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824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生物滤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合生物滤池技术是最近几年在法国和智利发展起来的,是利用蚯蚓吞食有机物,提升土壤渗透性和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而设计出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去污能力,同时还能降低剩余污泥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系统同时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设备以及曝气设备等于一体,大幅度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其优势是抗冲击负荷强,运行管理简便,不易堵塞等。但现有的复合生物滤池仍存在成本高,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仍需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水处理效果更好的污水处理用复合生物滤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生物滤池,其包括初沉池,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和植物池;所述初沉池包括沉淀池池体,所述沉淀池池体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初沉池上层部分为清水区,下层部分为缓冲沉淀区,所述清水区和所述缓冲沉淀区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斜板,在所述缓冲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污泥管将缓冲沉淀区沉淀的污泥排出;所述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滤池池体,所述生物滤池池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布水器、滤料层和精密滤板,所述布水器与设在初沉池清水区池壁上的第一出水管相连接,在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精密滤板的下方设有高效增氧曝气装置,所述生物滤池池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连接第二出水管,在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出水口排出的水经第二水泵注入到植物池的顶部。

本装置中的滤料层可以分两层设置,上层为多孔陶粒生物滤料,下层为卵石。

本滤池中的精密滤板上可以设置多个细长滤缝;所述细长滤缝宽度为1-3mm。

本实用新型中的高效增氧曝气装置可以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器、曝气管、气液扩散器、喷射器和增压泵;所述曝气器设置在精密滤板的下方,曝气器上设有喷射头。

在本生物滤池池体的底部池壁上可设有反洗进水管,生物滤池池体的上部池壁上设有反洗出水管,在反洗出水管的入口处外部倾斜设置有格栅挡板。

本生物滤池池体的缓冲沉淀区横截面可呈V 形,所述污泥泵设置在V形缓冲沉淀区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期的沉淀池,可将污水中的淤泥、沙子等利用重力先行沉降,防止在生物过滤步骤中堵塞滤料,然后经过生物滤料的生物滤池池体净化,再经过植物池的进一步生物滤池池体处理,使得净化后的水完全达到了国家标准。

(2)本实用新型的初沉池沉淀效果好,大大改善污水的流态,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短流和死角区,有效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在沉淀池内设斜板,大大减少了颗粒物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精密滤板起布水布气和承载滤料的作用,该精密滤板平整度高,滤缝细密、分布均匀,保证布水布气的均匀性;抗压、耐磨、承载能力强;同时细长的滤缝设计和较高的开孔率,使滤板具有水头损失小、不易堵塞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效增氧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初沉池,101-沉淀池池体,102-进水管102,103-第一出水管,104-清水区,105-缓冲沉淀区,106-斜板,107-污泥泵,108-污泥管,109-第一水泵,2-复合塔式生物滤池,201-生物滤池池体,202-布水器,203-滤料层,204-精密滤板,205-高效增氧曝气装置,2051-曝气器,2052-曝气管,2053-气液扩散器,2054-喷射器,2055-增压泵,2056-喷射头,206-第二出水管,207-第二水泵,208-反洗进水管,209-反洗出水管,210-格栅挡板,3-植物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生物滤池,其包括初沉池1,复合塔式生物滤池2和植物池3;所述初沉池1包括沉淀池池体101,所述沉淀池池体101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102和第一出水管103,所述初沉池1上层部分为清水区104,下层部分为缓冲沉淀区105,所述清水区104和所述缓冲沉淀区105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斜板106,在所述缓冲沉淀区105底部设有污泥泵107,所述污泥泵107通过污泥管108将缓冲沉淀区105沉淀的污泥排出;所述复合塔式生物滤池2包括生物滤池池体201,所述生物滤池池体20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布水器202、滤料层203和精密滤板204,所述布水器202与设在初沉池清水区池壁上的第一出水管103相连接,在该第一出水管103上设有第一水泵109,所述精密滤板204的下方设有高效增氧曝气装置205,所述生物滤池池体201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连接第二出水管206,在第二出水管206上设有第二水泵207,所述出水口排出的水经第二水泵207注入到植物池3的顶部。

如图2所示,所述高效增氧曝气装置205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器2051、曝气管2052、气液扩散器2053、喷射器2054和增压泵2055;所述曝气器2051设置在精密滤板204的下方,曝气器2051上设有喷射头2056。本实施例采用的高效增氧曝气装置具有气泡细微、分布均匀、气泡分布范围广、充氧效率高、能耗低、运行管理简便以及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料层203分两层设置,上层为多孔陶粒生物滤料,下层为卵石。所述精密滤板204上设置多个细长滤缝;所述细长滤缝宽度为1-3mm。所述生物滤池池体201的底部池壁上设有反洗进水管208,生物滤池池体201的上部池壁上设有反洗出水管209,在反洗出水管209的入口处外部倾斜设置有格栅挡板210。所述缓冲沉淀区105横截面呈V 形,所述污泥泵107设置在V形缓冲沉淀区底部。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为:污水通过管路首先进入初沉池1,在初沉池1中沉淀后,沉淀的淤泥经污泥管排出,而沉淀后的污水经第一水泵且通过布水器注入到复合塔式生物滤池2中,在复合塔式生物滤池2中经上层的多孔陶粒生物滤料和下层的卵石过滤净化后,再经第二水泵注入到植物池3中,然后在植物池3中经过藻类植物处理后,形成满足国家标准的水源,可安全排放或回收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