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5087发布日期:2023-01-20 15:2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基坑开挖施工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表明,风险的发生存在多方面原因,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建筑周边环境(如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复杂性是外在关键因素之一,基坑发生工程事故的概率往往高于地上主体工程,一旦发生工程事故,就会严重危及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基坑工程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实时判定基坑安全状况,其中基坑监测是预防基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3.目前基坑工程监测包括传统的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其中自动化监测比较常用,基坑自动化监测技术是由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云服务器端、电脑端和手机端三部分系统组成,数据采集单元需在基坑内布置无线智能传感器和监测数据采集器,而该部分设备在现场安装好后裸露于地面,常受到雨水、暴风等恶劣天气以及近邻施工扰动等影响,以至于监测数据存在误差,容易降低监测准确性,而在工程领域,监测的数据对判断基坑是否受损、破坏、及受到附近施工的影响程度至关重要,可以为基坑状态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及时采取止损措施,所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故而提出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具备维持监测准确性等优点,解决了监测准确性容易受影响而降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包括监测设备本体和保护外罩,所述保护外罩内底壁设置有支座,所述监测设备本体放置于支座上,所述监测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保护外罩的内侧壁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温度控制器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监测设备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保护外罩的内侧壁设置有湿度控制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湿度控制器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外罩的内顶壁设置有电动驱动装置,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中间部位输出端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保护外罩外部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与所述保护外罩内腔相连通,所述电动驱动装置、所述除湿装置、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均与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
6.进一步,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一端与保护外罩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保护外罩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端贯穿右侧支撑块且与左侧支撑块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驱动块,所述电机内部开设有电池槽,所述散热风扇与驱动块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电机均
与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
7.进一步,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吸湿器、导风管和螺旋风机,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保护外罩的底端相连通,且另一端与通过保护外罩内腔与湿度控制器相连,所述吸湿器和所述螺旋风机均设置在导风管上。
8.进一步,所述保护外罩的内底壁的中间部位设有换风口,所述换风口内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有换气页扇。
9.进一步,所述支座包括支撑底板和四个支腿,四个所述支腿均放置在所述保护外罩的下端部,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支腿上端部,所述监测设备本身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上端部。
10.进一步,所述支撑底板为镂空结构,且其镂空处设置有位于监测设备本体上的散热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通过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感应保护外罩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通过两侧的传感器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温度控制器和湿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和湿度控制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度控制器通过传感端启动电动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上的散热风扇开始工作,快速降低保护外罩内的温度,当保护外罩内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湿度感应器通过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湿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启动除湿装置开始除湿,有效避免监测设备受潮。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监测设备本体;2、保护外罩;3、支座;301、支撑底板;302、支腿;4、温度感应器;5、温度控制器;6、湿度感应器;7、湿度控制器:8、电动驱动装置;801、电机;802、支撑块;803、螺杆;804、驱动块;9、除湿装置;901、吸湿器;902、导风管;903、螺旋风机;10、换气口;11、防尘网;12、换气页扇;13、散热片;14、散热风扇;15、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包括监测设备本体1和保护外罩2,保护外罩2的内底壁的中间部位设有换风口10,换风口10内侧设置有防尘网11,防尘网11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有换气页扇12,使散热风扇14启动时,可带动换气页扇12转动来带走保护外罩2内部热气。
17.保护外罩2内底壁设置有支座3,监测设备本体1放置于支座3上,支座3包括支撑底板301和四个支腿302,四个支腿302均放置在保护外罩2的下端部,支撑底板301固定连接于四个支腿302上端部,监测设备本身1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301的上端部,支撑底板301为镂空结构,且其镂空处设置有位于监测设备本体1上的散热片13,进一步提高对监测设备本体
1的散热性能。
18.监测设备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4,保护外罩2的内侧壁设置有温度控制器5,温度感应器4与温度控制器5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监测设备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湿度感应器6,保护外罩2的内侧壁设置有湿度控制器7,湿度感应器6与湿度控制器7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6。
19.保护外罩2的内顶壁设置有电动驱动装置8,电动驱动装置8包括一端与保护外罩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的电机801,保护外罩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802,电机8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端贯穿右侧支撑块802且与左侧支撑块802转动连接的螺杆803,螺杆803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驱动块804,电机801内部开设有电池槽,散热风扇14与驱动块804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散热风扇14和电机801均与温度控制器5电性连接,驱动块804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803外侧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驱动块804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保护外罩2内部的滑块,保护外罩2的内顶壁开设有一端与滑块相适配滑槽。
20.电动驱动装置8的中间部位输出端连接有散热风扇14,保护外罩2外部设置有除湿装置9,除湿装置9包括吸湿器901、导风管902和螺旋风机903,导风管902的一端与保护外罩2的底端相连通,且另一端与通过保护外罩2内腔与湿度控制器7相连,吸湿器901和螺旋风机903均设置在导风管902上。
21.除湿装置9与保护外罩2内腔相连通,电动驱动装置8、除湿装置9、温度感应器4、湿度感应器6均与温度控制器5、湿度控制器7分别电性连接。
22.本实施例中的,通过温度感应器4和湿度感应器6感应保护外罩2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通过两侧的传感器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温度控制器5和湿度控制器7,温度控制器5和湿度控制器7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度控制器5通过传感端启动电动驱动装置8,电动驱动装置8上的散热风扇14开始工作,快速降低保护外罩2内的温度,当保护外罩2内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湿度感应器6通过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湿度控制器7,湿度控制器7启动除湿装置9开始除湿,有效避免监测设备本体1受潮。
23.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24.通过温度感应器4和湿度感应器6感应保护外罩2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通过两侧的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16,将监测设备本体1的温度和湿度传输给温度控制器5和湿度控制器7,温度控制器5和湿度控制器7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度控制器5通过传感端启动电动驱动装置8,电动驱动装置8上的散热风扇14开始工作,快速降低保护外罩2内部的温度;当保护外罩2内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湿度感应器6通过湿度传感器16将数据传输到湿度控制器7,湿度控制器7启动除湿装置9开始除湿,通过导风管902侧端将潮湿空气从保护外罩2内抽出,经过吸湿器901进行冷凝吸湿后,将干燥空气通过导风管902从保护外罩2的下端输入保护外罩2内,不断循环,可以加快除湿效率,避免监测设备本体1受潮,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智能监测设备保护装置,无需复杂的工艺和技术,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散热除湿效率高,外部的保护外罩2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灰尘、垃圾进入、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安装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