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增焓装置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1407发布日期:2022-12-07 04:0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喷气增焓装置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气增焓装置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制冷技术领域中,当压缩机在深度制冷时,例如在零下三十度及以下时,为了减少制热衰减,通常会使用喷气增焓装置与压缩机配合。
3.在将喷气增焓装置与压缩机配合使用时,需保证喷气增焓装置的运行状态与压缩机同步,若压缩机的状态与喷气增焓装置未同步使用时,制冷剂会逆流至压缩机内,长期带液运行会导致压缩机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证与压缩机状态同步的喷气增焓装置及制冷系统,避免损坏压缩机。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气增焓装置,包括机体、及与所述机体电连接的控制器:
6.所述控制器包括与所述机体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适于检测目标端的状态,所述控制电路依据于所述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机体的启闭;
7.其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8.输入端;
9.检测模块,与所述适于检测所述目标端的运行状态;
10.过压保护模块,串联在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之间,适于保护所述检测模块;
11.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适于输出检测结果。
12.可选地,上述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13.可选地,上述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14.可选地,上述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检测模块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两个输出端口,两个所述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两个所述输出端口分别连接外部电源和接地。
15.可选地,上述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电阻。
16.可选地,上述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出端口与接地之间的电阻。
17.可选地,上述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或继电器。
1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喷气增焓装置,所述喷气增焓装置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气增焓装置。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喷气增焓装置的控制器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检测电路适于接入被检测的目标端,以检测目标端的状态,从而使得控制电路可以依据于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整个喷气增焓装置的启闭,以此保证被检测的目标端与喷气增焓装置的状态同步,防止目标端未运行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逆流至压缩机中,导致压缩机损坏。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气增焓装置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气增焓装置的电路模块图;
23.图3为图2所示的电路模块图中的检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24.图4为图2所示的电路模块图中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7.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28.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喷气增焓装置,其适于与压缩机20配合使用,以使得压缩机20能够适应更大的温度范围的环境中。
29.当将喷气增焓装置与压缩机20配合使用时,需要保证喷气增焓装置的运行状态与压缩机20同步,若压缩机20的状态与喷气增焓装置未同步使用时,制冷剂会逆流至压缩机内,导致压缩机损坏,例如,当压缩机20处于运行状态时,需要保证喷气增焓装置也处于运行状态;同样的,当压缩机20处于未运行状态时,需要保证喷气增焓装置也处于未运行状态;若压缩机20处于未运行状态,而喷气增焓装置依然处于运行状态时,会导致制冷剂逆流至压缩机20中,从而导致压缩机20在下一次开启时出现损坏的情况。
3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压缩机20与喷气增焓装置的状态同步,本实施例中,喷气增焓装置包括机体、以及与机体电连接的控制器10,该控制器10可以控制机体的运行状态。具体的,控制器10包括控制电路1以及检测电路2。其中,控制电路1分别与机体和检测电路2
连接,检测电路2适于检测目标端的状态,控制电路1可以依据于检测电路2的检测结果控制机体的启闭。本实施例中,被测目标端为压缩机20。
31.请参见图2和图3,检测电路2包括与压缩机20连接的输入端c1、c2、检测模块22、过压保护模块21以及输出端s1、s2,其中,检测模块22适于检测压缩机20的运行状态,输出端s1、s2与检测模块22连接,适于输出检测结果,过压保护模块21适于保护检测模块22,防止过压击穿发生。
32.具体的,过压保护模块21串联在输入端c1、c2与检测模块22之间。过压保护模块2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与输入端c1、c2连接,第二端与检测模块22连接。更具体的,过压保护模块21包括第一二极管211、第二二极管212以及第三二极管213。其中,第一二极管211的负极的正极分别连接输入端c1、c2,并且第一二极管211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21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212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21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213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211的正极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第一二极管211可以将压降保持在0.7v,第二二极管212与第三二极管213串联以将压降保持在1.4v,从而达到保护检测模块22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二极管211、第二二极管212和第三二极管213的耐压值在1000v以上,耐流在1a以上。
33.检测模块22包括光电耦合器221,该光电耦合器221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其中,当输入端c1、c2有电信号通过时,发光二极管会发出光线,而光敏电阻25则作为受光器接收光线信号后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电—光—电”的转换并达到了检测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2还可以包括继电器。
34.检测模块22具有两个输入端c1、c2口和两个输出端s1、s2口,两个输入端c1、c2口分别与第二二极管212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213的负极连接,两个输出端s1、s2口分别连接外部电源和接地。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电路2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输出端s1、s2口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阻25。此时,当输入端c1、c2串联接入至压缩机20中,输出端s1、s2接入其后端的采样电路中,压缩机20处于运行状态时,检测电路2检测到有电流通过,输出端s1、s2之间的电压信号则为0;当压缩机20处于未运行状态时,检测电路2检测到没有电流通过,那么此时输出端s1、s2之间的电压信号则为电源电压vcc,再通过后端的采样电路通过该检测信息判断压缩机20控制端的状态。
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电阻25设置在其中一个输出端s1、s2口与接地之间。此时,当输入端c1、c2串联接入至压缩机20中,输出端s1、s2接入其后端的采样电路中,压缩机20处于运行状态时,检测电路2检测到有电流通过,输出端s1、s2之间的电压信号则为电源电压vcc;当压缩机20处于未运行状态时,检测电路2检测到没有电流通过,那么此时输出端s1、s2之间的电压信号则为0,再通过后端的采样电路通过该检测信息判断压缩机20控制端的状态,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3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20及喷气增焓装置,喷气增焓装置与压缩机20同步运行,以防止制冷剂进入至压缩机20中对其损坏。需要说明的是,该喷气增焓装置为上述中的喷气增焓装置。
38.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有检测电路2和控制电路1,检测电路2适于检测压缩机20的运行状态,而控制器10可以依据于检测电路2检测到的结果控制整个喷气增焓装置的启闭,使
得压缩机20与喷气增焓装置同步运行,以此保证被检测的目标端(压缩机20)与喷气增焓装置的状态同步,防止目标端未运行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逆流至压缩机20中,导致压缩机20损坏。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