接口86相配合的卡凸371;安装块插入容纳槽37内时,卡凸371安装于卡接口86内,以限定安装块与门体30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螺钉固定于板体81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即螺钉固定位位于卡接口86与卡凸371卡接配合位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有效增加了安装块与门体30的连接牢固性。本实施例中,容纳槽37靠近门侧壁32的区域形成有收容腔39,定位槽7安装于收容腔39内,且其周向槽壁71与收容腔39的腔壁相配合。
[0225]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3至图55,安装块上的第二配合部设置为锁钩结构,具体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于板体81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的锁钩82。锁钩82向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延伸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形成,锁钩82的开口朝向板体81(锁钩82的开口朝向门侧壁32),且锁钩82的自由端位于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
[0226]
设于铰链板40的远离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一配合部设为止挡部41,止挡部41靠近箱体的一侧形成有勾挂间隙42;当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锁钩82的自由端收容于勾挂间隙42内,止挡部41位于锁钩82内,门体30上的锁钩82勾住铰链板40上的止挡部41,从而锁紧门体30,避免门体30关闭不严而影响冰箱的冷藏冷冻效果;当打开门体30时锁钩82受力发生形变而克服止挡部41的阻挡,从而脱离止挡部41。
[0227]
锁钩82可包括根接部83和勾挂部84。根接部83与板体81连接,勾挂部84与根接部83连接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螺钉穿设根接部83与门体30连接,以加强根接部83处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以使得锁钩82在脱离止挡部41时仅勾挂部84发生形变。
[0228]
勾挂部84和止挡部41的自由端均呈圆弧状,这样有利于勾挂部84沿圆弧顺畅地勾住止挡部41或者脱离止挡部41。
[0229]
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时,随着门体30的旋转关闭,勾挂部84的自由端逐渐靠近止挡部41,待勾挂部84与止挡部41相抵接时,门体10继续关闭,在止挡部41的作用下,勾挂部84变形,止挡部41进入勾挂部84内,勾挂部84的自由端进入勾挂间隙42内;锁钩82与铰链板40锁定,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时,其过程与门体关闭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以上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至角度小于7
°
时,门体30在勾挂部84与止挡部41的作用下自动闭关;在门体打开至5
°
至8
°
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1相分离。
[0230]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上可设有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之间形成有间隙槽36;第一凸起34大致位于第二凸起35靠近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的一侧。根接部83处形成有插接板85,插接板85插接在间隙槽36内,这样,通过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的限位可以避免根接部83在沿由门前壁31至门后壁33的方向发生形变。
[0231]
具体的,插接板85设置为弧形板;第二凸起35为弧形板,第一凸起34靠近第二凸起35的边沿与第二凸起35的形状相一致,第一凸起34与第二凸起35共同限定出弧形的间隙槽36;弧形板状的插接板85与弧形的间隙槽36相配合。以上弧形的设置,增大了间隙槽36对根接部83的限定面积,增加安装块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并有效限定根接部83的形变。
[0232]
可设置的,位于门体30上端安装块具有仅设置定位槽6及导向槽7的部分,不包括锁钩结构。相对应的,当安装块的结构改变时,设置于门体上容纳槽37与之相适应,以收容并固定安装块。
[0233]
安装块可使用pom材质,pom具有耐摩擦性强的特性,可以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施例中,定位槽6、导向槽7、锁钩结构一体成型形成安装块,增加了结构精度,增加安装块的一体性和强度。可设置的,集定位槽6、导向槽7、锁钩结构为一体的安装块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02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