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分散农牧户的垃圾全过程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7301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全过程管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分散农牧户的生产生活特点和垃圾产生特征,采用“分类回收-清洁直运-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垃圾全过程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的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当前我国农村人均垃圾产量约0.80kg/(d·人),年产量约1.78亿吨,且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大量垃圾的产生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总结当前有关农村垃圾管理方法发现,多数研究集中在针对一个基本自然村,针对农牧区特别是分散农牧户的垃圾管理方法尚未出台。

当前我国分散农牧户的垃圾产生现状为:垃圾点位分散,收集困难,运输距离远,收运成本高,垃圾处理设备设施落后等特征。将农牧区垃圾全覆盖纳入城镇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很不科学,而在农牧区建立独立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又造价太高。因此,探索一种适宜我国分散农牧户的投资成本较低的、高效可行的垃圾全过程管理方法已迫在眉睫。

通过对农村垃圾管理方法的发明检索,查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专利。如:专利1:“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系统”(申请号:cn201320155561.x),涉及一种采用堆肥、焚烧、定期清运结合的方法处理农村垃圾。专利2:“一种农村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申请号:cn201210122330.9),涉及一种可回收垃圾分类收集后定期卖给有关收购人员,厨余垃圾堆肥,有害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不可回收垃圾焚烧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此两种方法局限性在于:一是均为针对人口较多的自然村的垃圾管理办法,农牧区的现状是地广人稀且垃圾量少,所以无法解决分散农牧户的垃圾处理问题;二是未建立集“分类-回收-运输-处理处置”为一体的科学的垃圾管理办法,特别是其中的可回收物的处理方式为外售于有关收购人员,但据实践调查,废品回收人员仅收购几种有价值的物品,而且其收购意愿与当前回收市场行情有关,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会出现拒绝收购的现象,加之分散农牧户的可回收物量较小、居住分散、运输距离远、收运成本高等特点,一般废品回收人员根本不愿意上门回收,导致分散农牧户垃圾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塑料类白色污染非常严重;三是不可回收垃圾采用焚烧的方法,此法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资源化利用程度极低;四是未囊括农牧区产生的各种类垃圾,如秸秆类农牧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五是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脱离农牧民实际,分散农牧户产生的厨余垃圾量极少,多用于饲养牲畜,达不到堆肥要求的规模量。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是针对分散农牧户的生产生活特点和垃圾产生特征,采用覆盖分散农牧户的、囊括农牧户各种类垃圾的集“分类回收-清洁直运-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为一体的垃圾全过程管理方法,其特点为成本低、管理科学、环境效益高。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分散农牧户的生产生活特点和垃圾产生特征,采用“分类回收-清洁直运-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覆盖分散农牧户的各种类垃圾的低成本、高效运行的垃圾全过程管理办法,实现农牧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分散农牧户的垃圾全过程管理办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分散农牧户的生产生活特点和垃圾产生特征,采用“分类回收-清洁直运-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垃圾全过程管理方法,具体包括:

垃圾分类:囊括分散农牧户的各种类垃圾,具体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牧业废弃物、大件垃圾及电子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又细分为塑料类、玻璃类、纸类、金属类、织物类,农牧业废弃物包括秸秆类和畜禽粪便;

分类后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及电子垃圾经“农牧区垃圾直运车”定期清运,清运频次与当地垃圾产生量有关,一般为1-2次/月,运往废旧物资分拣与回收中心,可循环利用的垃圾根据其后端处理工艺进行二次分拣,实现资源化利用,采用的“农牧区垃圾直运车”为全封闭式,避免垃圾清运过程的“跑、冒、滴、漏”问题,车体内部设置不同区域,实现垃圾分类运输;有害垃圾达到一定量后运往专业危废处理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置;

厨余垃圾用于饲养畜禽,农牧业废弃物与畜禽粪便一起运往城镇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厂或就地进行堆肥处理,产生的肥料用于还田、草场施肥或荒漠化治理;

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炉灰),填坑铺路或粉碎后制成免烧砖。

所述的“农牧区垃圾直运车”为集垃圾回收、环保宣传、便民服务三种功能为一体的环保车辆,以单车、定期、定点、进村入户的服务模式,解决农牧区分散农牧户和人口较少的嘎查村垃圾收运问题;环保宣传包括播放宣传片及环保标语、分发宣传材料、开展环保公益演出及知识讲座;便民服务有车载粉碎及免烧砖一体机、车载骨粉机、大件商品送货上门和大宗农牧产品搬运。

同时“农牧区垃圾直运车”充分利用包括微信在内的网络平台,收集并发布物资回收动态信息,便于居民在第一时间获得价格等相关信息,同时开展网上预约收运服务,填报收运地点及垃圾量,结合“农牧区垃圾直运车”gps定位系统,通过“互联网+农牧区垃圾收运”服务平台,规划本次最佳收运路线,避免车辆空跑及空载问题,构建快捷有效的“互联网+农牧区垃圾收运”服务平台和科学管理模式。

所述的废旧物资分拣与回收中心与城镇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厂建在一个园区内,构建废旧物资分拣、回收及再利用循环产业链条。

附图说明

图1分散农牧户垃圾全过程管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是实施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前提。利用“农牧区垃圾清运车”下乡进村时机,自带设备、材料,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形式包括:开展垃圾减量化宣传动员会、举办垃圾分类现场宣教活动、开展环保公益演出及知识讲座、居民聚集点布置宣传展板,入户宣传,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及环保音像资料等,寓教于乐,逐步建立环境保护的理念。

实施例2

结合前期实地调研考察与实践,特制定适合分散农牧户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置方案,具体为:3种垃圾桶:厨余垃圾——绿桶、有害垃圾——红桶、其他垃圾桶——黄桶;可回收物配置捆绑绳及清运车自带的可循环使用的可回收物分装袋,其中纸类分为书纸类、黄纸箱、花纸箱3类,需居民自行捆绑完好;塑料类分为矿泉水瓶、桶制塑料、其他塑料袋类,其中容器类塑料需把里面的东西清理干净、压扁,自行整理放置待收运;金属类分为易拉罐、金属碎块及大件金属,其中易拉罐需压扁,其他两类村民自行整理或捆绑完好;织物类需清洗干净,捆绑完好,待收运。“农牧区垃圾清运车”车体内分区设置,可回收物占车体80%的区域,有害垃圾占20%的区域,其中可回收垃圾区再分设纸类区、塑料区、玻璃区、金属区、织物区。

实施例3

“农牧区垃圾清运车”实行有偿回收体制,回收垃圾种类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以及大件垃圾和电子垃圾。收运周期为:每个月下乡收购1-2次。可回收物按市场回收价收购,如金属、塑料制品、纸类、玻璃、织物类等;有害垃圾及部分不可外售的可回收物,进行垃圾计量,根据垃圾量,置换相应的生活用品,包括:环保节能led手电筒、分类垃圾桶、环保垃圾袋等环保用品。大件垃圾和电子垃圾通过“农牧区垃圾清运车”服务热线,预约上门服务,根据市场回收价格收购。

收购回来的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电子垃圾进入废旧物资分拣及回收中心,经分拣后外售或再利用;有害垃圾则送往当地危废处理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实施例4

“农牧区垃圾清运车”充分利用包括微信在内的移动网络平台,收集并发布物资回收动态信息,开展网上预约收运服务,同时结合“农牧区垃圾清运车”gps定位系统,平台根据各分散点反馈的垃圾量及运输距离,规划收运最佳路线,避免车辆空跑并减少空载量,同时对收运漏点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确保每次收运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