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01726发布日期:2023-03-08 17:4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水源多联机系统将水源热泵技术与空气源多联机系统相结合,冷热源侧与水源热泵系统相同,采用水作为能量运输介质,室内侧与多联机系统相同,采用冷媒作为能量运输介质,具有能效高、可持续制热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水源多联机系统的水冷换热器随着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变化,经常发生损坏,导致水进入到空调系统内部,与冷媒混合在一起,随着被压缩机吸入,导致液击等现象,损坏压缩机或整个空调系统,维修费用巨大、耗时长且维修复杂。
4.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尽量避免水进入空调系统内部导致空调系统损坏。
5.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6.冷媒循环回路,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水冷换热器和室内机;
7.水浸传感器组,设置在冷媒循环回路上,并位于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水冷换热器之间,被配置为在浸水时发出浸水信号;
8.第一应急阀,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被配置为在断开时限制含水的冷媒进入压缩机内;和
9.处理器,与水浸传感器组和第一应急阀均信号连接,被配置为在水浸传感器组发出浸水信号时使第一应急阀断开。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
11.四通阀,分别与压缩机和水冷换热器连接,四通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12.其中,在四通阀的第一状态下,冷媒循环回路切换为制冷循环回路,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流经水冷换热器,然后进入室内机,最后返回压缩机的吸气口;
13.在四通阀的第二状态下,冷媒循环回路切换为制热循环回路,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流经室内机,然后进入水冷换热器,最后返回压缩机的吸气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
15.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和四通阀连接;
16.其中,第一应急阀连接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传感器组包括:
18.第一水浸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机和水冷换热器之间;和
19.第二水浸传感器,设置在四通阀和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之间;
20.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21.在第一水浸传感器和第二水浸传感器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关闭压缩机,并使第一应急阀断开。
2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3.第二应急阀,设置在水冷换热器和四通阀之间,并与处理器信号连接;
24.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25.关闭压缩机并使第一应急阀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断开。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7.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四通阀之间,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一压力;
28.其中,处理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被配置为:
29.在第一水浸传感器或第二水浸传感器发出浸水信号时,确定冷媒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0.确定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以及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
31.确定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的差值;
32.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34.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的汽分出管温度;
35.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的第二压力;
36.其中,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信号连接,被配置为:
37.在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与第二压力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
38.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40.在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压缩机并使第一应急阀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断开。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42.在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使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维持打开状态。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44.在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使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维持打开状态。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46.水冷循环回路,通过快速接头与水冷换热器连接。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
48.储液罐,设置在水冷换热器和室内机之间,被配置为储存管路中溢出的水。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包括:
50.串联连接的节流单元和蒸发器。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为水源多联机系统。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为5s。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为2℃~5℃。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为0℃~1℃。
56.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57.获取第一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息和第二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息;
58.在第一水浸传感器和第二水浸传感器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关闭压缩机并使第一应急阀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断开。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
60.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四通阀之间,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一压力;
61.其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62.在第一水浸传感器或第二水浸传感器发出浸水信号时,获取冷媒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63.确定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以及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
64.确定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的差值;
65.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
67.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的汽分出管温度;
68.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的第二压力;
69.其中,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的操作具体包括:
70.若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确定第二压力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
71.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的操作具体包括:
73.若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关闭压缩机并使第一应急阀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断开。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的操作还包括:
75.若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使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维持打开状态。
76.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的开闭的操作还包括:
77.若冷媒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使第一应急阀和第二应急阀维持打开状态。
