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54442发布日期:2019-04-30 18:3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泥分离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来水厂排泥水和污泥的处置问题,污泥脱水分离处理最终处置泥饼是目前自来水厂对污泥处理的一个难点。

自来水厂污泥中含有各种水分,他们以不同的状态存在,包括自由水、矾花水、毛细水和结合水。以上污泥中的水分的去除,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进行预处理,然后用传统的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泥饼中含固率较低,同时由于加入化学药剂进行预处理,对水质有一定的污染。

同时,传统的离心机在处理污泥分离过程中,由于自来水污泥的颗粒较小,水溶解速度快,滑性大,很难推出分离的污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通过进料口将待处理浆料引入螺旋推料筒内的进料腔,以第一转速旋转螺旋推料筒,使待处理浆料进行预分离;

S2、通过螺旋推料筒的布料孔将S1中经预分离的浆料引入转鼓的螺旋分离通道,以第二转速旋转转鼓,使经预分离的浆料分离为附着于所述螺旋分离通道侧壁的固相物料和位于所述螺旋分离通道中部的液相物料,其中,所述螺旋分离通道位于转鼓内且围绕转鼓的转轴螺旋布置;

S3、通过上述螺旋分离通道将S2中分离的液相物料从转鼓的出液口引出;

S4、将S2中分离的固相物料进一步挤压;

S5、将S4中挤压后的固相物料从转鼓的出料口排出。

优选地,在S1中,所述进料腔内径从靠近进料口一端向远离进料口一端逐渐增大,使得待处理浆料在进料过程中所受离心力逐渐增大。

优选地,螺旋推料筒位于转鼓内,螺旋推料筒外周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在螺旋推料筒外壁和转鼓内壁之间形成螺旋分离通道。

优选地,还包括:S6、将转鼓内未排出的固相物料分散后再次送入所述螺旋分离通道进行分离。

优选地,在S6中,通过螺旋推料筒内的回料腔将转鼓内未排出固相物料分散,其中所述回料腔位于进料腔远离进料口一侧,所述回料腔外周设有回料入口和回料出口。

优选地,所述回料入口处设有筛网,使所述未排出固相物料进入所述回料腔后形成颗粒状。

优选地,所述回料出口位于所述回料入口远离出料口一侧。

优选地,所述回料腔内径从靠近出料口一端向远离出料口一端逐渐减小,使得分散后的混合物料在从回料入口向回料出口移动过程中所受离心力逐渐增大。

优选地,在S2中,螺旋推料筒与转鼓转向相同且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通过旋转螺旋推料筒和转鼓,实现对自来水污泥混合浆料进行二次分离,并且将分离后液相物料引出,并对分离后的固相物料进行挤压后排出,此外对转鼓内未排出的残留固相物料进行再次分散,并且分散后重新分离,从而无需对自来水污泥进行添加化学药剂进行预处理,实现自来水污泥的彻底分离,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提高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自来水污泥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自来水污泥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通过进料口将待处理浆料引入螺旋推料筒内的进料腔,以第一转速旋转螺旋推料筒,使待处理浆料进行预分离;优选地,所述进料腔内径从靠近进料口一端向远离进料口一端逐渐增大,使得待处理浆料在进料过程中所受离心力逐渐增大;

S2、通过螺旋推料筒的布料孔将S1中经预分离的浆料引入转鼓的螺旋分离通道,以第二转速旋转转鼓,使经预分离的浆料分离为附着于所述螺旋分离通道侧壁的固相物料和位于所述螺旋分离通道中部的液相物料,其中,所述螺旋分离通道位于转鼓内且围绕转鼓的转轴螺旋布置,螺旋推料筒与转鼓转向相同且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优选地,螺旋推料筒位于转鼓内,螺旋推料筒外周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在螺旋推料筒外壁和转鼓内壁之间形成螺旋分离通道;

S3、通过上述螺旋分离通道将S2中分离的液相物料从转鼓的出液口引出;

S4、将S2中分离的固相物料进一步挤压;

S5、将S4中挤压后的固相物料从转鼓的出料口排出;

