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废水处理的精准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2410发布日期:2018-06-08 20:2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废水处理的精准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废水处理的精准加药系统,属于水处理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发达,由此产生大量的废水,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年,在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纺织印染行业的废水排放量排名第三。纺织印染废水成分复杂,COD和色度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化学纺织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聚乙烯醇(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领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对废水厂原有的生物处理工艺造成冲击。同时,水质水量的大幅波动,营养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对生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在许多废水厂中,未经过预处理的工业废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化池的正常运行。合适的物化预处理方式对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通过预处理可有效降低生化单元的有机负荷,缓冲水质波动,使得整个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可实现对废水进行自动加药的操作的加药系统,可是在系统加药过程中的加药量大小很难把握,加药量过多时,会倒致药品的浪费,同时会给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加药量不足时,不能完全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可以精准控制加药量的系统,进行经济有效的物化预处理方法势在必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针对纺织印染废水COD和色度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提供一种用于纺织废水处理的精准加药系统,所述精准加药系统用于向调节池投加PH调节药剂和絮凝剂,包括原水pH探头、反应区pH探头、pH主机、进水流量计、PLC控制柜、FeCl3加药泵、石灰加药泵、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所述进水流量计安装在进水管上,原水pH探头浸没于原水液面以下,反应区pH探头浸没于反应区液面以下,pH探头均与pH主机相连,pH主机、进水流量计、FeCl3加药泵、石灰加药泵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均与PLC控制柜相连。进一步地,该系统中,所述pH主机和进水流量计将测量的pH值和流量转化为电信号,作为PLC控制柜的输入信号,所述PLC控制柜根据输入信号计算FeCl3、石灰和高分子絮凝剂(PAM)的加药量,并通过控制FeCl3加药泵、石灰加药泵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的频率调节加药量,实现药剂精准投加。进一步地,该系统中,所述FeCl3加药泵中所述FeCl3全铁含量为11%,所述石灰加药泵中石灰浓度为5%,所述高分子絮凝剂(PAM)为阴离子型。进一步地,该系统中,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FeCl3、石灰、高分子絮凝剂(PAM)投放口,按FeCl3、石灰、高分子絮凝剂(PAM)顺序投加,与废水在进水管中初步混合后,进入反应区。进一步地,该系统中,进水管的管口位于反应区下部,反应区出水口位于反应区上部两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用于纺织印染废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通过精准加药系统实现药剂的准确投加,能很好把握加药量,避免加药量不够时反应不充分,加药量过多时倒致药品的浪费给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造成药剂浪费。二、FeCl3和石灰单价便宜,可降低预处理的运行成本。三、FeCl3和石灰组合使用对大分子难降解COD和色度去除效果好,可在降低总COD的条件下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本实用新型精准加药系统术示意图。图2反应区剖面图。图中:1.原水pH探头、2.反应区pH探头2、3.pH主机、4.进水流量计、5.PLC控制柜、6.FeCl3加药泵、7.石灰加药泵、8.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9.进水管、10.反应区、11.折板、12.反应区出水口、13.配水槽、14.配水口、15.导流板、16.沉淀区、17.出水堰、18.吸泥行车、19.吸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针对成分复杂,COD和色度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等处理难度大的纺织印染废水,提供用于纺织废水处理的精准加药系统。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纺织废水处理的精准加药系统,所述精准加药系统用于向调节池投加PH调节药剂和絮凝剂,包括原水pH探头1、反应区pH探头2、pH主机3、进水流量计4、PLC控制柜5、FeCl3加药泵6、石灰加药泵7、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8。所述调节池还包括反应及沉淀系统和排泥系统,所述反应及沉淀系统包括包括进水管9、反应区10、折板11、反应区出水口12、配水槽13、配水口14、导流板15、沉淀区16、出水堰17,其中反应区内安装有折板,使废水折流通过;排泥系统包括吸泥行车18和吸泥泵19,废水在反应区充分混合反应后通过反应区出水口进入沉淀区,通过沉淀区前端的配水槽13、配水口14和导流板15实现均匀配水,最终,污泥沉积在沉淀区16底部,通过吸泥行车18和吸泥泵19排入污泥处理单元进行,清水通过沉淀区末端的出水堰排入下一处理单元。