78.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79.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水浸传感器组监测冷媒循环回路上的出水情况,并设置第一应急阀来控制冷媒循环回路的通断,以便在监测到因水冷换热器漏水等原因造成的冷媒浸水时,能够及时地切断第一应急阀,防止水进一步扩散至整个空调系统中造成水与冷媒混合被压缩机吸入而导致的液击等一系列故障,从而可以有效保障空调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80.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81.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82.图1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83.图2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关系图;
84.图3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85.图4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制热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86.图5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87.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8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89.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
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90.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91.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92.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93.相关技术中的水源多联机采用水冷换热器进行冷媒与水的换热,在工作过程中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低温制热环境下,水冷换热器经常发生损坏,例如冻裂,导致水进入空调系统内部,与冷媒混合在一起,随着被压缩机吸入,导致液击等现象,损坏压缩机或整个空调系统,维修费用巨大、耗时长且维修复杂。
94.有鉴于此,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图1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关系图,参考图1和图2,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水浸传感器组8、第一应急阀51和处理器4。
95.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水冷换热器2和室内机3,水浸传感器组8设置在冷媒循环回路上,并位于压缩机1的吸气口和水冷换热器2之间,被配置为在浸水时发出浸水信号。第一应急阀51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气口,被配置为在断开时限制含水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内。处理器4与水浸传感器组8和第一应急阀15均信号连接,被配置为在水浸传感器组8发出浸水信号时使第一应急阀组51断开。
96.水冷换热器2包括但不限于板式换热器,水冷换热器可通过快速接头2连接在冷媒循环回路上,以便及时拆装维修。水浸传感器组8利用液体导电原理进行检测,正常时两极探头被空气和冷媒绝缘,在水浸传感器组8被冷媒中的水浸泡时两极探头导通,向处理器4发出浸水信号。
97.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水浸传感器组8监测冷媒循环回路上的出水情况,并设置第一应急阀51来控制冷媒循环回路的通断,以便在监测到因水冷换热器2漏水等原因造成的冷媒浸水时,能够及时地切断第一应急阀51,防止水进一步扩散至整个空调系统中造成水与冷媒混合被压缩机吸入而导致的液击等一系列故障,从而可以有效保障空调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98.图3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制热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四通阀6,四通阀6分别与压缩机1和水冷换热器2连接,四通阀6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99.在四通阀6的第一状态下,冷媒循环回路切换为制冷循环回路,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流经水冷换热器2,然后进入室内机3,最后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在四通阀6的第二
状态下,冷媒循环回路切换为制热循环回路,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流经室内机3,然后进入水冷换热器2,最后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
10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四通阀6可使空调系统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切换,在不同的制热模式下均能对冷媒循环回路中的水浸情况进行监测,并在发生水浸时可以及时断开第一应急阀51,防止水进一步扩散。
101.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和四通阀6连接。第一应急阀51连接在气液分离器7的出气口和压缩机1的吸气口之间。
10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应急阀51连接在气液分离器7的排气口和压缩机1的吸气口之间,可在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均防止水进入压缩机1中,从而能够避免水与冷媒混合被压缩机吸入而导致的液击等一系列故障,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和空调系统的维修效率。
103.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浸传感器组8包括: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第一水浸传感器81设置在室内机3和水冷换热器2之间,第二水浸传感器82设置在四通阀6和气液分离器7的进气口之间。处理器4被配置为: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关闭压缩机1,并使第一应急阀51断开。
104.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水浸传感器81设置在室内机3和水冷换热器2之间,将第二水浸传感器82设置在四通阀6和气液分离器7的进气口之间,从而可以全面可靠地对冷媒循环回路上的各处水浸情况进行监测,当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关闭压缩机1并切断与第一应急阀51的连接。既能及时发现水冷换热器2的损坏情况,有效防止水进入压缩机1以及整个空调系统中,将空调系统的损坏风险尽可能地降低,又可以提高识别水浸发生的精度,避免误判。
105.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应急阀52,第二应急阀52设置在水冷换热器2和四通阀6之间,可以避免第二应急阀52断开时引起高压保护和冷媒回流。第二应急阀52与处理器4信号连接,处理器4被配置为: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关闭压缩机1并使第一应急阀51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52断开。或者将压缩机1关闭,并同时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断开。第一预设时长可设置为5s。
106.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二应急阀52,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均发出浸水信号时,通过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先后关闭,从而形成有效的缓冲,避免空调机组突然停机导致冷媒高压冲击和高压保护。
107.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91,第一压力传感器91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四通阀6之间,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一压力。
108.处理器4与第一压力传感器91信号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或第二水浸传感器82发出浸水信号时,确定冷媒在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继而确定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以及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
109.然后确定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的差值,并根据冷媒在
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
110.第一压力为空调系统的冷媒高压压力。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为2~5℃,第二预设时长内可为40s。
111.本实施例中,当只有一个水浸传感器发出水浸信号时,为防止误报,可结合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冷媒的高压压力波动值等空调系统参数进行综合判断空调系统的浸水情况,提高浸水监测的精确度。
112.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2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3。温度传感器9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7的排气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7的排气口的汽分出管温度。第二压力传感器93设置在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的第二压力。
113.处理器4与温度传感器92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3均信号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与第二压力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并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为0~1℃,第二饱和温度为冷媒的低压温度。
114.本实施例中,当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判断机组是否出现严重回液情况,当机组严重回液时则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已经进水,此时及时将第一应急阀组51和第二应急阀51切断并关闭压缩机1,以防止水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进一步扩散。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被进一步配置为:在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压缩机1并使第一应急阀51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52断开。或在关闭压缩机1时同时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断开。
