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含煤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69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含煤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焦化厂、燃煤发电厂等煤的生产单位和用户大都会产生含煤废水,含煤废水主要来自输煤系统冲洗水、洗煤废水、矿井排水及储煤场的雨水等。含煤废水主要污染物是煤尘悬浮颗粒,水质表现为悬浮物和色度超标,其中的色度超标是因悬浮物含量过高引起的。其中煤尘悬浮颗粒沉淀后,容易堵塞设备和管道,而微米级的粉状煤尘悬浮颗粒,由于其颗粒较小,粉尘的比重与水的比重又较相近,很难单凭重力自然沉淀,因此含煤废水的自净能力极差。现有的含煤废水大都是简单的沉淀掉颗粒大的煤尘悬浮颗粒后自然排掉,黑色的含煤废水放任自流不但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含煤废水处理装置,大多是采用物理化学法,即在含煤废水里投加化学药剂,使其中微小悬浮物脱稳聚集,形成大颗粒,再通过沉淀、过滤去除。该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加化学药剂;

2)沉淀的污泥形成二次污染;

3)化学药剂运行费用高;

4)增加药剂的投加装置;

5)人员操作复杂、繁琐;

6)单体处理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行费用较低、避免二次污染的新型含煤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含煤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子絮凝器、离心沉淀器和自清洗过滤器,所述电子絮凝器设有进水口,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设有出水口,所述电子絮凝器与外接电源相连,用于净化含煤废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是通过电子絮凝产生电子絮凝悬浮物由于电子絮凝过程中电解反应的产物只是离子,不需要投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对环境几乎不产生污染,不仅解决了常规投加化学药剂增加的费用和高强度的人员工作量,还避免了对水体的二次污染。电子絮凝是近年来在被广泛推广应用的一项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成本:设备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成本;无需添加药剂且系统核心部件使用寿命长,运行维护成本低廉。

2、节省人力:系统全自动运行基本无需人工维护费用系统运行可实现远程操控。

3、绿色环保:系统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因此不会造成水质及沉淀物的二次污染。

4、运行稳定:由于其物理处理的特性,其处理水质结果不受水质(温度、悬浮物浓度、pH值等)变化的影响,因此絮凝效果高效,出水水质稳定。

5、循环使用率:经过电子絮凝系统处理的污水95%以上可以得到再利用。

6、安装简单:电子絮凝系统采用模块式安装,在安装及维护时方便。

本实用新型运作时,只需将含煤废水泵入进水口从而到达所述电子絮凝器,电絮凝处理完毕后,水体进入所述离心沉淀器,将其中的大絮体沉淀处理后即可将水泵至所述自清洗过滤器,最终实现出水回用,处理过程高效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自清洗过滤器一侧连有调节池,用于处理回收反洗水。

所谓反洗水就是本实用新型中自清洗过滤器中进行清洗处理后的废水,即为清除截留污染物以使其恢复过滤截污能力而产生的废水。反洗水的杂质主要由悬浮颗粒物、胶体杂质、细菌和细碎的絮凝体等组成。一般反洗水占处理后的净水量的1.5%~5%,目前国内大多数净水工艺对反洗水均采用直接排放,不仅致使水资源浪费,且会对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调节池将反洗水进行安全有效回用,能极大地节约水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理念。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絮凝器的前端接有提升泵,用于将含煤废水压入所述电子絮凝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提升泵产生的水压,将含煤废水压入所述离心沉淀器,能提高水体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沉淀器设有煤泥收集池,用于收集含煤废水中的煤泥沉淀物,从而将煤泥回收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变废为宝。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沉淀器和自清洗过滤器间设有增压泵,对所述离心沉淀器的出水增压泵至所述自清洗过滤器,有效引导水体流动,从而提高水体处理的效率,有利于对各种环境中的含煤废水的处理。