S6、将转鼓内未排出的固相物料分散后再次送入所述螺旋分离通道进行分离,其中,通过螺旋推料筒内的回料腔将转鼓内未排出固相物料分散,其中所述回料腔位于进料腔远离进料口一侧,所述回料腔外周设有回料入口和回料出口,所述回料入口处设有筛网,使所述未排出固相物料进入所述回料腔后形成颗粒状,所述回料出口位于所述回料入口远离出料口一侧,所述回料腔内径从靠近出料口一端向远离出料口一端逐渐减小,使得分散后的混合物料在从回料入口向回料出口移动过程中所受离心力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通过旋转螺旋推料筒和转鼓,实现对自来水污泥混合浆料进行二次分离,并且将分离后液相物料引出,并对分离后的固相物料进行挤压后排出,此外对转鼓内未排出的残留固相物料进行再次分散,并且分散后重新分离,从而无需对自来水污泥进行添加化学药剂进行预处理,实现自来水污泥的彻底分离,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提高分离效率。

下面在实施例中结合图2的自来水污泥分离设备详细说明环保自来水污泥分离方法。

参照图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来水污泥分离设备,包括:转鼓1、螺旋推料筒2、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

转鼓1水平设置,转鼓1一端设有进料口和出液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料口,转鼓1内部设有从进料口一端向出料口一端延伸的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包括分离腔和挤压腔,挤压腔位于分离腔远离进料口一侧,挤压腔内径从靠近分离腔一端向远离分离腔一端逐渐减小;

螺旋推料筒2位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沿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设置,螺旋推料筒2包括推料部和挤料部,所述推料部位于所述分离腔内且外壁与所述分离腔内壁之间形成回液通道,所述回液通道与出液口连通,所述推料部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21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与所述分离腔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挤料部位于所述挤压腔内,所述挤料部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22且第二螺旋叶片22与所述挤压腔内壁间隙配合,螺旋推料筒2内设有进料腔和回料腔,所述进料腔侧壁设有布料孔,所述进料腔通过所述布料孔与所述回液通道连通,进料腔从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向中部延伸,进料腔内径从靠近进料口一端向远离进料口一端逐渐增大,回料腔位于进料腔远离所述进料口一侧,回料腔与进料腔之间设有间隔壁,回料腔的内径从远离所述进料腔一端向靠近所述进料腔一端逐渐增大,回料腔侧壁上设有多个回料入口和多个回料出口,多个回料入口沿螺旋推料筒2圆周均匀分布,多个回料出口沿螺旋推料筒2圆周均匀分布,回料入口位于回料出口远离所述进料腔一侧,回料入口处设有滤网3;

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转鼓1的转轴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鼓1围绕其转轴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螺旋推料筒2的转轴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螺旋推料筒2旋转。

本实施例的自来水污泥高效离心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待分离浆料进入进料腔,然后从布料孔进入转鼓和螺旋推料筒之间的分离腔,由于转鼓与螺旋推料筒转向相同,并且转鼓的转速大于螺旋推料筒,浆料在转鼓内进行彻底分离,分离后的固相辅助在转鼓内壁上,在螺旋推料筒的作用下,固相污泥向转鼓出料口一侧推动,而分离后的清液沿着围绕螺旋推料筒外壁的螺旋通道回流至转鼓出液口;随着螺旋推料筒旋转,固相物料从出料口排出,而含水率较高的固相污泥残留在转鼓内,残留污泥在压力作用下从回料入口处经滤网分散后进入回料腔,然后从回料出口重新进入分离腔进行分离,从而保证固相污泥更加彻底地排出。

通过对进料腔的优化设计,预分离室内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并且分配室的内径大于预分离室的最大内径,使得浆料所受离心力逐渐增大,浆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比重较大的固相具有向外圈运动的趋势,而比重较小的液相在预分离腔中部移动,大大提高浆料的预分离效果。

通过对转鼓和螺旋推料筒的优化设计,分离后的固相在螺旋推料筒的作用下被推至转鼓的锥状部,由于锥状部的内径逐渐减小,固相污泥被进一步挤压,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提高分离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