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气对流降温和热流体自然循环的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8129发布日期:2022-12-07 03:2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基于空气对流降温和热流体自然循环的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对流降温和热流体自然循环的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发热,需要循环冷却水降温,使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目前,生产设备冷却装置,一般包括设于地面下的循环水池和设于地面上的通过循环水池实现水循环的冷却水塔,冷却水塔的冷水通过冷水驱动泵将冷水输送至各个需冷却的设备中,冷却后产生的热水又通过热水驱动泵将热水输送至冷却水塔进行水却。这种结构的冷却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塔、冷水驱动泵、热水驱动泵,增加了冷却装置的成本,且冷却水塔和冷水驱动泵均需要定期检修维护;其二,由于冷却水塔设于地面上,而需冷却设备有些设于高处,即需冷却设备的位置高于冷却水塔,当冷水驱动泵发生故障时,冷却水无法及时输送至需冷却设备,极易造成设备缺水故障甚至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对流降温和热流体自然循环的循环冷却装置,本冷却装置将冷却循环水箱设置于空气对流的高空空旷处,利用自然空气对流实现热水冷却降温,改变现有通过冷却水塔冷却的方式,冷、热水管形成一个u形状封闭回路,热水无需通过驱动泵就可自然循环,从而大大降低了冷却成本,且冷却循环水箱维护简单,无需定期检修维护;此外,冷却循环水箱设于高空处,位置高于需冷却设备,无需通过冷水驱动泵即可将冷水输送至需冷却设备,有效避免需冷却设备缺水故障甚至损坏的风险发生,且本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现,更便于运行管理。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5.基于空气对流降温和热流体自然循环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顶端开口设置的冷却循环水箱,所述冷却循环水箱设于空气对流的空旷处,且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安装高度大于等于26m,所述冷却循环水箱上设有带有控制阀的进水管,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有一水位感应电磁阀,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一侧上端设有带有控制阀的热水进管,所述热水进管的进口低于水位感应电磁阀的位置,所述热水进管从上往下铺设,所述热水进管均通过热水支管与需冷却设备连接,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另一侧下端设有带有控制阀的冷水出管,所述冷水出管也是从上往下铺设,所述冷水出管均通过冷水支管与需冷却设备连接,所述热水支管、冷水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且所述冷水出管冷水支管、热水支管与热水进管形成一个u形状的封闭回路。
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冷却循环水箱内,造成冷却循环水箱内的水质污染,影响设备的正产运行,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顶端设有滤网封闭板。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8.1、本冷却装置将冷却循环水箱设置于空气对流的高空空旷处,利用自然空气对流
实现热水冷却降温,改变现有通过冷却水塔冷却的方式,冷、热水管形成一个u形状封闭回路,热水无需通过驱动泵就可自然循环,从而大大降低了冷却成本,且冷却循环水箱维护简单,无需定期检修维护;此外,冷却循环水箱设于高空处,位置高于需冷却设备,无需通过冷水驱动泵即可将冷水输送至需冷却设备,有效避免需冷却设备缺水故障甚至损坏的风险发生,且本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现,更便于运行管理。
9.2、冷却循环水箱的顶端设有滤网封闭板,防止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冷却循环水箱内,造成冷却循环水箱内的水质污染,影响设备的正产运行。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冷却循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号:1、冷却循环水箱,2、控制阀,3、进水管,4、水位感应电磁阀,5、排污管,6、热水进管,7、滤网封闭板,8、热水支管,9、需冷却设备,10、冷水出管,11、冷水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所示提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基于空气对流降温和热流体自然循环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顶端开口设置的冷却循环水箱1,本实施例设置冷却循环水箱1呈方体状,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设于空气对流的空旷处,且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的安装高度大于等于26m,为了保证冷却循环水箱1的安装处的空气可发生强劲对流,本实施例设置冷却循环水箱1的高度为30m,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上设有带有控制阀2的进水管3,则所述进水管3与抽水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内设有一水位感应电磁阀4,则所述水位电磁感应阀4与抽水驱动装置电气连接、且可实时感应冷却循环水箱1内的水位,当冷却循环水箱1的水位低于水位感应电磁阀4时,水位感应电磁阀4给抽水驱动装置信号使其启动,对冷却循环水箱1进行补水直至水位在水位感应电磁阀4之处,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的底端设有带有控制阀2的排污管5,则当冷却循环水箱1需要清洗排空时,打开排污管5即可实现冷却循环水箱1的排污,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的一侧上端设有带有控制阀2的热水进管6,所述热水进管6的进口低于水位感应电磁阀4的位置,则热水进管的进口在冷却循环水箱的水位下,所述热水进管6从上往下铺设,所述热水进管6均通过热水支管8与需冷却设备9连接,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的另一侧下端设有带有控制阀2的冷水出管10,所述冷水出管10也是从上往下铺设,所述冷水出管10均通过冷水支管11与需冷却设备9连接,所述热水支管8、冷水支管11上均设有控制阀2,且所述冷水出管冷水支管、热水支管与热水进管形成一个u形状的封闭回路,则热水进管的进口低于冷却循环水箱的水位,热水在封闭回路中,无需驱动泵就可实现自然循环,由于冷却循环水箱1设于高处,为了避免外界温度使冷水出管10内的冷水升温,本实施例在冷水出管10、所有冷水支管11的外壁上均包覆有隔热保温层,为了保证热水、冷水顺畅进出冷却循环水箱1,本实施例设置热水进管6、冷水出管10的直径均为dn100m,排污管5、热水支管8、冷水支管11的直径均为dn50m,且为了保证杂物进入冷却循环水箱1,进而进入需冷却设备9中,造成设备的损坏,本实施例在进水管3、热水进管6、冷水出管10、冷水支管11的端部均设有过滤网。
15.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的顶端设有滤网封闭板7,如图2所示,防止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冷却循环水箱内,造成冷却循环水箱内的水质污染,影响设备的正产运行。
1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启动本冷却装置后,除了排污管5上的控制阀2关闭,其余控制阀2均打开,需冷却设备9产生的热水在驱动泵7的作用下输送至冷却循环水箱1内,安装在高空空旷处的冷却循环水箱1在强劲空气对流下,对热水进行降温冷却,冷却水通过从上往下铺设的冷水出管10自然下流,在通过各根冷水支管11分别进入各个需冷却设备9中,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流,有效避免因泵故障而使需冷却设备9发生缺水故障设置损坏的风险发生。在冷却装置运行过程中,若冷却循环水箱1内的水位低于水位感应电磁阀4时,水位感应电磁阀4给抽水驱动装置信号使其启动,对冷却循环水箱1进行补水直至水位在水位感应电磁阀4之处;需要对冷却循环水箱1进行排空清理时,打开排污阀5即可对冷却循环水箱1进行排污清理,无需对冷却循环水箱进行定时检修维护。
17.当然,上面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构造以及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