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33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置设备领域,具体一种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是经各级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固形物,是污水处理厂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相对于污水,污泥的污染成分近似而浓度则要高得多,在实际中有很多危害:臭味大,影响环境;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及高浓度的锌、铜、铬、铅、镉等重金属、有毒的有机合成物等,危险性高。传统污泥处理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多,建设成本高,后期设备运营维护成本高等,使得许多小微企业无法承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设转盘,转盘上设污泥吊篮,污泥通过至于箱体顶部的出料挤压机至于转盘吊篮托盘内,箱体体积小巧,设备运行成本低,配备车辆可根据需求移动到厂区内。

一种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包括自动加药机、叠螺机、双螺旋挤压机和热泵机组,所述箱体内包括隔热保温层,所述双螺旋挤压机末端设烘干房连接,所述烘干房于双螺旋挤压机之间设送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房内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包括两个相对的圆形转盘,与转盘连接并驱动转盘转动的转轴,以及支撑转盘固定的横杆,所述转轴固定于烘干房上,所述转盘上设吊篮,所述吊篮纵向固定于两个转盘中间,所述烘干房下部设镂空底板,底板表面设圆孔,所述底板中部设可以吊篮碰撞的半圆形活动转鼓,所述烘干房下部设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呈斜坡状由送料装置将干物料送出至于烘干房之外。

进一步的,所述双螺旋挤压机末端设挤压机,所述挤压机包括挤压机箱体,置于挤压机箱体上部的挤压齿轮,挤压齿轮下部设螺旋挤压机。

本设备通过自动加药机、叠螺机、双螺旋挤压机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将污泥中的水分初步排出,双螺旋挤压机将污泥挤压成块状,然后进入挤压机内,挤压机加污泥打散,然后通过送料管将污泥均匀输送进烘干房中,烘干房内采用转盘式结构,转盘上设吊篮,污泥至于吊篮内后,通过转盘再烘干房内匀速转动,可以有效的加速污泥的烘干,并且运动中的污泥与静止状态的污泥烘干效率更加,污泥烘干之后,通过烘干房下部的活动转鼓碰撞,污泥将掉落与烘干房下部的底板上,然后通过底板上的圆孔掉落于收集槽内,收集槽呈倾斜状置于烘干房下部并且由送料装置将干物料送出。

污泥由输送装置至于吊篮上后,在烘干房内匀速转动,使污泥烘干更加的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吊篮包括吊篮托盘和吊篮挂杆,所述吊篮挂杆一端固定于转盘上,吊篮挂杆另一端与吊篮托盘连接。

吊篮挂杆与转盘之间为活动连接,吊篮经外力碰撞后,吊篮可360度翻转,从而将置于吊篮托盘内的污泥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房上部设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部设挤压机,挤压机与送料管连接,所述挤压机表面设圆孔,所述进料口至于吊篮上部。

污泥通过送料管进入到挤压机后,挤压机通过物理挤压将污泥从挤压机表面的圆孔排出,然后从进料口掉落于吊篮托盘内,为了避免污泥烘干之后污泥无法从烘干房镂空底板处排出,镂空底板表面的圆孔直径应大于挤压机上所述设的圆孔直径,污泥从挤压机内排出后,污泥干化后应能从镂空底板上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房上部设电磁能发射器,电磁能发射器置于隔板上,位于进料口之间,隔板上设可供电磁能发射器光波穿透的穿透板。

进料口纵向分布于隔板之上,电磁能发射器置于进料口与进料口之间的空隙处,设置电磁能发射器出隔板上设可供电磁能发射器光波穿透的穿透板。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房上设与热泵机组连接的进风管和回风管。

热泵机组置于烘干房外部,烘干房与热泵机组之间设可供热干风进入的进风管,热干风与污泥接触后,热干风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形成湿热空气,通过回风管,从新进入热泵机组,湿热空气冷凝后转化成水和干热空气,水被冷凝排出,干热空气循环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槽于烘干房连接处设关风器和螺旋送料机,所述螺旋送料机置于烘干房外部,处于出料槽末端。

关风器可以有效的避免烘干房内的气体泄漏,污泥从底板掉落后置于出料槽内,由于出料槽呈斜坡装,并且污泥干化后表面阻力变小,可轻易的掉落与置于出料槽末端的螺旋送料机内,螺旋送料机将污泥输送至箱体之外。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增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烘干房结构简单,转盘使污泥在烘干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可有效加快污泥的烘干效率,并且烘干房上部的挤压机可将污泥挤压成细小颗粒状,使湿污泥比表面最大化,利于污泥的快速烘干。

附图说明

图1所示,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烘干房正面剖视图。

图3所示,烘干房侧面剖视图。

图4所示,挤压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转盘式污泥处置设备包括箱体1,所示箱体内包括自动加药机3、叠螺机2、双螺旋挤压机4、热泵机组8和烘干房6,所示污泥首先进入叠螺机2中,然后通过自动加药机3将药液加热进叠螺机与污泥搅拌混合,使污泥成絮状,然后污泥进入双螺旋挤压机4内,通过物理挤压,将污泥压制成饼状,所述双螺旋挤压机4末端与挤压机10连接,所述挤压机10另一端与送料管5连接,送料管5将污泥输送进烘干房6上部的出料口内,烘干房6与热泵机组8之间设进气管7和回气管9。