进水流量计4安装在进水管9上,原水pH探头11浸没于原水液面以下,反应区10pH探头2浸没于反应区10液面以下,pH探头均与pH主机3相连,pH主机3、进水流量计、FeCl3加药泵6、石灰加药泵7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8均与PLC控制柜5相连。进水管9的管口位于反应区10下部,反应区出水口12位于反应区10上部两端。所述pH主机3和进水流量计4将测量的pH值和流量转化为电信号,作为PLC控制柜5的输入信号。PLC控制柜5通过pH主机3和进水流量4计传送过来的pH值和流量数据计算FeCl3、石灰和高分子絮凝剂(PAM)的加药量,并将计算结果转化成电信号反馈至FeCl3加药泵6、石灰加药泵77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药泵8,通过调节各加压泵的频率,控制加药量,实现药剂的准确投加。所述FeCl3加药泵中所述FeCl3全铁含量为11%,所述石灰加药泵中石灰浓度为5%,所述高分子絮凝剂(PAM)为阴离子型。按FeCl3,石灰,高分子絮凝剂(PAM)顺序沿进水管9水流方向依次中加入FeCl3、石灰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后,药剂与废水在进水管9中初步混合后,进入反应区10,在反应区10通过折板11的不同安装方式,实现废水与药剂混合反应,絮体增大后,通过反应区出水口12进入配水槽13,通过配水槽13底部的配水口14和下端的导流板15实现均匀配水,提高泥水分离效果,最终,污泥沉积在沉淀区16底部,通过吸泥行车18和吸泥泵19排入污泥处理单元,清水通过沉淀区16末端的排入生化处理系统。通过在进水管9中进行药剂添加,通过提升水泵的本身的冲击力使药物和废水混合在不增加其他外力的条件下,混合更加均匀。而且按照上述投加顺序,FeCl3中的Fe3+水解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去除COD,同时还有较好的脱色效果。石灰用于调节废水的pH,石灰中的CaCO3可作为晶核,有良好的助凝效果,同时加入石灰还能提高污泥的沉降速率,降低污泥的沉降比,利于泥水分离和污泥脱水。高分子絮凝剂(PAM)可为小絮体碰撞结合成大絮体“牵线搭桥”,提高泥水分离效果。反应区10内的折板11呈锯齿状,安装方式为前半部分锯齿方向相对,后半部分锯齿方向相同,反应区出水口12位于反应区10上部两端。配水槽13位于沉淀区16前端,底部设有配水口14,导流板15位于配水槽13下方,呈斜45°,出水堰17位于沉淀区16末端。吸泥行车18安装在沉淀区16池壁上,吸泥泵19安装在吸泥行车18底部。反应区10装有锯齿形折板11,前半段折板11锯齿方向相对,在水流方向上,形成收缩区和扩张区。在收缩区,由于过水面缩小,水流速度上升,在扩张区,过水面增加,水流速度降低,使水流呈强烈的紊流状态,提高药剂与废水的混合效果,使药剂与废水充分反应。前半段折板11锯齿方向相同,在水流方向上,过水面未发生变化,紊流度适宜,利于小絮体碰撞结合成大絮体。药剂和废水充分反应后通过反应区出水口12进入配水槽13,通过配水槽13底部的配水口14和下方的导流板15实现均匀配水,防止废水短流,提高沉淀区16的利用率。在沉淀区16,由于过水面增加,水流速度降低,比重高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积至沉淀区16底部,从而实现泥水分离。在沉淀区16末端,清水通过出水堰17排入下一处理单元。沉积在沉淀区16底部的污泥通过吸泥行车18底部的吸泥泵19抽出进行浓缩脱水处理。现有技术中,但是现有的纺织废水处理系统中,对纺织废水的预处理往往没有过多重视,由于理预处理不充分,不能给后续的处理过程提供良好的处理环境,尤其对于高浓度高悬浮物的纺织废水来说,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含量高,处理效果差,同时还会提高生物处理系统能耗,增加了企业成本。本实用新型用于纺织印染废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通过精准加药系统实现药剂的准确投加,能很好把握加药量,避免加药量不够时反应不充分,加药量过多时倒致药品的浪费给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造成药剂浪费。二、FeCl3和石灰单价便宜,可降低预处理的运行成本。三、FeCl3和石灰组合使用对大分子难降解COD和色度去除效果好,可在降低总COD的条件下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四、污泥沉降速度快,沉降比低,可有效减少沉淀区跑泥,同时,污泥易于脱水。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以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某废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纺织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该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5万吨/天,实际工业废水处理量为0.8万吨/天。废水指标如表1所示。表1周庄镇某废水处理有限公司进水指标pHCOD(mg/L)TP(mg/L)SS(mg/L)色度(倍)5-11600-18000.3-11500-3200400-600由表1可知,该厂进水水质波动很大,如不经预处理将对生化系统造成毁灭性冲击。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进行预处理后,出水pH稳定在7-8.5之间,COD、SS和色度都得到了有效去除,同时还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端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该技术可大幅降低预处理成本,年节约药剂成本超过100万元。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以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某废水处理厂的混合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该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万吨/天,实际工业废水处理量为0.4万吨/天。来水水质波动很大,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进行预处理后,有效降低了来水的COD和SS,缩小了pH的波动范围,保证了后继厌氧和好氧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