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79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目前,全世界还有超过10亿的人口用不上清洁的水,并且,人类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洁水患病而死亡。因此对水资源的治理非常重要。现有的污水治理系统多采用化学方法对水进行净化,被送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水中往往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长期使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膜组件、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侧上安装有蠕动泵,所述微孔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所述活性炭吸附网两侧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一组滑轨,所述活性炭吸附网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膜组件,所述膜组件有外层到内层依次设置有不锈钢网架、人造丝网、PVC骨架和生物膜,所述出水管伸入所述膜组件内部,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膜组件外侧且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

上述结构中,污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底部的所述微孔曝气管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翻滚的污水经所述活性炭吸附网进入所述反应器本体上层,所述活性炭吸附网对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进入上层的污水再经过所述膜组件的所述人造丝网和所述生物膜双层过滤后进入所述膜组件内部,使污水得到最终净化,净化后的水经所述出水管排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所述微孔曝气管的排气口朝向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侧上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所述活性炭吸附网的面积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截面尺寸相匹配,所述活性炭吸附网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所述膜组件的外形尺寸为所述反应器本体内尺寸的二分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所述膜组件的底部及四周均有四层结构,顶部有封盖。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所述出水管外侧连接抽水泵。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所述进水管外侧连接送水泵,且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网的下方。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活性炭吸附、所述人造丝网过滤以及所述生物膜过滤三级过滤方式对水体进行物理净化,可有效防止净化后的水体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保证水资源的安全洁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反应器本体;2、活性炭吸附网;3、生物膜;4、PVC骨架;5、滑轨;6、进水管;7、出水管;8、人造丝网;9、不锈钢网架;10、膜组件;11、微孔曝气管;12、蠕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膜组件10、进水管6和出水管7,反应器本体1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管11,微孔曝气管11的进气口位于反应器本体1的外侧上安装有蠕动泵12,蠕动泵12用于向微孔曝气管11输送蠕动的曝气动力,微孔曝气管11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2,活性炭吸附网2两侧位于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一组滑轨5,滑轨5方便安装和拆卸活性炭吸附网2,活性炭吸附网2的上方设置有膜组件10,膜组件10有外层到内层依次设置有不锈钢网架9、人造丝网8、PVC骨架4和生物膜3,不锈钢网架9用于固定人造丝网8,PVC骨架4用于支撑固定生物膜3,出水管7伸入膜组件10内部,进水管6伸入膜组件10外侧且位于反应器本体1内部。

上述结构中,污水经进水管6进入反应器本体1内部,底部的微孔曝气管11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翻滚的污水经活性炭吸附网2进入反应器本体1上层,活性炭吸附网2对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进入上层的污水再经过膜组件10的人造丝网8和生物膜3双层过滤后进入膜组件10内部,使污水得到最终净化,净化后的水经出水管7排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使用功能,微孔曝气管11的排气口朝向反应器本体1的侧上方,活性炭吸附网2的面积与反应器本体1的内截面尺寸相匹配,活性炭吸附网2与滑轨5滑动连接,膜组件10的外形尺寸为反应器本体1内尺寸的二分之一,膜组件10的底部及四周均有四层结构,顶部有封盖,出水管7外侧连接抽水泵,进水管6外侧连接送水泵,且进水管6的出水口位于活性炭吸附网2的下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