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8139发布日期:2023-01-17 21:3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


背景技术:

2.低压氨液循环桶用于氨泵供液制冷系统中,用以贮存制冷剂,同时将制冷剂和冷冻油分离,并将冷冻油排出。
3.目前,市面上的低压氨液循环桶多采用立式结构,冷冻油从桶底部排出,通常采用桶体底部的排油口的设置方式进行排油,采用该种排油方式通常会使冷冻油排不净,造成浪费,故而提出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来解决上述所提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具备冷冻油净排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低压氨液循环桶多采用立式结构,冷冻油从桶底部排出,通常采用桶体底部的排油口的设置方式进行排油,采用该种排油方式通常会使冷冻油排不净,造成浪费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罐体的顶部连通有一端延伸至罐体内部的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连通于罐体顶部的进液管,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观察组件,所述观察组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附机构,所述罐体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右侧和第二出液管的顶部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罐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两个电磁阀的控制面板。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该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当需要使用时,外界制冷剂通过进液组件的分流后进入到罐体的内部,随着使用和沉积,制冷剂与冷冻油进行分离并沉积在观察组件和罐体的底部,当需要清理时,通过控制两个电磁阀进行封闭使罐体内形成密封环境,同时吸附组件启动并通过形成的负压对观察组件和罐体内的冷冻油进行真空吸引,使其排出,同样也能通过将观察组件分离对顽固冷冻油进行深度清理,从而实现对冷冻油的净排。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1.进一步,所述进液组件还包括连通于进液管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罐体内部的分流架,所述分流架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多个的雾化喷头。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将制冷剂和冷冻油分离的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进液管流入分流架的内部并经过雾化喷头雾化后喷出,经过分流架的分流和雾化喷头的雾化,即可使制冷剂均匀的喷洒在罐体的内部。
13.进一步,所述观察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罐体底部的环形观察窗,所述环形观察窗
的底部贴合有处理筒,所述环形观察窗与处理筒之间的贴合面设置有用于防漏液的密封圈,所述环形观察窗和处理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上下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均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处理筒的右侧连通有第三出液管。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制冷剂进入罐体的内部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冷冻油与制冷剂分离后通过第一出液管进入到处理筒的内部,即可通过环形观察窗观察制冷剂和冷冻油的分层情况。
15.进一步,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处理筒内部的吸附架,所述吸附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延伸至吸附架内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吸附架内壁相贴合的活塞套,所述吸附架的外侧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用于排液的排液孔。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位于底部的冷冻油进行清理时,电动推杆经控制面板的控制通电开启,同时电磁阀通电开启对第二出液管和进液管进行封闭,使罐体内形成封闭环境,电动推杆开启后向下拉动活塞套进行移动并产生负压,对罐体和处理筒内部的冷冻油进行真空吸引,在压强的作用下冷冻油纷纷向吸附架处流动,当活塞套的水平位置低于排液孔时,冷冻油从排液孔中排出并最终从第三出液管内排出,从而实现对冷冻油的净排,当长时间使用后,可通过将螺纹杆依次旋转出上下两个固定块的内部,即可将处理筒取下对吸附架上附着的冷冻油进行深度清理。
17.进一步,所述罐体的底部呈弧形设计,所述吸附架的顶部开设有内锥槽。
18.进一步,所述环形观察窗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罐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罐体正视剖面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附机构正视剖面图。
22.图中:1、罐体;2、第一出液管;3、进液组件;31、进液管;32、分流架;33、雾化喷头;4、观察组件;41、环形观察窗;42、处理筒;43、密封圈;44、固定块;45、螺纹杆;46、第三出液管;5、吸附机构;51、吸附架;52、电动推杆;53、活塞套;54、排液孔;6、第二出液管;7、电磁阀;8、控制面板;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中,由图1-3给出,一种基于冷却系统的低压循环桶,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2,罐体1的顶部连通有一端延伸至罐体1内部的进液组件3,进液组件3还包括连通于进液管31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罐体1内部的分流架32,分流架32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多个的雾化喷头33,在将制冷剂和冷冻油分离的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进液管31流入分流架32的内部并经过雾化喷头33雾化后喷出,经过分流架32的分流和雾化喷头33的雾化,即可使制冷剂均匀的喷洒在罐体1的内部,进液组件3包括连通于罐体1顶部的进液管
31,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观察组件4,观察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罐体1底部的环形观察窗41,环形观察窗41的底部贴合有处理筒42,环形观察窗41与处理筒42之间的贴合面设置有用于防漏液的密封圈43,环形观察窗41和处理筒4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4,上下两个固定块44的内部均与螺纹杆45螺纹连接,处理筒42的右侧连通有第三出液管46,当制冷剂进入罐体1的内部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冷冻油与制冷剂分离后通过第一出液管2进入到处理筒42的内部,即可通过环形观察窗41观察制冷剂和冷冻油的分层情况,观察组件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附机构5,吸附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处理筒42内部的吸附架51,吸附架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延伸至吸附架51内部的电动推杆52,电动推杆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吸附架51内壁相贴合的活塞套53,吸附架51的外侧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用于排液的排液孔54,当需要对位于底部的冷冻油进行清理时,电动推杆52经控制面板8的控制通电开启,同时电磁阀7通电开启对第二出液管6和进液管31进行封闭,使罐体1内形成封闭环境,电动推杆52开启后向下拉动活塞套53进行移动并产生负压,对罐体1和处理筒42内部的冷冻油进行真空吸引,在压强的作用下冷冻油纷纷向吸附架51处流动,当活塞套53的水平位置低于排液孔54时,冷冻油从排液孔54中排出并最终从第三出液管46内排出,从而实现对冷冻油的净排,当长时间使用后,可通过将螺纹杆45依次旋转出上下两个固定块44的内部,即可将处理筒42取下对吸附架51上附着的冷冻油进行深度清理,罐体1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出液管6,进液管31的右侧和第二出液管6的顶部均设置有电磁阀7,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两个电磁阀7的控制面板8,罐体1的底部呈弧形设计,吸附架51的顶部开设有内锥槽,环形观察窗41由透明材质制成,罐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
25.工作原理:
26.第一步:将制冷剂和冷冻油分离的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进液管31流入分流架32的内部并经过雾化喷头33雾化后喷出,经过分流架32的分流和雾化喷头33的雾化,即可使制冷剂均匀的喷洒在罐体1的内部;
27.第二步:当制冷剂进入罐体1的内部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冷冻油与制冷剂分离后通过第一出液管2进入到处理筒42的内部,即可通过环形观察窗41观察制冷剂和冷冻油的分层情况;
28.第三步:当需要对位于底部的冷冻油进行清理时,电动推杆52经控制面板8的控制通电开启,同时电磁阀7通电开启对第二出液管6和进液管31进行封闭,使罐体1内形成封闭环境,电动推杆52开启后向下拉动活塞套53进行移动并产生负压,对罐体1和处理筒42内部的冷冻油进行真空吸引,在压强的作用下冷冻油纷纷向吸附架51处流动,当活塞套53的水平位置低于排液孔54时,冷冻油从排液孔54中排出并最终从第三出液管46内排出,从而实现对冷冻油的净排,当长时间使用后,可通过将螺纹杆45依次旋转出上下两个固定块44的内部,即可将处理筒42取下对吸附架51上附着的冷冻油进行深度清理。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