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845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生活污水的产生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餐厅产生的含有大量食用油的污水,国家强制规定,餐厅的油污水,需对其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后方可对外排放,可是现有设备都是对油污水进行初分离,其排放的污水中仍然漂浮着一层油膜,目前,针对油膜分离的装置还很少,且这些装置的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受到了市场价格的限制。

中国专利CN103073091A公开了一种用于薄油膜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点是:在箱体的上方设有箱盖,箱盖自后向前、自左右向中间逐渐升高形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最高处竖向设置一个集油井,油污水从设置与箱体前面板上的进口平行流入箱体之后,受到阻流装置中梳柱阵列的阻力,核心流的流速减小,比重小的浮油集中于箱体的上部空间,由于箱体上方的锥形结构的箱盖,使得浮油集中在箱体顶部靠前区域,再向上进入集油井,使箱体内上部的油层很薄,集油井内的油层也能迅速增厚至设定的排油厚度,然后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实现油污的分离。该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巧妙,能实现很好地油污分离,同时,制造成本相对不高,易于市场推广。但是,由于壳体内的油水并不能通过梳柱阵列达到较好的静止状态,水上层的油污起伏较大,并不利于油膜的增厚形成,也不利于最后油污的排出。同时,电磁阀在排出油污时,油污依然含有较多的水,导致在回收油时油的浓度不高,不利于后期对油的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部一侧的进料口,设于壳体下部另一侧的出水口,壳体内,进料口的下方均布有多根阻流柱,多根阻流柱形成梳柱阵列,梳柱阵列与出水口之间设有波浪形状的防波板,防波板用于阻挡梳柱阵列内的油水流入出水口内,防波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防波板朝出水口的一侧,溢流口的下方设有斜板,斜板的上方设有带疏水吸油海绵的吸油装置,斜板的末端与出水口接通,吸油装置用于吸收斜板上的油污。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防波板的设置使油水集中于梳柱阵列形成的腔室内,通过梳柱阵列的阻流作用,油水流动趋势下降,经过防波板对油水冲击力的稀释和吸收,油水出现分层,待梳柱阵列形成的腔室内的油水不断增多并超过防波板的溢流口后,上层形成的油膜通过溢流口流至斜板上,油膜沿斜板平滑流过,由于疏水吸油海绵具有只吸油不吸水的特点,油膜经过吸油装置吸收后,剩下的水流至出水口处,然后排出分离装置外。与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够更好地促使油水分层,并使油水分离,经过吸油装置吸收后,分离出来的油的浓度很高,水分杂质含量极少,大幅减轻了回收油的后期处理,可实现连续化油水分离,油水分离效率高,制造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市场化应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吸油装置更好地实施,吸油装置包括若干个吸油辊,吸油辊与斜板的距离为3-5mm,以便于对油膜的吸收,吸油辊的表面包裹一层第一疏水吸油海绵,第一疏水吸油海绵的厚度不小于5mm。

进一步,为了实现连续化油水分离处理,吸油辊的上方设有用于收集第一疏水吸油海绵内的食用油的油收集辊,油收集辊的辊面上设有吸油槽,油收集辊与吸油辊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疏水吸油海绵的厚度。通过油收集辊对吸油辊表面的第一疏水吸油海绵进行挤压,使第一疏水吸油海绵内的油析出并被吸油槽吸收,进而实现油的传递,使吸油辊始终处于未饱和吸收状态并不断对斜板上的油膜进行吸收,进而实现连续化油水分离。

进一步,为了使吸油槽更好地吸油,吸油槽内设有第二疏水吸油海绵,第二疏水吸油海绵的厚度不小于吸油槽的深度。

进一步,为了减少油收集辊的自重和对第一疏水吸油海绵的刮擦影响,油收集辊为多根刚性条组装成的鼠笼式辊筒,油收集辊内充满第二疏水吸油海绵,第二疏水吸油海绵伸出刚性条之间的间隙形成吸油槽。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挤压第一疏水吸油海绵和提高油收集辊的耐用性能,刚性条为金属圆条,刚性条转动连接在油收集辊上,以减小对第一疏水吸油海绵的刮擦影响。

进一步,考虑到刚性条直接跟油水接触,为防止刚性条表面腐蚀和结垢,刚性条在安装使用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对刚性条进行热处理,将刚性条置于热处理炉内于1-2MPa下,在惰性保护性气体中加热至700-800℃,保温时间为0.5-2h,然后随炉冷却至50℃时,取出空冷;

步骤2、热处理完成后,放入润滑槽内进行表面润滑处理,润滑时间为3h,其中,润滑液为汽机油,汽机油内含有10wt%油溶性有机铜化合物;

