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7935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厂化温室大棚水产养殖工程领域,涉及龟鳖养殖污水处理,尤其是一种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龟鳖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2016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全国稚龟苗种数量8969万只,稚鳖数量65701万只;2015年,我国龟养殖产量43487吨,鳖养殖产量341588吨。我国的龟鳖已经基本步入以民众消费为主的市场。

温室大棚龟鳖养殖密度高,为了保持温度和龟鳖生长环境的稳定、节省能耗,不能经常换水或每次只能少量换水,这些特点使得养殖水体极易恶化,龟鳖会由于养殖水体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盐发生中毒、死亡现象;另外,环保意识不强的养殖户会将养殖污水随意排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且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龟鳖对饲料的利用率大约只有70%~80%,使得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残饵,再加上龟鳖的排泄物,共同导致养殖水体中颗粒固体悬浮物含量较高,而常规的水处理方法难以去除这些会使水质恶化的颗粒物,一旦在水中停留过久,就会对龟鳖产生毒害,如果死亡的龟鳖没有及时清理会引起交叉感染,导致同一个养殖池中其余龟鳖快速、大量死亡。

目前温室龟鳖养殖水处理的方法往往是当水质恶化使得龟鳖发生中毒、死亡现象时,会换掉一定量的水,这不仅会增加加热新鲜水体所需能耗,还会影响龟鳖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当龟鳖满足上市条件时,才会将污水全部排放,彻底清除养殖池底的污泥,这会导致固体废弃物不能在养殖过程中及时被去除,会对龟鳖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大量污水的排放还会造成环境污染。cn201310153960.7号专利公开的一种生态组合处理龟鳖温室养殖废水的方法,是将污水经调节池、生态沟、人工湿地、净化塘、沉淀池再回到养殖池中,虽然处理效果稳定,但在处理过程中会散失大量的热量,会增加后续加热水体所需能量消耗。cn201610347603.8号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温室甲鱼养殖系统及养殖废水资源化方法,将养殖池、鱼塘、草塘串联使用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也会使水体散失大量热量,cn201210035280.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温室甲鱼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将污水通过沉淀池、强化生物过滤系统、深液流水培蔬菜床进行净化,但是沉淀池难以去除水体中粒径较小的颗粒物,使小颗粒物一直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对龟鳖的生长产生影响。而且这些方法并未考虑提高温室龟鳖的养殖密度,单纯是从净化水质出发。

微滤机是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具有通用性好、过滤效率高(对大于60um以上的颗粒)、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占地小等优点,多应用在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由于鱼类对养殖水体水质要求较高,利用微滤机处理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污水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原位水处理就是直接对污水进行现场处理,利用微滤机对龟鳖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处理有利于保持水体温度稳定,节省能耗。此外,由于龟鳖生理的特殊性,其养殖水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浊度(总悬浮物2.5g/l左右时),因此微滤机不能长时间连续运转,这就使得掌握微滤机对龟鳖养殖水进行原位处理的使用工艺参数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对温室大棚高密度龟鳖养殖水体处理技术进行优化,提供一种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方法,从而达到在有限的养殖空间中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提高龟鳖养殖密度,增加龟鳖产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温室大棚中设置若干养殖池及排污池,在养殖池中使用微滤机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水处理,微滤机对养殖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流回到养殖池中,被截留的大颗粒悬浮物直接排放到排污池中;所述的微滤机采用间隔开启模式,微滤机的开启时间、运行时间和关闭时间依据饲料投喂时间、龟鳖的消化和排泄规律设定,每次投喂后当龟鳖排泄达到高峰时开启微滤机,在下次投喂之前关闭,两次投喂间隔期间,每当水体中悬浮物浓度下降至低于2.5g/l时关闭微滤机,每当水体中悬浮物浓度上升至高于2.5g/l时再开启微滤机。

