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制冷组件及红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0773发布日期:2022-09-27 21: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低能耗制冷组件及红酒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低能耗制冷组件及红酒柜。


背景技术:

2.红酒柜是一种储存红酒的设备,红酒在一定的恒温环境下存放,以保持最佳的口感;红酒柜也是属于制冷设备中的一种,一般包括:箱体、箱门以及内部制冷结构,而目前市面上的红酒柜因为能耗标准升级后不能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亟需进行升级,使其能够符合能耗标准。
3.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cn113970229a公开了一种制冷组件及酒柜,制冷组件的风道盖板表面设置制冷进风口和多个制冷出风口,相邻的两个导风板、制冷箱体和风道盖板之间形成连通制冷出风口的气流通道,制冷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多个气流通道,制冷器连接制冷设备,制冷翅片与风道盖板相抵,沿制冷翅片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通制冷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制冷风机的进风侧。上述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制冷风机为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因体积小,所以进风口和出风口也小,使散热器的散热速度慢,加大了电能的消耗;
4.又如现在技术中,公告号:cn1996631b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该半导体制冷芯片包括热端导流片和冷端导流片,热端导流片和冷端导流片之间具有半导体导电粒子;冷端基板,与所述冷端导流片相连接;热端散热器,与所述热端导流片相贴合,用于散热;冷端换热器,与所述冷端基板相贴合;螺钉,穿设于所述热端散热器和冷端换热器。上述技术中,是通过螺钉将热端散热器和冷端换热器锁紧,但是螺钉连接固定容易产生因锁紧力过大而压坏部件、因配合面存在倾斜不平而接触面积不良等情况,同时还因螺钉热传导系数大而冷量损失等缺点。
5.针对上述的问题,申请人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以下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能耗制冷组件及红酒柜。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低能耗制冷组件,包括:散热单元,具有散热器及散热器风机;内热交换单元,具有内热交换器及内热交换器风机;及制冷芯片;所述的制冷芯片安装于散热器及内热交换器之间,通过一弹性件将三者之间弹性夹紧;所述的弹性件使所述的散热器弹性贴紧于制冷芯片的第一端面以及使所述的内热交换器弹性贴紧于制冷芯片的第二端面;
8.上述技术中,散热器、内热交换器以及制冷芯片之间是通过弹性件自适应性调整紧密连接,使得散热器、内热交换器与制冷芯片的表面之间可以紧密贴合;弹性件的热传递系数低,减少能量损耗;同时弹性件采用材料本身的收缩力收紧散热器和内热交换器,收紧力度适中,不容易因力度过大而损坏制冷芯片或力度过小而接触面积不良造成能量损耗,进而实现低能耗的目的。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件包括:具有弹力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两端
的锥形限位部;锥形限位部相应限制在散热器及内热交换器上;锥形限位部同样具备有形变能力,使散热器、热交换器之间弹性紧密连接;锥形限位部的形状结构也方便弹性件安装。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保温块,该保温块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以及内热交换器之间,保温块内限定出制冷芯片装配的空间;所述的弹性件穿过散热器、保温块及内热交换器使三者弹性夹紧。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器具有与所述制冷芯片的第一端面紧密接触的正面以及多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背向散热器的正面延伸凸出;多个散热翅片之间相间隔设置,形成多个散热间隙;散热翅片的表面为曲型设置;所述的内热交换器具有与所述制冷芯片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的背面以及多个热交换翅片,热交换翅片背向内热交换器的背面延伸凸出,相邻的热交换翅片之间形成热交换间隙,且热交换翅片的表面为曲型面设置;上述结构中散热翅片及热交换翅片的表面均为曲型面设置,增加产品在同样空间内的散热面积,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散热器风道板,散热器风道板引导风向;所述的散热器风机安装于散热器背面,散热器风道板安装于散热器的两侧与散热器上所形成的散热间隙同向;上述散热器风道板能够引导气流的流向,有利于热量充分交换并排出于外。
