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集油排油功能的油水分离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660阅读:10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集油排油功能的油水分离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集油排油功能的油水分离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稀土废水低位槽或者稀土余液低位槽就是一种简单的隔油装置,其中的隔油原理就是根据油水的密度差使油水分离后油飘在表面,在泵的进水口处有一块不高的隔油板,在泵启动排水时隔油板将油挡住,使油不随水排出而留在分离槽中,经过长时间的阻挡后使油累积在槽体中以便回收利用。

但是上述由简单结构设计成的隔油分离槽存在着以下的缺陷:隔油效果不明显,排水时往往能伴随有部分油排出,且收集的油分散在水面上,油层薄时不利于回收利用,油层厚时又会随水排走,且油垢的积累会影响液位开关的正常启动与停止。这对于工厂后期的污水处理、产品的纯度以及资源的回收利用都是非常不利的。

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具有集油排油功能的油水分离槽,在考虑不同液体的密度以及在排水时造成的液位差来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隔油集油结构,以达到高效隔油、集油以及方便回收油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集油排油功能的油水分离槽,所述油水分离槽包括油水澄清区、抽水区和集油排油区,所述油水澄清区与抽水区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油水澄清区与集油排油区之间设有溢流板,所述抽水区与集油排油区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顶边与油水分离槽的侧壁顶端平齐,所述溢流板顶边低于油水分离槽的侧壁;所述抽水区底部设有液下泵或自吸泵,所述油水澄清区内设有控制液下泵或自吸泵启停的液位开关,所述集油排油区外侧设有排油阀;所述第一隔板底部设有水从油水澄清区流向抽水区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抽水区一侧设有第一隔油板,所述第一隔油板的顶边高于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下部设有水从集油排油区流向抽水区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集油排油区一侧设有第二隔油板,所述第二隔油板呈“7”字形,其顶部固定于第二通道的顶边,所述第二隔油板的底边低于第二通道的底边;所述集油排油区的上部设有斜放式的集油板。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板的底边低于溢流板的顶边且与溢流板不接触,其两侧边分别与第二隔 板和油水分离槽内壁密封固定,所述集油板的顶边与油水分离槽侧壁之间设有观察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油板的顶边低于液位开关的停止位置,所述第二隔油板的底边低于液位开关的停止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板的顶边高于液位开关的启动位置,所述溢流板的顶边低于液位开关的启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排油区的体积小于油水澄清区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隔油分离槽中设置了三个区域,通过设计油水澄清区与抽水区之间、集油排油区与抽水区之间的隔油结构,以及集油板和排油阀,在此基础上配合液位开关,在设定的液位处启动或停止泵,从而达到了非常理想的隔油、集油效果,使有机相的油得到及时的回收和利用,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油水澄清区1,抽水区2,集油排油区3,排油阀4,液位开关5,集油板6,第一隔油板7,启动位置8,停止位置9,观察口10,第二隔油板11,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3,溢流板14,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以实用新型最优效果进行解释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耐酸碱耐腐蚀材料构成框型油水分离槽,同样适合用其它材料按此结构设计成油水分离槽。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槽主要由板分割成3个区域,依次是油水澄清区1、抽水区2和集油排油区3。

油水澄清区1与抽水区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5,油水澄清区1与集油排油区3之间设有溢流板14,抽水区2与集油排油区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与第二隔板 16的顶边与油水分离槽的侧壁顶端平齐,溢流板14顶边低于油水分离槽的侧壁;抽水区2底部设有自吸泵(图中未画出),油水澄清区1内设有的液位开关5,通过液位开关5来控制自吸泵在固定的液位进行启停;集油排油区3外侧设有排油阀4;第一隔板15底部设有水从油水澄清区1流向抽水区2的第一通道13,第一通道13的抽水区2一侧设有第一隔油板7,第一隔油板7的顶边高于第一通道13;第二隔板16下部设有水从集油排油区3流向抽水区2的第二通道12,第二通道12的集油排油区3一侧设有第二隔油板11,第二隔油板11呈“7”字形,其顶部固定于第二通道12的顶边,第二隔油板11的底边低于第二通道12的底边;集油排油区3的上部设有斜放式的集油板6,集油板6的底边低于溢流板14的顶边且与溢流板14不接触,其两侧边分别与第二隔板16和油水分离槽内壁密封固定,集油板6的顶边与油水分离槽侧壁之间设有观察口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油板7的顶边低于液位开关5的停止位置9,第二隔油板11的底边低于液位开关5的停止位置9;集油板6的顶边高于液位开关5的启动位置8,溢流板14的顶边低于液位开关5的启动位置8。

本实施例中,集油排油区3的体积小于油水澄清区1的体积。

当液位到达启动位置8时,自吸泵开始启动,水会从油水澄清区1、集油排油区3的底部分别经过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2流入抽水区2并被自吸泵抽走,由于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2流入抽水区的流量基本相同,而集油排油区3的体积比油水澄清区1的体积小,集油排油区3的液位下降速度比油水澄清区1的液位下降速度快,这样油水澄清区1上面的油层会随着水流向集油排油区3,直到液位低于溢流板14。自吸泵继续工作,液位会继续下降,而第一隔油板7和第二隔油板11会阻止油随水流入抽水区2被抽走。当液位到达停止位置9时,自吸泵停止工作,液位又会上升,由于集油板6两边是密封的,而且集油板6底边与溢流板14不接触、有较小的间隙,使油在液位与集油板6的共同作用下慢慢的被聚集到集油板6的一侧。由于集油板6的阻挡作用,在液位上升到启动位置时,油也不会扩散。经过长时间的收集后,可从观察口10观察油量,打开排油阀4,从而达到回收利用油的目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子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