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恒温冷热水供液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4906发布日期:2023-03-07 22:1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恒温冷热水供液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供液系统,具体说是一种分体式恒温冷热水供液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大型设备的制冷供冷直接采用压缩机组制冷换热供冷,供冷精度控制较低,直接导致大功率冷源设备的制冷功耗高,浪费能源,且无法对制冷量及设备可靠性进行备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功耗,提高温控精度同时兼顾到制冷量备份的分体式恒温冷热水供液平台。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恒温冷热水供液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换热舱和蓄冷供液舱,所述制冷换热舱包括设置在制冷框架内的多个并联的压缩制冷机组和一板式换热器,所述蓄冷供液舱内设外接负载回、供液的蓄冷回液、供液管,蓄冷回液管分两路分别经两回液电磁阀接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一侧热腔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一侧热腔,热腔内设电加热器,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与各自箱体内一侧热腔之间经溢流挡板隔开呈上部溢流联通结构,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热、冷腔下部分别就经两集水阀接承压集水器,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热、冷腔下部分别就经两集水阀接冗余集水器,承压集水器接出蓄冷供液管,蓄冷供液管上设置蓄冷供液阀、供液泵,冗余集水器接出经冗余通断阀接至承压集水器和蓄冷供液阀之间的蓄冷供液管上,承压蓄冷混合水箱上端设有承压泄压阀,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分别接出两制冷供液管路,制冷供液管路上设置制冷供液阀,两制冷供液管路合并后经内循环泵分两路,一路接水冷管路,水冷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另一路接压缩制冷管路,压缩制冷管路上设置多个并联的压缩制冷机组,水冷管路和压缩制冷管路均分别接出两制冷回液管路,两制冷回液管路接至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
5.进一步地,还包括可移动去离子装置,可移动去离子装置包括加液储存箱、去离子装置、充液管,充液管分两路,一路经截止阀接加液储存箱下部,另一路经送液泵、截止阀接去离子装置,去离子装置分两路接出,一路接回加液储存箱上部,另一路经加液阀接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和/或冗余蓄冷混合水箱;送液泵、截止阀之间还分支接出经加液阀接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和/或冗余蓄冷混合水箱。
6.进一步地,所述冗余蓄冷混合水箱为承压式,上端设有承压泄压阀。
7.进一步地,所述承压泄压阀设置在各自箱体的冷腔上方。
8.进一步地,所述压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均设置低位传感器。
9.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制冷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油分离器、干燥器、膨胀阀、压
缩制冷换热器,压缩机依次经冷凝器、油分离器、干燥器、膨胀阀接压缩制冷换热器一热程进口,压缩制冷换热器一热程出口接回压缩机,压缩制冷换热器另一热程设置在压缩制冷管路上。
10.进一步地,所述蓄冷供液管上在供液泵后依次接有供液温度传感器、供液流量传感器、供液过滤器、供液压力传感器;所述蓄冷回液管上在分两路之前依次设有回液压力传感器、蓄冷回液阀、回液温度传感器。
11.进一步地,所述蓄冷供液管和蓄冷回液管之间还设有带直通电磁阀的直通管路。
12.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混合水箱的冷、热腔下部经电动比例三通阀接承压集水器,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冷、热腔下部经电动比例三通阀接冗余集水器。
13.进一步地,所述承压集水器、冗余集水器内设集水温度传感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制冷换热舱和蓄冷供液舱,以及可移动去离子装置均单独设置,可更换适配;
16.2、制冷换热舱内的压缩制冷和板式换热器水冷换热制冷,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制冷功率需求,实时选择、切换,满足不同功率的制冷供液需求;
