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190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清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名称有: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FPC线路板。软硬结合板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电子电路板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覆盖上一层粉尘,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因此,需要定期对电子电路板进行清洁。现有的电子电路板清洁工具主要是毛刷,在刷头上设有用于清洁的密集的毛,清洁时,手执手柄,用毛刷的尖部在电子电路板上反复清扫,使粉尘脱离电子电路板表面。清洁时会将电路板粉尘掀起,污染周边环境,并且还会有一部分粉尘回落到电子电路板表面。而且现有的人工清洁方法,需要准备多种型号的清洁软刷,也不能同时清洁多块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方便电路板清洁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环保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包括壳体、除尘软刷和风机,所述壳体设为两面不完全封闭,所述壳体的顶部内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设为多个电机,每个电机的转轴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转轴螺纹连接除尘软刷,除尘软刷一端向内开设带有内螺纹的凹槽,除尘软刷的另一端套有带软毛的除尘套,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风机,风机两侧均设有防尘罩,壳体上设有连接风机控制电机的数据线接口,所述壳体的顶部铰接提手。

优选的,所述壳体设有储物盒,储物盒内放置防尘塑料手套。

优选的,所述壳体与风机相对的未封闭面边侧开设滑槽,滑槽内插入玻璃并于玻璃上洒水。

优选的,所述除尘软刷按照除尘套型号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电路板除尘,除尘套上的软毛对带灰尘的电路板进行清扫,启动风机,将清扫下来的灰尘吹到带水的玻璃上,灰尘附在玻璃表面,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清理多个电路板,且能够更换不同型号的软毛刷,而且能够将清扫下来的灰尘粘附在玻璃上,防止清洁电路板时,灰尘到处飞,提高了清洁电路板的效率,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转轴,3、除尘软刷,4、风机,5、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除尘软刷3和风机4,所述壳体1设为两面不完全封闭,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设为多个电机,每个电机的转轴2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转轴2螺纹连接除尘软刷3,除尘软刷3一端向内开设带有内螺纹的凹槽,除尘软刷3的另一端套有带软毛的除尘套,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风机4,风机4两侧均设有防尘罩,壳体1上设有连接风机4控制电机的数据线接口,所述壳体1的顶部铰接提手5。

所述壳体1设有储物盒,储物盒内放置防尘塑料手套,套塑料手套防止手沾满灰尘;所述壳体1与风机4相对的未封闭面边侧开设滑槽,滑槽内插入玻璃并于玻璃上洒水,粘附灰尘,便于清洁;所述除尘软刷3按照除尘套型号排列,防止混乱。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电路板除尘装置,将玻璃插入壳体1与风机4相对的未封闭面边侧开设的滑槽内,在玻璃上洒上水,螺纹连接转轴2与除尘软刷3,在除尘软刷3的底端套带软毛的除尘套,根据需要,选择连接一个或者多个除尘软刷3,启动壳体1的动力装置,除尘套上的软毛对带灰尘的电路板进行清扫,启动风机4,将清扫下来的灰尘吹到带水的玻璃上,灰尘附在玻璃表面,取出玻璃,进行清洁;整个电路板除尘装置,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清理多个电路板,且能够更换不同型号的软毛刷,而且能够将清扫下来的灰尘粘附在玻璃上,防止清洁电路板时,灰尘到处飞,提高了清洁电路板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