步骤3、表面润滑处理完成后,擦净刚性条表面即可。

上述中,对刚性条的表面浸渍少量铜元素,刚性条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具有纳米结构的氧化铜层,氧化铜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在其表面能形成保护膜,致密的表面结构使刚性条表面不易形成点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疏水疏油性质,使刚性条的表面不易粘接油污,减少了油水对刚性条的侵蚀接触时间,提高了刚性条耐腐蚀和不易结垢的性能。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实现连续化油水处理,防波板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压力阀门,压力阀门用于导通或关闭梳柱阵列和出水口之间的通道。当梳柱阵列形成的腔室内的油水的水压过高,水位超过设定高度时,压力阀门导通,使底部的水直接流至出水口处,起到泄压降低水位的作用,使斜板上的油膜内水分含量降低,反之,当梳柱阵列形成的腔室内的油水的水压过低时,压力阀门关闭,水位上升至设定高度,进而便于油膜从溢流口排出。

进一步,为了提高吸油效果,斜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沿斜板的弧形方向,吸油辊环形分布于斜板的上方,通过布置多个吸油辊对油膜进行多次吸收,进而使油全部分离出来,使排出的水中油含量极少,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能够更好地促使油水分层,并使油水分离,经过吸油装置吸收后,分离出来的油的浓度很高,水分杂质含量极少,大幅减轻了回收油的后期处理,可实现连续化油水分离,油水分离效率高,制造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市场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的另一种情况;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油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收集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壳体,2为进料口,3为出水口,4为梳柱阵列,401为阻流柱,5为防波板,501为溢流口,6为斜板,7为吸油装置,8为吸油辊,801为第一疏水吸油海绵,9为油收集辊,901为吸油槽,902为第二疏水吸油海绵,903为刚性条,10为压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食用油分离回收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上部一侧的进料口2,设于壳体1下部另一侧的出水口3,壳体1内,进料口2的下方均布有多根阻流柱401,多根阻流柱401形成梳柱阵列4,梳柱阵列4与出水口3之间设有波浪形状的防波板5,防波板5用于阻挡梳柱阵列4内的油水流入出水口3内,防波板5的上部设有溢流口501,防波板5朝出水口3的一侧,溢流口501的下方设有斜板6,斜板6的上方设有带疏水吸油海绵的吸油装置7,斜板6的末端与出水口3接通,吸油装置7用于吸收斜板6上的油污,疏水吸油海绵可以为疏水吸油纤维素海绵。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吸油装置更好地实施,吸油装置7包括若干个吸油辊8,如图1和图2所示,吸油辊8与斜板6的距离为3-5mm,以便于对油膜的吸收,优选为4mm,吸油辊8的表面包裹一层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的厚度不小于5mm,优选为8mm,如图3所示。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为了实现连续化油水分离处理,吸油辊8的上方设有用于收集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内的食用油的油收集辊9,油收集辊9的辊面上设有吸油槽901,油收集辊9与吸油辊8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的厚度。通过油收集辊9对吸油辊8表面的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进行挤压,使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内的油析出并被吸油槽901吸收,进而实现油的传递,使吸油辊8始终处于未饱和吸收状态并不断对斜板上6的油膜进行吸收,进而实现连续化油水分离。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使吸油槽901更好地吸油,吸油槽901内设有第二疏水吸油海绵902,如图4所示,第二疏水吸油海绵902的厚度不小于吸油槽901的深度。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减少油收集辊9的自重和对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的刮擦影响,如图4所示,油收集辊9为多根刚性条903组装成的鼠笼式辊筒,油收集辊9内充满第二疏水吸油海绵902,第二疏水吸油海绵902伸出刚性条903之间的间隙形成吸油槽901。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挤压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和提高油收集辊9的耐用性能,刚性条903为金属圆条,刚性条903转动连接在油收集辊9上,以减小对第一疏水吸油海绵801的刮擦影响。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考虑到刚性条903直接跟油水接触,为防止刚性条903表面腐蚀和结垢,刚性条903在安装使用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对刚性条进行热处理,将刚性条置于热处理炉内于1-2MPa下,在惰性保护性气体中加热至700-800℃(优选为730℃),保温时间为0.5-2h(保温最佳时间为1.5h),然后随炉冷却至50℃时,取出空冷;

步骤2、热处理完成后,放入润滑槽内进行表面润滑处理,润滑时间为3h,其中,润滑液为汽机油,汽机油内含有10wt%油溶性有机铜化合物;

步骤3、表面润滑处理完成后,擦净刚性条表面即可。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连续化油水处理,防波板5的底部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设有压力阀门10,如图1和图2所示,压力阀门10用于导通或关闭梳柱阵列4和出水口3之间的通道。当梳柱阵列4形成的腔室内的油水的水压过高,水位超过设定高度时,压力阀门10导通,使底部的水直接流至出水口处,起到泄压降低水位的作用,使斜板6上的油膜内水分含量降低,反之,当梳柱阵列4形成的腔室内的油水的水压过低时,压力阀门10关闭,水位上升至设定高度,进而便于油膜从溢流口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提高吸油效果,斜板6的横截面为弧形,如图2所示,沿斜板6的弧形方向,吸油辊8环形分布于斜板6的上方,通过布置多个吸油辊8对油膜进行多次吸收,进而使油全部分离出来,使排出的水中油含量极少,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