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1046发布日期:2024-01-06 23: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环路回收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15)、高压级压缩机(20)、低压级压缩机(23)、蒸发器(22)、第二膨胀阀(21)和工质换热器(18);所述中温环路回收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15)、高压级压缩机(20)、中间换热器(19)、工质换热器(18)和第一膨胀阀(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闪蒸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脱硫浆液喷淋泵(31)、负压闪蒸罐(28)、负压真空泵(30)、脱硫浆液回送泵(32)、闪蒸蒸汽凝结水泵(24)和闪蒸蒸汽凝结水罐(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闪蒸罐(28)的底部循环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调节阀(25);所述闪蒸蒸汽凝结水罐(27)的进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调节阀(26);所述负压闪蒸罐(28)的顶部与中间换热器(19)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逆止阀(2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发电机组还包括锅炉(1),汽轮机组,低压加热器组(8)和高压加热器组(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组包括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和汽轮机低压缸(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中压缸(3)与汽轮机低压缸(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蒸汽蝶阀(4);采暖抽汽管道上设置有蒸汽逆止阀(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和汽轮机低压缸(5)之间通过传动轴带动发电机(12)发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加热器(16)的循环水侧进口通过冷凝器(15)与一次网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连接;所述热网加热器(16)的循环水侧出口与一次网循环水系统的供水管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网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上设置有热网循环水泵(1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级压缩式热泵的热电机组深度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包括,负压闪蒸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双级电压缩式热泵机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热网加热器;通过双级压缩式热泵依次对循环水余热和烟气余热进行深度利用,基于负压闪蒸原理使浆液闪蒸降温,达到间接回收烟气余热的目的,提高机组烟气余热利用深度,提高整体热效率与供热能力,降低煤耗量,实现节能降碳;该系统提高了供热能力的同时增加调峰深度,满足三改联动要求中灵活性调节与节能降碳的技术要求,能够积极响应电网深度调峰要球,同时满足采暖热负荷需求,又降低了机组煤耗量。

技术研发人员:贺凯,王泽广,王延生,隋凯,张恒亮,乔磊,陈崇武,宋万利,姜远昭,王钰泽,刘圣冠,尚海军,史耀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