所示热泵机组8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

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它具有除湿和热泵两个工作循环,有两个蒸发器和两个热源,具有使烘干房除湿和升温两种功能。当烘干房需要除湿时启动除湿工作循环;当烘干房需要升温时,则启动热泵工作循环,由辅助蒸发器从大气环境取热向烘干房供热风,热泵干燥回热循环是在热泵除湿干燥机内增加回热器,使进入蒸发器的空气温度下降而进去冷凝器的空气温度上升;回热循环使蒸发器冷量用于空气降温减少(无效耗冷过程),而用于降温除湿过程冷量增加,最佳除湿量上升;增加回热循环的热泵除湿,干燥比普通热泵干燥节能10-30%。

热泵机组产生热干风后通过进气管将热干风输送进烘干房中,热干风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与热干风混合后形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从回气管从新回到热泵机组内,然后通过热泵机组冷凝处理,湿热空气转化为水和干热空气,水被冷凝排出,而干热空气循环再利用。

如图2所示,烘干房正面剖视图,所示烘干房包括烘干房箱体21,所示烘干房箱体21内设隔热保温层,所示烘干房箱体21内设隔板39,所示隔板39上设进料口20,所示烘干房内设转盘23,所示转盘23包括两个相对的圆形转盘,转盘与转盘之间设吊篮25,所示转盘上设用以固定支撑的横杆22,吊篮25固定于横杆22上,吊篮25与横杆22之间为转轴套接,吊篮25可以260°旋转,所示转盘23中间设转轴30,转盘通23过转轴30连接,所示烘干房23下部设底板26,所示底板26为镂空底板,底板26表面设圆孔,所示底板26中间设可与吊篮25碰撞的活动转鼓27,所示活动转鼓27与底板26之间设滚轴29,活动转鼓27通过滚轴29转动,活动转鼓转动到最高位置后可与吊篮碰撞,吊篮翻转,置于吊篮上的污泥将掉落与底板上,底板上设圆孔,污泥将从圆孔中掉落,烘干房23下部设收集槽28,收集槽28呈斜坡状置于底板下部,污泥将被收集到收集槽28内,然后输送处烘干房外部,烘干房与收集槽28接触处设关风器40,关风器可有效避免烘干房内的气体泄漏,所示进料口20上部设挤压机42,所示挤压机可以将从送料管输送进入挤压机内的污泥挤压成细小颗粒,然后从进料口将污泥输送进吊篮内。

如图3所示,烘干房上部设进料口,所示进料口上部设挤压机33,所示挤压机33与送料管34连接,所示进料口于进料口之间设电磁能发射器37,所示电磁能发射器37置于吊篮上部,所示转盘包括两个相对的转盘转盘31和转盘41通过吊篮32连接组合在一起,所示转盘31上设用于固定支撑的横杆31,所示转盘中间设转轴35,所示转轴固定于烘干房上,所示烘干房外设循环风机36和循环风机38,所示循环风机36和循环风机38可以带动烘干房内的空气流动,加速热干风和湿热空气交替。

如图4所示,挤压机示意图,所示挤压机包括挤压机箱体41,所述挤压机箱体41上部设挤压齿轮43,所述挤压齿轮43包括两个相对的齿轮机组,所示挤压齿轮43下部设螺旋挤压机44,所示螺旋挤压机44末端与送料管45连接,所示螺旋挤压机44与送料管45之间设挡板,所述挡板上设圆孔46,所述螺旋挤压机圆孔46小于烘干房底板上所设圆孔。

双螺旋挤压机将污泥挤压成块状后,污泥掉落至加压机内,首先通过挤压机内的挤压齿轮43将块状污泥打散,打散后的污泥掉落与螺旋挤压机内,螺旋挤压机将污泥向前推进,污泥相互挤压后通过挡板上的所设圆孔46后,污泥被挤压成细小颗粒,然后通过送料管45将污泥输送进烘干房进料口内。

进一步的,所示烘干房隔板上部设6组或6组以上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示烘干房进料口上部设6组或6组以上的挤压机。

进一步的,所示烘干房进料口上部设3组或3组以上电磁能发射器。

进一步的,所示烘干房内设隔热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示箱体表面设控制面板,所示控制面板包括自动加药机控制键、叠螺机控制键、双螺旋挤压机控制键、热泵机组控制键和烘干房控制键,所示设备采用数字化控制,控制面板可以进行箱体内设备监管。

电磁能发生器工作原理是:它具有离子束(电子束,负离子束——提供电荷、也提供较多的自由电子)的作用,同时又存在电磁场辐射和恒定电场的作用,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加,这两方面的作用使物料内水分子团的动态平衡向右发展,且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物料内部的自由水向表面移动,物料表皮中的水分子将直接被拉到空气中去,从而加速了物料的干燥。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