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7738发布日期:2018-10-19 22:1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又称为PCB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PCB板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流程为:开料、钻孔、化学沉铜(PTH) 和电镀一铜、图形转移(线路)、图形电镀(二铜)和镀保护锡、蚀刻(SES)、中间检查、阻焊(SolderMask)、印字符、金属表面处理、成品成型、电测试、外观检查(FQC/OQA)、包装出货,PCB板在制板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水洗作业,如水刀清洗、溢流水洗等,其中水刀水洗是关键清洗工序之一,主要采用水刀冲洗PCB表面以去除废屑等附着物,由于常规水刀常规水刀出水不均匀,会出现两头出水大,中间出水小的情况,更有甚者出现喷水死区,同时,水刀水洗和溢流水洗都是使用水直接冲击PCB板,导致PCB板受力变形,而且,有些细小的孔,直接水冲很难将孔内废屑去除干净。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来解决水刀清洗不均匀和导致PCB板变形已经很难将细小孔内废屑去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包括底座、门架、沿所述底座对称布置数量为2件的立框、插条、连接板、增高垫、气缸、托板、沿所述托板均匀布置数量不少于2件的弹性支撑机构、横梁、进给机构、喷液机构,所述的门架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门架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立框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立框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插条位于立框上端,所述的插条与立框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板位于插条外侧,所述的连接板与插条螺纹相连,所述的增高垫位于底座上端中心处,所述的增高垫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气缸位于增高垫上端中心处,所述的气缸与增高垫螺纹相连,所述的托板位于气缸上端,所述的托板与气缸螺纹相连,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位于托板上端,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与托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横梁位于门架内侧上端,所述的横梁与门架螺纹相连,所述的进给机构位于横梁一侧,所述的进给机构与横梁螺纹相连,所述的喷液机构位于进给机构下端,所述的喷液机构与进给机构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喷液机构还包括阀体、端盖、第一伺服电机、阀芯、进液孔、第一出液孔、第二出液孔、分液块、限位板、钢球、橡胶垫,所述的阀体位于进给机构下端,所述的阀体与进给机构螺纹相连,所述的端盖位于阀体左侧,所述的端盖与阀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位于端盖左侧,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与端盖螺纹相连,所述的阀芯位于阀体内侧且位于第一伺服电机右侧,所述的阀芯与阀体间隙相连且与第一伺服电机键相连,所述的进液孔位于阀芯右侧中心处,所述的进液孔不贯穿阀芯主体,所述的阀芯还设有第一出液孔,所述的第一出液孔贯穿阀芯,所述的阀芯还设有第二出液孔,所述的第二出液孔贯穿阀芯主体,所述第一出液孔的轴线与第二进液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的分液块位于阀体下端,所述的分液块与阀体焊接相连,所述的限位板位于分液块下端,所述的限位板与分液块螺纹相连,所述的钢球位于分液块下端且贯穿限位板,所述的钢球与分液块活动相连且与限位板活动相连,所述的橡胶垫位于限位板下端,所述的橡胶垫与限位板粘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体还设有进液管接头,所述的进液管接头位于阀体右侧,所述的进液管接头与阀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体还设有第三出液孔,所述的第三出液孔位于阀体下端,所述的第三出液孔贯穿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液块还设有第一分液槽,所述的第一分液槽不贯穿分液块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液块还设有第一分液孔,所述的第一分液孔贯穿分液块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液块还设有第二分液槽,所述的第二分液槽不贯穿分液块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液块还设有第二分液孔,所述的第二分液孔贯穿分液块主体,经进液管接头向阀体内泵入清洗液,清洗液经进液孔、第一出液孔、第三出液孔进入分液块,清洗液经设置于分液块上的第一分液槽缓冲后再经第一分液孔排出,随后,第一伺服电机带动阀芯转动90°,清洗液经进液孔、第二出液孔、第三出液孔进入分液块,清洗液经设置于分液块上的第二分液槽缓冲后再经第二分液孔排出,清洗液交替通过第一分液槽和第二分液槽喷向PCB板,再配合进给机构的进给运动进而实现无死区喷液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给机构还包括支架、方管、齿条、转轴、第二伺服电机、齿轮,所述的支架位于喷液机构上端,所述的支架与喷液机构螺纹相连,所述的方管位于横梁一侧且位于支架内侧,所述的方管与横梁螺纹相连且与支架滑动相连,所述的齿条位于方管上端,所述的齿条与方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贯穿支架,所述的转轴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位于支架外侧且位于转轴一侧,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与支架螺纹相连且与转轴键相连,所述的齿轮位于齿条上端且被转轴贯穿,所述的齿轮与齿条啮合相连且与转轴紧配相连,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因此,第二伺服电机通过支架带动喷液机构沿方管纵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还包括套筒、导杆、弹簧、顶板、沿所述顶板均布数量不少于2件的尼龙柱、防水罩,所述的套筒位于托板上端,所述的套筒与托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下端伸入套筒,所述的导杆与套筒间隙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导杆下端且位于套筒内侧,所述的弹簧与导杆活动相连且与套筒活动相连,所述的顶板位于导杆上端,所述的顶板与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尼龙柱位于顶板上端,所述的尼龙柱与顶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水罩位于顶板下端,所述的防水罩与顶板螺纹相连,尼龙柱与PCB板接触,弹簧压缩,当PCB 板受到外力时,弹簧进一步压缩来抵消外力,从而保持保护PCB板免受外力损坏,第二防水罩用于防护,使得冲洗液等不易侵入弹性支撑机构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工作时,将PCB板插入插条内,气缸顶升,从而推动托板顶升,弹性支撑机构对PCB板进行多点弹性支撑,使得PCB板与喷液机构接触,设置在喷液机构上的橡胶垫变形,从而将密封橡胶垫正对区域,从而保证清洗液经PCB板孔流出,随后,喷液机构工作,将清洗液均匀喷出,同时,进给机构带动喷液机构纵向扫描式运动,从而对PCB板板各个区域进行清洗,当进给机构运动时,钢球自转以降低摩擦力,从而便于移动。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清洗均匀无死区,而且通过接触时密封清洗,使得清洗液完全经过PCB板孔流出,从而对PCB板孔进行深度清洗,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弹性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进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喷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分液块俯视图