进一步,所述的养殖池中养殖的龟鳖个体重量相差10g、养殖密度为30kg/m3以上。

进一步,每次投喂后1~2小时开启微滤机,每天微滤机对整个养殖水体循环处理达2~3次后方可停止运行。

进一步,所述的排污池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方法,通过在保温效果好的温室大棚(通常水温30~32℃)中的养殖池中养殖个体相近、密度较高的龟/鳖,并使用微滤机对养殖池污水进行原位处理,过滤时,大颗粒物会被滤网截留下来通过排污口直接排到排污池中,过滤后的水流回养殖池中,微滤机采用间隔模式开启,有利于满足龟鳖对养殖水质的生理需求,原位水处理效果直接,有利于保持水体温度,微滤机原位水处理有利于去除固体悬浮颗粒物等有害指标,有利于提高龟鳖食品质量安全,还有助于减少其他水处理设施、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对于160m3的养殖池水体,现有温室大棚龟鳖养殖密度已经属于较高水平,可达10000只,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养殖密度还可以进一步的大幅提高,养殖密度可高达15000只。

具体地,本发明的系统特点在于:

本发明的温室大棚可以给龟鳖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最大程度降低了温度对龟鳖摄食的影响。

一个温室大棚中可以有多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养殖个体相近、密度较高的龟/鳖,为微滤机提高龟鳖养殖密度提供基础条件。

排污池设在养殖池之间,养殖池可同时向排污池排污,有利于节省空间。

此外可以将温室大棚中的过道设置在排污池上方,用于人行走和安装微滤机,从而达到进一步节省空间的目的。

采用微滤机对养殖池进行原位水处理,保证了在高密度情况下龟鳖依然正常进食。微滤机为间隔开启模式,开启一段时间后再隔一段时间重新开启,本发明综合考虑了龟鳖的生活习性和对水质的要求,通过大量实验摸索发现采用微滤机后可大幅提高龟鳖养殖密度,并获得微滤机最佳工作模式,这不仅有利于降低能耗,也不至于使水质过清而影响龟鳖的生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中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为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布局示意图。1为过道,2为①号养殖池,3为温室大棚,4为微滤机,5为排污池,6为②号养殖池。为了研究此种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原位水处理方法,发明人投入了较多时间,以中华草龟(chinemysreevesii)为例,通过创造性劳动和大量实验,对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部分实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原位水处理方法对提高龟鳖养殖密度的效益研究

表2投饲量与死亡个数的对比结果

在温室大棚3内,通过供暖系统使水体温度保持在30~32℃,实验开始时,①号养殖池2和②号养殖池6均养有15000只400g左右的中华草龟,使用转鼓式微滤机(滤网孔径120μm,过滤水量200m3/h)对②号养殖池6的水体进行原位水处理,过滤后的水再次流回到养殖池6中,过滤的固体颗粒物排放到排污池5当中。养殖池2与养殖池6形成对比。

每日投饲时间为06:00,14:00,20:30三个时间段,根据草龟的消化和排泄规律,草龟在进食20分钟后开始产生排泄物,一段时间后达到排泄高峰,为了及时去出水体中粪便、残饵等颗粒物,每次投喂后1~2小时开启微滤机,两次投喂间隔中,每当水体中悬浮物浓度下降低于2.5g/l时关闭微滤机,当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再次高于2.5g/l时再开启微滤机,每天微滤机对整个养殖水体循环处理达2~3次后停止。这样既有利于减少能耗,也不至于使水质过清而影响草龟的正常生长。

实验过程中,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地使用利生素调水。利生素主要用于污染较严重的养殖环境,具有较强的分解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分解后生成小分子有机物及矿物质,可降解水体中nh3-n、no2--n、h2s等有害物质,改善底质、水质,稳定水体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可保持水体稳定,消除底质不良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由表1可知,②号养殖池6(实验组)的氨氮、ph值、总悬浮物均比①号养殖池2(对照组)的参数值低,其中总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为:26.61%,25.59%,27.11%,26.10%,26.38%,28.98%,31.56%,31.71%,31.40%,34.25%,33.24%,33.52%。由此可见,随着悬浮物的不断积累,微滤机对其去除率也不断提高,说明实验组用了转鼓式微滤机进行水处理,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固体颗粒物,改善了中华草龟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了草龟养殖密度,表明用微滤机进行原位水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由表2可知,通过分析这27天的数据可以得出:①号池草龟累计死亡个数为53只,平均投饲量为59.9斤,②号池草龟累计死亡个数为33只,平均投饲量为70.0斤,即②号池草龟死亡数比①号池少,且投饲量比①号池多。由此说明:使用转鼓式微滤机对草龟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处理,在个体相近,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增加草龟的摄食量,还可以降低死亡率,这意味着,转鼓式微滤机对提高草龟的养殖密度起到了实质作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特点和优势,其目的在于让熟悉这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