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922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用的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目前工业生产领域经常需要的一道程序,尤其是针对各种纺织、造纸、印染、化工等产业,由于废水量大,如不进行可靠的污水处理,则将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对于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有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泥水过滤系统三大部分;预处理系统主要由栅格过滤池、调节池构成,用于滤除大颗粒杂质,并使污水水质保持均匀;生化处理系统主要由厌氧、缺氧、好氧等处理系统构成,在污水处理量较大的情况下,通常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构成,在生化处理池中,需要加入厌氧菌、好氧菌等,使它们与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发生反应,去除富营养物质;泥水过滤系统则主要由气浮系统、二沉池等构成,主要进行泥浆和清水的物理分离。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池大多都是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普通方形露天池子,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好氧池内的好氧反应所需的氧气还需要额外的向处理池内通过曝气方法输送空气,而且好氧池露天设置,导致厂区臭气较大,空气质量不好。而且污水处理池内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3~25℃之间,温度适宜,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生态浮床技术是应用无土栽培的原理,把具有净水、观赏及经济价值的高等水生植物或经改良驯化后的陆生草本、木本植物移栽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种植,利用可漂浮在水面并能够承受较大重量的生态浮板作为载体,通过植物深入水中强大根系的吸收、吸附、截留作用(挺水植物如美人蕉、梭鱼草等,浮水植物如水金钱、狐尾藻等),物种竞争相克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生化降解等作用,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及有机物质,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同时,生长于水面的植物也可以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可作为浮游生物类、昆虫等的栖息地和繁殖产卵区;多种植物间杂生长也能营造良好的水上景观,美化环境、生物除臭等作用。

但是,现有的生态浮床技术主要在对江河、湖泊等水域上使用,在污水处理厂中的使用较少,主要是因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污染严重,好氧反应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而污水处理池的面积相对江河湖泊的面积小的多,在污水处理池中应用生态浮床,该生态浮床面积必然小,植物产生的氧气的量无法满足好氧反应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它是在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滑槽及轨道梁,轨道梁沿滑槽移动,两个相邻的轨道梁将生态浮岛吊挂安装在污水处理池内,同时,在利用曝气原理向好氧池内输送空气,利用曝气及生态浮岛的植物产生的氧气供给好氧反应所需的氧气,满足好氧反应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其中:包括池体、生态浮岛、曝气管及鼓风机,所述的池体为钢筋混凝土方形池体,所述的池体的两个长度方向的池壁顶端设置有滑槽,池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轨道梁,轨道梁沿滑槽移动,相邻的两个轨道梁上悬吊架设有生态浮岛,生态浮岛漂浮设置在池体内的水面上,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连通设置在池体外的鼓风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生态浮岛为双层浮岛,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及连接柱,上框架与下框架通过连接柱连接,上框架为上开口容器,其内装有上基质,下框架为带有盒盖的盒体结构,盒体与盒盖螺纹连接,盒体内装有下基质,所述的盒盖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的盒体的侧壁及底板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的上框架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的吊杆为高度可调节的螺杆,吊杆的上端设置有滚轮,滚轮设置在轨道梁上,且沿轨道梁移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吊杆上端设置有拽拉横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上框架的开口上、种植孔上、透水孔上均覆盖有纱网。

本发明的技术上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下框架的面积≥上框架的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曝气管包括管体、隔板及活性砂层,所述的管体为截面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倒梯形结构,管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鼓风机,所述的管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微孔,隔板将管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通气,上部通过管体上端开口连通池体,所述的隔板上铺设有活性砂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滑槽及轨道梁均为槽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是在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滑槽及轨道梁,轨道梁沿滑槽移动,两个相邻的轨道梁将生态浮岛吊挂安装在污水处理池内,同时,在利用曝气原理向好氧池内输送空气,利用曝气及生态浮岛的植物产生的氧气供给好氧反应所需的氧气,满足好氧反应需要。

2、本发明的生态浮岛为上下双层结构,上框架内种植挺水植物,下框架内种植沉水植物,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有效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净化效果,同时还能够产生更多的氧气,为好氧反应提供氧气。下框架的面积≥上框架的面积,使上层挺水植物不至于遮挡住进入下层沉水植物的光线而影响下层沉水植物的生长,这种结构更有利于上下层植物的共同生长,使它们更好的发挥去污作用。

