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0305发布日期:2018-06-19 21:5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滴滤池工艺因具有能耗低、抗冲击等优点,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运用较多。但是该工艺也存在脱氮除磷效果较差、滤料易堵塞等缺点。同时,目前生物滴滤池工艺多采用土建结构,占地面积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生物滴滤池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将生物滤池各组成单元集成为一个整体设备,解决了占地面积过大、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同时设备可根据需要灵活移动位置。在生物滤池前级加入高效厌氧单元(即UBF厌氧池),提高整体脱氮除磷效果。滤池单元(即生物滤池)包括多层可拆卸的滤料箱组合而成,易于拆卸、清洗和更换,解决了滤料易堵塞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包括用于连接调节池的UBF厌氧池、连接UBF厌氧池的生物滤池和用于连接潜流湿地的中间池;生物滤池和中间池设于UBF厌氧池一侧,中间池设于生物滤池下方,UBF厌氧池、生物滤池和中间池为一个整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UBF厌氧池包括第一池体、设于第一池体内下部的污泥床、设于污泥床上方的填料区、用于连接调节池的厌氧池进水管、设于第一池体的厌氧池出水口和厌氧池出气口;厌氧池出水口和厌氧池出气口设于填料区的上方;厌氧池进水管的进水端用于连接所述调节池;厌氧池进水管从第一池体的顶部穿过填料区,并伸入到污泥床中;

进一步,所述厌氧池进水管的出水端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底部形成直角结构,并均匀分布有第一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填料区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池体内壁的支撑网和填设于支撑网中的填料。

进一步,所述填料区设于所述第一池体的中部,所述填料为球形填料。

进一步,所述生物滤池包括第二池体、连接所述厌氧池出水口的滤池进水管和设于第二池体内的滤料箱;所述滤池进水管设于滤料箱的上方且均匀分布有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滤料箱内填装直径1cm-3cm的陶粒和/或火山石。

进一步,所述中间池的顶部为用于支撑所述滤料箱的支撑架,支撑架有若干个钢条焊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中间池内还设有溢流堰隔板,溢流堰隔板把中间池内部分隔成承接区和溢流区,承接区和溢流区上部连通;承接区位于所述滤料箱下方且用于承接滤料箱过滤后漏下的水,溢流区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潜流湿地的第二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UBF厌氧池、生物滤池和中间池一体化的结构,采用滤池进水管、滤料箱和中间池从上至下配合的结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周期短,能耗低,为一体化可移动设备;采用UBF厌氧池结构,增强厌氧处理效果。

2、UBF厌氧池采用的填料层(填充球形填料),不仅给微生物生长提供空间,吸附有大量的游离细菌和污泥絮体,使得生物膜可以有效附着在上面,而且对悬浮污泥的拦截效果十分优异,极大的增加了反应器内的总生物量,并对CODcr去除率有20%左右的贡献。即使生物膜老化脱落以后也可作为颗粒污泥的核心,帮助形成更多颗粒污泥。UBF厌氧池内水流方向向上,与产沼气后气流的上升方向一致,这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堵塞与短流的发生,二是更有利于微生物与污水的充分接触,能更有效的形成颗粒污泥。UBF厌氧池的填料区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辅助三相分离,它能使裹挟污泥颗粒一起上升的气泡在于填料碰撞时分离开来,降低了污泥流失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图2是图1中滤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UBF厌氧池;11-第一池体;12-污泥床;13-填料区;131-支撑网;132-球形填料;14-厌氧池进水管;141-厌氧池进水管的进水端;142-氧池进水管的出水端;143-第一出水口;15-厌氧池出水口;2-生物滤池;21-第二池体;22-滤池进水管;221-第二出水口;23-滤料箱;231-凹陷槽;232-嵌插头;24-检修通道;3-中间池;31-支撑架;32-溢流堰隔板;33-承接区;34-溢流区;35-第二排水口;4-调节池;5-潜流湿地;6-回流管;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实施例所示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包括用于连接调节池4的UBF厌氧池1、连接UBF厌氧池1的生物滤池2和用于连接潜流湿地5的中间池3,生物滤池2和中间池3设于UBF厌氧池1一侧,中间池3设于生物滤池2下方。UBF厌氧池1、生物滤池2和中间池3为一个整体结构。本实施例把污水处理设备的过滤主单元:UBF厌氧池1、生物滤池2和中间池3设计成一体化设备,占地面积小、安装周期短,可移动;采用UBF厌氧池1结构,增强厌氧处理效果。