13.一种红酒柜,包括:柜体及柜门,柜体内形成有储物腔,柜体与柜门之间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的柜体内安装有上述的低能耗制冷组件;所述的柜门上设置有加强保温结构,加强保温结构随柜门关闭时进入柜体内与柜体内壁配合,覆盖于柜体与柜门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上述技术中低能耗制冷组件安装于红酒柜内,能够有效地降低红酒柜的能耗;加强保温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冷量通过柜门密封条的接触面,减少冷量的损失,进而降低能耗。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柜体以及柜门内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的加强保温结构具有一引导面,该引导面引导储物腔内的气流循环;让气流回流到中间回风位置,减少柜体的视窗处的冷量损失。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柜体储物腔内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低能耗制冷组件的内热交换器风机对应于进风口设置,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间隙连通于出风口;所述的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孔及出风孔,进风孔及出风孔连通外部;所述低能耗制冷组件的散热器风机对应于进风孔设置,散热器风道板的外缘连接于出风孔;上述技术具体限定了柜体上的气流循环路径,能够达到制冷、散热的目的。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柜门上设置有视察窗,视察窗至少包括两层保温透明隔热层;该保温透明隔热层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热传递系数小,能有效减少冷量损失。
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视察窗包括:第一保温透明隔热层、第二保温透明隔热层及第三保温透明隔热层,三者之间间隔设置;于第二保温透明隔热层上设置有干燥剂放置区;第一保温透明隔热层与第三保温透明隔热层利用特殊工艺周圈密封,第二保温透明隔热层还可以进一步保温隔热,视察窗中间还增加了干燥剂放置区,能有效去除已经密封在视察窗内空气的水分子,防止冷热交替时视察窗内部产生凝露水。
18.本实用新型的其余有益技术效果,于具体实施方式中体现。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低能耗制冷组件的爆炸图;
21.图2为低能耗制冷组件安装于柜体内的剖面示意图;
22.图3为散热翅片以及热交换翅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23.图4为红酒柜的剖面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散热单元100散热器110散热翅片111散热间隙112
26.散热器风机120散热器风道板130内热交换单元200内热交换器210
27.热交换翅片211热交换间隙212凸出结构213内热交换器风机220
28.制冷芯片300弹性件400本体410锥形限位部420
29.保温块500开口501柜体600储物腔601
30.柜门700加强保温结构710引导面711视察窗720
31.第一保温透明隔热层721第二保温透明隔热层722第三保温透明隔热层723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33.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1:
36.低能耗制冷组件,请参阅图1-2所示,包括:散热单元100、内热交换单元200及制冷芯片300。
37.所述的散热单元100包括:散热器110及散热器风机120;
38.所述的内热交换单元200包括:内热交换器210及内热交换器风机220。
39.在组装时,所述的制冷芯片300安装于散热器110及内热交换器210之间,散热器风机120叠加安装于散热器110上,内热交换器风机220叠加安装于内热交换器210上,具体装
配后位置如图2所示。
