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制糖产生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甘蔗制糖生产的废水,是以糖元素为主的溶解体有机物。甘蔗糖厂的废水主要是锅炉除尘的冲灰水、洗地板水和洗滤布水。这些废水均属无毒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分为三大类:
低浓度废水:主要指糖厂在蒸发、结晶过程中的冷凝水和动力车间、发电机设备的冷却水,温度较高、微污染、水质基本无变化。这部分水量约占总废水量的30%~50%。
中浓度废水:主要指糖厂洗涤废水以及锅炉排水。含有较多的悬浮物和相当数量的溶解性有机质。其水量约占整个糖厂废水总量的40%~50%。
高浓度废水:主要指糖厂流送水泥浆、压粕水、洗滤布水、综合车间排出的生产加工废水。这类废水含有较多的糖分和有机物质,但是水量较少,约占总排水量的10%。
目前甘蔗制糖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大多数选择生物接触法和氧化沟工艺等传统方法。但是传统处理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①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
②人工劳动强度大,操作控制难;
③滤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力小;
④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易引起水质恶化,影响处理效果;
⑤滤料更换,构筑物维修困难。
因此提出一种适合于处理糖厂废水的装置,使废水达到排放的标准,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制糖产生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占用面积小,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同时便于管理和操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甘蔗制糖产生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管路从糖厂废水池依次连接与PAC加药装置连接的PAC管道混合器、与PAM加药装置连接的PAM管道混合器、混凝沉淀装置;
糖厂废水池通过提升泵输送废水;
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分别通过投加泵和管路与PAC管道混合器和PAM管道混合器连接;
混凝沉淀装置设出水管连接清水池,设排泥管连接污泥池,设气动排泥角阀连接进气管和排泥管;
混凝沉淀装置上还设有取样槽通过阀门连接混凝沉淀装置中的不同部位及出水管;取样槽设放空管连接沉渣池。
PAM管道混合器与混凝沉淀装置之间的管路设放空管连接沉渣池,防止整个装置中的管路里沉积废水和药物,影响之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管道混合器,混合水解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药剂;
2)采用混凝沉淀装置,一步混凝沉淀去除浊度、重金属元素、悬浮物、COD,浊度去除率高;同时,设取样槽,便于监控混凝沉淀装置内部不同部位的反应情况,以及监控出水管中的水质情况,防止将不达标的出水排放至清水池;其还设启动排泥角阀,可以使混凝沉淀装置排泥干净;
3)整套处理装置设计简单合理,便于运行、管理和维护;
4)该装置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甘蔗制糖产生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管路从糖厂废水池依次连接与PAC加药装置1连接的PAC管道混合器3、与PAM加药装置2连接的PAM管道混合器4、混凝沉淀装置5;
糖厂废水池通过提升泵6输送废水;
PAC加药装置1和PAM加药装置3分别通过投加泵7和管路与PAC管道混合器2和PAM管道混合器4连接;
混凝沉淀装置5设出水管8连接清水池,设排泥管9连接污泥池,设气动排泥角阀11连接进气管10和排泥管9;
混凝沉淀装置5上还设有取样槽12通过阀门连接混凝沉淀装置5中的不同部位及出水管8;取样槽设放空管13连接沉渣池。
PAM管道混合器4与混凝沉淀装置5之间的管路设放空管13连接沉渣池。
工作原理:
糖厂废水通过提升泵6从废水池中输送至PAC管道混合器2,通过投加泵7从PAC加药装置1加PAC药剂到PAC管道混合器2与废水混合,一起输送至PAM管道混合器4,通过投加泵7从PAM加药装置3加PAM药剂到PAM管道混合器4与混有PAC药剂的废水一同混合;然后,混有PAC药剂和PAM药剂的废水进入混凝沉淀装置5中,进行混凝、沉淀反应,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浊度、重金属元素、悬浮物、COD等,通过取样槽12对出水管8中的水进行取样检测,如达标的话,则将出水通过出水管8排至清水池;如不达标的话,根据检测数据,通过控制投加泵7,加大PAC药剂或PAM药剂的加药量,保证出水达标,同时取完样水的取样槽12中的样水通过放空管13排放至沉渣池,避免流入清水池;
混凝沉淀装置5中反应产生的污泥沉积在混凝沉淀装置5的底部,可以通过排泥管9直接排至污泥池,需要清理干净混凝沉淀装置5底部污泥,可以通过气动排泥角阀11输入气体,通过气压将混凝沉淀装置5底部污泥清理干净并从排泥管9排出至污泥池;
当废水处理装置停止工作时,防止管路内沉积废水和药物,影响之后使用,需要通过PAM管道混合器4与混凝沉淀装置5之间管路上设放空管13,将管路中的废水和药物排放至沉渣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