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蒸汽吹脱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23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氨基酸废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氨基酸生产的过滤、洗涤、发酵等工段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类废水中COD、BOD5、SS、NH3-N含量都较高,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较大。生化法因其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目前污水处理采用的主要方法。生化法又有好氧生化和厌氧生化之分,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水一般采用好氧生化,中高浓度有机废水要采用厌氧生化和好氧生化相联合的处理方法。但对于高浓度的氨基酸废水因其含有较高浓度的NH3-N会对厌氧生化的甲烷菌产生强抑制作用,使生化反应效果较差,这也是造成氨基酸废水较难处理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蒸汽吹脱解析法对氨基酸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废水中NH3-N含量是解决氨基酸废水难处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氨氮浓度由3000mg/L以上降低到200mg/L以下,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但是,蒸汽吹脱解析法需要大量的蒸汽作为媒介,蒸汽在吸收氨气之后进入吸收塔处理,其包含的热能大量损失,增加了氨氮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蒸汽的大量热能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吸收塔导致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的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的蒸汽吹脱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PH调节池、过滤塔、吹脱塔、吸收塔,换热器与过滤塔的顶部相连,过滤塔与吹脱塔之间设有废水提升泵,废水提升泵连接过滤塔的底部与吹脱塔的顶部,吹脱塔在顶部设有蒸汽排出口、底部设有废水排出口和蒸汽进入口,蒸汽排出口通过换热器连接吸收塔,废水排出口通过换热器进入生化处理环节,吸收塔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浓氨水排出口。

所述的PH调节池用于废水PH调节的用料为Na2CO3或者石灰,废水PH调节范围为11~12。

所述的改良的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系统,换热器可以是两个换热器,目的是让吹脱塔排出 的高温废水和高温蒸汽与低温废水充分换热,尤其是对蒸汽的二次利用。

所述的吹脱塔中间需要添加填料增加比表面积。

所述的换热器上设有温度测量仪,监测废水温度,优选的,控制氨基酸废水温度在80℃以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蒸汽的二次利用,增加了蒸汽的利用率,降低了氨基酸废水预处理过程的成本,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循环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氨基酸废水进口;2、温度测量仪;3、过滤塔;4、过滤塔填充物;5、废水提升泵;6、吹脱塔;7、吹脱塔填充物;9、蒸汽进入口;10、吸收塔;11、进水口;12、浓氨水排出口;13、换热器;14、PH调节池;15、蒸汽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改良的蒸汽吹脱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13、PH调节池14、过滤塔3、吹脱塔6、吸收塔10,换热器13与过滤塔3的顶部相连,过滤塔3与吹脱塔6之间设有废水提升泵5,废水提升泵5连接过滤塔3的底部与吹脱塔6的顶部,吹脱塔6在顶部设有蒸汽排出口15、底部设有废水排出口和蒸汽进入口9,蒸汽排出口15通过换热器13连接吸收塔10,废水排出口通过换热器13进入生化处理环节,吸收塔10顶部设有进水口11,底部设有浓氨水排出口12。

吹脱塔6中间需要添加填料增加比表面积,换热器13上设有温度测量仪2,监控氨基酸废水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氨基酸废水从1进入,经PH调节池14调节氨基酸废水PH至11~12,在碱性环境中促进废水中的氨氮转向游离氨气。为进一步促进氨氮向游离氨气的转换,在换热器13中利用高温废水与高温蒸汽与低温的废水换热,在回收蒸汽的大量热量的同时,提高入塔的氨基酸废水 至80℃以上,温度测量仪2监控入塔废水温度。废水经过过滤塔3,吸收氨基酸废水中的杂质后,通过废水提升泵5,将过滤塔3底部的废水提升至吹脱塔顶部。高温的氨基酸废水在吹脱塔6顶部进入,经过吹脱塔填料物7,与蒸汽充分接触,蒸汽自9带走废水中的游离氨气,并从吹脱塔顶部排出,经过换热器降温,高温废水从吹脱塔底部排出,经过换热器13降温。蒸汽降温后进入吸收塔10,带走的氨气溶解于吸收塔顶部11进入的水中,浓氨水经吸收塔底部12排出,降温后的废水氨氮含量达到生化处理条件,进入生化处理环节。

本实施例充分利用了高温废水和高温蒸汽的热能加热待处理的低温氨基酸废水,尤其是对蒸汽的二次利用,提高了氨氮排出效率,达到降低了氨基酸废水预处理的成本的效果。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