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冰箱的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梁。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对开门冰箱左、右两个门体之间的间隙会造成冷量的流失,业内普遍采用的是安装至一侧门体且可翻转的竖梁以解决该问题。在相应的竖梁导向结构的作用下,门体打开时,竖梁自平行于门体翻转至垂直于门体;门体关闭时,竖梁自垂直于门体翻转至平行于门体以实现冰箱间室的密封。
[0003]但门体打开时,会由于各种意外因素而导致竖梁偏离垂直于门体的角度。此时进行关门操作,竖梁导向结构无法有效配合引导竖梁翻转,易造成门体关不严密、漏冷;更有甚者,将直接导致竖梁及其导向结构被撞坏。
[0004]已有的竖梁采用一个扭簧,上述扭簧随着竖梁的翻转具有不同的弹性状态,并使得门体打开时,凭籍扭簧的弹力让竖梁保持垂直于门体的状态。但在使用过程中,扭簧的扭曲形变大,容易变形,可靠性低。另,中国专利CN203274419 U揭示了一种冰箱竖梁翻转结构,采用压缩弹簧及具有相互配合的凸轮结构的滑动块与支座实现90度精确翻转。但该结构的竖梁在门体打开时,误操作可能导致竖梁转动超过90度,此时竖梁无法自动复位,进而在关门时容易撞坏竖梁或导向座。
[0005]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竖梁。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梁,能够在门体打开时一直保持垂直于门体的状态,有效避免误操作导致竖梁角度偏移,进而发生关门不严密或撞坏竖梁及导向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竖梁,包括竖梁本体及连接所述竖梁本体与门体的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包括安装于门体上的固定座、沿纵向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弹簧与滑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竖梁本体且与所述滑动件相配合的抵持件,所述抵持件设置为在竖梁本体转动时可驱动滑动件沿所述转轴上下移动,所述滑动件形成有与所述抵持件相抵持的螺旋斜面并于所述螺旋斜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门体打开时,所述竖梁本体带动抵持件沿所述螺旋斜面旋转至抵靠在第一止挡部上;门体关闭时,所述竖梁本体带动抵持件沿所述螺旋斜面向第二止挡部转动,所述抵持件自第一止挡部旋转至第二止挡部所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门体打开或关闭时抵持件所转动的角度。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结构还包括用以阻止滑动件沿所述转轴转动的限位件。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固定座呈一体设置且套设于转轴的外六角轴套,所述滑动件套设于所述外六角轴套且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外六角轴套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外六角轴套相配合的限位套。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外六角轴套且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下方。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斜面包括形成于所述滑动件的上端面并沿转轴对称设置的第一螺旋斜面及第二螺旋斜面。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件的上端面于所述第一螺旋斜面与第二螺旋斜面之间还向上突伸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分别形成于所述止挡块沿圆周方向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止挡部低于第二止挡部。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件向下突伸形成有相互对称且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螺旋斜面与第二螺旋斜面上的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件沿所述螺旋斜面旋转至所述第一止挡部时,所述弹簧的长度最长,压缩量最小,弹性应力最小;所述抵持件沿所述螺旋斜面旋转至所述第二止挡部时,所述弹簧的长度最短,压缩量最大,弹性应力最大。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件的上端还形成有用以与所述竖梁本体相固定连接的安装部。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竖梁,在门体打开时,所述竖梁本体带动所述抵持件沿所述螺旋斜面朝向第一止挡部旋转并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部。此时,对应于弹簧的弹性应力最小,误操作使得竖梁本体角度产生偏转时,弹簧被压缩,竖梁本体翻转的最大角度对应于所述抵持件旋转并抵靠于所述第二抵挡部。不论竖梁本体处于何种角度,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抵持件会沿所述螺旋斜面朝向第一止挡部旋转并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竖梁本体回位,进而彻底消除由于竖梁本体偏转导致的关门不严密或撞坏竖梁及导向座的冋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竖梁在门体打开时的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竖梁在门体关闭时的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竖梁翻转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竖梁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滑动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竖梁抵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述“上”、“下”以竖梁100正常安装设置的方向并参照附图所做的描述。
[0019]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竖梁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竖梁100包括竖梁本体1及连接所述竖梁本体1与门体的翻转结构2,所述竖梁本体1的顶端还设有用以引导所述竖梁本体1翻转的导向槽11。
[0020]参看图2至图7为本发明竖梁100的翻转结构2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翻转结构2包括安装于门体上的固定座21、沿纵向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转轴22、套设于所述转轴22的弹簧23与滑动件24以及固定于所述竖梁本体1且与所述滑动件24相配合的抵持件25。所述抵持件25设置为在竖梁本体1转动时可驱动滑动件24沿所述转轴22上下移动;所述滑动件24形成有与所述抵持件25相抵持的螺旋斜面241并于所述螺旋斜面24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42与第二止挡部243。
[0021]门体打开时,所述竖梁本体1带动抵持件25沿所述螺旋斜面241旋转至抵靠在第一止挡部242上;门体关闭时,所述竖梁本体1带动抵持件25沿所述螺旋斜面241向第二止挡部243转动,所述抵持件25自第一止挡部242旋转至第二止挡部243所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门体打开或关闭时抵持件25所转动的角度。相应地,门体打开时,所述抵持件25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部242,对应于所述滑动件24处于第一高度;门体关闭时,所述抵持件25沿所述螺旋斜面241朝向第二止挡部243转动并使得所述滑动件24处于低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竖梁本体1发生意外偏转至所述抵持件25抵靠于所述第二止挡部243时,对应于所述滑动件24处于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高度。
[0022]所述抵持件25沿所述螺旋斜面241旋转至所述第一止挡部242时,所述弹簧23的长度最长,压缩量最小,弹性应力最小;所述抵持件25沿所述螺旋斜面241旋转至所述第二止挡部243时,所述弹簧23的长度最短,压缩量最大,弹性应力最大。所述抵持件25在第一止挡部242与第二止挡部243之间旋转,对应于所述弹簧23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