40.本实施例中,制冷芯片300、散热器110以及内热交换器210之间叠加组装,并且是通过弹性件400进行连接的,弹性件400通过自身收缩力/弹力的所用,使三者之间可以自适应性调整紧密连接,组装后,散热器110紧密贴合于制冷芯片300的第一端面,而内热交换器210紧密贴合于制冷芯片300的第二端面,更有利于热传递以及热交换。
41.上述采用了弹性件400固定,锁紧力稳定、平面贴合自适应调整,并且弹性件40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热传递系数小,同时弹性连接能够起到减震降噪的目的。
42.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400的长度是需要小于制冷芯片300、散热器110及内热交换器210之间叠加组装后的厚度的,这样在组装后,才能够通过弹性件400的回弹力使得制冷芯片300、散热器110及内热交换器210之间紧密贴合;若弹性件400的长度过大,则起不到伸缩回弹的功能。
43.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保温块500,保温块500安装于散热器110和内热交换器210之间,保温块500内限定出制冷芯片300装配的位置。
44.如图1所示,保温块500为矩形结构,保温块500在中部位置开设有适配于制冷芯片300面积的开口501,制冷芯片300安装于该开口501中;而所述的内热交换器210局部穿过开口501并贴合于制冷芯片300的第二端面;制冷芯片300的第一端面则与保温块500的上表面持平,使散热器110可以贴合于制冷芯片300的第一端面。
45.在组装时,至少所述的散热器110和内热交换器210上开设有安装孔,弹性件400穿过安装孔装配,且弹性件400的两端限位在散热器110和内热交换器210上,使散热器110和内热交换器210对所述的保温块500和制冷芯片300进行紧密夹持。
46.可选地,还可以在所述的保温块500上开设有安装孔,弹性件400穿过散热器110、内热交换器210以及保温块500上的安装孔装配。
47.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热交换器210的背面设置有凸出结构213,凸出结构213与开口501相适配,保温块500安装于内热交换器210上,凸出结构213嵌入至开口501内并与制冷芯片300的第二端面贴合。
48.通过所述保温块500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隔绝散热器110上的热量传递至内热交换器210上。
49.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400包括:具有弹力的本体410以及设置于本体410两端的锥形限位部420,本体410和锥形限位部420之间是一体成型的。
50.所述锥形限位部420形状的设置,是为了在安装过程中,锥形限位部420能够很好地穿过安装孔,而穿过安装孔后可以与相应的部件表面之间相限位,确保所连接的部件之间紧密弹性连接。
51.如图2所示,弹性件400穿过所述的散热器110、保温块500以及内热交换器210上的安装孔装配,而锥形限位部420则是被限制在散热器110以及内热交换器210上,确保紧密连接的同时而锥形限位部420又不会进入安装孔内,防止松脱。
5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散热器110具有与所述制冷芯片300的第一端面紧密接触的正面以及多个散热翅片111,散热翅片111背向散热器110的正面延伸凸出,多个散热翅片111之间相间隔设置,形成多个散热间隙112,散热翅片111的表面为曲型设置;
53.同样地,所述的内热交换器210具有与所述制冷芯片300的第二端面紧密接触的背
面以及多个热交换翅片211,热交换翅片211背向内热交换器210的背面延伸凸出,相邻的热交换翅片211之间形成热交换间隙212,且热交换翅片211的表面为曲型面设置。
54.如图3所示,所述的散热翅片111和热交换翅片211的表面为曲型面设置,具体是为波浪形面设置,能够增加产品在同样空间内的散热面积,提升整机散热效果;
55.可选地,所述的散热器110和内热交换器21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成型。
56.如图2所示,以图2方位表示,散热单元100安装于制冷芯片300上方,而内热交换单元200安装于制冷芯片300下方,具体地,散热器风机120安装于散热器110上方,散热器风机120带动气流吹向散热器110进行散热;内热交换器风机220安装于内热交换器210下方。
5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散热器110安装有散热器风道板130,散热器风道板130引导风向;如图1所示,所述的散热器风道板130设置有对称的两个,分别安装于散热器110的两侧,散热器风道板130的一端连接于散热器110上,而如图2所示,散热器风道板130的另一端连接于柜体600的出风孔外边缘处,以及所述的散热器风道板130与散热间隙112同向,形成了一个无阻力的空气流道,有利于气流流通,换热效果更充分。
58.所述的散热器风道板130可以呈喇叭口状,并且从散热器110向出风孔方向渐大设置。
