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9596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流量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产品流量调节,通常是使用电磁阀,并需要电控板或温控器等其它装置进行控制切换,利用电磁阀的控制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同时由于电磁阀本身原因,利用电动阀的流量控制增大了系统耗电量,而且流量调节装置制造复杂、产品一致性比较差,故障率高、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流量调节装置的制冷设备。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流量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腔室导通的进口管、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出口管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出口管的径向尺寸,所述进口管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之间;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开且分别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外壁面分别止抵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连杆,所述连杆设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之间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所述连杆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之间间隔开的轴向长度且大于所述进口管与所述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之间间隔的最大距离。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调节装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进口管、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并使第一出口管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出口管的径向尺寸,在腔室内设置两个活塞并保证活塞之间的距离与进口管、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的位置关系,实现了单通道的大流量调节和小流量调节的切换,进而改变系统冷量,满足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对冷量的需求,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形成为柱状,所述进口管、所述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二出口管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出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进口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管导通,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室的邻近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导通。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旁通管形成为C形。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壳体的内端面之间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壳体的内端面。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壳体的外端面上设有调节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的调节螺栓。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制冷设备,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装置的一个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又一个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流量调节装置100;
[0018]壳体10 ;腔室11 ;左室111 ;中室112 ;右室113 ;进口管12 ;第一出口管13 ;第二出口管14 ;第一活塞20 ;第二活塞30 ;连杆40 ;旁通管50 ;弹性件60 ;调节螺栓7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装置100包括壳体10、第一活塞20、第二活塞30和连杆40。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有腔室11,壳体10设有与腔室11导通的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设置,第一出口管1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出口管14的径向尺寸,进口管12在壳体10的轴向上位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
[0021]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且分别沿壳体10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腔室11内,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的外壁面分别止抵壳体10的内壁面,连杆40设在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之间且连杆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相连,连杆40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间隔开的轴向长度且大于进口管12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间隔的最大距离。
[0022]换言之,流量调节装置100主要由壳体10、第一活塞20、第二活塞30和连杆40组成。
[0023]其中,壳体10内形成有腔室11,壳体10上设有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分别与壳体10限定的腔室11导通。具体地,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且第一出口管1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出口管14的径向尺寸,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可以外接节流装置例如毛细管。进口管12设在壳体10上且保证在壳体10的轴向方向上进口管12位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也就是说,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分别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进口管12位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进口管12可以外接在系统高压端例如冷凝器的出口。
[0024]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分别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在腔室11内,连杆40设在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之间使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可以一起沿壳体10的轴向活动。具体地,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的外壁面分别止抵壳体10的内壁面,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将腔室11分成沿壳体10轴向分布的三部分,连杆40的一端与第一活塞2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活塞30相连。
[0025]需要说明的是,连杆40在壳体10轴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在壳体10轴向的方向上的距离;连杆40在壳体10轴向的方向上的长度既大于进口管12与第一出口管13在壳体10轴向的方向上的距离,又大于进口管12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在壳体10轴向的方向上的距离。
[0026]换言之,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的距离,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之间的距离既大于进口管12和第一出口管13之间的距离,又大于进口管12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的距离。总之,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在腔室11内活动时,进口管12位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之间,既需满足进口管12和第一出口管13可以同时位于两个活塞之间的位置关系,又需满足进口管12和第二出口管14可以同时位于两个活塞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7]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装置100,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并使第一出口管1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出口管14的径向尺寸,在腔室11内设置两个活塞并保证活塞之间的距离与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的位置关系,实现了单通道的大流量调节和小流量调节的切换,进而改变系统冷量,满足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对冷量的需求,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0形成为柱状,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第二出口管14设在壳体10的侧壁面上,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进口管12位于壳体10的另一侧。流量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旁通管50,旁通管50的一端与进口管12导通,旁通管50的另一端与腔室11的邻近第一活塞20的一端导通。
[0029]也就是说,壳体10形成为柱状且壳体10的内壁沿轴向的径向尺寸保持一致,第一活塞20和第二活塞30将腔室11分成沿壳体10轴向分布的左室111、中室112和右室113,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分别沿壳体10的轴向间隔开设置在壳体10的侧壁面上。具体地,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进口管12位于壳体10的与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的位置相对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和第二出口管14可以沿壳体10的周向布置,只需满足在壳体10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即可。
[0030]流量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旁通管50,具体地,旁通管50的一端与进口管12连通,旁通管50的另一端与壳体10的左室111导通。
[0031]如图1所示,进口管12外接系统高压端,冷媒通过进口管12进入腔室11并通过旁通管50将系统压力传递至左室111,高压冷媒驱动第一活塞20带动连杆40以及第二活塞30向右活动,由此,进口管12与第一出口管13导通,进而使系统仅与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出口管13接通,实现大流量、单通道流量调节。如图2所示,系统冷媒压力较低时,第一活塞20、连杆40和第二活塞30向左活动,由此,进口管12与第二出口管14导通,进而使系统仅与径向尺寸较小的第二出口管14接通,实现小流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