底座 1 门架 2

立框 3 插条 4

连接板 5 增高垫 6

气缸 7 托板 8

弹性支撑机构 9 横梁 10

进给机构 11 喷液机构 12

套筒 901 导杆 902

弹簧 903 顶板 904

尼龙柱 905 第二防水罩 906

支架 1101 方管 1102

齿条 1103 转轴 1104

第二伺服电机 1105 齿轮 1106

阀体 1201 端盖 1202

第一伺服电机 1203 阀芯 1204

进液孔 1205 第一出液孔 1206

第二出液孔 1207 分液块 1208

限位板 1209 钢球 1210

橡胶垫 1211 进液管接头 1212

第三出液孔 1213 第一分液槽 1214

第一分液孔 1215 第二分液槽 1216

第二分液孔 12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门架2、沿所述底座1对称布置数量为2件的立框3、插条4、连接板5、增高垫6、气缸7、托板8、沿所述托板8均匀布置数量不少于2件的弹性支撑机构9、横梁10、进给机构11、喷液机构12,所述的门架2位于底座1上端,所述的门架2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立框3位于底座1上端,所述的立框3 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插条3位于立框3上端,所述的插条4与立框3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板5位于插条4外侧,所述的连接板5与插条4螺纹相连,所述的增高垫6位于底座1上端中心处,所述的增高垫6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气缸7位于增高垫6上端中心处,所述的气缸7与增高垫6螺纹相连,所述的托板8位于气缸7上端,所述的托板8与气缸7螺纹相连,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9位于托板8上端,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9与托板8螺纹相连,所述的横梁10位于门架2内侧上端,所述的横梁10与门架2螺纹相连,所述的进给机构11位于横梁10一侧,所述的进给机构11与横梁10螺纹相连,所述的喷液机构12位于进给机构11下端,所述的喷液机构12与进给机构11螺纹相连,所述的喷液机构还包括阀体1201、端盖1202、第一伺服电机1203、阀芯 1204、进液孔1205、第一出液孔1206、第二出液孔1207、分液块1208、限位板1209、钢球1210、橡胶垫1211,所述的阀体1201位于进给机构11下端,所述的阀体1201与进给机构11螺纹相连,所述的端盖1202位于阀体1201左侧,所述的端盖1202与阀体12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1203位于端盖1202 左侧,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1203与端盖1202螺纹相连,所述的阀芯1204位于阀体1201内侧且位于第一伺服电机1203右侧,所述的阀芯1204与阀体1201 间隙相连且与第一伺服电机1203键相连,所述的进液孔1205位于阀芯1204右侧中心处,所述的进液孔1205不贯穿阀芯1204主体,所述的阀芯1204还设有第一出液孔1206,所述的第一出液孔1206贯穿阀芯1204,所述的阀芯1204还设有第二出液孔1207,所述的第二出液孔1207贯穿阀芯1204主体,所述第一出液孔1206的轴线与第二进液孔1207的轴线垂直,所述的分液块1208位于阀体1201下端,所述的分液块1208与阀体1201焊接相连,所述的限位板1209 位于分液块1208下端,所述的限位板1209与分液块1208螺纹相连,所述的钢球1210位于分液块1208下端且贯穿限位板1209,所述的钢球1210与分液块 1208活动相连且与限位板1209活动相连,所述的橡胶垫1211位于限位板1209 