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00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所用颜料通常具有耐光和耐热稳定性、耐酸、耐碱、耐常用氧化剂,具有良好的着色力、遮盖力和升华牢度。常用的酞菁颜料种类较多,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牢度好,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等。在印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色度的油墨废水,废水间歇性排放,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较大,给废水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增加困难。高浓度墨水废水处理起来更加困难,是一直困扰着油墨生产厂家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集水箱、导管、调节箱、曝气箱、一号混合箱、二号混合箱、过滤箱、添料箱、出水口、隔音层、一号搅拌装置、二号搅拌装置、多层过滤层、机箱、垃圾盒、垃圾管道和风扇,所述进水口在机箱上方,所述导管,连接各个箱体,所述调节箱右端设有一号混合箱,所述一号混合箱左端设有二号混合箱,所述二号混合箱下端设有添料箱,所 述添料箱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一端与机箱连接,所述机箱表面设有隔音层所述一号混合箱内部设有一号搅拌装置,所述二号混合箱内部设有二号搅拌装置,所述过滤箱内部设有多层过滤层,所述机箱固定连接进水口,所述风扇与过滤箱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垃圾管道一端与过滤箱外部固定连接,所述垃圾管道一端与垃圾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箱与调节箱通过导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箱与曝气箱通过导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箱与一号混合箱通过导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过滤层过滤孔十分细密。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搅拌装置转速大于二号搅拌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中快慢混和箱的设计加快了工作效率,多层过滤层的设计使得过滤效果更加细致,风扇、垃圾管道和垃圾盒的设计相辅相成,不用人工的去打开机器就能把过滤的垃圾清除出来,由于机器工作时会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在最外层设计了隔音层,可以有效的隔绝噪音影响,更适合人们现在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集水箱;3、导管;4、调节箱;5、曝气箱;6、一号混合箱;7、二号混合箱;8、过滤箱;9、添料箱;10、出水口;11、隔音层;12、一号搅拌装置;13、二号搅拌装 置;14、多层过滤层;15、机箱;16、垃圾盒;17、垃圾管道;18、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集水箱、导管、调节箱、曝气箱、一号混合箱、二号混合箱、过滤箱、添料箱、出水口、隔音层、一号搅拌装置、二号搅拌装置、多层过滤层、机箱、垃圾盒、垃圾管道和风扇,所述进水口在机箱上方,所述导管,连接各个箱体,所述调节箱右端设有一号混合箱,所述一号混合箱左端设有二号混合箱,所述二号混合箱下端设有添料箱,所述添料箱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一端与机箱连接,所述机箱表面设有隔音层所述一号混合箱内部设有一号搅拌装置,所述二号混合箱内部设有二号搅拌装置,所述过滤箱内部设有多层过滤层,所述机箱固定连接进水口,所述风扇与过滤箱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垃圾管道一端与过滤箱外部固定连接,所述垃圾管道一端与垃圾盒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集水箱与调节箱通过导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箱与曝气箱通过导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曝气箱与一号混合箱通过导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多层过滤层过滤孔十分细密。

其中,所述一号搅拌装置转速大于二号搅拌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装置,工作时,首先将油墨废水由进水口1倒入集水箱2;通过导管3进入调节箱4再由调节箱4通过导管3进入曝气箱5进行曝气;曝气过后的水性油墨废水通过导管3进入一号混合箱6,在一号混合箱内加入添加0.3~0.5g/L的混凝剂聚合碱式氯化铝(PAC)使用一号搅拌装置12进行搅拌;随后通过导管3进入二号混合箱7,在二号混合箱7内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使之在二号搅拌装置的搅拌下逐渐形成大颗粒状的凝结物;再通过导管3进入过滤箱8,在多层过滤层14的过滤下过滤掉颗粒物,过滤箱8内风扇18转动使之迅速风干,借助风力吹入垃圾管道17进入垃圾盒16;过滤后的液体通过导管3进入添料箱9中,然后加入混凝剂聚合碱式氯化铝(PAC)和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反应,随后从出水口10流出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