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569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现在,净水器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的普及起来,然而,净水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定期更换滤芯,现有的净水器中过滤筒往往和滤芯是设计在一起的,当需要更换滤芯时,往往需要对整个过滤筒进行更换,造成资源浪费、繁琐,且现有的净水器往往不具有显示器功能,无法很直观地了解到出水、进水以及增压泵工作状态,长时间使用过大的进水量,可能导致损坏,同时,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净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净水器,包括壳体、过滤筒、增压泵、RO膜以及显示器,所述过滤筒设有四个,均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滤芯,所述筒体上端设有螺纹连接的封盖,下端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四个所述过滤筒中心底部固定有RO膜,所述RO膜上部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部贴紧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连接内部管道的入水口与出水口,上表面嵌有所述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连接下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上部壳体内部,并连接所述增压泵、入水口以及出水口的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矩形的上层壳、下层壳以及圆柱形的支撑杆,结构稳定。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四个顶角位置。

优选的,所述入水口设有8个,均匀的分布在上层壳四个侧面上,并位于所述过滤筒正上方,所述出水口设有两个,位于下层壳前后两面中间位置,能满足较大的进水量。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以及管道内壁上均设有一层塑料薄膜,大大减少二次污染。

优选的,所述滤芯是独立整体结构的托玛琳复合陶瓷芯或单控膜复合陶瓷滤芯。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以及显示器与所述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剂,提高防水性。

优选的,所述密封剂是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新颖,克服传统更换滤芯时,麻烦,浪费资源等的缺点,且设置了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出水、进水以及增压泵工作状态,防止过度使用造成损坏,设置塑料薄膜,大大减少净化水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去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过滤筒,3、RO膜,4、增压泵,5、显示器,6、控制器,10、入水口,11、出水口,12、管道,13、支撑杆,20、筒体,21、滤芯,22、封盖,100、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净水器,包括壳体1、过滤筒2、增压泵4、RO膜3以及显示器5,所述过滤筒2设有四个,均包括筒体20和安装在筒体20内的滤芯21,所述筒体20上端设有螺纹连接的封盖22,下端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四个所述过滤筒2中心底部固定有RO膜3,所述RO膜3上部安装有增压泵4,所述增压泵4上部贴紧所述壳体1,所述壳体1设有连接内部管道12的入水口10与出水口11,上表面嵌有所述显示器5,所述显示器5连接下部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位于上部壳体1内部,并连接所述增压泵4、入水口10以及出水口11的感应器100。

进一步,所述壳体1包括矩形的上层壳、下层壳以及圆柱形的支撑杆13,结构稳定。

进一步,所述过滤筒2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的四个顶角位置。

进一步,所述入水口10设有8个,均匀的分布在上层壳四个侧面上,并位于所述过滤筒2正上方,所述出水口11设有两个,位于下层壳前后两面中间位置,能满足较大的进水量。

进一步,所述过滤筒2以及管道12内壁上均设有一层塑料薄膜,大大减少二次污染。

进一步,所述滤芯21是独立整体结构的托玛琳复合陶瓷芯或单控膜复合陶瓷滤芯。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6以及显示器5与所述壳体1连接处设有密封剂,提高防水性。

进一步,所述密封剂是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入水口10将污水导入,污水先通过过滤筒2,随后进入增压泵4增压后,进入RO膜3,出水口11设有两个,一个出未过滤的杂质,另一个出过滤完全的净水,入水口10、出水口11以及增压泵4均设有感应器100,感应器100将信息传导给控制器6,显示在显示器5上,过滤筒2以及管道12内壁设置了塑料薄膜,大大减少净化水二次污染,需要更换滤芯21时,只需旋开封盖22单独换去滤芯21,或旋下整个过滤筒2,简单便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