UBF厌氧池1包括第一池体11、设于第一池体11内下部的污泥床12、设于污泥床12上方的填料区13、用于连接调节池4的厌氧池进水管14、设于第一池体11的厌氧池出水口15和厌氧池出气口(未示出),厌氧池出水口15和厌氧池出气口设于填料区13的上方。厌氧池进水管的进水端141用于连接调节池4。厌氧池进水管14从第一池体11的顶部穿过填料区,并伸入到污泥床12中,厌氧池进水管的出水端142在第一池体11的底部形成直角结构,并均匀分布有第一出水口143。填料区13设于第一池体11的中部,填料区13包括连接第一池体11内壁的支撑网131和填设于支撑网131中的球形填料132。当污水从UBF厌氧池1的底部进入,经过污泥床12进行厌氧处理反应后,从污泥床12出来的水进入填料区13,进行气-液-固分离,水从厌氧池出水口15排出,沼气从厌氧池出气口输送出来后可进行贮存或者直接使用。

UBF厌氧池1结合了UASB反应器与AF反应器的优势,比普通厌氧池处理效果好,优点在于:(1)UBF厌氧池在上部所安置的填料区(填充球形填料),不仅给微生物生长提供空间,吸附有大量的游离细菌和污泥絮体,使得生物膜可以有效附着在上面,而且对悬浮污泥的拦截效果十分优异,极大的增加了UBF厌氧池1内的总生物量,并对CODcr去除率有20%左右的贡献。即使生物膜老化脱落以后也可作为颗粒污泥的核心,帮助形成更多颗粒污泥。(2)UBF厌氧池1内水流方向向上,与产沼气后气流的上升方向一致,这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堵塞与短流的发生,二是更有利于微生物与污水的充分接触,能更有效的形成颗粒污泥。(3)UBF厌氧池1的填料区13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辅助三相分离,它能使裹挟污泥颗粒一起上升的气泡在和球形填料132碰撞时分离开来,降低了污泥流失的概率。

生物滤池2包括第二池体21、连接厌氧池出水口15的滤池进水管22、设于第二池体21内的滤料箱23和设于第二池体21内的检修通道24。滤料箱23内填装直径1cm-3cm的陶粒和/或火山石等填料。滤料箱中污水逐层下滤,在下滤过程中与填料和附着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实现污染物质的削减。滤池进水管22设于滤料箱23的上方且均匀分布有第二出水口221。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包括至少一组滤料箱,一组滤料箱由6层滤料箱23依次叠加构成。滤料箱23为方体结构,滤料箱23的顶部四角设有凹陷槽231,滤料箱23的底部四角设有嵌插头232,上下相邻2个滤料箱23之间通过凹陷槽231与嵌插头232嵌插固定连接,滤料箱23的箱体支架含金属龙骨。单个滤料箱23的尺寸为60cm*30cm*40cm,滤料箱之间还可采用配筋可拆卸连接。若发生填料堵塞现象,可将滤料箱拆卸下来清洗或更换填料。

中间池3的顶部为用于支撑滤料箱23和检修通道24的支撑架31,支撑架31有若干个钢条焊接而成,相邻钢条之间的间距为10cm。滤料箱23过滤后的水能通过支撑架31漏到中间池3中,且便于清洁污泥。中间池3内还设有溢流堰隔板32,溢流堰隔板32把中间池3内部分隔成承接区33和溢流区34,承接区33和溢流区34上部连通。承接区33位于滤料箱23下方且用于承接滤料箱23过滤后漏下的水,溢流区34设有用于连接潜流湿地5的第二排水口35。潜流湿地5内装填陶粒、火山石等填料,上面覆盖土植草。本实施例还包括回流管6,回流管的入口连接承接区33,回流管的出口连接调节池4,回流管6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回流管6通断的电磁阀7。

本实施例中,UBF厌氧池1的水力停留时间10h,滤料箱23采用6层叠加的结构,每层的厚度为40cm,处理1方水需1方填料。采用本实施例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后端配合1块潜流湿地5(处理1方水需3平米湿地)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