下端,所述的橡胶垫1211与限位板1209粘接相连,所述的阀体1201还设有进液管接头1212,所述的进液管接头1212位于阀体1201右侧,所述的进液管接头1212与阀体1201螺纹相连,所述的阀体1201还设有第三出液孔1213,所述的第三出液孔1213位于阀体1201下端,所述的第三出液孔1213贯穿阀体1201,所述的分液块1208还设有第一分液槽1214,所述的第一分液槽1214不贯穿分液块1208主体,所述的分液块1208还设有第一分液孔1215,所述的第一分液孔1215贯穿分液块1208主体,所述的分液块1208还设有第二分液槽1216,所述的第二分液槽1216不贯穿分液块1208主体,所述的分液块1208还设有第二分液孔1217,所述的第二分液孔1217贯穿分液块1208主体,经进液管接头1212 向阀体1201内泵入清洗液,清洗液经进液孔1205、第一出液孔1206、第三出液孔1213进入分液块1208,清洗液经设置于分液块1208上的第一分液槽1214 缓冲后再经第一分液孔1215排出,随后,第一伺服电机1203带动阀芯1204转动90°,清洗液经进液孔1205、第二出液孔1207、第三出液孔1213进入分液块1208,清洗液经设置于分液块1208上的第二分液槽1216缓冲后再经第二分液孔1217排出,清洗液交替通过第一分液槽1214和第二分液槽1216喷向PCB 板,再配合进给机构11的进给运动进而实现无死区喷液清洗,所述的进给机构 11还包括支架1101、方管1102、齿条1103、转轴1104、第二伺服电机1105、齿轮1106,所述的支架1101位于喷液机构12上端,所述的支架1101与喷液机构12螺纹相连,所述的方管1102位于横梁10一侧且位于支架1101内侧,所述的方管1102与横梁10螺纹相连且与支架1101滑动相连,所述的齿条1103 位于方管1102上端,所述的齿条1103与方管1102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1104 贯穿支架1101,所述的转轴1104与支架11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 1105位于支架1101外侧且位于转轴1104一侧,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1105与支架1101螺纹相连且与转轴1104键相连,所述的齿轮1106位于齿条1103上端且被转轴1107贯穿,所述的齿轮1106与齿条1103啮合相连且与转轴1107紧配相连,第二伺服电机1105工作带动转轴1104转动,从而带动齿轮1106转动,由于齿轮1106与齿条1103啮合,因此,第二伺服电机1105通过支架1101带动喷液机构12沿方管1102纵向移动,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9还包括套筒901、导杆902、弹簧903、顶板904、沿所述顶板904均布数量不少于2件的尼龙柱905、防水罩906,所述的套筒901位于托板8上端,所述的套筒901与托板8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902下端伸入套筒901,所述的导杆902与套筒901间隙相连,所述的弹簧903位于导杆902下端且位于套筒901内侧,所述的弹簧903与导杆902活动相连且与套筒901活动相连,所述的顶板904位于导杆902上端,所述的顶板904与导杆902螺纹相连,所述的尼龙柱905位于顶板904上端,所述的尼龙柱905与顶板904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水罩906位于顶板904下端,所述的防水罩906与顶板904螺纹相连,尼龙柱905与PCB板接触,弹簧903 压缩,当PCB板受到外力时,弹簧903进一步压缩来抵消外力,从而保持保护 PCB板免受外力损坏,第二防水罩906用于防护,使得冲洗液等不易侵入弹性支撑机构9内,该接触式PCB板清洗装置,工作时,将PCB板插入插条4内,气缸7顶升,从而推动托板8顶升,弹性支撑机构9对PCB板进行多点弹性支撑,使得PCB板与喷液机构12接触,设置在喷液机构12上的橡胶垫1211变形,从而将密封橡胶垫1211正对区域,从而保证清洗液经PCB板孔流出,随后,喷液机构12工作,将清洗液均匀喷出,同时,进给机构11带动喷液机构12纵向扫描式运动,从而对PCB板板各个区域进行清洗,当进给机构11运动时,钢球 1210自转以降低摩擦力,从而便于移动。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清洗均匀无死区,而且通过接触时密封清洗,使得清洗液完全经过PCB板孔流出,从而对PCB 板孔进行深度清洗,提高清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