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610阅读:1387来源:国知局
气浮滤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气浮滤池。



背景技术:

生化或物化反应之后的污水含有ss悬浮物,ss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ss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厌氧发酵,使水质恶化。采用目前的水处理装置,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效率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气浮滤池,采用同步气浮及过滤,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得以高效的去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气浮滤池,包括从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连通的反应区、接触区、处理区、集水区及出水区;

所述反应区包括相互连通的PAC反应区及PAM反应区,所述PAC反应区与进水管连接,PAC反应区及PAM反应区中均安装有框式搅拌器;

所述接触区与溶气罐的出水端连接,溶气罐的进气端与空气加压机相连接,溶气罐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区相连接,溶气罐及空气加压机安装于所述气浮滤池的外侧;

所述处理区中安装有置于其底部的多根隔开布置的过水管,过水管的出水端与集水区连接,所述过水管的上方设有与其位置对应的过滤框,所述处理区中安装有桁车浮渣排除装置,所述处理区的上侧周面设有浮渣排泥槽;

所述集水区与出水区之间安装有过水堰门,出水区与出水管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过滤框通过矫直支撑组件固定于过水方管之上,过水方管固定于池体底部钢板上。

所述底泥抽泥管吸泥端置于处理区的底部,排泥端伸入处理区侧设置的底泥排泥槽中;所述滤布清洗排泥管的吸泥端设置于过滤框的侧面,排泥端伸入所述底泥排泥槽中。

所述桁车移动装置包括桁车平台、设置于所述处理区上部开口相对两侧边上的桁车导轨、设置于桁车平台上的桁车电机以及底部的若干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桁车电机与传动轴通过传动链连接,桁车电机带动桁车平台通过滚轮沿桁车导轨往复运动;所述桁车导轨下方的处理区单侧壁设有齿条,桁车平台的下侧活动安装有十字型刮渣板,所述刮渣板单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所述溶气罐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区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水射器、加压泵及阀门;所述接触区与溶气罐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将气浮池及滤布滤池有机结合,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使得污水中的ss悬浮物得以高效的去除。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布置、设计合理,采用桁车联动刮渣板结构,实现高效、可靠的刮渣,其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刮渣效果好,有效地提高污泥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平面布置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滤布清洗排泥管的布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中:1、反应区;2、接触区;3、处理区;4、集水区;5、出水区;6、进水管;7、框式搅拌器;8、溶气罐;9、空气加压机;10、过水管;101、PAC反应区;102、PAM反应区;11、过滤框;12、浮渣排泥槽;13、出水管;14、支架;15、底泥抽泥管;16、滤布清洗排泥管;17、桁车平台;18、桁车导轨;19、桁车电机;20、传动轴;21、滚轮;22、齿条;23、刮渣板;24、齿轮;25、底泥排泥槽;26、过水堰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浮滤池,包括从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连通的反应区1、接触区2、处理区3、集水区4及出水区5;反应区1包括相互连通的PAC反应区101及PAM反应区102,PAC反应区101与进水管6连接,PAC反应区101及PAM反应区102中均安装有框式搅拌器7。

如图6、图7所示,接触区2与溶气罐8的出水端连接,溶气罐8的进气端与空气加压机9相连接,溶气罐8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集水区4相连接,溶气罐8及空气加压机9安装于气浮滤池的外侧;溶气罐8的进水端与集水区4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水射器、加压泵及阀门;接触区2与溶气罐8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减压阀。

如图1、图2所示,处理区3中安装有置于其底部的多根隔开布置的过水管10(本实用新型设定为5根,但不限于5根),过水管10的出水端与集水区4连接,过水管10的上方设有与其位置对应的过滤框11,过滤后的水从过水管10导入至集水区4;处理区3中安装有桁车浮渣排除装置,处理区3的上侧周面设有浮渣排泥槽12。

如图2所示,集水区4与出水区5之间安装有过水堰门26,出水区5与出水管13连接,过水堰门26用于控制工作水位,调节出水流量。

如图4、图5所示,过滤框11通过支架14固定于处理区3中,相邻过滤框11之间设有底泥抽泥管15及滤布清洗排泥管16,底泥抽泥管15一端置于处理区3的底部,另一端伸入处理区3侧设置的底泥排泥槽25中;滤布清洗排泥管16的一端设置于过滤框11的侧面,另一端伸入底泥排泥槽25中。本实用新型中,多根底泥抽泥管15及多根滤布清洗排泥管16分别集中连接总排出管,集中将污泥排出至底泥排泥槽25中。

如图2所示,桁车移动装置包括桁车平台17、设置于处理区3上部开口相对两侧边上的桁车导轨18、设置于桁车平台17上的桁车电机19以及底部的若干传动轴20,传动轴20两端分别设有滚轮21,桁车电机19与传动轴20通过传动链连接,桁车电机19带动桁车平台17通过滚轮沿桁车导轨18往复运动;桁车导轨18下方的处理区3侧壁设有齿条22,桁车平台17的下侧活动安装有十字型刮渣板23,刮渣板23设有齿轮24,齿轮24与齿条22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待处理的污水从上一级处理装置中流入此气浮滤池,先进入混凝池(PAC反应区101)、絮凝池加药混凝(PAM反应区102),PAC反应区101中加入PAC,PAM处理区3加入PAM,均通过框式搅拌器7搅拌,然后流入接触区2中;溶气罐8中的气水混合物中的水使用的是滤后水,气是由空气加压机9提供,在接触区2中水相与气相快速混合,混合后的气水混合物进入反应区3,此时空气为微小气泡形式,微小气泡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在气泡上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漂浮絮体,絮体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层被桁车浮渣排除装置刮除。在浮渣层与污泥沉淀层之间的位置设置过滤框11(设有纤维过滤膜片),污水通过纤维滤池过滤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滤后水流入集水区4,后流入至出水区5排出;处理区3中底层沉淀底泥由底泥泵通过底泥抽泥管15定期抽出至底泥排泥槽25,当需要清洗过滤框11时,通过滤布清洗排泥管16将两侧的污泥清除,并泵送至底泥排泥槽25中。

本实用新型中,气浮系统的刮渣装置连接在滤池(处理区3)的桁车移动装置之上,与桁车移动装置共用传动装置,用链条链接,形成联动,其结构巧妙。

桁车电机19带动桁车平台17沿着桁车导轨18往复运动时,刮渣板23随着桁车平台17前进或后退,刮渣板23两侧的齿轮24在齿条22的导向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十字刮渣板23转动,将浮渣赶刮至浮渣排泥槽12中排出。当滤布滤池行车按图2箭头运行时,齿轮齿条啮合,齿轮逆时针旋转,并带动刮渣板23旋转,将前方的漂浮物刮起,直到将漂浮物刮至浮渣排泥槽12内,反向运行时同理。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