59.所述的制冷芯片300可以是半导体芯片,其第一端面为热端,第二端面为冷端,则散热器110连接于热端,内热交换器210连接于冷端,如图2所示,散热器风机120带动气流从进风孔进入吹向散热器110,流经散热间隙112带走散热器110上的热量,热风则经过散热器风道板130排出;
60.而所述的内热交换器风机220带动柜体内的气流吹向内热交换器210,气流被冷却后重新吹向柜体内,实现制冷功能。
61.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器风机120和内热交换器风机220均可以采用直吹风机,因此使得进风孔的尺寸比离心式风机的进风孔尺寸大,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能够大大降低电能消耗。
62.实施例2:
63.一种红酒柜,如图4所示,包括:柜体600及柜门700,柜体600和柜门700的形状不限,但一般为矩形。
64.柜体600内形成有储物腔601,柜门700可以相对柜体600进行开闭,柜门700与柜体600之间设置有密封条730,密封条730主要是将柜门700和柜体600之间进行紧密封闭,防止冷量消散;柜体600内安装有低能耗制冷组件,与柜门700方位相对。
65.具体地,图4中柜体600与柜门700闭合后,在柜体600的正面与柜门70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a,而密封条则是位于该间隙a中,使柜体600与柜门700之间封闭,以减少冷量消散。
66.同时,在柜门700上设置有加强保温结构710,该加强保温结构710是一体成型于柜门700内壁或者是加装于柜门内壁的,加强保温结构710跟随柜门700闭合于柜体600时进入柜体600内,与柜体600的内壁相配合,覆盖于柜体600与柜门70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a上,进而更进一步达到防止冷量消散的目的;
67.所述的柜门700相对柜体600开启时,加强保温结构710随之离开柜体600。
68.可选地,所述的加强保温结构710为一体成型于柜门700内表面的凸状结构,加强
保温结构710进入柜体600内,是与柜体600的储物腔601的开口边缘处相接触的,更能够防止冷量消散。
69.进一步地,所述的柜体600以及柜门700内设置有保温层,同时在加强保温结构710内也是设置有保温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冷量消散。
70.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条730可以是设置于柜门700上,或者是设置于柜体600上,又或者是同时设置于柜体600及柜门700上,达到密封作用即可。
71.进一步地,所述的柜门700上设置有视察窗720,视察窗720大致是设置于柜门700的中部位置;视察窗720至少包括两层保温透明隔热层,多层保温透明隔热层之间间隔设置,并且采用热传递系数小的塑料材质。
7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视察窗720包括:第一保温透明隔热层721、第二保温透明隔热层722及第三保温透明隔热层723,三者之间间隔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冷量的损失;于第二保温透明隔热层722上设置有干燥剂放置区,能有效去除已经密封在视察窗720内空气的水分子,防止冷热交替时视察窗720内部产生凝露水。
73.可选地,所述的第一保温透明隔热层721与第三保温透明隔热层723利用特殊工艺周圈密封,与柜门700之间密封连接。
74.所述柜体600的储物腔601内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低能耗制冷组件的内热交换器风机220对应于进风口设置,内热交换器210的热交换间隙212连通于出风口,在使用时,内热交换器风机220将储物腔601内部的空气抽向内热交换器210,空气经内热交换器210冷却后将冷风经出风口吹出,并吹内储物腔601中,达到制冷目的。
75.所述的储物腔601中可以形成有上下两路的循环风道,如图4中储物腔601内的箭头方向所示,在储物腔601的中间位置将空气抽向内热交换器210,空气被冷却后从两侧吹出,吹向柜门700又重新回流至储物腔601的中间位置进行循环。
76.所述的加强保温结构710具有一引导面711,该引导面711为倾斜面或弧形面设置,引导储物腔601内的气流循环,主要是引导两侧的气流重新回流至储物腔601的中间位置进行循环;同时有效地减少视察窗720处的冷量损失。
77.如图4中制冷芯片300及散热单元100均未画出,因此参考图2所示,所述的柜体600上设置有进风孔及出风孔,进风孔及出风孔连通外部;所述低能耗制冷组件的散热器风机120对应于进风孔设置,散热器风道板130的外缘连接于出风孔,散热时,散热器风机120将空气从外部抽向散热器110,然后经过散热间隙112以及散热器风道板130引导从出风孔排出,整个排风过程无阻碍,散热效果更好。
7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