17.3、采用冗余蓄冷混合水箱作为备用水箱,或者作为对主功能的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制冷供给同步等比打开备份制冷量,在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大容量供冷同时小容量备份,在制冷量需求快速小幅度增大,或小幅度减小时,通过冗余蓄冷混合水箱内的供给微调即可,最终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内缓慢平衡,避免紧急增大、减小导致大功率的调整浪费能耗,能有效降低功耗,同时兼顾到制冷量备份;且在主功能的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出现故障或维护时,由冗余蓄冷混合水箱进行应急使用;
18.4、蓄冷回液管回液进热腔,冷腔通过压缩制冷或水冷换热制冷,并经集水器混合调控后供液,供液温度控制精度高;且回液逐步增多后,通过泄压阀泄压,确保混合水箱的安全使用,热腔内回液由溢流挡板溢流至冷腔,避免在回液、供液温差需求较小范围使用时,所有的回液全部送入制冷换热舱,从而使得制冷量过大产生的制冷能耗浪费。
19.5、可移动去离子装置的充液管可直接对加液储存箱补充制冷液,或经送液泵、去离子装置进行去离子操作返回加液箱存储;在需要对混合水箱补液时,送液泵将加液储存箱内去离子后的制冷液经加液阀送液补充,满足蓄冷供液舱以及负载使用制冷液的去离子需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制冷换热舱1、压缩制冷机组2、板式换热器3、蓄冷供液舱4、蓄冷回液管5、回液压力传感器6、回液温度传感器7、承压回液电磁阀8、冗余回液电磁阀9、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热腔11、热腔温度传感器12、溢流挡板13、冷腔14、冷腔温度传感器15、集水阀16、集水器17、冗余蓄冷混合水箱18、冗余通断阀19、蓄冷供液管20、蓄冷供液阀21、供液泵22、制冷供液管路23、制冷供液阀24、内循环泵25、水冷管路26、压缩制冷管路27、制冷回液管路28、制冷回液电磁阀29、承压泄压阀30、低位传感器31、电加热器32、供液温度传感器33、供液流量传感器34、供液压力传感器35、直通管路36、直通电磁阀37、集水温度传感器38、可移动去
离子装置39、加液储存箱40、去离子装置41、充液管42、送液泵43、截止阀44、加液阀45。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图1、2所示:一种分体式恒温冷热水供液平台,包括制冷换热舱1、蓄冷供液舱4和可移动去离子装置39。
25.制冷换热舱1的制冷框架内设置多个并联的压缩制冷机组2和一板式换热器3,板式换热器3外接冷水水管。
26.蓄冷供液舱4内设外接负载回、供液的蓄冷回液、供液管5、20,负载回液接蓄冷回液管5,蓄冷回液管5上依次经回液压力传感器6、回液温度传感器7后分两路,一路经承压回液电磁阀8接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的一侧热腔11,另一路经冗余回液电磁阀9接冗余蓄冷混合水箱18,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的另一侧为冷腔14,冷腔和热腔之间经溢流挡板13分割成上部可溢流联通结构,冷腔和热腔内分别设有冷腔温度传感器15和热腔温度传感器12,热腔11内设电加热器32,冷腔14内设低位传感器31,冷腔一侧的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上部设置承压泄压阀30,冗余蓄冷混合水箱18内部结构与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一样。
27.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的热腔11和冷腔14下部经集水阀16接一集水器17,集水器内设集水温度传感器38,冗余蓄冷混合水箱18的热腔和冷腔下部经集水阀接一集水器,集水器内设集水温度传感器;承压蓄冷混合水箱下接的集水器直接蓄冷供液管20,冗余蓄冷混合水箱下接的集水器后经冗余通断阀19接蓄冷供液管20;蓄冷供液管20依次经蓄冷供液阀21、供液泵22、供液温度传感器33、供液流量传感器34、供液压力传感器35接负载供液。
28.承压蓄冷混合水箱10的冷侧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18的冷侧分别接有带制冷供液阀24的制冷供液管路23,两制冷供液管路23合并经内循环泵25分两路,一路接水冷管路26,水冷管路上接通板式换热器3的一热程,板式换热器3另一热程外接供水冷却,另一路接压缩制冷管路27,压缩制冷管路上设置多个并联的压缩制冷机组2,水冷管路和压缩制冷管路均分别接出两制冷回液管路28,两制冷回液管路上均设置制冷回液电磁阀29,两制冷回液管路并接至承压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和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另一侧冷腔。
29.可移动去离子装置39包括加液储存箱40、去离子装置41、充液管42,充液管42分两路,一路经截止阀44接加液储存箱40下部,另一路经送液泵43、截止阀接去离子装置41,去离子装置分两路接出,一路接回加液储存箱上部,另一路经加液阀45接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和/或冗余蓄冷混合水箱;送液泵、截止阀之间还分支接出经加液阀接承压蓄冷混合水箱和/或冗余蓄冷混合水箱。
3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供、回液控制流量、温度,在蓄冷供液管和蓄冷回液管之间还设有带直通电磁阀37的直通管路36。
31.在本实施例中,去离子装置为现有外购件。
32.在本实施例基础上改进,将集水阀16替换为电动比例三通阀,蓄冷混合水箱的冷、热腔下部经电动比例三通阀接承压集水器,冗余蓄冷混合水箱的冷、热腔下部经电动比例三通阀接冗余集水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