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4812阅读:3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餐饮污水隔油系统中,以香港餐饮业为例,尤其是中小型餐饮业通常采用平流式隔油池,但整池只有两格隔油池,没有设置水面油污刮油装置,也没有设置隔除厨余渣污的装置。这样不但隔油效率有所不足,排除水面油污更不方便又不干净,且池底内容易沉积厨余渣污,因没设置池底排渣污喉,清除池内渣污更困难也更不彻底,隔油池因而经常堵塞及产生恶臭,影响餐饮业的卫生。

上述缺陷,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其特征在于,隔油池主池体和可揭开的主池盖,所述隔油池主池体分隔为隔渣池、第一隔油池、第二隔油池以及第三隔油池,所述隔渣池与所述第一隔油池之间设有隔渣网水流口,所述第一隔油池与所述第二隔油池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隔油池与所述第三隔油池之间设有水流口和隔油板;

所述隔渣池设有污水入口,所述第三隔油池设有出水口;

所述隔渣池设有可提取的隔渣篮,所述第一隔油池、所述第二隔油池以及所述第三隔油池分别设有手动刮油装置和刮油污斗,所述刮油污斗连接池外排油污喉;

所述隔渣池、所述第一隔油池、所述第二隔油池以及所述第三隔油池的池底分别设有池底排渣喉,所述隔渣池、所述第一隔油池、所述第二隔油池以及所述第三隔油池分别设有通气口,所述隔油池主池体的外部设有可提取的集油污槽;

所述隔油池主池体设有可调节的池座脚。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渣网水流口设于所述隔渣池的隔板上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刮油装置包括下刮油板、单向转齿轮以及承高条。

更进一步的,拉动所述刮油装置时,所述下刮油板设于水面中;推动所述刮油装置时,所述下刮油板高于所述水面。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污斗连接所述池外排油污喉之处设有油污喉闸阀掣。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渣池、所述第一隔油池、所述第二隔油池以及所述第三隔油池的池底分别设有池底排渣喉,并且连接处分别设有排渣喉闸阀掣。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设于所述隔渣池、所述第一隔油池、所述第二隔油池以及所述第三隔油池的背板顶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隔渣池及可提取的隔渣篮,方便隔除池中厨余渣污;

2、各个池底设置排渣污喉,方便清洗池内体排渣污;

3、三格隔油池各设置手动刮油装置,方便刮排被三格隔油池隔浮于水面的油污;

4、隔油池主池体设置可调节之池座脚,方便调节主池体处于平水状态,以达隔油及刮油最佳功能;

5、各个池设置通气口以作装置各个池的池内与池外之平衡气压之用,包括排泄装置各个池的池内气体,及以达各手动刮油装置刮排水面油污的正常运作;

6、隔油池主池体设置三格隔油池,相比传统隔油池只设置两格隔油池而提高系统的隔油效率;

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及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立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油池侧立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刮油装置推动运行的示意图。

在图中,1、隔油池主池体;2、隔渣池;3、第一隔油池;4、第二隔油池;5、第三隔油池;6、污水入口;7、出水口;8、隔渣篮;9、隔油板;10、隔渣网水流口;11、水流口;12、手动刮油装置;13、池座脚;14、主池盖;15、池底排渣口;16、池底排渣喉;17、排渣喉闸阀掣;18、下刮油板;19、单向转齿轮;20、承高条;21、拉推手;22、刮油污斗;23、油污喉闸阀掣;24、集油污槽;25、通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隔油池主池体1和可揭开的主池盖14,隔油池主池体1的四角各设有可调节的池座脚13,隔油池主池体1的外部设有可提取的集油污槽24。

隔油池主池体1分隔为隔渣池2、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隔渣池1设有污水入口6,第三隔油池5设有出水口7。

隔渣池2设有可提取的隔渣篮8,隔渣池2与第一隔油池3之间设有隔渣网水流口10,第一隔油池3与第二隔油池4之间以及第二隔油池4与第三隔油池5之间设有水流口11和隔油板9。

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分别设有手动刮油装置12,手动刮油装置12包括下刮油板18、单向转齿轮19、承高条20以及拉推手21,拉动刮油装置12时,下刮油板18设于水面中;推动刮油装置12时,下刮油板18高于水面。

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分别设有刮油污斗22,刮油污斗22连接池外排油污喉,刮油污斗连22接池外排油污喉之处设有油污喉闸阀掣23。

隔渣池2、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的池底分别设有池底排渣口15,池底排渣口15连接池底排渣喉16,并且连接处分别设有排渣喉闸阀掣17。

隔渣池2、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分别设有通气口,通气口设于隔渣池2、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的背板顶部。

隔渣网水流口10设于隔渣池2的隔板上部。

隔油池主池体1水流的流向如水流立面流向示意线A及水流平面流向示意线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现隔渣并平流式隔油的原理为:

安装本实用新型须先调节池座脚13使得隔油池主池体1处于平水状态,餐饮原污水经污水入口6流入隔渣池2时,污水中的厨余渣被隔渣网水流口10截隔并沉积在可提取的隔渣篮8中;

截隔厨余渣后的污水(包括经隔渣网水流口10漏入的少量厨余微渣粒污)经隔渣网水流口10及各个水流口11缓慢平流入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污水中的油(包括有些比重轻于水的污物)污因比重轻于水而被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的隔油板9隔浮在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的水面,少量漏入的比重重于水之厨余微渣粒污因而沉积在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的池底。按隔油顺序,因而大多数油污被隔浮于第一隔油池3的水面,少数油污被隔浮于第二隔油池4的水面,更少数的剩余油污被隔浮于第三隔油池5的水面。

已经油水分离及隔渣的污水从第三隔油池5的出水口7流出主池体1,再排入公共污水渠。被截隔并沉积在隔渣篮8中的厨余渣污,数量达到涉及影响装置正常运作或产生臭味的时候,在污水无排入装置的前提下,定期揭开主池盖14,再提取隔渣篮8倒入专装厨余污物桶进行后续处理;被隔浮于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的水面油污,数量达到涉及影响装置正常运作或产生臭味的时候,在污水无排入装置的前提下,定期分别打开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外的油污喉闸阀掣23,然后分别拉推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手动刮油装置12的拉推手21进行水面油污刮排。

拉动刮油装置12时下,下刮油板18置于水面中刮排水面油污,推动刮油装置12时,下刮油板18在单向转齿轮19及承高条20的作用下高于水面,以免推动水面油污回流,以达刮排水面油污更佳效果,油污各经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的刮油污斗22连池外的油污喉闸阀掣23,排入池外的集油污槽24,然后提取集油污槽24倒入专装油污桶进行后续处理。

视隔渣池2及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池底沉积的(经隔渣网水流口10及隔渣篮漏入的少量厨余微渣粒污)渣污状况,达到涉及影响装置正常运作或产生臭味的时候,在污水无排入装置及刮排干净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的水面油污前提下,定期打开隔渣池2及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的池外的排渣喉闸阀掣17,将隔渣池2、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的渣污经各个池底排渣口15连池外的池底排渣喉16及排渣喉闸阀掣17排出主池体1,再排入公共污水渠。

通气口25的作用为:排泄隔渣池2、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中的池内气体,及以利第一隔油池3、第二隔油池4以及第三隔油池5的各个手动刮油装置12刮排水面油污的正常运作;通气口25接驳气喉至室外。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