所述离心沉淀器和自清洗过滤器间设有滤水板,进一步将所述离心沉淀器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提高净水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有三角堰板,含煤废水经过所述三角堰板的抬挡作用,把其中污泥、大型悬浮物等杂质阻挡在三角堰板前,从而保证流经三角堰板进入所述电子絮凝器的含煤废水相对干净,达到初步净化水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絮凝器的处理量为70t/h,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单套处理量,满足实际应用所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絮凝器、离心沉淀器和自清洗过滤器的组合应用,以电子絮凝技术替代传统的加药絮凝来处理含煤废水,不需要投加化学药剂,不仅减省了净水人员的投药工作量,而且还免去了配药和投药辅助件的设置,节省了运行费用,进一步地还大大降低了净水处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保证较大的单套处理量,从而极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清洁水资源的消耗。并且净水处理过程中,还额外实现了煤泥沉淀物的再利用,更通过设置调节池对反洗水进行回收处理使用,全过程环保无污染,操作方便,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实用性较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下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含煤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子絮凝器1、提升泵6、离心沉淀器2、增压泵7、过滤板8和自清洗过滤器3,所述电子絮凝器 1与外接电源5相连,用于净化含煤废水101。所述电子絮凝器1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有三角堰板。所述离心沉淀器2内设有煤泥收集池9,用于收集含煤废水101中的煤泥沉淀物。所述自清洗过滤器3设有出水口,处理后的净水102从所述出水口排出使用。所述自清洗过滤器3的一侧设有调节池4,用于回收处理反洗水103。

优选地,所述电子絮凝器1的处理量为70t/h,保证单套处理含煤废水101的量,满足实际应用所需。

使用本实施例对含煤废水101进行处理时,首先将所述电子絮凝器1与外部电源5 连接取电,然后将含煤废水101从所述进水口泵入电子絮凝器1,其间通过进水口前的三角堰板,隔离了含煤废水101中的污泥、大颗粒悬浮物等大型杂质;接着在所述电子絮凝器1 内,通过通电产生强电流电解极板,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电子形成“微絮凝剂”——铁或铝的氢氧化物,含煤废水101中的煤尘悬浮颗粒等胶体污染物在微絮凝剂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并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定向运动、碰撞,导致双电层压缩脱稳、絮凝,形成的絮体可以吸附细小的胶体等物质形成大颗粒并加速沉淀。

电子絮凝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所述提升泵6泵至所述离心沉淀器2,从而进一步通过离心作用对水体进行沉淀处理,加速沉淀的进程并保证沉淀的效果,其中处理后得到的煤泥沉淀物会沉积于所述煤泥收集池,能实现回收二次利用该煤泥沉淀物。

随后,沉淀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增压泵7压至所述自清洗过滤器3,其间经过所述离心沉淀器2和自清洗过滤器3间的过滤板8,能将还未完全离心沉淀的较大絮凝物进一步过滤处理后再进入自清洗过滤程序。在所述自清洗过滤器3中,水体到达细滤网,通过细滤网滤除细小颗粒的杂质,细滤网的内层杂质逐渐堆积,它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这个压差达到预设值时,将开始自动清洗过程:其中的排污阀启动打开,主管组件的水力马达室和水力缸释放压力并将水排出;水力马达室及吸污管内的压力大幅下降,由于负压作用,通过吸嘴吸取细滤网内壁的污物,由水力马达流入水力马达室,由排污阀排出,形成一个吸污过程。当水流经水力马达时,带动吸污管进行旋转,由水力缸活塞带动吸污管作轴向运动,吸污器组件通过轴向运动与旋转运动的结合将整个滤网内表面完全清洗干净。整个清洗过程将持续数十秒。排污阀在清洗结束时关闭,增加的水压会使水力缸活塞回到其初始位置,过滤器开始准备下一个冲洗周期。在清洗过程中,过滤器正常的过滤工作不间断。期间所述调节池4能处理回收上述冲洗过程产生的反洗水103,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最后处理完毕的清水102由出水口排出,即可投入使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