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590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氰化物污染是指氰化物(即氰的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氰化物分两类:一类为无机氰,如氢氰酸及其盐类氰化钠、氰化钾等;一类为有机氰或腈,如丙烯腈、乙腈等。由于氰化物有剧毒,并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因此,氰化物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氢氰酸(HCN)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为0.6876,熔点为-14℃,沸点为26℃,易挥发,可溶于水、醇和醚中。其水溶液有苦杏仁臭味,臭味可感觉的最低浓度为0.001毫克/升。HCN的酸性是极弱的,不论在无水状态或水溶液中的HCN,只有和少量无机酸或某些其他物质共存时才是稳定的。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存在或有微量强碱存在时,HCN在存放期内就会渐渐转变成暗色的固体聚合物。

氰化镍废水属于较难处置的电镀废水,由于氰根离子剧毒,因此首先要对氰根离子进行氧化破除,当前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是使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进行氧化后进行排放。次氯酸钠使氰化物氧化的反应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氰化物氧化为氰酸盐,第二阶段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然而,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与含氰废水反应后生产的氯离子含量超标,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蓄水池、水运输管、混合装置、杂物过滤网、污水进入口、废水池、臭氧发生器,所述装置蓄水池上方设置有所述水运输管,所述水运输管上方设置有所述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上方设置有所述杂物过滤网,所述杂物过滤网上方安装有杂物流出口,所述杂物流出口上方安装有所述污水进入口,所述污水进入口上方安装有所述废水池,所述废水池上方安装有所述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下方安装有微波处理池,所述微波处理池下方安装有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下方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上方安装有二次过滤装置,所述二次过滤装置下方安装有水流出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装置包含驱动电机、电机传动轴、保护轴承、搅拌叶片,所述混合装置底部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方安装有所述电机传动轴,所述电机传动轴上方安装有所述保护轴承,所述保护轴承上方安装有所述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伸入至所述微波处理池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器包含外电极、放电空间、石英管、内电极、出气口、第一进水口、氧气进入口、第二进水口,所述外电极下方安装有所述放电空间,所述放电空间下方安装有所述石英管,所述石英管下方安装有所述内电极,所述内电极下方安装有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上方安装有所述氧气进入口,所述氧气进入口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进水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包含pp棉滤芯、颗粒活性炭滤片、压缩活性炭滤片,所述pp棉滤芯一侧安装有所述颗粒活性炭滤片,所述颗粒活性炭滤片一侧安装有所述压缩活性炭滤片。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与所述水运输管连接,所述混合装置与所述微波处理池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杂物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废水池内部,所述杂物流出口设置在所述杂物过滤网一侧,所述杂物过滤网为细密钢丝网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控制阀门连接,所述水流出口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波处理池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微波处理池与所述絮凝沉淀池之间安装有所述控制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加工实现和操作,能够有效对含氰废水进行处理,避免了含氰废水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的混合装置主视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的臭氧发生器主视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的二次过滤装置主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蓄水池;2、水运输管;3、混合装置;301、驱动电机;302、电机传动轴;303、保护轴承;304、搅拌叶片;4、杂物过滤网;5、杂物流出口;6、污水进入口;7、废水池;8、臭氧发生器;801、外电极;802、放电空间;803、石英管;804、内电极;805、出气口;806、第一进水口;807、氧气进入口;808、第二进水口;9、微波处理池;10、絮凝沉淀池;11、控制阀门;12、二次过滤装置;1201、pp棉滤芯;1202、颗粒活性炭滤片;1203、压缩活性炭滤片;13、水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含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所述装置蓄水池1、所述水运输管2、所述混合装置3、所述杂物过滤网4、所述污水进入口6、所述废水池7、所述臭氧发生器8,所述装置蓄水池1上方设置有所述水运输管2,所述水运输管2上方设置有所述混合装置3,所述混合装置3上方设置有所述杂物过滤网4,所述杂物过滤网4上方安装有所述杂物流出口5,所述杂物流出口5上方安装有所述污水进入口6,所述污水进入口6上方安装有所述废水池7,所述废水池7上方安装有所述臭氧发生器8,所述臭氧发生器方8下安装有所述微波处理池9,所述微波处理池9下方安装有絮凝沉淀池10,所述絮凝沉淀池10下方安装有所述控制阀门11,所述控制阀门11上方安装有所述二次过滤装置12,所述二次过滤装置12下方安装有所述水流出口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装置3包含驱动电机301、电机传动轴302、保护轴承303、搅拌叶片304,所述混合装置3底部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302,所述驱动电机302上方安装有所述电机传动轴303,所述电机传动轴303上方安装有所述保护轴承304,所述保护轴承304上方安装有所述搅拌叶片305,所述搅拌叶片305伸入至所述微波处理池9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器8包含外电极801、放电空间802、石英管803、内电极804、出气口805、第一进水口806、氧气进入口807、第二进水口808,所述外电极801下方安装有所述放电空间802,所述放电空间802下方安装有所述石英管803,所述石英管803下方安装有所述内电极804,所述内电极804下方安装有所述出气口805,所述出气口805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进水口806,所述第一进水口806上方安装有所述氧气进入口807,所述氧气进入口807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进水口808。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过滤装置12包含pp棉滤芯1201、颗粒活性炭滤片1202、压缩活性炭滤片1203,所述pp棉滤芯1201一侧安装有所述颗粒活性炭滤片1202,所述颗粒活性炭滤片1202一侧安装有所述压缩活性炭滤片1203。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1与所述水运输管2连接,所述混合装置3与所述微波处理池9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杂物过滤网4设置在所述废水池7内部,所述杂物流出口5设置在所述杂物过滤网4一侧,所述杂物过滤网4为细密钢丝网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沉淀池10与所述控制阀门11连接,所述水流出口13设置在所述蓄水池1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波处理池9与所述絮凝沉淀池10连接,所述微波处理池9与所述絮凝沉淀池10之间安装有所述控制阀门11。

具体工作原理为:所述蓄水池1用以放置处理后的废水,所述水运输管2用以对废水进行运输,所述混合装置3用以对所述微波处理池9中废水进行搅拌,使其与臭氧能够充分反应,对含氰废水进行净化,所述驱动电机301带动所述电机传动轴302进行运动,所述搅拌叶片305对所述微波处理池9中含氰废水进行搅拌,所述保护轴承304用以对所述电机传动轴302进行保护,所述杂物过滤网4对含氰废水中大颗粒杂物进行过滤,所述杂物流出口5用以将大颗粒杂物输出,所述污水进入口6用以将废水送入装置内部,所述废水池7用以放置废水,所述臭氧发生器8用以产生臭氧对含氰废水中氰化物进行净化,所述外电极801与所述内电极804在所述放电空间802中进行放电,对从所述氧气进入口807进入所述臭氧发生器8中的氧气进行电离产生臭氧,所述微波处理池9用以对含氰废水进行充分反应,所述絮凝沉淀池10用以对废水中絮凝物进行沉淀,所述控制阀门11用以控制进水量,所述二次过滤装置13用以对废水进行二次过滤,所述水流出口13用以将过滤后废水进行输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