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90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水排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行业的迅猛发展,商场、超市美食区、员工食堂等场所的含油餐饮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日益突出。未经隔油预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后会导致排水不畅、废水外溢、异味散发甚至管道堵塞,虽然隔油设备已逐步得到推广,但此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仍存在隔油效率低、易堵塞异味大、实际工况匹配度差、故障多等缺陷。而且出水含油率不能达到国家规定,会导致市政排水管道排水不畅,最终产生城市内涝、地沟油屡禁不止等问题。

设有地下室的酒店、饭店、食堂、商铺、超市、地铁、餐饮娱乐等通常采用室内隔油设备处理技术,负层安装的手动及全自动设备初步解决了室外隔油池占地、地上安装隔油器无空间、地下室设置隔油池和潜污泵的异味大维护难等难题。但此类产品仍采用传统单一的物理隔油工艺,功能部件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堵塞溢水、脂肪酸异味重、污泥沉积、乳化油难去除、出水油脂含量不达标、安装就位难等问题。

尤其对于未设地下室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美食商铺街等最初采用室外传统隔油池技术,伴随隔油设备的推广应用,隔油设备逐渐取代传统隔油池,此类隔油设备常采用室外坑内安装方式。但此方式需在室外浇筑混凝土设备坑,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坑内安装的设备操作维护空间狭小,无人管理,杂物和油脂无法提取,油水分离流道堵塞,最终导致设备频繁故障,油水分离效果差,臭味重、出水无法达到国家排放要求;另外,此室外建坑方式安装的设备通常采用自流排放出水方式,出水连接至污水检查井,遇暴雨天气时,雨水混入后极易产生污水倒灌,最终导致坑内设备故障甚至报废。因此采用此种方式,存在建设周期长、对环境不利影响大、安装及操作维护不便、故障率高、出水不达标、臭味重、污水倒灌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能够实现地埋式安装、环保生态、操作维护便捷、油水分离效果佳、故障率低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包括有罐体、控制器,所述罐体的内腔被两个隔板分隔成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所述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底部之间、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底部之间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进行连通;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三个分别与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检修口,各检修口上可拆卸安装有检修盖,所述罐体上设有与杂物拦截区相连通的进水端口、与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出水端口及通气管;

所述杂物拦截区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杂物拦截格栅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杂物拦截格栅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油水分离区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浮油渣收集桶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浮油渣收集桶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浮油渣收集桶底部设置有朝向上部打开的单向阀;所述废水提升区内设置有两台分别与出水端口相连通的提升泵,所述废水提升区上部设有液位调控器,所述液位调控器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所述提升泵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底端与罐体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一流通间隙,所述油水分离区底部右侧固定有一夹角朝左分布的v型导流板,所述v型导流板与第一隔板左侧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流通间隙相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所述第一流通间隙与第二流通间隙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连通的第一水流通道;

所述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油水分离区左侧壁下部固定有一l型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底端与罐体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三流通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三流通间隙相连通的导流孔,所述废水提升区底部右侧固定有一竖向分布且底端与导流孔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第三流通间隙、导流孔、导流管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均包括竖向分布的丝杆、固定连接于丝杆且用于驱动丝杆旋转的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丝杠上的升降块,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所述杂物拦截格栅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对应侧升降块上,所述浮油渣收集桶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的对应侧升降块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氧自由基净化系统。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内固定有单向止回阀。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分别设置一用于冲洗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的自清洁装置。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自清洁装置为开设在提升泵出水端两侧、朝向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倾斜分布的圆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废水排放装置,(1)在设备结构设计上,采用grp材质缠绕成型罐体,采用cfd优化设计的首创地埋装配式结构,可直埋覆土安装,适用广易施工,承压强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坑内安装方式造成的建设周期长、对环境不利影响大、安装不便等问题,开创了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地埋式新领域;(2)采用独创的可升降杂物拦截格栅和浮油渣收集桶,方便将收集杂物及除油渣工作引到罐体外的地上,完全解决了坑内设备操作维护不便的难题,消除坑内安装设备的检修、维护隐患,地上式操作维护更便捷;(3)在油水分离区设置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促使悬浮油、乳化油及部分溶解油高效分离,特别是对悬浮物的分离,大大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还减少了70%的污泥堆积量,最终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杂物拦截区,2-进水端口,3-升降驱动装置,4-杂物拦截格栅,5-v型导流板,6-油水分离区,7-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氧自由基净化系统,9-浮油渣收集桶,10-废水提升区,11-提升泵,12-导杆,13-液位调控器,14-出水端口,15-自清洁装置,16-单向止回阀,17-检修盖,18-通气管,19-检修口,20-罐体,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驱动电机,24-丝杆,25-升降块,26-第一流通间隙,27-第二流通间隙,28-第三流通间隙,29-导流管,30-l型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5可知,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包括有罐体20、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罐体20的内腔被两个隔板分隔成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杂物拦截区1、油水分离区6、废水提升区10,所述杂物拦截区1与油水分离区6底部之间、油水分离区6与废水提升区10底部之间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进行连通。