116.本实施例中,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则表明此时机组已出现严重回液的情况,因此可对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进行切断并关闭压缩机1,防止水进一步在冷媒循环回路中扩散。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被进一步配置为:在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维持打开状态。本实施例中,若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则此时可使空调系统维持正常运行。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维持打开状态。本实施例中,若冷媒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则此时可使空调系统维持正常运行。
119.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水冷循环回路10,水冷循环回路10通过快速接头12与水冷换热器2连接。水源循环回路上具有水源、水泵、流量调节阀、水进传感器和水出传感器,水进温度传感器和水出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水冷换热器2的两端。
120.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快速接头12便于快速拆卸更换,当应急阀组5切断与冷媒管路的连接,当冷媒位于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1之间未进入压缩机1中时,更换水冷换
热器2期间不会有冷媒流出,也不用重新更换冷媒,可以提高维修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121.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储液罐11,储液罐11设置在水冷换热器2和室内机3之间,被配置为储存管路中溢出的水。本实施例中的储液罐11不仅能够调节循环冷媒量,还能对水进到缓冲作用,避免水过快地进入到压缩机1内。
122.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3包括:串联连接的节流单元和蒸发器。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媒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冷媒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媒循环回路上,分别位于水冷换热器2的两端;制热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储液罐11之间;油液分离器,设置在压缩机1和四通阀6之间;高压开关,设置在压缩机1和油液分离器之间;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回油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1并联设置;汽分进管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的温度。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2为板式换热器,空调系统为水源多联机系统。
1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为5s。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可根据空调系统的参数在实际运用中进行调整。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为2℃~5℃。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根据空调系统的参数在实际运用中进行调整。
1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为0℃~1℃。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根据空调系统的参数在实际运用中进行调整。
127.图5是根据本公开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参考图5,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到步骤s2。
128.在步骤s1中,获取第一水浸传感器81的水浸信息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的水浸信息;
129.在步骤s2中,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关闭压缩机1并使第一应急阀51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52断开。或在关闭压缩机1时同时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断开。
130.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水浸传感器81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2均发出浸水信号时切断第一应急阀51的连接,既能及时发现水冷换热器2的损坏情况,有效防止水进入整个空调系统,又可以提高识别水浸发生的精度,避免误判。
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91,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四通阀6之间,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一压力。
132.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133.在第一水浸传感器81或第二水浸传感器82发出浸水信号时,获取冷媒在压缩机1的排气管路上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以及与冷媒的第一压力的最小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确定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小值的差值;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
134.本实施例中,当只有一个水浸传感器发出水浸信号时,为防止误报,可结合冷媒的
高压波动差值等空调系统参数进行综合判断空调系统的浸水情况,提高浸水监测的精确度。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7的排气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7的出气管路上的汽分出管温度;第二压力传感器93,设置在气液分离器7的进气口,被配置为检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7的进气管路上的第二压力。
136.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的操作具体包括:若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确定第二压力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
137.本实施例中,当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值的差值判断机组是否出现严重回液情况,当机组严重回液时则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已经进水,此时将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切断,以防止水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进一步扩散。
138.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的操作具体包括:若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关闭压缩机1并使第一应急阀51断开,然后延时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第二应急阀52断开。或在关闭压缩机1时同时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断开。
139.本实施例中,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则表面此时机组已出现严重回液的情况,因此可对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进行切断,防止水进一步在冷媒循环回路中扩散。
140.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的操作还包括:若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维持打开状态。本实施例中若冷媒的汽分出管温度和第二饱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则此时可使空调系统维持正常运行。
141.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媒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第一饱和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切换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的开闭的操作还包括:若冷媒的第一饱和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使第一应急阀51和第二应急阀52维持打开状态。
142.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水浸监测运行前,对空调系统的制热、制冷模式进去识别区分,以根据不同的模式设定不同的参数,例如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和第二预设时长等。
143.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4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14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借助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
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145.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146.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