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3522发布日期:2023-01-12 21:0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保鲜冷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


背景技术:

2.保鲜冷库是一种储存易受环境温度的设备,是指用人工手段,创造与室外温度或湿度不同的环境,也是对各种物品的恒温恒湿贮藏设备。目前现有的保鲜冷库大多无法对内部空间进行调整,对于拿取上层空间的物品不够便捷,也让保鲜冷库的空间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后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升降洞,所述柜体内设有若干升降机构,每个升降机构右侧均设有两个调节机构;
5.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板、升降盒、升降电机、蜗杆和升降螺杆,所述升降板设于所述柜体内部,所述升降板用于放置需保存的物品,且所述升降板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板,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升降洞内,所述升降洞用于放置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侧设有所述升降盒,所述升降盒将所述升降洞完全覆盖,所述升降盒固定安装于所述隔板后侧,所述升降盒用于将所述升降盒与外部隔离,并对内部零件提供保护,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侧,所述升降电机用于为带动所述连接轴,所述升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下两侧均为所述蜗杆,所述连接轴中部为所述升降螺杆,所述蜗杆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连接轴贯穿至所述升降盒下侧,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升降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螺杆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块,所述柜体前侧设有柜门,所述柜门用于开关所述柜体,所述柜门上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显示柜体内部情况以及控制各个机构,所述柜门后端依次设有若干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监视柜体内部情况,所述柜体内部左侧依次设有若干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用于监控内部温度。
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轴、涡轮、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第二齿轮、齿条、限位块以及挡块,所述隔板后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涡轮,所述第一转轴设有所述第一齿轮和与所述蜗杆相匹配的所述涡轮,所述涡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匹配的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用于带动所述齿条,所述第二齿轮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所述齿条,所述齿条用于带动所述挡块,所述齿条上下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挡块,所述挡块用于调节进风量。
7.所述隔板右侧依次开设有三个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用于将冷风送入所述柜体内部空间,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挡块相匹配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将冷
风送入所述柜体内部空间,所述隔板左侧后端设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制造冷风,所述制冷机构出风口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将若干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若干所述第二通风口连接,所述管道用于将制冷机构与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相连通。
8.所述隔板后端所述第一齿轮、涡轮以及第二齿轮位置固定安装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用于保护所述第一齿轮、涡轮以及第二齿轮。
9.所述升降板以及所述连接块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柜体以及所述升降盒内壁贴合,所述密封条用于将升降板上下空间隔绝,不易串味。
10.所述齿条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块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用于对所述齿条的移动进行限位,使所述齿条的移动更稳定。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从而对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提高了对保鲜冷库的空间利用率,通过设置密封条,尽可能减少内部物品串味,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使内部空间改变后的制冷效率也跟着改变,通过设置摄像头以及温度探头与控制面板的电性连接,使工作人员可以再外部监视冷库内部情况。
附图说明
1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三;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实施例二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柜体100、隔板101、升降洞102、升降板103、升降盒104、升降电机105、蜗杆106、升降螺杆107、连接块1001、第一转轴201、涡轮202、第一齿轮 203、第二转轴204、第二齿轮205、齿条206、限位块207以及挡块208、限位孔209、第一通风口301、第二通风口302、管道303、保护罩304、柜门305、控制面板306、摄像头307、温度探头308。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保鲜冷库,柜体100后侧设有隔板101,隔板101 中部开设有若干升降洞102,柜体100内设有若干升降机构,每个升降机构右侧均设有两个调节机构;
22.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板103、升降盒104、升降电机105、蜗杆106和升降螺杆107,升降板103设于柜体100内部,升降板103用于放置需保存的物品,且升降板103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001,连接块1001用于带动升降板103,连接块1001设于升降洞102内,升降洞102用于放置连接块1001,连接块1001外侧设有升降盒104,升降盒104将升降洞102完全覆盖,升降盒104固定安装于隔板101后侧,升降盒104用于将升降盒104与外部隔离,并对内部零
件提供保护,升降电机105固定安装于隔板101上侧,升降电机105用于为带动连接轴,升降电机10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上下两侧均为蜗杆106,连接轴中部为升降螺杆107,蜗杆106用于带动调节机构,连接轴贯穿至升降盒104下侧,连接块1001 与升降螺杆107螺纹连接,升降螺杆107用于带动连接块1001,柜体100前侧设有柜门305,柜门305用于开关柜体,柜门305上侧设有控制面板306,控制面板306用于显示柜体内部情况以及控制各个机构,柜门305后端依次设有若干摄像头307,摄像头307用于监视柜体内部情况,柜体100内部左侧依次设有若干温度探头308,温度探头308用于监控内部温度。
23.升降电机105、制冷机构、摄像头307以及温度探头308均与控制面板306电性连接。
24.使用时,开启升降电机105,升降电机105输出端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使连接轴上的升降螺杆107转动,升降螺杆107转动带动连接块1001移动,连接块1001移动带动升降板103移动,即可对柜体100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整,通过在柜门305后端依次设有若干摄像头 307,使柜门305在关闭时也能观察内部进行监视,并能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内部空间的调整,减少了因为调整空间打开柜门305导致的内部温度改变。
25.本实施例的优选:
26.隔板101后端第一齿轮203、涡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5位置固定安装有保护罩304,保护罩304用于保护第一齿轮203、涡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5。
27.升降板103以及连接块1001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条,密封条与柜体100以及升降盒104 内壁贴合,密封条用于将升降板上下空间隔绝,不易串味。
28.齿条206开设有限位孔209,限位块207穿过限位孔与隔板101固定连接,限位块207 用于对齿条206的移动进行限位,使齿条206的移动更稳定。
29.实施例二:
30.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本装置做进一步的优化,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轴201、涡轮202、第一齿轮203、第二转轴204、第二齿轮205、齿条206、限位块207以及挡块208,隔板101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01和第二转轴205,第一转轴201用于放置第一齿轮203以及涡轮202,第一转轴201设有第一齿轮和与蜗杆106相匹配的涡轮202,涡轮 202用于带动第一齿轮203,第一齿轮203用于带动第二齿轮205,第二转轴205设有与第一齿轮203相匹配的第二齿轮205,第二齿轮205用于带动齿条206,第二齿轮205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齿条206,齿条206用于带动挡块208,齿条206上下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08,挡块208用于调节进风量。
31.使用时,蜗杆106转动带动涡轮202转动,涡轮20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01转动,第一转轴20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03转动,第一齿轮20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05转动,第二齿轮 205转动带动齿条205移动,齿条205移动带动挡块208移动,通过挡块208调整进风量即可提升其空间改变后的制冷效率。
32.本实施例的优选:
33.隔板101右侧依次开设有三个第一通风口301,第一通风口301用于将冷风送入柜体100 内部空间,隔板101设有与挡块208相匹配的第二通风口302,第二通风口302用于将冷风送入柜体100内部空间,隔板左侧后端设有制冷机构,制冷机构用于制造冷风,制冷机构出风口连接有管道303,管道303将若干第一通风口301以及若干第二通风口302连接,管道用于将制冷机构与第一通风口301以及第二通风口302相连通。
34.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