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固体垃圾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垃圾产量电在逐年上升,其中固体垃圾不仅数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垃圾清运的费用电极高,浪费人力物力,同时消运堆放垃圾的过程会产生粉尘灰沙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在产生固体垃圾的源头,有效的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彻底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固体垃圾的处理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体垃圾的处理方法,步骤如下:A将固体垃圾集中,先进行大件除杂;B除杂后将垃圾进行一级破碎,破碎成40mm以下,进行除铁和风选;C进入二级破碎程序,将物料进行细破,D细破后再进入筛分程序,粒级筛分为5-10mm、10-20mm、20-40mm三个级连续级配。
步骤A中所述大件除杂是将固体垃圾中大木块、钢筋、衣物拣出;
步骤B中所述除铁和风选是采用永磁带式除铁器,通过连续吸铁、弃铁,将物料中的铁屑选出;除铁后的物料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二级破碎工段,此输送过程中由风机对物料进行连续吹风,清理出物料中塑料、木屑等轻质杂物。
步骤C中所述细破是根据不同粒级要求,对破碎机排料口进行调节。
步骤D筛分的过程中通过除尘装置进行除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直接将机械设备运输到现场,现场处理固体垃圾,省去繁琐的程序和运输成本,同时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条件,保护城市风貌,提高环境质量,并且节约用地。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也可以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全封闭厂房;骨料破碎采用移动式设备,噪音小;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HHDC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表面进行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以阻止噪音扩散;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建筑垃圾是由碎混凝土、碎砖瓦、碎砂石土等无机物类构成。
化学性质稳定:建筑垃圾的化学成分是硅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及硫酸盐等。这些成分属于无机材料,耐酸、耐碱、耐水性好。,
物理性质稳定:颗粒大、透水性好、不冻涨、塑性小。同时具有相当好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抗冻性、耐水性等。即强度高、稳定性好。
总体来说,建筑废渣又具有相当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其性能优于粘土、粉性土,甚至砂土和石灰土。
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应用于工程建设,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同时又解决了城市固体废物排放污染土地的问题。
下面以建筑垃圾为例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所采用的设备如下:
1、人工分选 建筑垃圾进厂后,堆放至露天堆场,并由装载机运输堆高,以便充分利用堆场。同时装载机将一部分建筑垃圾倾倒在人工分选场地,通过 人工分选,将废墟中大件木块、钢筋、衣物等拣出,并堆置杂物堆场。经过人工分选后的废墟垃圾由装载车运至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并喂入给料料斗。
2、一级破碎 给料料斗中建筑垃圾由卸灰阀卸至输送机中,输送至鄂式破碎机中进行粗破。将鄂式破碎机出料口调节为40mm,使其出料粒径在40mm以下,保证其能够进行除铁和风选工艺要求。破碎后物料排到皮带输送机上,输送至除铁、风选工段。
3、除铁、风选 除铁采用永磁带式除铁器,通过连续吸铁、弃铁,将物料中的铁屑选出,并输送至杂物堆场;除铁后的物料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二级破碎工段,此输送过程中由风机对物料进行连续吹风,清理出物料中塑料、木屑等轻质杂物,并将其通过输送机运至杂物堆场。
4、二级破碎 输送机将物料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受料斗中,进行二级破碎。二级破碎是将物料进行细破,并根据不同粒级要求,对破碎机排料口进行调节,以保证对不同粒级材料的产量符合后续工艺的要求。
5、筛分 破碎后的物料卸至振动给料机,由其输送至振动筛分机,筛分粒级为5-10mm、10-20mm、20-40mm三个级连续级配;同时通过除尘设备进行除尘处理,筛下物料由输送机送至各级堆场;由装载车运至其他工艺线。
质量检测数据
应用
本发明处理的固体垃圾最终生产的颗粒可以用于以下物质。
作为再生骨料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可以制备成道路材料,墙体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