3、本发明的曝气管的隔板上设置活性砂,利用鼓风机向隔板下的通气管内输送空气,空气通过隔板上的微孔,在通过活性砂之间的间隙向好氧池内输送空气,从而达到曝气均匀、曝气效果好的目的,同时活性砂层的存在还能够避免污水中的污物不会堵塞微孔,保证好氧反应效果。

4、本发明在利用生态浮岛产生氧气无法满足好氧反应需要时,利用曝气管向好氧池内输送空气,实现对好氧池的双重供氧气,保证好氧反应所需的氧气,同时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

5、本发明的好氧池内的无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3~25℃,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需要,即使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也能够正常使用,能够有效的克服现有生态浮岛冬季植物无法生长的问题,保证了抗冻耐寒,保护植物根系安全越冬。

6、本发明的生态浮岛植物在生长期间,植物根系可释放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为根系微生物提供大量的营养和能量物质,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从而使水体中do大量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繁殖创造条件。

7、本发明的生态浮岛植物因为生物量大,生命周期长,吸收储存养分的能力强,在与浮游藻类竞争营养和光能方面占据了优势,能很好的抑制藻类的生长。

8、本发明的生态浮岛还具有改善和美化水体景观,创建水生动物生息空间的综合效果,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净水、景观美化的多效效合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生态浮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曝气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池体1、生态浮岛2、曝气管3、鼓风机4、滑槽5、轨道梁6、上框架21、下框架22、连接柱23、上基质24、盒体25、下基质26、种植孔27、透水孔28、吊杆29、滚轮210、拽拉横梁211、纱网212、盒盖213、管体31、隔板32、活性砂层33、微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生态浮岛污水处理好氧池,包括池体1、生态浮岛2、曝气管3及鼓风机4,所述的池体1为钢筋混凝土方形池体1,所述的池体1的两个长度方向的池壁顶端设置有滑槽5,池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轨道梁6,滑槽5及轨道梁6均为槽钢,轨道梁6沿滑槽5移动,相邻的两个轨道梁6上悬吊架设有生态浮岛2,生态浮岛2漂浮设置在池体1内的水面上,生态浮岛2为双层浮岛,包括上框架21、下框架22及连接柱23,上框架21与下框架22通过连接柱23连接,下框架22的面积≥上框架21的面积,上框架21为上开口容器,其内装有上基质24,下下框架22为带有盒盖213的盒体25结构,盒体25与盒盖213螺纹连接,盒体25内装有下基质26,所述的盒盖213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27,所述的盒体25的侧壁及底板上设置有透水孔28,上框架21的开口上、种植孔27上、透水孔28上均覆盖有纱网212,所述的上框架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吊杆29,所述的吊杆29为高度可调节的螺杆,吊杆29的上端设置有滚轮210,滚轮210设置在轨道梁6上,且沿轨道梁6移动。吊杆29上端设置有拽拉横梁211。

池体1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3,所述的曝气管3连通设置在池体1外的鼓风机4,曝气管3包括管体31、隔板32及活性砂层33,所述的管体31为截面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倒梯形结构,管体3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鼓风机4,所述的管体31内设置有隔板32,隔板32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微孔34,隔板32将管体31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通气,上部通过管体31上端开口连通好氧池,所述的隔板32上铺设有活性砂层33,所述的活性砂层33为厚度为5~10cm的洁净的细砂。

使用时,浇注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池体1,并在池体1的两个长度方向的池壁的顶端设置滑槽5,将轨道梁6放置在滑槽5内,轨道梁6的两端设置滚轮,从而使轨道梁6能够沿滑槽5移动,根据好氧池内的水位,调节吊杆29,调节相邻的两个轨道梁6之间的距离,将生态浮岛2的吊杆29上端的滚轮210安装在轨道梁6的槽内,通过拽拉横梁211将生态浮岛2吊挂设置在轨道梁6上,且生态浮岛2的下框架22完全沉入好氧池内的液面之下,生态浮岛2的上框架21漂浮设置在液面上,可根据需要在池体1上设置多个生态浮岛2。

生态浮岛2的上框架21内的上基质24内种植挺水植物,如空心菜,水葱,莎草,香蒲,菖蒲,芦苇,水芹菜,野慈姑,美人蕉,紫娇花等。生态浮岛2的下框架22的种植孔27内种植沉水植物,如菹草,黑藻,金鱼藻,伊乐藻,竹叶眼子菜,苦草等。生态浮岛2上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好氧池内,共好氧反应的需要,同时,通过鼓风机4向曝气管3内输送空气,同样为好氧反应提供氧气。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