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生态滤床深度处理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322发布日期:2018-08-10 23:0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动力生态滤床深度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合格的处理就一起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形势更加严峻,于是微动力生态滤床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水污染问题,由于污水种类不同,需要采用和选取适宜处理工艺,工程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动力生态滤床深度处理技术,包括:PLC控制台、生态滤床、挡板、兼氧区、厌氧区、无氧区、水生植物、土壤基质、渗漏层、过滤板、沉淀池、抽水管、阀门、排水管、孔洞、蓄水池,排气管、集气罐,所述PLC控制台与生态滤床连接。

所述生态滤床垂直设置一个挡板。

所述水生植物设置在兼氧区,与土壤基质紧密连接,土壤基质下方设有渗漏层,渗漏层与沉淀池相连接。

所述厌氧区设置在兼氧区的沉淀池下方,其表面设置有过滤板。

所述无氧区设置在厌氧区的沉淀池下方,其表面设置有过滤板。

所述抽水管与沉淀池相连接,设置有阀门。

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沉淀池上方相连接,无氧区下方设有孔洞,排水管另一端沿着孔洞向外延伸和蓄水池相连接。

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无氧区相连接,另一端与集气罐紧密连接。

一种微动力生态滤床深度处理技术,针对不同污水,进行过滤,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不仅能消除环境污染,而且能产生新能源,结构简单,由PLC控制台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微动力生态滤床深度处理技术,包括:PLC控制台1、生态滤床2、挡板3、兼氧区4、厌氧区5、无氧区6、水生植物7、土壤基质8、渗漏层9、过滤板10、沉淀池11、抽水管12、阀门13、排水管14、孔洞15、蓄水池16,排气管17、集气罐18,所述PLC控制台1与生态滤床2连接,由PLC控制台自动控制,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所述生态滤床2垂直设置一个挡板3,分成两个隔间,一侧针对生活污水以及雨水进行过滤,一侧针对工业废水进行过滤。

所述水生植物7设置在兼氧区4,与土壤基质8紧密连接,土壤基质8下方设有渗漏层9,渗漏层9与沉淀池11相连接,生活污水以及雨水过滤一侧种植一些防污抗污的水植物,工业废水过滤一侧种植一些山榄科的塞贝山榄和棉麻等作物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

所述厌氧区5设置在兼氧区4的沉淀池11下方,其表面设置有过滤板10,有效控制废水的腐败分解,去除废水中的污染杂质,降低浓度,生活污水以及雨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就可以由排水管排出了。

所述无氧区6设置在厌氧区5的沉淀池11下方,其表面设置有过滤板10,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包括兼性厌氧菌)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产生甲烷,此法既能消除环境污染,又能开发生物能源,甲烷发酵包括3个阶段:液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所述抽水管12与沉淀池11相连接,设置有阀门13,阀门由PLC控制台自动控制,当废水在每个区沉淀一定时间后,PLC控制台控制阀门,开始抽水,输送到下一个区域过滤。

所述排水管14一端与无氧区6的沉淀池11相连接,无氧区6下方设有孔洞15,排水管14另一端沿着孔洞15向外延伸和蓄水池16相连接,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后,PLC控制台开始控制排水管,进行排水,输送到蓄水池。

所述排气管17一端与无氧区6相连接,另一端与集气罐18紧密连接,利用厌氧菌(包括兼性厌氧菌)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产生的甲烷,通过排气管收集到集气罐中。

一种微动力生态滤床深度处理技术,针对不同污水,进行过滤,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不仅能消除环境污染,而且能产生新能源,结构简单,由PLC控制台自动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