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制冷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车用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设置于冷藏车厢外侧的制冷机组由于结构设置的局限存在以下问题:
3.1、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抖动以及制冷机组中压缩机运行产生的震动,很容易影响制冷机组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容易引起共振,产生的共振会增加制冷机组运行时产生的抖动,造成制冷机组中各部件的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4.2、无论在制冷或保温状态,制冷机组中压缩机、散热风扇等运行所需的电能均由车辆提供,从而增加了车辆能耗,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车用制冷机组,通过设置减震组件,多方位吸收震动,不仅避免共振的产生,而且很好的保护制冷机组本体,特别是受到高冲击的震动时避免制冷机组本体造成损坏;同时通过设置备电模块,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在蓄电池和车辆供电系统中智能切换为制冷机组本体进行供电,从而减少车辆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冷藏车用制冷机组,包括设置于冷藏车厢前端上方的制冷机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模块包括制冷机组本体和外壳;
8.所述外壳与冷藏车厢连接,且外壳与冷藏车厢形成安装腔室;所述制冷机组本体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储液干燥过滤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膨胀阀;
9.所述安装腔室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冷凝器、储液干燥过滤器、压缩机和膨胀阀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蒸发器设置于冷藏车厢内;
10.所述安装腔室位于支撑板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制冷机组模块上还设置有备电模块。
11.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多个减震单元;多个所述减震单元分布于支撑板与外壳连接处的四周;多个所述减震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外壳固定连接。
12.优选的,多个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连接杆、连接座、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
13.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导向腔;所述连接座的其中一端与外壳连接,另一端表面中间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座与连接杆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后延伸至导向腔内;所述连接杆位于导向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座活动连接;
14.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均套设于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位于支撑板与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位于导向孔与限位部之间。
1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进风栅格和出风栅格;所述冷凝器朝向进风栅格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冷气输送风扇;
16.所述备电模块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和控制模块;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外壳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控制模块位于外壳的内部上表面;
17.所述控制模块与太阳能板、蓄电池、散热风扇和冷气输送风扇电性连接。
18.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多个以连接杆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的限位凸块;所述连接座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凸块对应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块与限位凹槽滑动连接。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所述导向腔位于限位部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2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该实用新型通过安装腔室位于支撑板与外壳之间四周设置由多个减震单元组成的减震组件,通过在连接杆位于支撑板与连接座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弹簧,在导向腔位于限位部与外壳之间设置第二减震弹簧,起到限制支撑板向下和向上移动的幅度,并且吸收支撑板受到向下和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多方位吸收震动,不仅避免共振的产生,而且很好的保护制冷机组,特别是受到高冲击的震动时避免制冷机组本体造成损坏。
22.2、通过设置由太阳能板、控制模块和蓄电池组成的备电模块,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在蓄电池和车辆供电系统中智能切换为制冷机组本体进行供电,从而减少车辆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6.图4为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3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其中:制冷机组本体1、外壳2、支撑板3、减震组件4、备电模块5、散热风扇6、冷气输送风扇7、第一缓冲垫8、第二缓冲垫9、冷凝器11、储液干燥过滤器12、蒸发器13、压缩机14、安装腔室21、进风栅格22、出风栅格23、减震单元41、太阳能板51、蓄电池52、控制模块53、冷藏车厢100、导向腔200、导向孔300、连接杆411、连接座412、第一减震弹簧413、第二减震弹簧414、限位部4111、限位凸块41110、限位凹槽4121。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4.如图1-6所示,一种冷藏车用制冷机组,包括设置于冷藏车厢100前端上方的制冷机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模块包括制冷机组本体1和外壳2;
35.所述外壳2与冷藏车厢100连接,且外壳2与冷藏车厢100形成安装腔室21;所述制冷机组本体1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11、储液干燥过滤器12、蒸发器13、压缩机14和膨胀阀(未在图中标识);
36.所述安装腔室21内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冷凝器11、储液干燥过滤器12、压缩机14和膨胀阀设置于支撑板3上,所述蒸发器13设置于冷藏车厢100内;
37.所述安装腔室21位于支撑板3与外壳2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4;所述制冷机组模块上还设置有备电模块5。
38.在该实施例中,在工作时,压缩机14吸入来自蒸发器13的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氟里昂气体,然后流经膨胀阀,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汽液两相物体,然后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液体在蒸发器13中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成为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又被压缩机14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13后,释放了热量,空气温度下降,膨胀阀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制冷剂在蒸发器13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膨胀阀通过蒸发器13末端的过热度变化来控制阀门流量,防止出现蒸发器13面积利用不足和敲缸现象。
39.进一步的,如图4、5、6所示,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多个减震单元41;多个所述减震单元41分布于支撑板3与外壳2连接处的四周;多个所述减震单元4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和外壳2固定连接。
40.进一步的,如图4、5、6所示,多个所述减震单元41包括连接杆411、连接座412、第一减震弹簧413和第二减震弹簧414;
41.所述连接座412内设置有导向腔200;所述连接座412的其中一端与外壳2连接,另一端表面中间开设有导向孔300;所述连接座412与连接杆411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411的其中一端与支撑板3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300后延伸至导向腔200内;所述连接杆411位于导向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4111;所述连接杆411与连接座412活动连接;
42.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3和第二减震弹簧414均套设于连接杆411上;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3位于支撑板3与连接座412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14位于导向孔300与限位部4111之间。
4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安装腔室21位于支撑板3与外壳2之间四周设置减震单元41,可以吸收不同位置受到的震动,确保减震的平稳。
44.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减震弹簧413的设置起到限制支撑板3向下移动的幅度,并且吸收支撑板3受到向下的作用力;通过第二减震弹簧414的设置起到限制支撑板3向上
移动的幅度,并且吸收支撑板3受到向上的作用力;通过该结构设置多方位吸收震动,不仅避免共振的产生,而且很好的保护制冷机组本体1,特别是受到高冲击的震动时避免制冷机组本体1造成损坏。
45.进一步的,如图2、4、5所示,所述外壳2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进风栅格22和出风栅格23;所述冷凝器11朝向进风栅格2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6;所述蒸发器13上设置有冷气输送风扇7;
46.所述备电模块5包括太阳能板51、蓄电池52和控制模块53;所述太阳能板51设置于外壳2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52设置于支撑板3上;所述控制模块53位于外壳2的内部上表面;
47.所述控制模块53与太阳能板51、蓄电池52、散热风扇6和冷气输送风扇7电性连接。
48.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太阳能板51为蓄电池52充电;当控制模块53检测到蓄电池52存储的电量足够时,控制蓄电池52为散热风扇6、冷却输送风扇供电工作;当控制模块53检测到蓄电池52存储的电量过低时,控制模块53切换为车辆的供电系统为散热风扇6、冷却输送风扇供电工作,减少车辆的能耗。
49.同时当车辆故障时,控制模块53控制蓄电池52为冷却机组本体中的散热风扇6、冷却输送风扇和压缩机14供电,可以短时间内维持制冷,防止内部的货物损坏,减少损失。
50.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4111为多个以连接杆411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的限位凸块41110;所述连接座41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凸块41110对应的限位凹槽4121;所述限位凸块41110与限位凹槽4121滑动连接。
51.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该结构设置,可以提升减震单元41承受径向震动力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确保制冷机组本体1运行的高效稳定。
5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3与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垫8;所述导向腔位于限位部4111与外壳2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9。
5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垫8和第二缓冲垫9的材料为柔性材料。第一缓冲垫8和第二缓冲垫9可以在第一减震弹簧413和第二减震弹簧414压缩到极限后,进一步的保护制冷机组本体1免受较大的冲击。
54.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