具体是:所述杂物拦截区1与油水分离区6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21,该第一隔板21底端与罐体20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一流通间隙26,所述油水分离区6底部右侧固定有一夹角朝左分布的v型导流板5,该v型导流板夹角为135°,所述v型导流板5与第一隔板21左侧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流通间隙26相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27,所述第一流通间隙26与第二流通间隙27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杂物拦截区1与油水分离区6连通的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油水分离区6与废水提升区10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22,所述油水分离区6左侧壁下部固定有一l型导流板30,所述l型导流板30底端与罐体20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三流通间隙28,所述第二隔板22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三流通间隙28相连通的导流孔,所述废水提升区10底部右侧固定有一竖向分布且底端与导流孔相连通的导流管29,所述第三流通间隙28、导流孔、导流管29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油水分离区6与废水提升区10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该第二水流通道的水流方向是“下进上出”的水流方式,避免上部或中部油脂流入废水提升区影响出水水质。

所述罐体20顶部开设有三个分别与杂物拦截区1、油水分离区6、废水提升区10相连通的检修口19,各检修口19上可拆卸安装有检修盖17,所述罐体20上设有与杂物拦截区1相连通的进水端口2、与废水提升区10相连通的出水端口14及通气管18,该通气管18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所述杂物拦截区1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杂物拦截格栅4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杂物拦截格栅4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杂物拦截区1底部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和氧自由基净化系统8。所述油水分离区6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浮油渣收集桶9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浮油渣收集桶9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浮油渣收集桶9底部设置有朝向上部打开的单向阀。

污水通过进水端口2进入罐体20内并通过杂物拦截格栅4过滤杂物后再进入杂物拦截区1下部;当杂物积累到一定量时,打开对应检修盖,利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将杂物拦截格栅4升起,在罐体外的地上实现杂物收集。经过滤后的污水在v型导流板5的引导下通过第一水流通道进入油水分离区6,同时,成混合状态的油、水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作用下快速分离,油渣分离、上升,聚集在浮油渣收集桶内,当浮油浮渣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利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将浮油渣收集桶9升起,将浮油浮渣自动提升至地面后排出。同时,油水分离区设氧自由基净化系统8,系统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与油水充分混合接触,一方面氧化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另一方面抑制了腐殖酸等厌氧腐殖质的产生,使废水始终处在一个有氧的环境中,最终达到去除废水臭味的目的。

其中,上述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统称为升降驱动装置3且均包括竖向分布的丝杆24、固定连接于丝杆24且用于驱动丝杆24旋转的驱动电机23、螺纹连接在丝杠24上的升降块25;所述驱动电机23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驱动电机23在控制器命令下带动丝杆24正反转,进而可以带动升降块25上下移动。所述杂物拦截格栅4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对应侧升降块上,进而可以在该升降块带动下实现上下升降;所述浮油渣收集桶9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的对应侧升降块上,进而可以在该升降块带动下实现上下升降。当然,该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也可以其他用于驱动升降的装置,只能能够较好地满足本方案功能即可。

所述废水提升区10内设置有两台分别与出水端口14相连通的提升泵11,所述废水提升区10上部设有液位调控器13,所述液位调控器13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所述提升泵11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经油水分离处理后的废水流入废水提升区10,废水提升区10设置两台提升泵11,当废水提升区水位上升至液位调控器13设置的启泵水位时,其中一台提升泵自动启动将废水由出水端口排出,待提升区水位下降至设置的停泵水位时,自动停止抽水工作。下次启动时自动交替至另一台提升泵,以此循环交替工作,若遇到高水位报警时两台提升泵同时启动排水。

所述提升泵11的出水端内固定有单向止回阀16,提升泵11停止运行后,防止出水端口14废水倒流,保障出水安全。而且,所述提升泵11的出水端两侧分别设置一用于冲洗废水提升区10内腔底部的自清洁装置15,该自清洁装置15为开设在提升泵出水端两侧、朝向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倾斜分布的圆孔;利用自清洁装置15冲洗废水提升区10罐体底部,有效防止颗粒杂物沉积堵塞。同时,为解决坑内提升泵检修难题,在废水提升区10内设置导杆12,提升泵11采用耦合式安装,利用导杆12为提升泵升降提供导向作用,确保提升泵检修灵活便利。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废水排放装置,(1)在设备结构设计上,采用grp材质缠绕成型罐体,采用cfd优化设计的首创地埋装配式结构,可直埋覆土安装,适用广易施工,承压强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坑内安装方式造成的建设周期长、对环境不利影响大、安装不便等问题,开创了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地埋式新领域。(2)采用独创的可升降杂物拦截格栅和浮油渣收集桶,方便将收集杂物及除油渣工作引到罐体外的地上,完全解决了坑内设备操作维护不便的难题,消除坑内安装设备的检修、维护隐患,地上式操作维护更便捷。(3)在油水分离区设置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促使悬浮油、乳化油及部分溶解油高效分离,特别是对悬浮物的分离,大大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还减少了70%的污泥堆积量,最终确保出水达标排放。(4)根据油水分离工艺要求,采用独特的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结构设计,有效的保障了工艺流程和工艺效果,同时从操作便利性,安装使用可行性、成本节约性、设计科学性上进行创新设计与制造,保障了设备构造的独特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