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286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组件,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集流管、连通集流管的扁管等部件构成,扁管中设有供制冷剂冷媒通过的微通道。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冷媒通过集流管的进口端进入到该集流管内,然后进入到扁管的微通道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
[0003]在电动汽车领域,热源模块(例如,汽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如果不对汽车电池进行合理的散热,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将受到威胁,且会缩短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由于汽车电池的安装空间较小,无法使用传统的换热冷却方式。
[0004]因此,如何在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一种换热效果较好的换热器,用于冷却电池芯体、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是所属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性能较好的新型换热器及其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若干流通管,所述流通管沿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流通管之间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集流管设有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二集流管设有制冷剂出口,所述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器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流通管的表面至少部分贴合,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流通管分开制作,所述导热部件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安装空间内。
[000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通管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流通部、平板状的第二流通部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第二流通部的换向部,所述导热部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流通管上以将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连接成一个整体。
[000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同一根所述流通管的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相互对齐,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之间沿集流管的宽度方向设有间隙,所述导热部件至少部分横跨所述间隙。
[000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通部设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流通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导热部件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一流通部的第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二流通部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部分之间且至少部分横跨所述间隙的第三部分。
[00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超出所述第二端面。
[00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部分设有包住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弯边,所述第二部分设有包住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弯边。
[00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部件呈扁平的筒状且套接于所述流通管上,所述导热部件包括第一板面、第二板面、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板面一端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板面另一端的第二侧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板面之间的狭槽,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收容于所述狭槽内,所述第一侧边包住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侧边包住所述第二端面。
[00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相互靠近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换向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每一根所述流通管的第一流通部、第二流通部以及换向部是由同一根扁管折弯形成的,所述换向部未设有所述导热部件。
[00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空间内未安装有翅片,至少一根流通管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且这两个表面上均贴合有所述的导热部件。
[0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其包括上述的换热器以及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的若干热源模块,其中所述热源模块安装于对应的安装空间内且与对应的导热部件相接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流通管之间设置用以安装热源模块的安装空间,且通过设置用以与所述热源模块接触的导热部件,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使得整个换热器组件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发明换热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中流通管的立体图。
[0019]图3是图2中的流通管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导热部件相互贴合时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图3中导热部件的立体图。
[0021]图5是发明换热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热源模块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
[0022]图6是图5中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7是图2中的流通管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热部件相互贴合时的立体图。
[0024]图8是图2中的流通管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热部件相互贴合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图1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换热器组件300,其包括换热器100以及安装于所述换热器100上的若干热源模块200。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组件300用以电动汽车领域,所述热源模块200为电池模块,所述换热器100用以与所述电池模块进行热交换,从而利于电池散热。
[0026]请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换热器100为微通道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若干流通管3以及与所述流通管3进行表面贴合的若干导热部件4。所述导热部件4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
[0027]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流管I设有制冷剂进口 11,所述第二集流管2设有制冷剂出口 21。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2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截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圆形截面。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2均设有与所述流通管3相配合的若干开口(未图示)。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2相互靠近且位于所述换热器100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上侧)。
[0028]所述流通管3沿集流管的长度方向A-A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流通管3之间设有安装空间30。所述流通管3的一端插入对应的开口内以与所述第一集流管I连通,所述流通管3的另一端插入对应的开口内以所述第二集流管2连通。具体地,请参图2所示,所述流通管3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流通部31、平板状的第二流通部32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第二流通部31、32的换向部33。所述换向部33位于所述换热器100的另一侧(例如图1中的下侧)。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根流通管3上的所述第一流通部31、第二流通部32以及换向部33是由一根扁管经过折弯形成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通部31、第二流通部32以及换向部33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元件装配结合起来的。例如,所述换向部33是后续组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流通部31、32的一端,以起到转接作用。所述换向部33的含义是制冷剂在此处改变流向。
[0029]同一根所述流通管3的所述第一流通部31与所述第二流通部32相互对齐,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流通部31与所述第二流通部32之间沿集流管的宽度方向B-B设有间隙34。所述第一流通部31设有第一端面311,所述第二流通部32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311相对的第二端面321。
[0030]请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导热部件4与所述流通管3分开制作,即所述导热部件4与所述流通管3在安装之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